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监测及水污染防治探究

2023-01-07 08:30陶崟峰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2年2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水资源污染

陶崟峰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临海分局 浙江台州 317000)

引言

工业、建筑业、农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极大的推动着社会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水源污染问题,降低了水资源质量,威胁人类用水安全。作为人口大国,为保障用水质量与安全,必须要高度重视水环境监测工作及水污染防治工作。水乃生命之源,我国水污染问题主要是由于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而加剧。在本文中,针对水环境的监测进行探讨,以及对水污染的防治问题进行研究,下文将具体进行实际分析。

1 水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内容及质量控制方法分析

1.1 水环境监测重要性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全国人口共14.1178 亿人,比上次人口普查(2010 年)增加了7206 万人,增幅为5.38%。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当前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短缺、污染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化工业、建筑物、农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量废水、污水的肆意排放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对人类用水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在此情形下,通过对水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能够为后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帮助。水环境监测过程中,能够实现对水体多项指标的检测,如: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有机氮含量等等,通过分析各项监测数据和指标,明确水体污染程度,并制定切实可行、科学有效的水污染防治对策,进而逐渐恢复水环境,减轻水污染,满足人类用水质量需求[1]。

1.2 水环境监测内容

水环境监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地表水监测,在地表水监测过程中,要做好对水源常规水因子的调查工作,并结合调查结果分析水质状况,明确水源被污染程度。要重视对水源污染因子的调查工作,进而明确水源污染原因、污染成分、含量和污染范围。在调查过程当中,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应选择在晴朗天气、水流较小的环境下调查取样,同时要选择在多个时间段取样调查,以便于更好的保证地表水取样的有效性、代表性及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其次是地下水监测,近年来,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地下水的利用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要重视地下水监测工作,全面掌握地下水质量状况。目前,地下水监测时大多是通过抽检的方式完成的,通过采样并展开分析,最终明确地下水的硫酸盐、氟化物、铁以及酸碱性等成分含量,使得当地水文特点明确化。

1.3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

为获得精准的水环境监测数据、结果,要认真做好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具体来说,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水环境监测前,需要准备妥当相应的监测仪器设备,做好对仪器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保证其正常使用,避免监测工作出现误差。在采集、运输、制备、测试水质样品时,要严格的按照相应的规范、标准、流程进行,便于所采集的样品具备较高的代表性。要严格按照规定存放水样,如:冷藏处理、保温处理等,保证水样稳定。

再者,在监测试验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试验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正确操作仪器设备,确保试验操作规范,包括样品布点、收集、运输、保存、标准液配制标定、天平、玻璃量器校准、试剂检验等,避免出现差错,获得准确有效的监测试验数据。要严格控制试验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等,均要符合试验标准要求,试验人员要做到持证上岗,制定规范的试验流程、顺序,规范操作使用试验仪器设备,避免出现违规操作、错误操作等现象,避免对试验数据造成影响,提升水环境监测试验质量,获得准确、有效、有价值的试验数据,为接下来的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 水污染原因及防治对策探讨

2.1 水污染原因

导致水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污染

农业生产与发展,是导致水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农业生产期间,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肥料、化学药剂,这些肥料及药剂中含有大量的有害化学物质,如:硫、砷等,当有害化学物质大量积累后,会逐渐渗入到地下,不仅会导致土壤出现富营养化状态,同时也会污染地下水,威胁人类用水安全。不仅如此,农业生产中,往往需要进行农业灌溉,如果应用被污染的水进行灌溉,这些被污染的水会逐渐渗入到地下导致地下水被污染。

(2)工业污染

化工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所引发的水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化工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中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当前部分企业存在乱排乱放的现象,将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河流湖泊中,由于这些废水含有诸多的污染物质,必然会对水源造成污染,不仅会危害海洋生物,同时也会影响水资源质量。如:日本政府宣布将福岛核污水排入海洋后,全球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一家德国研究机构推测,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放进入海洋后57 天内放射性物质就会扩散至太平洋大半海域,核污水进入海洋后,会严重威胁渔业以及人类健康[2]。

(3)自然污染

我国地域辽阔,部分地区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因素的影响,环境中砷、碘、氟浓度较高,增加了水源污染机率。处于江河两岸的地区,地下水会受到地表水的影响被污染。如:太湖水域受到N、P 的严重污染,导致苏南地区地下水出现了严重的污染。

(4)生活污染

在现实生活中,部分人员缺乏较高的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大量生活垃圾、废水、废物的产生,是污染水源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对于大部分垃圾的处理主要以填埋、焚烧为主,尚未实现无害化处理,生活废水大多直接排放,久而久之,就会对地表水甚至是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威胁用水安全。

2.2 水污染防治对策

(1)明确水污染防治原则

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因此必须要明确相应的遵循,并在此基础之上展开防治工作,方可达到理想的水污染防治效果。首先要遵循综合性原则,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水污染防治工作忽视综合性原则,没有考虑到生态因素,导致引发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新时期,要将生态理念融入到水污染防治工作中,有机融合水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借助生态学理论思想,修复并治理被污染的水体,推动水环境生态综合建设,充分体现出水污染防治的综合功能,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其次应遵循系统化原则,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具备较强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因此要深入系统的分析水污染根源,并结合生态环境发展需求,构建良性循环发展体系,并结合各个区域、流域、湖泊特点,制定差异性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分批分类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升水污染防治水平。最后应遵循综合治理原则,水污染防治单纯依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应强化保护和治理意识,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思想理念,在保护水资源的同时,减轻生态破坏。

(2)完善水环境监测系统

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水环境监测基础之上的,因此要重视对水环境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全面、精准、有效监测水环境状况,获得全面、客观的监测数据,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依据。各个部门彼此之间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建立协作机制,明确划分工作职责和内容,将责任和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避免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同时也能够有效约束监测人员的工作行为,提升水环境监测水平。

(3)强化水环境监测能力

新时期,在水环境监测中,要重视对现代化技术、工艺、设备的应用,为水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便利。如:3S 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等,每一项技术具备不同的优势,均是不可替代的,要充分发挥各项技术的价值作用,切实提高水环境监测技术含量,充分掌握水质环境,同时也能够实现对水环境的自动化、动态化、实时化监测,使得各项监测数据更加具有参考价值,优化监测结果。要充分的结合水环境监测实际需求,合理灵活的应用水环境监测技术、方法,不断更新监测仪器设备,认真做好数据采集、分析工作,依靠更加先进的技术,提升水环境监测能力。

(4)加大宣传教育工作

水污染防治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单纯的依靠某个部门的力量防治水污染,其力量非常有限,效果也必然不理想。基于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广播、广告、宣传单页、微信、抖音、微博的价值作用,为人们宣传普及水污染防治知识和技术,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水污染防治意识,促使其充分意识到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协助、配合并积极参与到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形成工作合力,达到更加理想的水污染防治效果。要强化宣传法律法规,促使居民、企业意识到水污染、乱排乱放是违法行为,并将宣传教育工作和世界环保日、当地民俗活动相挂钩,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优化宣传途径,提升宣传效果,提高全民水资源保护意识,缓解水资源短缺、污染困境[3]。

(5)增加政府支持力度

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需要相关政策、资金的支撑,因此政府部门要明确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水污染防治方面的政策、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应将水污染防治工作和当地政府绩效考核两者相挂钩,提高基层政府水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性,设置专项资金,做好对资金的管理工作,做到专款专用,避免出现贪污腐败、资金挪用等现象。依靠充足的资金,及时更新引入先进的水环境监测设施设备及水污染治理技术,实现对水环境的实时化、动态化监测,提升水环境监测质量。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人才,做好考核工作,保证其满足工作需求。定时定期的进行人员培训,切实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及综合素质,为水环境监测及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4]。

(6)优化水污染防治技术

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用防治技术。目前,水污染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技术。首先,物理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截污分流技术,在城市排污处理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另一种是底泥疏浚技术,主要以处理底泥为主,能够有效降低底泥内部负荷,控制水体营养物,将水体质量改善。其次,化学防治技术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化学除藻技术,是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技术,利用硫酸铜、柠檬酸抑制蓝藻生长,另一种是重金属固定技术,在处理水体酸性、重金属污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投入石灰石等碱性物质,促使其和水中的酸性物质、重金属物质发生反应,最终达到改善水质地目的。最后,生物技术对于水污染的处理,利用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发挥其吸收、代谢作用去除水土污染物,最终恢复水生态系统[5]。

(7)对污染源头有效治理

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关键的一步就是控制污染源头,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轻水污染问题。要结合水污染原因,重点做好对农业、化工业、建筑业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政府部门认真履职,及时发现并严惩乱排乱放等污染水资源的行为,并设置举报电话,引导全民参与到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建立奖惩制度,严惩违反污染物排放制度的人员、企业,从源头有效治理水污染问题,提升水污染防治水平。同时,针对成功检举污染企业的人员、严格遵守水污染防治要求的企业,应加大精神、物质方面的奖励,在社会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氛围,提升水污染防治积极主动性。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是人口大国,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巨大。针对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的问题,要高度重视起来,加大水环境监测力度,明确水环境监测的重要性,控制水资源监测质量,获得准确的水环境监测数据,并在此基础之上积极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结合水污染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水污染防治对策,提升水污染防治水平,缓解水资源污染问题,确保用水安全,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水资源污染
生态水利工程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运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