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2023-01-06 09:47鸿
医药前沿 2022年27期
关键词:达拉脑组织血栓

沈 鸿

(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苏州市吴江区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 苏州 215000)

急性脑梗死临床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其病因在于患者脑动脉血管发生狭窄、阻塞,血液流动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据统计,我国脑血管疾病的年患病率约120 ~180/10万,致残率为75%,急性脑梗死占比约30%[1]。重视急性脑梗死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方案为西药依达拉奉,但一些患者效果不明显。中医学将急性脑梗死疾病定义为“中风”范围,认为病因在于血液阻塞,通过活血、化瘀可达到治疗作用[2]。血栓通为纯中药制剂,具有较好的活血效果,与西药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1 月—9 月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60 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男性18 例,女性12 例;年龄40 ~85 岁,平均年龄(62.39±5.23)岁;其中15 例患者梗死灶位于基底节区,8例患者梗死灶位于小脑,5 例患者梗死灶位于颞叶,2 例患者梗死灶位于枕叶。观察组男性17 例,女性13 例;年龄40 ~86 岁,平均年龄(62.41±5.31)岁;其中14 例患者梗死灶位于基底节区,9 例患者梗死灶位于小脑,4 例患者梗死灶位于颞叶,3 例患者梗死灶位于枕叶。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纳入标准:①通过颅脑CT 诊断,影像学符合急性脑梗死指征;②入院时NIHSS 评分低于15 分;③患者家属同意配合治疗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脑出血;②合并脑肿瘤;③原发性精神疾病;④患者家属抵触配合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同时快速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建立人工给氧通路。①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血栓通治疗,血栓通给药剂量为500 mg/次,将制剂和250 mL 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或250 mL 木糖醇混合,同样采取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每天治疗1 次即可。②观察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联合用药方案,即在注射血栓通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其中前者给药方式和对照组完全相同。依达拉奉,给药剂量为30 mg,将制剂和100 mL 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或250 mL 木糖醇混合,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每天治疗2 次即可。两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持续治疗9 ~14 d。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结果及患者症状表现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①显效:NIHSS评分相比治疗前降低超过90%,患者预后无明显残疾情况,可正常自理生活;②有效:NIHSS 评分相比治疗前降低超过45%,患者存在轻度残疾,部分活动需旁人辅助;③无效:NIHSS 评分相比治疗前降低不足45%,患者存在严重残疾或无法自理生活。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本组总例数×100.00%。(2)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包括全血高切黏度(high shear viscosity, HSV)、全血低切黏度(low shear viscosity, LSV)、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PAG)、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3)炎症指标: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 6, IL-6)、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4)不良反应:观察各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表现,计算比较总发生率间的统计学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对比( ±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对比( ± s)

LSV/(mpa·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6.52±1.01 4.11±0.39 53.11±2.09 33.18±1.16对照组 30 6.49±1.07 5.24±0.36 53.09±2.11 45.95±1.21 t 0.112 11.661 0.037 41.727 P 0.912 <0.001 0.971 <0.001组别 例数HSV/(mpa·s)ESR/(mm•h-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3.65±0.59 1.42±0.11 33.74±1.79 18.94±1.37对照组 30 3.61±0.57 3.04±0.17 33.69±1.82 26.94±1.42 t 0.267 43.821 0.107 22.207 P 0.790 <0.001 0.915 <0.001组别 例数PAG/%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检测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炎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指标检测比较( ± 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指标检测比较( ± s)

TNF-α/(μg•L-1)组别 例数IL-6/(ng•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27.14±1.59 13.21±1.14 53.21±3.89 25.02±1.17对照组 30 27.06±1.63 19.23±1.21 53.19±3.93 34.21±1.21 t 0.192 19.834 0.020 29.906 P 0.848 <0.001 0.984 <0.001组别 例数CRP/(mg•L-1)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14.36±1.09 8.48±0.75对照组 30 14.31±1.05 11.69±0.84 t 0.181 15.613 P 0.857 <0.001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总发生概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脑实质内血液循环产生中断情况,导致部分脑组织出现缺氧性、缺血性坏死症状,引起脑神经功能障碍,可直接影响全身多种脏器和系统的功能[3]。通常情况下,脑梗死病灶位于动脉系统中,以粥样硬化斑块、血栓为主,早期阶段会使动脉血管内径减小,导致下游局部脑组织供血逐渐不足,发展至中后期阶段则可能完全闭塞,直接截断脑组织的供血,继而产生脑细胞坏死的症状。急性脑梗死损伤大多不可逆,且损伤机制复杂、病程进展速度快,脑组织的坏死、血液再灌注等情况均会直接提升脑血管中氧自由基的浓度,继而使脑细胞出现过氧化损伤[4-5]。临床研究显示,急性梗死灶所处位置不同引起的临床症状也存在差异。当动脉血管发生阻塞后,脑组织便会经历缺血、再灌注的代偿状态,此时血液中氧自由基浓度会异常提升,继而产生多种连锁反应,其中生物膜产生过量氧化反应,其功能和结构均会发生巨大的转变,通透性增强后使得内外物质交互过量,直接影响神经元细胞、胶质细胞等的结构稳定。同时氧自由基物质还会和花生四烯酸产生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血栓素A2,该物质能够直接导致血管平滑肌异常收缩,进一步加剧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并提高血小板的凝结速度,硬化斑块、血栓的生长速度也会随之加快。另外产生梗死灶后,局部脑组织内氨基递质功能也会异常提升,加之大量氧自由基的影响,使得脑细胞线粒体功能紊乱,炎性因子被更多地释放到血液中,刺激免疫功能亢进,白细胞不断聚集,对脑组织也会产生异常浸润情况[5-6]。因此,需在最短时间内纠正急性脑梗死患者缺氧、缺血的异常状态,从而降低过氧化、炎性因子爆发等带来的影响,更好地恢复神经系统功能。

我国中医理念中将急性脑梗死归入“中风”类病症中,认为大怒导致血莞于上,能够使人晕厥,也是急性中风的重要症状之一[7]。中医治疗中风类疾病时需调理脑脉内阴阳气机,疏通郁结血脉,控制情绪饮食等,从根本上缓解病症程度。血栓通属于中成药物的一种,其内有效物质提取与中药材——三七的块根之中,其内含有大量的三七总皂苷类物质。三七不仅可以滋补阴阳,且兼具消肿、镇痛、活血、通瘀、介于的功效,而现代药物分子学研究则发现除总皂苷类物质,还包含了黄酮、蛋白氨基酸、蛋白多糖等多种物质,其中三七总皂苷能够对神经细胞膜产生高效的保护作用,在其损伤情况下保持细胞结构的稳定,使其能够在异常状态下维持一定的功能[8]。同时该有效物质还能够缩短凝血时间,加快纤溶进程,使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血栓得以在短时间内溶解,更好地改善梗死灶内脑循环状态。血栓通给药后还可降低血液黏稠度,使红细胞的聚集速率降低,在脑梗死患者早期干预中发挥着稳定的效果,大幅改善血液循环状态,控制神经细胞的损伤程度。动物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可使脑缺血大鼠模型体内的IL-6、TNF-α 浓度降低,抑制该类炎性因子的释放速度,并且能够阻断中性粒细胞的过度激活状态,从而抑制阳性反应程度[9]。另外血栓通给药后,还可使神经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速度提升,促进相关因子的分泌量,使损伤的神经元细胞得以修复。

依达拉奉能够有效保障脑组织的功能,并发挥清除过量氧自由基的效果。该药物可高效突破血脑屏障,透过率达到了60%以上,在抗氧化的同时,还可抑制脑实质中脂质类物质的过氧化进程,降低炎性因子的损害程度。根据临床研究显示[10],当脑组织产生损伤后,便会使对细胞毒性较强的羟基基团大量合成,依达拉奉中的有效物质则可有效清除这一有毒物质,同时也可能使坏死的神经细胞损伤进程大幅缓解。另外依达拉奉本身具有亲脂性的特点,可有效降低脂质过氧化的速度,使梗死病灶的体积大幅缩减,缓解血脑屏障的损伤程度,控制白三烯等炎性因子的合成量。依达拉奉并不能改变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症状,因此给药后并不会影响人体凝血功能,可有效控制出血症状的复发。研究显示,单一用药效果欠佳,两者联合用药可提高临床效果。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双药联合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单一用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指标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症水平各项检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结果与蒙壮声[11]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有利于提高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脑梗死疾病患者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有效调节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炎症水平,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达拉脑组织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DNA双加氧酶TET2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氧化应激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
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