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类旁通,学以致用

2023-01-14 03:42穆占丽
课外语文·上 2022年12期
关键词:蝙蝠障碍物自然段

穆占丽

★人类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物,其智慧不仅体现在会使用和制作工具方面,而且体现在能够从动物的身上学到更多的求生本领并发展自我技能方面。人类从鸟会飞行的技能中,学会制作飞机,实现人类“飞天翱翔”的梦想;人类从鲸鱼会潜水的技能中,学会制造潜水艇,实现人类“海底遨游”的愿望;人类从蜻蜓的垂直升降技能中,学会发明直升机,实现短距离飞行的目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从这些发明可以看出,人类之所以成为这样的智慧生物,是因为我们能够在生活当中细心观察、触类旁通、学以致用,对这些自然界中的动物行为进行研究,进一步提升应对社会不断发展需要的改造能力,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本文就是通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这篇文章来谈谈人类的智慧。

一、课文内容简述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且不会撞到障碍物的原因,人类从中受到极大启发,联想到如果在飞机上安装雷达设备,就能完美解决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课文的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较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二自然段)为提出问题:通过飞机夜间飞行面临的问题,提出飞机怎么实现安全飞行,设置悬念,引发读者们的阅读兴趣。其中,第二自然段为过渡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第三至七自然段)为详细叙述实验的整个过程。揭开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原来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来进行探路的。第三部分(第八自然段)为雷达的应用。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从而实现飞机安全飞行的目的。这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文章的脉络,下面我们不妨认真梳理一下科学家研究的过程,我们也一定会惊叹人类的智慧。

二、还原人类科学的发现过程

(一)观察:敏锐的科学灵感

生物的行为不过是一种本能。如果是在古代科技水平不高的社会,人类对蜥蜴变色、青蛙捉虫一类的动物行为估计不会太在意,可能会赋予其更多神秘的色彩。但是,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如果一个科学家错过了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有可能会延误科学的进展。雷达的发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蝙蝠在夜间捕捉飞行的昆虫从来不会失手,更令人惊叹的是,蝙蝠在夜间也从来不会碰到建筑物,甚至还能完美地躲过天敌。如果是普通人看到这种现象,一般只是惊叹于蝙蝠“超常”的技能。但是,对于科学家来讲,这绝对是一个不能放过的科研对象。当然,我们难以达到科学家对科研的敏感度,但是我们也要学会善于观察,善于在生活中思考,这样才能捕捉到生活中闪现的每一個灵感,让我们更有效地完成学习和工作。如,观察一只鸽子的行为,我们也可以写就一篇《鸽子的走路姿势》的纪实文章,这不但让我们的观察力大放异彩,还能练就写作的本领,更能以一名“小科学家”的身份记录这个动物,这难道不是自我提升的过程吗?这就是学习本文后给我们的第一个启发。

(二)思考:灵动的触类旁通

其实,雷达的发现是一个“副产品”。因为,在科学家开始研究的过程中,并没有“雷达”这个意识,只是出于对蝙蝠为何在夜间具有出色的飞行能力的好奇,于是,我们伟大的科学家们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下表所示:

同学们,从上面这个表格中的每一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原理?实验1说明蝙蝠的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那么,肯定与耳朵和嘴巴有关。毕竟没有其他的器官能够感应了。它总不能用身体去触碰吧?如果真如此,根本就没有实验的必要了。正如文章所说,“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那么问题来了——嘴和耳朵又是如何配合起来探路的呢?即使是人类,把眼睛闭上也不能保证我们能够在大路上大摇大摆、畅通无阻啊,比如盲人还需要借助拐杖呢。其实原理就是蝙蝠先从嘴巴发出声音(超声波),然后声音撞到物体反弹回来到达蝙蝠的耳朵,这样蝙蝠就能知道前面有障碍物,从而避开。就好像水的涟漪一样,撞到了障碍物后又一波接着一波反弹回来。蝙蝠的神奇在于这种声音只有它自己能听到,人类既听不到也发不出。同学们,这就是科学家们触类旁通的本领,从一个问题引向另外一个问题,科学探究也像涟漪一样一环扣一环地延伸下去。这是一个发现“雷达”的过程,有趣而神奇。

(三)运用:   出色的学以致用

雷达是一个划时代的发明,在没有航空飞机、无人机的条件下,雷达实现了“千里眼”的功能,对于国防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如何将其运用到飞机上呢?这真需要大脑的跨学科跨领域的无上智慧了。当时,虽然飞机已经被发明出来,但是事故频发。除了不太成熟的飞行设备外,更为重要的是探不明前方的情况。试想一下,当你驾驶一架飞机在天空中飞行,突然前面来了一阵烟雾,蒙蔽了你的眼睛,本来清晰可见的视野变得朦朦胧胧,可怕的是烟雾的后面就是一座山峰,又或者相反的直线方向飞来的飞机,而你又看不见,结果只会是机毁人亡。想一想都觉得非常可怕啊。而通过对蝙蝠的实验,这个阻碍人类飞天梦想的障碍被彻底扫清。科学家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这样,障碍物将无所遁形。即使在大雾笼罩,烟云密布,甚至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也可以做到无所畏惧。我们不得不感叹,科学家真是做到了学以致用,硬生生地将两个不同领域的东西综合起来使用,让“一加一大于二”。从此,漆黑的夜空因为雷达变得光明,漆黑的夜空也毫无遮掩地暴露在人类的面前。也因为雷达,人类翱翔蓝天不再是遥远的梦,这是蝙蝠带给人类和世界的改变。我们不得不惊叹,小动物的身上竟然蕴含着无穷的智慧,更惊叹于我们人类这种善于观察、善于研究、善于改造的无上智慧。

三、从《蝙蝠和雷达》一文学到的生活智慧

人类之所以是智慧的,是因为人类从观察、思考到运用都能积极地现学现用。此外,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还能学到很多生活的智慧:

其一,敢于质疑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如果科学家们没有对蝙蝠的眼睛提出质疑,就不会有相关的实验,也不会有雷达这个划时代的发明,我们的科学成就也会大打折扣。

其二,善于观察是一种智慧的表现。生活需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的美,去挖掘生活的本质,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记录我们的生活。

其三,敢于尝试是一种智慧的表现,也是我们的高贵品质。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前文提到,将雷达和飞机这两个互不相关的事物放在一起不过是一种理论,但是科学家们就敢于去尝试,最终实现了完美的融合。这就告诉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对于从书本中学习的一些知识,我们要敢于去尝试,才能转变为我们的技能。如老师教授给我们写作的方法,我们就要去练习,才能写就佳作。

我们从《蝙蝠和雷达》一文看到了人类触类旁通、学以致用的无穷智慧。看来人类了解大自然,利用自然规律,得到过不少启示,蝙蝠在其中可谓功不可没。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拥有这种至高无上的本领,但不代表我们就能征服一切。我们只是地球上万千物种中的一类,我们要对自然时刻保持一份敬畏之心,毕竟在大自然面前,我们还是渺小的一员。我们要做的是善待自然,尤其要善待大自然的一切生命。同时,我们要善于观察这些可爱的生命,观察它们的行为举止,从中获得进步的灵感,实现人类的自我提升,这才是最高的生存和发展智慧。

猜你喜欢
蝙蝠障碍物自然段
高低翻越
SelTrac®CBTC系统中非通信障碍物的设计和处理
秋天
蝙蝠
美丽的秋天
蝙蝠女
蝙蝠为什么倒挂着睡觉?
土钉墙在近障碍物的地下车行通道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