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高中议论文写作的生态系统

2023-01-11 17:27
中学语文 2022年9期
关键词:议题议论文思维

■ 杨 鹏

纵观近三年的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明显地体现了一种直面现实或历史问题、情境任务限定、注重应用写作的特点。单纯的为应试而写作的虚假写作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高中作文写作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以此为契机,回归本真,重新构造高中议论文写作的全新生态系统,势在必行。

一、回归现实生活,寻得源头活水

叶圣陶曾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生活这部无字之书是所有人类思维意识和文字作品的素材来源。回归生活,寻得源头活水,不但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议论文写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材料困境,还可以克服应试写作训练带来的厌倦心理。

现代社会正处于百年未遇的巨大转型和日新月异的改变之中,从世界、国家,到社区、乡村,再到学校、家庭,新情况、新变化屡见不鲜,新问题、新矛盾亟待解决,再加上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迅速和广泛,为写作及时提供了鲜活、丰富的材料。

在具体的操作上,可以运用随笔和新闻点评的方式展开。方式是一事一议,每日一则,课堂展示,大众点评。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深入思考,集思广益,让写作的灵感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这种方法,好处有四:首先,充分了满足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需要,让他们体会到一种见识增长的充实感;其次,搜集材料、探寻真相,为后续的写作源源不断地注入鲜活素材;再次,一事一理,独立思考,不断锤炼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第四,聚焦问题、臧否人物,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情怀,使它们逐渐养成一种公民的视野和胸怀。

二、回归专题阅读,拓展认知边界

当今时代,学生的阅读时间因应试教育残酷挤压和通过电子产品恣意娱乐严重缩水,仅剩不多的阅读时间和兴趣也显得碎片化、流俗化,学生对于社会、人生、自我的许多问题在认知边界上狭隘而模糊。薄弱的阅读积累从根基上限制了学生的眼界与思维,反过来影响了他们敏锐地捕捉材料和有效地提炼观点,必然导致写作思维的盲目偏狭。操千曲而知声,观千剑而识器。不能厚积,何来薄发?不能博观,何来约取?

虽然学生的阅读积累整体近乎荒芜,但我们可以在每一次写作前进行局部精耕细作。借鉴欧美国家中小学生论文写作的经验,在课堂新闻点评中发现高质量的议题后,提供书单让学生就该议题进行专题阅读和研究,聚焦议题方向,挖掘相关材料,多维参考观点,在思想认知的高度、广度和深度进行进一步拓展,以此获得更为清晰的认知边界,在内心建立对该话题的评价坐标,找到思考的方向路径。经过研读蓄势,当学生见解如拂晓的天空渐渐明朗、情感如地底的岩浆奔涌流淌之时,表达感动、阐明见地的契机也就成熟了。发而为论,或执笔成文,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

三、回归文体结构,严密逻辑体系

回归文体,就是要整合材料,列出提纲,为议论文写作绘制蓝图。

首先,列纲是为快速成文做好准备。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任何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尝试与改变都必须满足学生在考场有限时间内写出一篇质量上乘的作文这一前提,而列纲是议论文立意谋篇的最快捷有效的训练方法。学生习作,提纲写得越简明扼要,越能理清思路、精熟材料,写成文章也就越容易。

其次,列纲是对专题阅读和生活素材梳理定型、去芜存菁的需要。将自己深思熟虑后的见解用文字简明的表达出来,免不了一番推敲功夫;将多元积累的素材筛选、萃取、转化、组合,更是需要耗费心力。但是,当前期准备以提纲的形式浓缩精华于一张纸上的时候,对写作而言已是智珠在握。

第三,列纲是对议论文的论证过程各环节进行逻辑上的审核。王力先生曾指出,学生文章写不好,许多问题表面上是语法问题,实质上是逻辑问题,至于篇章结构,更是大半属于逻辑思维问题。余党绪在《说理与思辨摘录》一书中写道:“议论文写作,可看作是确立一个判断(论点)并证明这个判断的过程。首先在审题上识别和确立议题,关键是确立议题的核心概念;其次立意,就要构造一个关于议题的判断(论点);第三构造论证,即展开说理,寻找相应的理由与根据,通过合理的推理与建构,完成对判断的论证。”由此看来,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与逻辑学上的概念、判断、推理是密切对应的。所以,议论文要准确的阐述论点论证立意,就必须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则。从列纲时入手对文章的概念、判断、推理进行审核,则是最省时省力的方法。

四、回归论理语境,提倡批判思维

议论文写作本质上是一种摆出依据、辨明道理、沟通说服对方的语言交际行为。

从交际行为角度看,传统作文写作忽视了写作对象与交际情境,因而说理动力不足,说理能力孱弱,学生写作重在成“文”而非论“理”。如果我们让写作回到论理服人的最初目标,以随机展示或正式辩论为方式展开,这样学生在论理的能力上将有极大的提升,益处众多。

第一,论理的能力得到真实提升。课堂学生各抒己见,切磋琢磨,完善纠正了有缺陷偏颇的论点,收藏了新鲜强力的论据,爆光了错谬乖张的语言,激发了知善识恶的良知,习得了析理应机的辩才。在真实的论理语境中,学生获得了真实的辩论析理技能。

第二,批判性思维得到增强。在对论题的集中辩论中,培养的是怀疑一切的理性审视眼光,强化的是对自我思维和表达的反思,这一切都使得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断增强。

第三,论理规则深入人心。通过一次次的论理交锋,学生对于论辩的规则逐渐做到深知力行,论述言语更能使人信服。学生懂得了要以理服人,就要遵循论理的“四公”原则:1.“公认之理”,所说的理要在价值观上是正确的,不能违背科学规律、法律道德、社会主流价值观等标尺;2.“公信之据”,说理所引用的事实、数据和名言,都应是公众所认可的;3.“公守之则”,说理方式要符合形式逻辑的法则;4.“公习之言”,说理语言要是大众能接受的通俗易懂的语言。

论理的问题,最好是在真实的论辩中,出现与解决;论理的能力,最好是在真实的语境中,变成自然受用的习惯。

五、回归自我意识,抒写个体灵性

每一片雪花都是独一无二的,如同人的生命;每一条河流都是川流不息的,如同人的意识。唯有提倡“我手写我心”,用自己的语言,真实地书写思考与感受,袒露本真,独抒性灵,才能让写作真正成为学生自我生命认知和体验的表达方式。

维特根思坦说:“只有在生命之流中,文字才有意义。”熊芳芳在《语文不过如此》中也这样写道:“写作就是我们在属于自己的日子里感恩地活着,认真地思考,并用自己的思想说自己的话。我们起先只是说得真,后来,就渐渐说得美,说得好,说得有哲理、有情怀、有胸怀、有境界。”当学生经过自己的吸纳消融,从事例的见闻的桑叶抽出了理性逻辑的蚕丝,将情感触动的青草化作了灵感诗意的牛乳,写出了有生命体验、个性思考、自我语言的作品,这才是真正活的文章,这才是我们让一个人写的真正目的。

笔者之所以将写作看做一个系统工程,决非仅仅满足于某篇文章的写作,而是为高中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建设一个各部分既回归本源,又彼此增益、生机流转的生态系统,依次解决议论文写作中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趣的问题,将写作与学生自我发展的兴趣、心理、思维、技能等元素密切结合起来,多方启机,反复陶冶,最终引导学生走向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写作自由境地。

猜你喜欢
议题议论文思维
思维跳跳糖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议论文阅读专练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