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文安孟家务遗址发掘简报

2023-01-11 09:44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廊坊市文物管理处文安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文物春秋 2022年5期
关键词:窑址红烧平面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廊坊市文物管理处文安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1.河北 石家庄 050031;2.河北 廊坊 065799;3.河北 文安 065899)

2008年12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今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对廊沧高速公路工程廊坊段进行文物保护考古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古代遗迹。2009年4—5月,受河北省文物局委托,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廊坊市文物管理处、文安县文物保管所联合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发掘区位于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孟家务村西,西南距文安县城6公里,处于廊沧高速公路施工线路K47+540与K47+760标桩之间。按勘探时发现的遗迹分布情况布设4个10米×10米的探方,发掘面积共400平方米,方向为正南北。因道路施工,遗迹直接暴露在耕土层下,共清理出6座窑址(编号为Y1—Y6)和1座墓葬(编号为M1)(图一)。现将此次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图一 孟家务遗址位置及遗迹分布示意图

一、窑址及墓葬

(一)窑址

此次发现的6座窑址形制基本相同,均为馒头窑,上部均不存,由操作坑、火门(窑门)、窑室组成。其中Y4打破Y3,Y6打破Y5(图二).窑砖规格统一,为31厘米×15厘米×5厘米。现以Y1、Y3、Y4为例进行介绍。

图二 Y3—Y6全景(东北—西南)

1.Y1 位于发掘区中部偏东,开口距地表0.1米,土圹总长8.85米,最宽处4.5米,方向24°(图三)。

图三 Y1平、剖面图

操作坑 平面呈不规则形,长2.7米,宽1.8~3.2米,深1.5米。坑壁粗糙,圜底。西壁陡直,北壁有台阶,因坍塌形状不甚规整。填土中发现白釉瓷碗残片。

火门 拱形顶,上部被破坏。宽0.9米,进深0.35米,残高0.65米。封火墙用砖垒砌,残高0.2米,下部留有高0.15米、宽0.1米的通风口,用一块砖封堵。火门由一段面宽1.8米、进深0.3米的通道与操作坑相连。通道土圹深1米,顶部被破坏,应是用3层顺砖砌成拱顶;两壁为顺砖错缝平砌,残高0.65米。地面上有厚2厘米的硬结土面,表面分布大量草木灰、烧土痕迹。

窑室 平面近圆形,前部为火膛,中部为窑床,后部为烟室,东西径4.5米。周壁为顺砖错缝平砌,上部略内收。残高0.55~1.55米,壁厚0.15米。壁外有一层厚10~20厘米的红烧土。

火膛平面呈半月形,底部低于火门底。面宽3.35米,进深1.2米,深1.55米。填土为黄褐色土,土质松软。自上而下0.9米处发现大量碎砖及红烧土块,出土少量泥质红陶陶片及瓦楞纹陶器腹部残片。近底部有两层烧结物,厚0.15~0.2米:上层烧结物表面白色泛黄,光滑,质硬,内部呈乳白色,充满气泡;下层为黄色海绵状物质,较脆。最底部有厚3~5厘米的黑色草木灰烧结物,根据现场观察分析,应为芦苇焚烧所得。

窑床平面略呈长方形,长3.85米,宽2.55米。床面平铺整砖,多略呈东西向排列,每排砖之间有10~20厘米的空隙,唯最外侧一排中部的11块砖为南北向顺砌。近火膛处有2块砖上抹细泥,现已烧成青灰色,烧结面坚硬,厚1~2厘米。侧立面略弧,残高1.1米。

烟室 位于窑室后侧,平面呈半月形,面宽2.6米,进深0.4米,底部垫有泥土。烟道壁高0.4~0.54米,厚0.15米,其上有9个方形排烟孔,孔径15~18厘米,进深15厘米,间距0.15米。

2.Y3 位于发掘区西北部,开口距地表0.1米,土圹残长5.88米,最宽处2.88米,方向95°,东部被Y4打破(图四)。

图四 Y3平、剖面图

操作坑 大部被Y4窑室打破,填土为灰褐色,较疏松,内含红烧土块、碎砖块等。

火门 拱形顶,封火墙几乎无存。宽0.52米,进深0.12米,高0.72米。由一段面宽1.4米、进深1米、高1.6米的通道与操作坑相连。通道仅存拱顶,砖壁几乎无存。

窑室 平面呈圆形,前部为火膛,中部为窑床,后部为烟室,直径约4.28米。周壁用顺砖错缝平砌,最上部为立砖斜砌,略内收。残高0.88~1.72米,壁厚0.15米。壁外有一层厚10~20厘米的红烧土。

火膛平面呈半月形,底部平整,低于火门底。面宽3.52米,进深1.04米,底距窑床面0.84米。上部填土为灰褐色,厚0.4米;下部为草木灰,厚0.4米。

窑床平面略呈长方形,最长4.28米,最宽2.56米,床面为整砖南北向平铺,每排砖之间有6~10厘米的空隙。侧立面略呈弧形,高0.84米,砌筑方法为顺砖错缝平砌与丁砖立砌相结合。

烟室 位于窑室后侧,平面呈半月形,面宽2.76米,进深0.44米。烟道壁高0.4米,厚0.15米,残存4个长方形排烟孔。孔宽0.14米,进深0.15米,高0.18米,间距0.15米。

3.Y4 位于发掘区北部,开口距地表0.1米,总长7.36米,方向182°,窑室打破Y3的操作坑。窑外壁有一层厚12~14厘米的红烧土。

操作坑 平面为不规则形,长3.76米,宽2.68米,深1米。南壁有2级台阶:上层台阶长3.38米,宽1米,高0.34米;下层台阶长3.78米,宽0.3米,高0.24米。

火门 拱形顶。长1.44米,宽0.72~1米,高1.12米。封火墙用砖错缝垒成,残高0.5米,火门底部有一个高0.46米、宽0.14米的通风口。

窑室 平面呈椭圆形,打破Y3操作坑,长径3.2米,短径2.6米。窑壁整砖错缝平铺逐层垒砌,上部略内收。壁外有一层厚10~20厘米的红烧土。

火膛平面呈半圆形,长2.58米,宽1米,深1.24米,壁面砖砌,堆积中包含碎砖块、红烧土块、草木灰等。

窑床平面略呈长方形,长3.2米,宽1.36米,高0.68米。窑床为在Y3废弃操作坑中填土而成,表面多用顺砖东西向平铺,每排砖之间有缝隙,唯最外侧一排为南北向顺砌。窑床壁大部为顺砖错缝平砌,唯中部高0.15米处用立砖斜砌而成。

烟室呈半月形,长2.56米,宽0.24米,深0.48米。烟道壁已不存,但可见其上有11个长方形排烟孔痕迹。孔长0.26米,宽0.12米,间隔0.16米。

(二)墓葬

此次发掘仅发现一座砖室墓,位于窑址区南部,Y1在其北47.5米处,编号为M1(图五)。

图五 M1平面图

墓葬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开口距地表0.15米,总长6.54米,方向190°。墓砖均为泥质灰陶砖,规格为29厘米×15厘米×5厘米。

墓道 斜坡状,平面略呈梯形,坡度23°,斜直壁。长2.3米,宽1.26~1.44米,深0.8米。

墓门 位于墓道与甬道之间。侧壁为丁砖垒成,残存13层,再用4块砖立砌而成。残高0.9米,宽1.5米。封门用丁砖呈犬牙交错状斜向垒成,共14层。

甬道 平面呈长方形,长0.94米,宽0.88米,残高0.8米。顶部被破坏,推测为拱形顶。两壁用顺砖错缝平砌,与土圹之间用砖填砌,砖间用白灰泥膏粘接。

墓室 平面呈方形,边长2.9米,残高0.8米。北壁不存,东、西、南壁向内挤压变形,墓壁残存3~14层砖,为顺砖错缝平砌。棺床位于墓室北部,为两层碎砖铺成,仅床面南缘平砌一层南北向砖,长2.9米,宽1.9米,高0.1米。因被盗扰,仅在填土中发现散碎人骨以及3枚铜钱和1件锈蚀严重的铁器。

二、出土遗物

孟家务遗址出土的遗物较少,窑址内出土遗物集中发现于Y1、Y2、Y5的填土中,多为烧窑时使用的生活用品,墓葬仅在墓室填土中发现铜钱3枚和铁器1件。

1.陶器 4件,均为残片,可辨器型有罐、盆、鋬耳等,均为泥质红陶。

陶罐 2件,均为轮制,鼓腹。Y1填土∶1,仅存下腹部。腹部饰数周凸弦纹,平底略内凹。残高21厘米,壁厚0.5厘米。Y5填土∶1,仅存口沿及上腹部。直口,圆唇,束颈。素面。一对桥形附耳系两泥条捏制后粘接而成。口径19厘米,残高8.5厘米,壁厚0.6厘米。

陶盆 1件。Y1填土∶2,轮制,仅存口沿及上腹部。敞口,尖圆唇,卷沿,唇沿下垂,弧腹。腹部外壁饰数道凸弦纹,内壁饰一周凹弦纹。口径38厘米,残高10.5厘米,壁厚0.5厘米。

鋬耳 1件。Y1填土∶3,系两泥条捏制而成,中间有一凹槽。

2.瓷器 2件,均为碗,内外皆施白釉。Y2填土∶1,完整,侈口,斜腹,圈足。口径21.6厘米,底径3.6厘米,通高7厘米,壁厚0.3厘米(图六)。Y1填土∶4,底残,侈口,斜腹。外壁近口部有一周凹弦纹,内壁饰刻划纹。口径20厘米,残高6厘米,壁厚0.5厘米。

图六 出土器物(Y2填土∶1)

3.铜钱 3枚,均为元祐通宝,钱文篆书,方穿,正、背面皆有边廓和穿廓。M1填土∶1,钱径2.6厘米,穿边长0.7厘米。M1填土∶2,钱径3厘米,穿边长0.8厘米。M1填土∶3,钱径2.5厘米,穿边长0.7厘米。

4.铁器 1件。M1填土∶4,长条形,锈蚀严重,无法辨认器型。

小 结

孟家务遗址发现的6座窑址均为馒头窑,形制、结构、大小及建造方式基本相同,且与河南洛阳人民路[1]和纱厂路[2]北宋砖瓦窑极为相似,具有北宋时期砖窑特征。其中,Y3的操作坑被Y4窑室打破,Y5的操作坑被Y6窑室打破,故Y4的建造和使用年代应不早于Y3,Y6则不早于Y5。根据几座窑址层位关系相同及填土中发现同类型遗物的情况可以认为,此种打破关系可能为新窑对旧窑的再利用,即在旧窑废弃一段时间后,出于方便考虑,将其操作坑重新填土改造为新窑的窑室继续使用。M1与6处窑址层位相同,墓中出土的元祐通宝铜钱为北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制钱,说明M1年代不早于北宋哲宗元祐时期,6座窑址的建造与使用年代可能与其相当,为北宋中晚期。

孟家务遗址所在的廊坊地区恰为北宋与辽交界地带,在此发现大量北宋时期砖瓦窑址,很可能与当时北宋政权在这一地区建造军事防御设施有关。这次6座窑址的发现为了解廊坊地区北宋时期砖瓦窑的形制、结构,研究该地区宋金时期的生产生活、物质文化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领 队:陈 伟

参与发掘:胡 强、吕振勇、张素萍、

雷金计、崔连生、霍建平、

袁育辉

摄 影:陈 伟

绘 图:胡 强

执 笔:郝娇娇

猜你喜欢
窑址红烧平面
红烧狮子头
安徽烈山窑址出土白瓷标本的科学分析
立体几何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岗庄宋代窑址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白象 红烧牛肉面
宰鸡
参考答案
辽阳冮官屯窑址的调查与发掘
关于有限域上的平面映射
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