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改革研究

2023-01-12 03:49邹晓琴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3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财务管理

□邹晓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对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反复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作为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的财务管理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顺应新时代本科专业教育发展要求,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探索,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一、思想政治融合视角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

财务管理作为经济管理活动的核心环节,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与道德水平对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和保障资本市场有序运转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涉嫌财务舞弊、证券市场操纵等事件时有发生,使企业、投资者以及国家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也暴露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传统教学的不足,即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提升,而忽略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因此,当前迫切需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中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分开独立教学的现状,通过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有机融合,在强调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财务管理》课程是以企业资金运动为中心,以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和分配为框架,系统阐述企业财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业务方法。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知识传授的方式方法,培养新时代需要的才德兼备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一方面,明确课程的专业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财务管理活动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深刻理解企业理财思想的逻辑框架,通过对筹资、投资、营运资金以及收益分配的基本原理的学习,能够掌握并熟练应用开展企业财务活动所需要的相关技能。另一方面,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和成长特点,把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操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财富观和消费观;同时,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充分,思想政治内容缺乏系统性。课程思政体现了一种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实现价值引领的目标,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综合素质有积极的作用。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不是生硬地在专业课程中“嵌入”思政,而是在专业课程中挖掘其蕴含的“思政元素”即“育人元素”。具体来说,课程思政元素主要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等方面。但是,由于高校推行课程思政教育的时间还不长,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还不完善,财务管理课程思政体系尚存在未充分挖掘育人资源的问题。另外,不少教师在推行财务管理课堂思政教学中缺乏对思想政治内容的系统性设计,使得各个思想政治元素零散、杂乱,未能串连成一条美丽的“项链”,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课程思政案例建设严重滞后,时效性与针对性不足。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数字货币”“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事物方兴未艾,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另外,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中美贸易争端、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等使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很多传统教学案例因时代发生背景久远,对于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00后”大学生,往往无法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进而引发情感共鸣,增强课堂的育人效果更无从谈起。在信息化时代,国际国内时事、社会热点问题、重大事件等信息的快速传播以及各种观点的碰撞都会引发当代大学生的特别关注。因此,教师收集、设计思政案例时要紧跟时代脉搏,贴近生活实际,结合课程知识点挖掘思想政治育人元素,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会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帮助学生理性客观地认识世界,弘扬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存在不足,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有待提升。从教学实践来看,作为专业课程教师,要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自然导入思想政治内容,对教师来说既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挑战。不少教师由于认知不足,准备不充分,在开展课程思政时没有创新教学方法,没能将思想政治元素巧妙融入课程,而是就爱国、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进行生硬、机械地空谈,思想政治部分和专业课仍然泾渭分明,考核方式上仍然沿用传统的“一考定终生”的方式,导致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不佳。

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必须基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再造,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将所挖掘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改进考核方式,实现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上的有机统一,进而达成育人和育才的统一。

三、《财务管理》课程思政融合的实践探索

推进《财务管理》课程思政要将思政过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基于这一认知,笔者从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案例设计以及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大胆进行改革探索。

(一)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制定体现思政特色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要开展课程思政,必须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并以目标引领内容重构和价值导向,努力实现课程思政元素与知识、能力的融合和互促。笔者立足财务管理课程的专业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修订教学大纲,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科学设计全新的教学方案找准思政映射融入点,增强课程的育人功能,为开展课程思政夯实基础。通过挖掘课程内容,明确课程具体章节中的思想政治元素,育人元素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精神、职业素养、创新思维等,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财务管理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方案设计

(二)广泛收集、设计思政案例,丰富课程思政的教学素材。在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中,广泛运用鲜活、丰富的案例可以极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发挥“课程思政”培育时代新人的积极作用。

1.思想政治案例选择要基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教师应当保持和学生的充分交流与沟通,充分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围绕他们的兴趣和关注点来选择思政案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在校大学生基本是“00后”,他们渴望快速实现个人的成功和财富的累积,但同时也具有自控能力差、娇生惯养、追求新潮和消费非理性等特点。在教学中笔者通过“24美元买下曼哈顿岛”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财富的积累源自合理的投资与年复一年的坚持,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财富观。再有,通过校园贷众多真实案例说明高利贷的极大危害,有助于学生形成理性消费意识,自觉远离校园贷等非法融资方式。

2.思政案例选择要体现时代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例如,针对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但常常遭遇资金短缺的尴尬,笔者以某创业企业为例构建财务管理学习情境,通过学习新型融资方式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三)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考核方式,发挥思想政治育人功能。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将所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既要求很强的实践性,又体现艺术性,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是良好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教师要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根据教学设计要求,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比较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两种观点“利润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想碰撞,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企业价值如何体现和衡量,从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运用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通过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收集和分析,提升学生财务分析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意识到财务造假带来的社会危害以及对个人职业声誉的损害,引导学生养成知敬畏、守底线的职业品质和德行。

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综合运用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展开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寓教于乐的特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比如,针对当前大学生超前消费的问题,笔者先在课堂上播放花呗一则仅仅只有30秒的宣传片—“年轻,就是花呗”,让学生讨论短片所传达的财富观和消费观是否恰当,再让学生结合专业知识计算“花呗利率有多少”提示超前消费的不良后果,有效发挥多媒体技术在价值引导、情感传递和道德示范方面的优势作用。

优化财务管理课程考核方式,提高过程性考核占比,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竞赛,以赛促学,做到学以致用,增强学生财务管理实践应用能力。

四、加强《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措施

(一)建立课程思政培训制度,积极转变教师观念。长期以来,高校为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配备了专业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相互并行的课程体系。导致不少专业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专注于所授课程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而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其分内之事。这种对教师职责的误解必然不利于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因此,高校应大力推进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培训制度化,通过系列讲座、专题培训等方式帮助教师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意义,深入把握课程思政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升级对课程思政价值和意义的认知,从而增强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感,促使教师勇于担当思想政治育人的职责。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政治理论素养、树立课程思政建设理念、明确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二)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学能力。课程思政的实施不仅依靠教师自觉意识的养成,也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财务管理课程的专任教师可以组成教学团队,定期举行思想政治教研活动,沟通教学心得,共享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深入合作展开课程思政专题研究。搭建课程思政交流平台,让教师相互学习、共同促进。二是通过公开课、专题讲座等方式,发挥名师示范带动作用,示范个人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做法,相互交流专业思想政治建设层面的创新探索和课程建设实施层面卓有成效的实践做法,有效提升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学能力。三是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和课题研究,通过以赛促教,培养教师勤于思考、不断钻研的精神,让教师努力成为课程思政理念的倡导者、课程思政建设的践行者、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者。

(三)完善教师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第一责任人。而高校过去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体系是造成专业课教师对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缺乏内驱力的重要原因。高校要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部门和院系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教师分层分类考评体系,把教师教学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结合起来,提高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评价体系的重点应体现“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同时,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带领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等育人实践成果纳入到教学评价考核体系。科学运用评价结果,将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课程思政建设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当然,作为伴随时代发展的新兴事物,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必然面临很多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课程思政长效育人作用的真正发挥需要课程思政建设的持续推进。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财务管理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务管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