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强化、三融合”生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2023-01-09 02:15曾建军黄族豪胡文海贺根和周兵王宁张争光苏启陶肖宜安
关键词:井冈山江西省创新能力

曾建军,黄族豪,胡文海,贺根和,周兵,王宁,张争光,苏启陶,肖宜安

“三强化、三融合”生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曾建军,黄族豪,胡文海,贺根和,周兵,王宁,张争光,苏启陶,*肖宜安

(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吉安 343009)

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井冈山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过硬、创新意识突出”为人才培养目标,强化“精神引领、创新驱动、实践赋能”(三强化),建立了“红绿融合、学研融合、训赛融合”(三融合)的创新人才育人路径,构建了“井冈山精神+学、研、训、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效果和专业建设成效。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和专业创新创业工作被新闻联播、朝闻天下、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广泛报道,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和示范作用。

生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三强化;三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人才是创新的关键,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才能拥有科技创新的最大优势。创新人才培养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1]。为此,国家非常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重要功能,更承载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和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高等教育要特别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尤其是知识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才竞争的国际化更加凸显。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需求急剧增加。创新人才培养成为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2]。

1 存在问题

创新人才培养一直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难题之一。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类型的高校,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路径和方式都有明显不同。创新人才培养在美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其荣誉制的培养模式并不完全适合我国高校。国内高校虽然一直都强调创新人才培养,但开展相关研究则于21世纪才开始兴起[3]。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新产业形态的变革和重塑、高等教育分层分类发展战略布局的逐步形成,地方本科高校正成为中国应用型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主体,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主战场。但我国地方高校,普遍因办学资源、师资队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影响,高质量、高效率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完善。一是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专业教育路径不清晰。文化资源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不强,课程育人功能发挥不足,思政教育引领创新人才培养成效不显著。二是地方高校科研反哺教学机制不健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过程中,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素养重视不够,人才培养侧重知识技能传授,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不成体系,学生创新实践意识薄弱,创新能力不足。三是地方高校支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结合不紧密。实践训练与学科竞赛体系未能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系统设计,实践训练与学科竞赛融合不足,学生参与训赛的随意性较大,未能覆盖全体学生,实施效果不佳。

2 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井冈山大学坚持以井冈山精神铸魂育人,以红色基因照亮办学方向,用红色精神浸润学校文化,努力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红色传人。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过硬、创新意识突出”为人才培养目标[4],聚焦创新能力培养,强化“精神引领、创新驱动、实践赋能”(三强化),建立了“红绿融合、学研融合、训赛融合”(三融合)的创新人才育人路径,历经20多年的持续改革与实践,构建了“井冈山精神+学、研、训、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效果和专业建设成效。

2.1 解决问题的基础

井冈山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源于1989年开设的生物教育专业,2002年开始招收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类)本科生。师范教育担负着培养教师的重任[5],从中学生物教学实践看,一个优秀的生物专业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为此,培养具有学术研究创新能力的生物教育人才是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人才培养和生物教育师资的要求。

生命科学学院拥有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学位点、江西省“十二五”生物学高水平学科、江西省“十四五”生物学一流学科;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3个、江西省工程实验室1个、江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等教学科研平台。学院“引培结合”,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生物科学专业专任教师33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和高级实验师17人、博士30人,有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人,江西省双千计划、赣鄱英才555工程、江西省教学名师、江西省先进工作者、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各1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4]。近年来教师获批国家级课题50余项,研发经费5000余万元。学院高水平的学科平台、师资队伍和科研项目等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了扎实基础。

2.2 以“精神引领、创新驱动、实践赋能” 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引领人才培养改革

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根基[1]。生物科学专业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地方院校实际,以学生为中心,坚持“重品德、厚基础、强实践、求创新”,提出了“精神引领、创新驱动、实践赋能”的育人新理念,强化价值塑造和创新能力培养,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过硬、创新意识突出”的创新人才。将红色精神、家国情怀等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各教学环节、融入学生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融入学生课余生活。在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实践训练、竞赛活动过程中,注重学生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训练,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6]。

2.3 以“井冈山精神+学、研、训、赛”体系培养创新人才

2.3.1 精神引领、红绿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既是历史赋予高校育人过程的思想使命,也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需要,更是决定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1]。生物科学专业以井冈山精神引领创新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井冈山“历史红、生态绿”的优势,在专业知识学习中融入井冈山精神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了“课程润心、文化熏陶、实践体验”的浸润式思政育人模式(如图1),提升了红色文化引领创新人才培养成效。

图1 红色文化引领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课程润心。校本课程,开发和设置了通识类思政教育校本课程《井冈山精神教育》,使井冈山精神进课堂进教材、入脑入心[7]。课程思政,充分发挥井冈山历史红、生态绿的优势,在专业知识学习中融入井冈山精神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造了“红绿融合、启智润心”的“井冈品牌”特色课程思政。其中,《生态学》课程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团队成员获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称号。劳动课程,结合专业特点,开设了映山红等花卉植物培育劳动课程,促进了五育融合。将实践教学与党史学习、劳动教育、美育教育等有机融合,组织创新创业团队到井冈山市、莲花县为当地农民种植百合,组织各个班级在校园种植映山红,组织兴趣小组制作映山红盆景等;实习实践过程组织学生参观革命旧址、听龚全珍老阿姨和神山村老支书彭水生爷爷讲革命故事,感受到革命先烈们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接受红色基因熏陶,让大学生在党史学习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辛劳动中锤炼意志品质。

文化熏陶。注重以文化人,让红色文化浸润大学生思想。学校建有映山红文化广场、映山红园、井冈山博物馆等,通过举办映山红文化艺术节、参观井冈山博物馆、观看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等系列活动,营造校园厚重的红色文化,为学生感知井冈山精神提供文化载体,实现课堂教学向课外学习的延伸,达到红色文化启迪人、红色精神浸润心的目的。

实践体验。以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专业老师每年在井冈山开展动植物野外实习时组织学生走进革命老区、参观革命旧址、聆听红军后代讲述革命故事、参与基地农业生产劳动,近距离感受中国共产党革命史、奋斗史,提升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围绕乡村振兴开展科技下乡、乡村支教、生态保护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立“井大红旅科技服务中心”公益组织开展乡村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探索体验红色基因和绿色生态。

2.3.2 创新驱动、学研融合

生物科学专业加强教学与科研的融合,以教学促科学研究的开展,以科研促教学水平的提高,推动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开放科研实验室转化为育人平台,积极推动科研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推进本科生进实验室、进团队、进课题,构建了“创新成果融入理论教学、教研平台服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科研项目提升创新能力”的科研育人路径,促进了学生专业学习与科研创新有机融合,提升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如图2)。

创新成果融入理论教学。突出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学科前沿、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成果更新教学内容。教师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研方法;开设了“现代生命科学进展”课程,每年由教授和博士团队以专题形式授课,专题内容包括《生命与生命科学》、《生物多样性》、《遗传与变异》、《生命的物质基础》、《生长与发育》、《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现代生物技术:生物源碳酸钙的诱导矿化机制及其对重金属的固持作用》等。通过以课程化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将本学科及教师的科研成果融入课程教学,扩大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教研平台服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建立了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主体的教学实验平台、以省级重点实验室为主体的创新科研平台、以实习基地为主体的实习实训平台,形成教研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4]。这些平台对学生完全开放,并支持学生从大一就进入平台开展科学研究,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造条件。以江西省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为例,每学期本科生出入实验室约1500人次,教研平台成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重要支撑。

图2 科研反哺教学机制

科研项目提升创新能力。科学研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8]。生物科学专业方案将学生参与科研作为一种有效的育人形式,师生组成探究式学研共同体,支持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者在教师指导下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教师共同开展科研活动,实现研究性教学和探索式学习。学院设立了院级大学创新创业项目,形成了“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四级联动的创新创业项目体系。专业老师认真抓好学生主持的科研项目“立项申报、过程指导、结题评审、成果展示”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创新能力。

2.3.3 实践赋能、训赛融合

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途径[9]。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将实践训练和学科竞赛贯穿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了“完善实践训练体系、构建学科竞赛体系、第二课堂课程化”等协同育人生态(如图3),推动了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紧密结合,提升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图3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完善专业实践训练体系。构建“课程实验技能训练+创新创业训练提升+实习实训综合发展”多层次实践训练体系,实现了三个结合: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与专业训练相结合、校内实验与企业实习相结合。每周组织三笔字训练,定期举办说课、讲课、PPT制作等方面的培训。

完善学科专业竞赛体系。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初心,将参与学科专业竞赛获奖纳入创新学分认定,每学期举行学科专业竞赛和师范技能竞赛,包括“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PPT制作、说课、讲课等,打造了“班赛→院赛→校赛→省赛→国赛”五位一体的竞赛体系,积极组织和指导大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使学科竞赛真正成为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完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我们引入学分制和课程的理念,第二课堂课程化,构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协同育人体系,形成了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依托的科研育人第二课堂、以科技文化节为平台的文化育人第二课堂、以暑期社会实践为主体的实践育人第二课堂、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的社团育人第二课堂。

3 创新人才培养成效与社会影响

经过近20年的探索与实践,生物科学专业培养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和专业建设成效,社会影响良好。

3.1 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凸显

专业培养了一批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者,吉安市的每一所中学都有生物科学专业培养的大学生,他们扎根基层,为革命老区的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生物科学专业应届毕业生每年考研升学率30%以上,并有一批学生考取了国家985、双一流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突出。2011届校友程亚林博士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013届校友黄鲁博士在Neuron、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Science、Biological Reviews等期刊发表系列学术论文。

3.2 学生创新成果突出

学生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等期刊参与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在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中,“百年好合——百合照亮乡村振兴路”项目获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2017年以来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竞赛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9项,因竞赛成绩突出2020、2021年连续两届学校荣获该项赛事优秀组织奖。近10年有150余位学生参加江西省蜘蛛多样性研究,采集点达500个,收集标本6万余头,鉴定蜘蛛53科、300余属、700余种,其中200多种是新种,参与发表有关蜘蛛的SCI收录论文15篇。

3.3 专业课程建设成果丰硕

生物科学专业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进校考查,先后入选了国家级特色专业、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江西省改革试点建设专业;生物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入选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础生物学实验中心入选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各1个;生态学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负责人肖宜安教授在教育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第一个作经验交流;生态学、动物学、植物学等课程入选江西省一流课程;并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3.4 社会影响突出

3.4.1 获得教育部专家高度评价

2017年人才培养成效得到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的充分肯定,专家认为:“育人理念很有特色、成效明显,是学校本科教学中非常突出的亮点,值得推广”。2021年生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得到了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评估专家的高度评价,专家组认为:“生物科学专业育人特色鲜明,以科研促教学助力人才培养成效明显、优势突出”。

3.4.2 成果获得社会充分肯定

近年来,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成效被新闻联播、朝闻天下、人民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学习强国、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江西新闻联播、江西日报等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报道,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和示范作用。

[1] 杨照帅.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人民论坛,2018(32):116-117.

[2] 肖云鹏,王蓉,赵超莹. 以高水平科技竞赛为契机反哺教学的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7(9):174, 270.

[3] 王艺蓉.高水平农业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丁颖创新班”为例[D] .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6.

[4] 朱立成,贺根和,肖宜安,等.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3(1):103-106.

[5] 洪早清.新时代教师的价值认知与师范教育实践的价值自觉[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 60(1):146-153.

[6] 张大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做实“三个融合”[J]. 中国高教研究, 2020(3):1-3.

[7] 马建珠,彭月萍. 将井冈山精神融入“三全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井冈山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例[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6):65-72.

[8] 吴慧华. 科学研究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1, 21(4):95-98.

[9] 熊艳,和七一.基于科技竞赛的生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化工,2019,48(6):215-219.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S OF THE “THREE STRENGTHENING, THREE INTEGRATION” INNOVATION TALENT TRAINING SYSTEM FOR BIOLOGICAL SCIENCES MAJOR

ZENG Jian-jun,HUANG Zu-hao,HU Wen-hai,HE Gen-he,ZHOU Bing,WANG Ning,ZHANG Zheng-guang,SU Qi-tao,*XIAO Yi-an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Ji’an, Jiangxi 343009, China)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spirit and ability is the primary task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he biological science major of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adheres to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people focusing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The major takes “firm ideals and beliefs, soli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excellent practical ability, outstanding sense of innovation” as th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 strengthens “spiritual guidance, innovation drive, and practice empowerment" (three strengthening). An innovative talent education path of “red and green integration, learning and research integration, and training competitions integration” (three integrations)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an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of “Jinggangshan spirit + learning, research,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has been built. Remarkable talent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The effectiveness of innovation talent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work have been widely reported by the CCTV News, Zhaowen Tianxia, People’s Daily and other media, which has produced a good social impact and demonstration effect.

biological sciences major; innovation talents; talent training system; three strengthening; three fusions

G420

A

10.3969/j.issn.1674-8085.2022.06.014

1674-8085(2022)06-0087-06

2022-07-13;

2022-08-10

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江西省一流课程建设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XJG-20-9-11)

曾建军(1973-),女,江西万安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和生物学教学研究(E-mail: zengjianjun@jgsu.edu.cn);

*肖宜安(1968-),男,江西永丰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和生物学教学研究(E-mail: iyanxiao@163.com).

猜你喜欢
井冈山江西省创新能力
模拟成真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星火燎原的井冈山记忆
井冈山上唱井冈
七绝 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