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教学云空间:内涵、模型及策略
——基于勒温动力观视角

2023-01-11 05:51谢韵佳陈婧雅郭淑贞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成人学习者动力

谢韵佳 陈婧雅 郭淑贞

(1.福建开放大学,福建福州,350013;2厦门外国语学校,福建厦门,361012)

一、研究背景

开放大学正在经历从广播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的整体战略转型,由学历补偿向知识补偿转变,由文凭提高向能力提升转变。[1]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给成人继续教育改革以启示。如“1+X”职业教育改革思路,从教育目标和内容改革入手,将学生的就学目标与教学目标吻合,让教学内容贴合工作实际,让他们学习到真正工作上能够使用到的技能。假设教学内容已更新,但没有合适的教学策略以及实施策略的远程教学空间及管理体系,成人依旧没有办法很好地完成课程学习。

基于此,本文从动力心理学的视角分析成人学习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设计激发成人学习动力导向的云空间模型并提出教学策略与支持服务体系。

二、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群体动力学理论最早由认知学派库尔特·勒温提出,根据他最初的“场理论”中的整体论原则,将B=f(P·E)公式中的行为刺激延伸到对群体过程的研究。他认为,群体内的每个个体因为共同的需要,欲望与意图而产生的目标与准社会的心理环境构成了群体的生活空间,由于群体内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人在群体中生活,也受到了群体心理动力的制约,一个有着共同社会目标的群体系统会将群体力量紧密地凝聚在一起,相互促进与制约最终达到一个共同的运作方式和方向。[2]

引起心理紧张的因素存在于勒温称之为“生活空间”的动力场中。“人及其环境是一种相互依存因素的集合,我们把这些因素的整体称作该个体的生活空间”。[3]他认为,一个生活空间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情景区域,如果它们之间存在差异,就会产生张力。[4]

有不少学者将群体动力学理论与学习共同体概念进行比较,群体动力学中强调群体合作具有层次性,与学习共同体不同,学习共同体中的每个部分皆为平等,但群体动力学中有领导者的角色,因此群体动力学中除了强调学习共同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强调了领导力在整个群体凝聚力中的作用性。廖宏建等人将群体动力看作一种智能技术,通过其群体结构、内聚力、目标与动机等角度,补充网络学习共同体理论中的不足,重新设计网络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策略。[5]王静在其硕士论文中借鉴群体动力中的主要思想,认为群体的状态不应该是静止的,而是在动力场的刺激下的一种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的动态过程。学习共同体的动力应在群体领导、目标、规范及氛围的共同激励下才能发挥协同知识建构。[6]

根据勒温的理论,将“生活空间”的概念引入成人教育,描述为成人学生的“学习空间”,用于阐述学习动力的本质及空间中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由于人与情景的复杂性,同一时刻可能存在多个张力系统,每个张力系统产生一种张力状态趋向一个行为目标。此时学习空间会存在多个相互作用的力,相同方向的力形成合力,不同方向的力存在冲突。全日制学生的学习空间情境较为单一,大部分处于校园情境中,可以表达为一套学习目标G与行为区域S的心理张力系统。而成人学生的学习空间情境相对复杂,运用勒温“生活空间”的拓扑分析,将成人学生的学习空间分解为学校、社会(工作)、家庭3个情境,其间至少存在3套心理张力系统。

目标与行为区域形成3个相互排斥的力,导致成人学生参与学校学习的需求强度较弱。可行的途径是将G1(家庭目标)、G2(学校学习目标)、G3(社会工作目标)结合,形成G2方向的合力。同时,通过构建良好的虚拟学习环境,降低疆界的阻力,让学习者易于在3个情境区域自由移动切换(如图1)。

图1 成人学生情境目标结合向量示意图

三、基于勒温理论的学习云空间模型设计与应用

开放大学的教育转型应从传统的视频学习转变为真正的“互联网+学校”,即利用互联网技术为载体的相关学习平台,从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层面对课程进行全面改革,通过线上互动课堂,促进远程学习者的深度学习,淡化学历教育,重视学习者的学习成果与实际社会应用价值间的纽带关系。因此,本文以开放大学为大背景,受勒温理论的启发,构建促进学习者学习兴趣及持续性的学习空间模型并提出相关应用策略。

(一)创设成人学习云空间

首先,学习者学习驱动力的维持不能仅仅依靠单个课程环境所带来的短暂影响,需要在更大的环境中为学习者带来持续的刺激。师生群体、学习设备、学习资源等需处在一个共同的虚拟学习空间中,学习群体的同伴之间、学习群体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激发群体内在驱动力,这构成了创设成人学习云空间的必要性。实现成人学习云空间,需涵盖校园虚拟层次与班级虚拟层次,因为成人学习区别于全日制学生,80%以上的课时都在线上完成,从开学到毕业全部虚拟开展,所以从校园到班级的虚拟化建设十分必要。

在校园虚拟层面,核心在于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营造易于连接,方便获取资讯和资源的校园环境。首先,为学生建立一张电子学籍卡,让学生在校园内有一张唯一标识的“通行证”。同时,为每位学生定制个人学习地图,将教学计划、学习进度融合,构建每位学生的个人学习路径,并将相关资源链接其中,让学生对在校的学习生涯有个整体的认识与规划。将校园文化、学校相关的新闻资讯和校园活动通过虚拟展示与主动推结合,传达到学生端,让学生有体验感和代入感,为学生营造一个整体的学校氛围。借助电子化学习资源,建立一座虚拟的图书馆,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易于获取、按需检索的学习资源。

在班级虚拟层面,核心在于为各类学习群体产生营造环境,并利用直播、即时通讯等工具加强群体成员之间的沟通与连接,促进群体的良好发展,有效地服务成人学生的学习活动。在班级方面,班主任负责引导确立教师与学生的多渠道沟通机制。虚拟一套讲、问、测、考、评的教学过程支持服务体系,构建时时互动的直播课堂和延时互动的微课课堂,为课程的学习提供有效支持服务。同时,开课通知、考试通知、成绩单等课程相关的信息需主动推送给学生。

(二)构建基于勒温理论的学习云空间教学模型

在“互联网+大学”的大环境下,云学习空间对于开放大学而言不应仅是一个智能的学籍、课程管理系统的功能,还应能够在远程环境下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习者利用一定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因此,如何在平台构建的虚拟班群中改变以往的视频—学习—作业的课堂环境,提升远程学习者的学习自主能动性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应用勒温动力观解决成人学习动机缺乏问题,提出成人情境目标的统一,并设计了激发成人学习动力导向的“互联网+”学习空间模型(如图2)。

图2 基于勒温理论的学习空间模型

此模型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型有了较大的突破及调整,在教学实践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的调整

调整总目标和阶段性教学目标,让教学目标更贴合实际工作、生活。同时,采用群策方式设立群体目标和元规则,利用群体约束目标达成。

通过“1+X”等方式,根据行业产业的实际需求,倒逼教学改革,将教学目标改造为更贴合工作生活的需求,并在基于任务式教学或基于问题式教学中体现出来。此外,教学目标的改革通过课程前测等手段,让学生参与目标与元规则的制定,增大目标与需求的引据值,唤起身体的紧张系统,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听取反馈,微调目标与元规则,使之更加贴合学生学习需求。

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分节目标及课堂目标有效结合,在最小单元的目标完成后,教师带领学习小组进入新一轮的目标实现过程。学生在教学的一个个“脚手架”上的攀爬升级,开展问题探究与合作,不停迭代,直至完成最终的教学目标。

2.课程内容分解为易于开展WebQuest的远程课堂

远程教育主要研究者霍姆伯格提出“学生自主和个性化学习”及“有指导性的教学会谈理论”,他强调了在远程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性,构建和谐的交谈氛围和集体活动有利于提升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应用WebQuest、项目式学习等教学策略,实施远程课堂,让学习群体参与到基于问题的教学课堂,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教师教学模式的选择需符合成年人的学习兴趣和特点,成人学生处在一定的前置工作环境中,接触大量实际生产问题,较适宜使用基于问题的在线教学策略——WebQuest。该策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用微课(方便回看与重播复习)传授知识点,然后以问题为导向活用知识。

3.建立课程虚拟群体,遵循群体动力规则

引入群体动力学概念,对学生进行虚拟分组。依照群体动力的规则,激发和维持学习小组的内驱力。学习小组遵循合作学习五个共同点——积极互赖、个体负责、交流沟通、异质分组和社交技能——进行分组、合作与学习。群体动力最终以凝聚力、驱动力、耗散力三种形式体现出来,其中驱动力是群体最本质的动力。

表1 在线学习行为投入的选用测量指标对照表

图3 云学习空间示意图

课程主要涉及校园群体、班级群体和学习小组。校园的活动及新闻主要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给学生。有时候也会开展线下的校园文化活动,对群体动力的维持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班级群体的维护,最方便的工具是微信群,主要用于提醒、交流与答疑。班主任会主动提醒课程学习的重要时间节点,师生及生生之间会在群里交流课内课外的问题。对于Webquest中的学习小组学习遵循积极互赖、个体负责、交流沟通、异质分组和社交技能学习的原则。

四、教学案例的实证分析

文章应用勒温动力观解决成人学习动机缺乏问题,提出成人情境目标的统一,并设计了激发成人学习动力导向的“互联网+”学习空间模型。本研究选取国家开放大学一门专科层次的专业基础课“社会政策”作为案例,对课程进行教学与管理改革,应用学习空间模型实施课程教学。同时,采用在线行为投入测量指标,对该课程2020年与2021年云空间数据进行观测,分析成人学习动机提升情况,验证理论方案的效果。

(一)基于云学习平台的课程设计

国家开放大学专科层次的专业基础课“社会政策”课程内容贴合成人学生的工作、生活,社会(工作)、家庭和学校三个情境目标在课程中能够有效结合。同时,课程选课人数稳定,课程负责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因此,选用该课程作为本研究的课程实施对象。

首先,转变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社会政策”是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专科起点)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有考取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的需求。课程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方案与课程教学大纲的结合,将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分解,重新组织成适于互联网传播的教学信息单元。

其次,教学方法、工具与过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课程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选取的问题贴合学生实际,根据教学信息单元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情境。例如,在养老政策教学信息单元,开展了“当衰老悄然而至,我们何以养老”的WebQuest教学项目,通过班主任协助将整个班级分为四组,问题情境围绕养老政策分解为四个小任务,形成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组,收集、整理、研究相关信息资源。之后,再每组抽取一名组员形成新的四人小组,撰写研究报告及制作汇报PPT,在直播课堂作汇报交流。

(二)教学实验设计

1.实验设计方法与过程

采用单一被试研究,采用ABA设计模式,采用“基线(A)—干预(B)”两个环节,另外加入撤除阶段A。第一步,A环节,照常教学;第二步,B环节,实施新的教学与管理方式;第三步,恢复A环节,照常教学。

2.选择测量指标

学习动机的改善最终是为了促进有效学习。学习行为投入用于测量学习者投入到有效学习活动中的时间与精力,是观测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手段。北京师范大学李爽等人在已有的40个学习行为投入评测工具基础上提出了在线学习行为投入的测量指标,包括参与、交互、坚持、专注、学术挑战、自我监控6个维度,[7]由于学习的自我监控没有客观的观测指标作为参照,需要通过访谈或问卷形式测量,导致访谈或问卷本身可能会成为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按照尽可能不影响自然远程学习状态的原则,研究没有将自我监控纳入观测指标进行测量。本文采用参与、交互、坚持、专注、学术挑战5个维度测量体系对案例课程进行观测。

3.数据处理与分析

参与、互动与坚持3个指标呈逐步上升趋势,而这三者是通过观察增量的情况来验证学生参与、互动及坚持的情况。因此,参与、互动、坚持的增量及专注与学术挑战5个维度在B阶段呈现峰值。通过图标呈现如图4所示。

图4 在线学习行为投入分维度折线图

4.实验结果

以“社会政策”作为案例,采用单一被试实验研究方法,使用ABA设计模式,A环节为教学常态,在B环节应用学习空间模型实施课程教学,通过参与、交互、坚持、专注、学术挑战5个维度测量体系对案例课程云空间数据进行观测,发现在B环节参与、交互、坚持、专注、学术挑战5个维度都呈现观测的峰值状态,其中,实施新的教学与管理方式对学生参与度、互动程度及学习坚持度有显著的影响。因此,理论方案的有效性在实验课程中得以验证。

五、结论与展望

作为成人学习主要场域的开放大学,当前正处于历史性的转变阶段。为探索影响成人教育的因素,从成人学习者个体出发,以场论的视角将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空间分解为学校、社会(工作)、家庭3个情境,形成了3个相互排斥的力,导致成人学生参与学校学习的需求强度较弱。因此,本文提出将家庭目标、教育目标、社会工作目标结合,形成学习空间中某个方向的合力的理论分析框架。为了降低学习空间中情境切换的阻力,设计交互良好的云学习空间的虚拟学习环境。在虚拟学习环境中,构建不同层次的网络群体,通过群体动力的内聚力、驱动力、约束力促进和维持成人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成人学习云空间的教育实践中,可以运用勒温动力观的群体动力理论,增大学习目标的引据值和虚拟学习群体形成、群体决策制定课程目标、建设虚拟学习空间等策略,促进学生群体、班级群体、校园群体内聚力的产生和维持,进而逐步建设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创新适合互联网的教学服务模式、运行模式和办学模式,加速教育体系要素的重组与重构,实践“互联网+大学”的核心要义。

猜你喜欢
成人学习者动力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养大成人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成人不自在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动力船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成人学习能力研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