旴门医案—谢氏针法治疗声亢验案举隅*

2023-01-10 09:06李思宏卢莹颖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太冲耳轮声门

李思宏 卢莹颖 谢 强

(1.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耳鼻喉科,广东 广州 510095;2.广州市越秀区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广东 广州 510030;3.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江西 南昌 330006;4.江西中医药大学嗓音言语听力医学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06)

谢强教授是旴江谢氏喉科第六代传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第三至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及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开展咽喉嗓音医学研究近40 年,于1985 年始先后创设江西省中医院教师嗓音病专科门诊、教师嗓音医学研究室、江西中医药大学嗓音言语听力医学研究所[1]。

谢师擅治声病(嗓音病),尤善运用喉科针灸疗法治疗功能性声病,其发掘和整理旴江医学喉科流派诊治艺人声病的经验,临症主张“详辨声病,瘖分16 种”,将声病细致详尽地分为声破、声亢、声疲、声怯、声断、声弱、声暗、声涩、声窄、声塌、声散、声瓮、声毛、声沙、声哑、声嘶十六症[2-5],并对前12 种功能性声病加以整理和总结,为诊治职业性用声者(教师、主持人、演员、播音员、销售员等)的发音异常、发声障碍提供了新思路。笔者有幸随诊,现介绍其临床运用针刺治疗声亢验案2 则,以飨同仁。

声亢,属于音调障碍范畴,表现为音调高尖刺耳,如猫头鹰叫声、假嗓发出的“驰振音”或痉挛性发音,失去其柔和性[6],但患者在咳嗽后可出现短暂的正常发声。谢师认为,声亢多因情志波动,滥用嗓音,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逆乱,影响声户的开阖所致,故应以疏肝理气为主,治以传统针刺,疗效显著。

1 验案举隅

1.1 肝阳上亢案 何某,女,43 岁,教师,因“声音刺耳2 个月余”于2017 年7 月23 日首诊。症见:声音刺耳高尖,音调高,欠柔和,咽喉干涩,咽异物感,伴右耳阵发性搏动性鸣,情绪紧张、活动时明显,偶颞侧头痛,胃纳尚可,眠一般,多梦,大便日一行,成形,怕热,易怒,性急躁,月经尚调,行经乳房胀痛,舌淡红边略赤、苔薄黄,脉弦。查体:咽峡稍充血,双扁桃体Ⅰ°,咽侧索稍肥厚,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会厌无充血,抬举一般。双侧声带稍肥厚,声带活动可,声门闭合可。辨为声亢,肝阳上亢证,以平肝潜阳、利喉靖音为法治之。治疗:(1)谢氏刺营微创针法。先点刺耳轮三点放血:先用手揉按患者一侧耳轮至局部潮红,再以左手捏住耳轮相应部位,常规消毒,右手持三棱针快速点刺耳轮三点,直刺1 mm,出血少许即可,按同法刺对侧耳轮,1 周1 次。再点刺咽喉放血:患者坐位,仰头张嘴,以长毫针分别于咽峡、侧索、后壁、扁桃体等部位,运用丛刺法,快速轻浅点刺5~10 次,微出血即可,1周1 次[7]。(2)毫针针刺疗法。主穴:开音1 号、廉泉、合谷、太冲穴;配穴:太溪、肝俞、肾俞、行间、太阳、听宫、风池穴。患者取侧卧位,先刺四肢远端腧穴、强刺激,后刺患部腧穴、弱刺激,合谷、太冲、行间穴泻法,太溪、涌泉穴补法,其余平补平泻。留针30 min,每10 min 对四肢腧穴运针1 次,隔日治疗1 次。(3)耳穴疗法。取咽喉、声带、内分泌、肝、肾、神门等,以王不留行籽贴压之,嘱患者自行按摩耳穴至耳廓微热,1日3 次,隔日取下,双耳交替。(4)调护。治疗期间,声休,畅情志,适当体育锻炼。治疗1 周,声音已变柔和,咽干、头痛改善,仍有耳鸣、梦多,原方加翳风、涌泉,再治疗1 周而愈。

按语:《格致余论》谓:“气有余便是火”,此案患者缘于情志失调,肝阳亢盛,有余之肝气上攻头面,蕴结咽喉声户,气郁化火,发为声亢。耳轮三点(耳轮1、耳轮2、耳轮3)为咽喉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点,先刺之放血,热随血出,泻有余之肝气。再轻浅点刺咽喉患部,出其恶血,散郁结之火邪,《寿世保元》有言:“《内经》 火郁发之,发谓发汗,咽喉中岂能有汗,故出血者,乃发汗之一端也”[8]。

开音1 号穴为谢强教授经验穴,位于颈正中线甲状软骨上缘向外旁开1 寸处,距人迎穴0.5 寸,即紧贴甲状软骨上缘外侧处,能调节咽喉局部经络气血、消肿止痛,配合廉泉穴,奏理气疏邪、利喉开音之功[7]。泻合谷、太冲穴,又称“ 开四关”,主治各种气机不畅之痛证、热证、实证,《标幽赋》曰:“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泻太冲穴可疏肝气、平肝阳,泻合谷穴可畅腑气、清邪热,二穴合用,调畅气机,平肝潜阳,清热利喉。太溪穴为肾经之原穴,配合肾俞、涌泉穴,功善滋阴降火、润喉止痛,又借补肾之阴液制上亢之肝阳,取“ 滋水涵木”之义。行间穴为肝经之荥穴、属火,肝属木,实则泻其子,故功善泻肝,配合肝俞、太冲穴,合泻有余之肝气。辅以听会、风池、太阳、翳风穴,清热息鸣,通经止痛。诸穴合用,上下相配,调畅气机,平抑肝阳,降火靖音。

1.2 肝火犯肺案 王某某,女,22 岁,声乐学生。因“声音音调变尖19 天”于2017 年12 月4 日首诊。症见:发音时音调高尖,音失柔和,曾与他人争吵,咽喉干痛,清嗓多,晨起口苦,胸胁胀痛,急躁易怒,喜凉饮,嗜辛辣,纳眠可,大便一二日一行,较干结,无夜尿,月经量多,色红,痛经,舌红、苔黄,脉弦数。查体:咽峡黏膜充血,双扁桃体Ⅱ°,咽后壁黏膜充血,淋巴滤泡增生。电子喉镜检查:双声带色淡红,边缘平整,声门闭合呈梭型裂隙,咳嗽后闭合短暂改善。辨为声亢,肝火犯肺证,以清肝滋肺、柔肝清音为法治之。治疗:(1)谢氏刺营微创针法。先点刺三商穴放血:先用手捋患者一侧手臂,从肩部往下捋至拇指,往返20 余下,待拇指局部充盈血液,继之左手握紧拇指根部,用75%酒精棉签消毒拇指三商穴后,右手用三棱针快速点刺三商穴约1 mm,出血少许即可;然后,依同法刺另一拇指穴位。隔日1 次。再点刺咽喉放血:患者坐位,仰头张嘴,以长毫针分别于咽峡、侧索、后壁、扁桃体等部位,运用丛刺法,快速轻浅点刺5~10 次,微出血即可,1 周1次。(2)毫针针刺疗法。主穴:开音1 号、廉泉、合谷、鱼际、行间穴;配穴:太冲、期门、三阴交、尺泽、照海、支沟穴。患者取仰卧位,先刺四肢远端腧穴、强刺激,后刺患部腧穴、弱刺激,合谷、鱼际、行间、太冲、尺泽穴泻法,其余穴位平补平泻。留针30 min,每10 min 对四肢腧穴运针1 次,隔日治疗1 次。(3)耳穴疗法。取声带、肝、肺、咽喉、内分泌、肾上腺等,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之,嘱患者自行按摩耳穴至耳廓微热,1 日3 次,隔日取下,双耳交替。(4)调护。治疗期间声休,畅情志,清淡饮食,适当体育锻炼。经治疗1 次后,咽痛即除,音调渐柔,效不更方,继续治疗1 周而愈。

按语:此案患者郁怒伤肝,肝火上炎,木火刑金,耗伤肺阴,左升太过而右降不及,上逆之气冲击声户,发为声亢。故先于三商放血泻热,三商即少商、中商、老商之合称,分别位于拇指背侧指甲根部桡侧、正中、尺侧,距指甲根角0.1 寸,拇指为肺经井端,咽喉为肺经所系,热毒壅盛,咽肿喉喑,宜速凿井泄毒,少商一穴嫌其窄,开凿三商三穴,井口大敞,大泄其邪,则邪去音清。再刺咽喉患部出恶血,宣泄热毒,迅速消肿止痛。

开音1 号穴配合廉泉疏通局部经络气血、调节声户开阖。合谷为手阳明之原穴,为肺经之表,擅治头面清窍之病症,泻之可疏散热邪,清金利咽。配合肺经之荥穴鱼际穴、肺经之合穴尺泽穴,同泻肺热,润喉清音。行间穴系肝经之荥穴,属火,肝属木,实则泻其子,故功善泻肝,配合太冲穴,合泻过盛之肝火。期门穴位居胸胁,系肝之募穴,配合前穴,疏肝清热,除胀止痛。照海穴滋水涵木,降火清肝,润喉利窍。配合三阴交穴,滋阴敛血,调经止痛。配合支沟穴,清利三焦,通腑降逆,润肠泻热通便。诸穴合用,清泻肝肺之火,调节气机升降,使声门开阖有度而音自靖。

2 结语

声亢,为功能性声病之一,多由过度用声、错误用声之后,亦可见于青春期假声。该病多无器质性病变,但与发声器官的神经肌肉功能密切相关。一方面,由于发声时呼吸运动和声门运动不协调,过强的气息猛烈冲击声门,声门下压过高;另一方面,由于喉部肌肉失控、缩紧僵硬,喉部向上收缩或喉部过分下压,声带张力过高、振动过快,声门关闭过严,气流量减少,导致发出的声音异常紧张刺耳,西医以发声训练、药物治疗为主[2,9]。

谢师认为,中医传统针刺疗法对调节神经肌肉功能有独特的作用,尤其适合用于治疗声亢,临症不离经络脏腑,治病必求其本。其秉承了国医大师干祖望“声带属肝”的观点,认为声亢与肝密切相关,发病多缘于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逆乱,声带活动失常而致,故治疗声亢重点在于调理肝气,使之疏泄有度。取穴上,上病下取,远近相配,除咽喉局部开音1 号、廉泉等腧穴,更应注重取肘膝以下合谷、太冲、行间、三商等腧穴,随症加减。针法上,随机应变,除毫针针刺、耳穴之外,重视运用咽喉患部、耳轮三点、三商刺营放血疗法,体现疗效互补原则。刺法上,针术讲究,传承《医学入门》“南丰李氏补泻”之法[10],讲究“刺分先后”“刺分强弱”,先刺四肢远端腧穴、强刺激,激发经气;再刺咽喉病灶局部腧穴为应、弱刺激,通经接气,从而调畅全身上下气机,使上逆之肝气平复如故,则音自靖。只有肝气疏泄有常,气机调畅有法,声户开阖有度,方可言语歌声柔和清明。综上,谢师以治肝入手,运用多种刺法治疗声亢,效如桴鼓,颇具特色,为中医临床治疗声亢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太冲耳轮声门
支撑喉镜下声门暴露困难的相关因素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走行观察与手术治疗
支撑喉镜声门区暴露困难影响因素的logistics分析
春季护肝 按摩太冲
耳廓无创矫正对婴幼儿耳轮粘连的疗效分析
尴尬的打嗝
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炎症因子含量及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针刺太冲太溪太自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0例
声乐学习中“声门适度感”的掌握
耳穴按摩健康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