中医外治疗法在痔疮治疗中的应用

2020-12-27 10:57农评皓李斯铠孙平良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8期
关键词:外痔内痔痔疮

农评皓,李斯铠,孙平良

(1.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普外科,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

0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行为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近年来痔疮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已成为肛肠科主要疾病之一,痔疮会对患者带来多种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药物进行保守治疗,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则考虑采用手术进行治疗,西医疗法带来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会对患者带来各种副作用。肛肠学科随着近年来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长足进步[1],中医中药现已成为治疗痔疮及其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中医外治疗法的在临床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1 痔疮的病因病机

1.1 中医认识

祖国医学对痔疮的病因认识较为深入。《素问》云:“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顾而饱食筋膜横解,肠僻乃痔。”古人对痔的定义有多种,“内痔”“外痔”病名最早出现在唐代《外台秘要》中。《血证论》云:“魄门之病多由中气下陷,湿热下注者;有肺经遗热,传于大肠者;有肾经阴虚,不能润肠者;有肝经血热,渗漏魄门者;乃大肠之滞与各脏腑相连之义。”痔的发生多因经脉壁薄弱,兼饮食不节,多食辛辣醇酒厚味,燥热内生,下迫大肠,及久坐久蹲,负重远行,便秘怒责,妇女生育过多,致血性不畅,血热瘀积,血热相搏,气血纵横,经脉交错,结滞不散,从而形成痔疮。《东垣十书》中“治痔瘘大法以泻火、凉血、除湿、润燥为主”,说明风湿燥热邪气得到了当时医家充分的重视。《外科正宗》中提到“气血纵横,经脉交错,浊气疲血。流注肛门,俱能发痔”,对于痔疮的病理机制进行了阐述,认为痔疮的病机为血瘀,并把活血化瘀法应用于痔病治疗中。综上所述,中医痔因外感六淫,或因内伤致脏腑失调,多为风伤肠络、湿热下注、气滞血瘀、气虚下陷、热毒炽盛等证型。

1.2 现代医学认识

痔疮(hemorrhoids)是指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2]。痔疮的学说有多种,随着现代解剖学、组织学及生理学的不断发展,THOMSON[3]提出的“肛垫学说”奠定了痔疮现代概念的理论基础,1994年LODER[4]进一步提出了内痔发生的“肛垫下移学说”是比较主流的学说。现代医学认为,痔疮的形成主要与生理构造缺陷、直立体位、便秘、妊娠、分娩、肿瘤、门脉高压、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相关。临床根据痔的发生部位将痔分为外痔、内痔、混合痔3 大类[5],其中外痔又可分炎性外痔、血栓性外痔、结缔组织性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4 种类型。外痔的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及肛门皮肤隆起;内痔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一般仅较大的内痔伴有脱出、嵌顿和疼痛等症状;混合痔兼有内痔和外痔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及便血。内痔可根据症状及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不同,可分为三期:Ⅰ期无痛苦,主要以便血、骚痒、分泌物增多为主;Ⅱ期有便血,痔随排便时脱垂,但可自行还纳;Ⅲ期内痔脱垂于肛门口外,或每次排便脱出肛门口外,且不能自行还纳,须用手托回。

2 痔疮的中医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在治疗痔疮方面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具有操作安全、简便可靠、疗效明确且痛苦小等特点,临床应用中容易被患者所接受。中医外治法种类较多,大体可细分为针刺、穴位注射、挑刺、熏洗、埋线、耳穴、艾灸、外敷法、塞药法等疗法,在临床上需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和发病状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2.1 针刺疗法

针刺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痔疮的方法之一,针刺通过疏通人体经络、调畅气血、调和阴阳,进而促进血液的局部循环,改善患处营养状况,从而起到止痛、止血、消肿的作用。对于痔疮的急性嵌顿,赵杰[6]根据五行相生和五输穴的理论,采用针刺治疗嵌顿痔急性并发症30例,总有效率为83.4%。治疗期间没有发生不良反应事件。孙平良等[7]采用电针承山的方法,将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与口服药物组,每组60例。电针组穴取承山,口服药物口服萘普生缓释胶囊,术后不同时段测得的疼痛积分,电针组得分为均低于药物组,运用电针刺激承山穴能显著改善混合痔术后的疼痛。邵松泽等[8]取选取长强穴、会阴穴、飞扬穴、次髎穴、承山穴、秩边穴等穴位,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对于常见的痔疮并发症,如尿潴留等,牛秀德[9]采用三阴交、足三里、中极、关元、阴陵泉针刺,施以平补平泻法,其有效率也高于新斯的明对照组,有效率达93.75%。针灸对于痔疮各个阶段的治疗有着明确的效果,但需要医生对患者进行辩证选穴配穴等的专业评估及施术,对于患者出院后的持续治疗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2.2 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注射是一种集多种方法于一体的临床方法,其原理来自中医整体观念,包含了经络、针刺、药理等细分方法,是一种通过在特定腧穴的药物注射,激活经络系统改善相应经络所属的脏腑,重新调理和激发机体各方面功能,从而起到治疗及提高免疫的双重效果。穴位注射给药,除了使药物发挥其本身的治疗作用外,还可以刺激经穴局部,产生类似于针刺样得气的作用,使刺激效果缓慢而又持续。张锡滔[10]等运用七叶皂苷钠穴位注射治疗老年痔疮,相比对照组取得更优良的治疗效果,实验组的各项指标都优于对照组。可有效缓解患者肛门局部疼痛,加速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生活品质且不良反应较少,是安全可行的治疗老年痔疮的方法。施昊[11]等运用徐长卿注射液注射阴陵泉穴防治痔疮术后尿潴留,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另有谢小兰[12],采用新斯的明针剂注射足三里穴位治疗痔术后尿潴留,160例样本,对比对照组用相同计量臀部注射,实验组有效率达92.5%,在症状缓解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他常用的穴位注射药物有丹参注射液、山莨菪碱注射液、复方当归注射液等,均有较为良好的临床效果,但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并疗法不适用于患者出院后的居家恢复治疗,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2.3 挑刺疗法

挑刺疗法以经络为渠道,通过背俞穴上的痔点或口腔内龈交穴进行挑治,从而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痔点多在患者第 7 胸椎以下腰背部位,形似丘疹,颜色多暗红且按之不褪色。王文靖[13]针挑疗法治疗内痔Ⅱ期(气滞血瘀型)的技术规范整理研究中,实验组使用针挑疗法,对照组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表明针挑疗法对内痔II 期的便血、痔核脱出、痔核最大直径、黏膜表现、肛门坠痛等方面的治愈及缓解情况较为明显,且在这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肖秀丽[14]等运用痔点挑治配合中药薰洗治疗痔疮40例,疗效明显优于太宁栓对照组。龈交穴位于上唇系带,是督脉的尾穴,也是督脉、手阳明经、任脉等经脉的交会穴,上唇系龈交穴痔反应点与肛门部同处于督脉。在多数的痔疮患者的龈交穴可观察到 1个或多个粟粒样大小的滤泡。近期研究[15]表明通过龈交穴治疗痔病的神经机制可能是唇系带龈交穴与肛垫、肛管的神经通过臂旁核的神经元汇聚联系。卢灿省[16]等挑刺龈交穴治疗内痔出血,相比外用太宁栓的对照组,挑刺龈交穴临床效果更好,有效率更高。此方法简便,费时少,疗效显著,但也存在难以应用于居家恢复期的患者的问题。

2.4 熏洗疗法

中药熏洗是借助蒸腾的药气熏蒸患处, 再将药汤乘热反复冲洗患部, 让热力和药力直接作用于肛肠病变部位,疏通肌理, 通畅气血, 从而达到清热燥湿、活血消肿、消肿止血、收敛止痒功效。周萍[17]等运用中药复方汤剂熏洗配合针灸,便血、肛周疼痛、肛门不适、痔核脱出、肛门水肿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以及防止痔疮复发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张平[18]等中药熏洗方联合通理汤治疗痔疮PPH术后并发症,观察组炎症的消退天数、愈合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体现出很好的临床效果。谢珊珊[19]等在痔疮术后临床治疗中,使用中药熏洗在,发现熏洗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加速术后渗出物、疼痛、水肿消失,加速创面愈合,有效缩短疗程,提升生活质量。此方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也可以让患者学会熏洗,居家恢复期时可以自行熏洗,可以有效缓解痔疮术后的各种并发症。

2.5 埋线疗法

穴位埋线疗法是在经络理论的基础下,运用羊肠线或其他可吸收生物线的埋置对穴位产生温和而持久刺激疏通经络、调畅气机、调和气血,从而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埋线疗法作用较为持久、见效快、痛苦少,患者依从性更好。李春明[20]等在长强穴一次性注入药物埋线,用于痔疮手术后疼痛干预,实验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非甾体消炎药的对照组,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杜炳林[21]对混合痔术后疼痛予长强穴埋线治疗疗效确切,术后 1周内每天疼痛的持续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使用大肠俞、承山[22]、白环俞[23]等穴位埋线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并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该法临床操作简便,效果持久稳定,合适于持续性治疗以及居家治疗,给患者提供治疗上的便利。

2.6 耳穴疗法

耳与经络、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十二经脉上行于耳”,“耳为宗脉之所聚”,“肾开窍于耳”,是耳穴疗法的理论基础,耳针疗法是将诊断与治疗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疗法,耳针的治疗机理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何可可[24]对 52例内痔患者采用耳针结合化痔汤治疗,有效率为96.15%,且无不良反应。史俊丽[25]等运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贴压预防痔疮术后患者便秘,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 93.02%,临床效果显著。赵君健[26]等运用耳穴埋豆联合艾灸疗法对预防痔疮术后尿储留进行治疗,观察组的首次排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97.6%。耳穴疗法临床操作方便,效果良好,耳穴疗法具有对生活影响小,节约时间成本,患者接受度高等优点。

2.7 艾灸疗法

历代的中医文献都有记载针灸运用于痔疮的治疗,《千金要方》中提出“久冷五痔便血,灸脊中百壮”,《玉龙赋》中指出“长强承山,灸痔最妙”,可见古代医家使用艾灸疗法较多。因艾叶具有温性,点燃艾叶可扩张血管、消除瘀血,现代医家临床也尝试用灸法治疗痔疮及缓解痔疮后期水肿、疼痛、尿潴留、排便困难等症状,还能够促进创面愈合。唐海明等[27]运用艾灸联合普济痔疮栓治疗内痔,取二白、承山、大肠俞三穴,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闫成秋等[28]使用雷火灸治疗雷火灸治疗血栓外痔,疗效非常确切,总有效率高达 95%,是血栓外痔保守治疗的有效方法。李晶[29]等对痔术后尿潴留取中极、关元、三阴交施以雷火灸进行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 94%,效果优于对照组。除了选择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及督脉穴位之外,艾灸治疗痔疮的穴位还可选择痔点进行治疗。操作难度低、简便易学、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同时,本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健康宣教,让患者自行进行治疗,时间及空间限制较少,非常适用于推广应用。

2.8 外敷法

中药外敷散是运用中药归经原则,以气味具厚药物为引导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灶。固可透入皮肤产生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功效。敷于体表的中药粉可刺激局部皮肤神经末梢,通过生理反射,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周围组织营养,从而达到止痛,消肿和抗炎的目的。同时药物在患处通过透皮渗透直达皮下组织,从而使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进而将药理作用较强的发挥出来。临床上外敷法运用广泛,胡长贤[30]运用苦参汤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治疗后,两组各项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各项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总体来看,苦参汤外洗治疗痔疮效果较优。周海莲[31]应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对痔疮术后的病例进行治疗,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 对照组为82.3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石红荣[32]针对产后痔疮运用鲜白毛夏枯草外敷,相比对照组运用鲜白毛夏枯草外敷的实验组产后痔疮的疼痛、水肿及痔疮大小都有更显著的效果。中药外敷方法对痔疮的疗效明确,效果优良,方法简便,适于临床采用,近期有许多外敷方被发现可以用于治疗痔疮,临床运用可期。

2.9 塞药法

塞药法即采用栓剂,又称“塞药”、“坐药”,是一种将特定药物与其相适应的基质混合均匀制成的在室温下为固体的剂型。当栓体遇体温时则会迅速在体内溶融或溶解,非常易于与体液相混合,从而通过腔道吸收进入血液,达到一定局部药物浓度后,可起到润滑、消肿、抑菌、消炎、收涩、止痒、止痛等作用。周丽[33]运用普济痔疮栓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水肿平均消退时间及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继发疼痛、肛门坠胀感、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普济痔疮栓辅助治疗混合痔患者术后并发症有显著疗效。徐文样[34]运用九华痔疮栓辅助外剥内扎术恢复,观察组术后 1周肛管收缩压、舒张压及静息压水平较对照组高,肛管高压带长度较对照组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证明九华痔疮栓联合治疗可改善混合痔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并且明显减少了痔疮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张志龙[35]在463例病例上使用三七消痔栓,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6.97%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塞药法最突出的优点就是携带方便,非常有利于患者在痔疮的各个阶段在家中自行治疗,巩固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痛苦,是一个十分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3 结语

痔病虽然是局部病变,但与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密切相关的。脏腑亏虚、气血不足是痔的发病基础。随着近年来肛肠学科的进步,痔疮的手术治疗越发成熟,痔疮的治疗越来越倾向于手术疗法,但是传统中医中药治疗在痔疮治疗过程之中仍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中医外治法对痔疮治疗具有辨证施治的独特优势,针对患者整体的个性化治疗优势明显,对于痔疮术后出血疼痛、尿潴留、肛周水肿、创面愈合缓慢等并发症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运用安全性好,可操作性强,也易于患者后期自行进行护,对痔疮的治疗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相对于痔疮各种手术方式的选择局限,如年龄、体质等,中医外治法的辨证施治可针对所有年龄段及各疾病阶段患者。

猜你喜欢
外痔内痔痔疮
有“痔”不在年高,防痔不分老幼
挤压疗法治疗血栓性外痔的临床观察※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痔疮的临床对比
内痔的内镜下治疗进展
关于痔疮防治的科普知识
痔疮与痔病是两个概念
肛外横切口潜行剥离术治疗血栓性外痔临床分析
治痔疮,对症选药很重要
内痔一般如何进行诊断呢
经肛周彩超与经直肠内彩超对内痔诊断及病情评估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