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社会》通识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3-01-15 16:43张雁红王海燕
广州化工 2022年13期
关键词:通识化学课程

张雁红,王海燕

(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代社会,各行各业对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高等学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要培养大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专业知识技能,更应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育学生成为心智健全、具有宏观视野和创新意识、具备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1]。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严格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制度改革[2]。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促进大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融合,各大高校逐步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和完善了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也称为普通教育,是一种区别于专业教育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理念不再局限于培养学生专而精的职业技能,更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最终培养出具有广博视野、丰富知识、优美情感和博雅精神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才[3]。《化学与社会》是我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一门校级通识课,内容涉及人类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能源、材料、药物以及生命科学等诸多社会热点领域,旨在通过科学的角度,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了解化学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和地位,鼓励学生突破学科壁垒、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

1 《化学与社会》通识课开设的意义

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实用性学科,从人们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到现代科技开发的新能源新材料,都深深融入了化学的痕迹和烙印。可以说,化学对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例如,化纤织物使人们的服饰面料和家居用品轻盈耐磨、颜色丰富多彩,兼具舒适性和美观性。塑料产品给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各种包装、电子产品外壳、汽车部件、甚至航空航天材料都离不开塑料,而塑料原材料则是通过石油提炼加工而成的。医学领域,阿司匹林、青霉素、止痛片这些大家非常熟悉的西药,都是经过化学工艺合成的。农业方面,化肥可以使农作物增产40%~60%,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科技方面,航天飞机和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以及氢能、核能等新能源的研发,都与化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人们在尽情享受化学为我们的生活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也在不断承受着化学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的诸多负面影响。近年来,一些触目惊心的社会事件,如天津化学品爆炸、三聚氰胺奶粉污染、黎巴嫩爆炸事件等,使人们对化学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和误解,以至于人们“谈化学色变”,将化学看成是灾难的代名词。因此,在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中,非常有必要开设一门化学类通识课程,客观地介绍化学与自然环境、人类社会以及现代科学技术之间的紧密联系。我校《化学与社会》课程的开设正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与化学相关的热点事件,深刻认识化学对人类社会起到的积极作用,讨论人们因缺乏化学知识、肆意滥用化学品造成的不良后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化学知识,消除了对化学的误解,还可以感受到学科间的渗透与融合,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现阶段《化学与社会》通识课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陈旧,授课形式单一

目前,《化学与社会》教学内容主要参考南京大学2014年出版的教材《化学与社会》,内容经典成熟,囊括了许多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化学素材和理论知识,能很好地满足以往学生对本课程的期待。然而,当代大学生多为零零后,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再加上近几年化学领域发展突飞猛进,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原先的教材和课件内容很明显陈旧滞后,缺乏时效性和创新性,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好多老师在授课时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说教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课堂信息,不能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发挥想象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种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非常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化学与社会》通识课的育人功能远远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2 学生态度敷衍,学习积极性不高

《化学与社会》通识课是面向我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由于课程的选修属性,对学生评奖评优影响不大。有的同学只是抱着“混学分”的心态选了这门课程,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去琢磨消化课程内容。还有的同学身在曹营心在汉,上课时写其他科目作业、打盹、玩手机,学习态度不端正,觉得选修课管理松散,考核难度低,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突击重点内容就可以通过考试。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老师在台上神采飞扬,学生在台下沉默寡言,师生间不能达成有效互动,致使教学环节不能流畅进行、教学内容不能完整传授,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长此以往,这种消极被动的现象逐渐偏离了通识课开设的初衷和目的,通识教育将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满足高等教育的需求,将学生培养成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2.3 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薄弱

任何一门课程要想取得优秀的教学效果,都需要任课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从课程框架构建、章节内容筛选,到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法使用,再到教学效果评价、课程发展规划,都需要反复打磨、精益求精。然而,现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教师学术水平认定、职称评审以及年度考核都主要以专业论文和科研项目为参考标准,教学被置于从属和辅助的地位。这种评价机制导致好多教师更愿意去钻研学术、发表论文,而不愿意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教学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另外,部分老师比较强调专业课程,对通识课程重视不够,课前准备略显仓促、课堂教学缺乏活力、课后没有进行系统的教学反思,使通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 提高《化学与社会》通识课教学效果策略

3.1 贴近现代生活,优化课程内容

选修《化学与社会》通识课的学生来自于全校各个专业,知识背景以及对化学这门学科的认知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尽量避开抽象的理论知识和深奥的化学专业词汇,同时还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实用性,确保章节内容主题鲜明。鉴于此,《化学与社会》授课教师需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选择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题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引发学生对相关化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深入浅出地介绍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思维和化学知识、客观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由于化学科学发展迅速,与现代生活密切相联,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脉搏,反映化学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确保知识的时代性和新颖性。同时,作为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课,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正确的思想政治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强化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践行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4]。

3.2 加强课程建设管理,组建高素质教学团队

《化学与社会》通识课在我校已经开设多年,师资配备相对比较稳定,能基本满足全校学生对于本课程的选课需求,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本课程在建设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需要不断改进。首先,要在全校范围内加强对《化学与社会》通识课的宣传和普及,使师生们从内心真正意识到该课程的育人功能及其重要性,而不是把本课程当作学习之外的兴趣班和科普班。其次,教务处要加大对通识选修课的管理力度,严格把关教学大纲及教学日历,定期检查教学进度和课堂秩序,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与教学反思。此外,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提升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5],培养一批优秀的《化学与社会》通识课教学名师,强化课程团队的研讨和交流、集思广益,为课程的改革完善保驾护航。

3.3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与社会》通识课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观,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课堂参与度,《化学与社会》授课团队需要不拘一格,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1)借助于多媒体直观演示。本课程涵盖内容丰富、信息量较大,学时却非常有限,要想圆满完成教学目标,非常有必要借助多媒体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视频演示,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更新、更直观的化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化学与环境这一专题时,采用播放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展示了20世纪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逼真的画面、震撼的视觉效果使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化学是把双刃剑,大家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敬畏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使化学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把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2)采用案例教学,鼓励课堂讨论。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引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讨论,进而分析案例背后对应的化学问题与解决策略。在讲到化学与食品安全这一部分时,教师选取震惊中外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作为案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三聚氰胺到底是什么物质?为什么要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三聚氰胺会对人体造成哪些危害?在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物质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针对这些关键性的问题,学生们踊跃参与讨论,畅所欲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随后教师根据大家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授三聚氰胺这种化学物质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用途。同时,借助三鹿奶粉事件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恰如其分地渗透思政教育,告诫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要心存理想信念,坚守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不能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6]。

(3)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慕课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7]。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慕课与翻转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讲到化学与能源这一章时,教师课前指导学生登录大连理工大学慕课平台,观看相关内容,了解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种类和区别、以及各种能源的优势和劣势,清楚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线上讨论与测验,有针对性地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进而带着问题进行翻转课堂。这个过程不仅促进了学生思想火花的碰撞,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的空间和机会。

(4)强化探究式和创新性学习。《化学与社会》通识课涵盖了许多化学方面最前沿、最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向学生展示化学对于现代科技进步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贡献,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探索精神。在讲到化学与材料相关内容时,引导学生以时间为轴,梳理人类从原始的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一直到如今的纳米科技新时代,材料的发展经历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鼓励学生查阅文献,将各种材料的组成、性能、优缺点进行详细全面的比较,从而衡量新型材料的最佳用途。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科研的神奇与魅力,还培养了他们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 语

《化学与社会》是一门集知识传授和素质教育于一体的通识课程,适合所有专业的学生学习。该课程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感受化学的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从客观理性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本文针对现阶段《化学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优化课程内容、加强课程管理、丰富教学形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打造出优质课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通识化学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奇妙的化学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奇妙的化学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