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精神篇:弘扬优秀劳动文化
——摘自《劳动教育箴言》

2023-01-15 18:53
工会博览 2022年36期
关键词:箴言农人劳作

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就已经形成了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光荣传统。前有大禹治水、神农尝百草的劳动故事广为流传,后有《悯农》《观刈麦》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都深刻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对劳动的尊重和认同。本章以传统劳动文化为线索,精选了古诗和格言,并延伸了蕴含在古代劳动文化中的精神内涵,以期为新时代劳动教研提供精神指引。

悯农二首(其一)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箴言释义◆

李绅(772—846),字公垂,唐代诗人。早期创作的千古传诵的《悯农》二首是他的经典代表作,收录于《全唐诗》中。

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夫依旧在田地里劳作,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包含着农民的辛勤付出和汗水。

这首诗流传极广,妇孺皆知。勤奋的劳动可以解决温饱,可以使家国富有,辛苦的付出可以创造美好生活。“盘中餐”我们天天必见、顿顿必食,每一颗米粒都是农民在烈日下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得来的,人们应该尊重劳动者,珍惜粮食,体恤农人的劳动成果。在家庭教育中,要从小培养孩子以勤劳为荣,懂得农人劳作的艰辛和果实的来之不易,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学会简朴生活,塑造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良好形象。我们每个人也都要秉持爱劳动、守勤俭的初心,让家国梦想在智慧的双手中持续闪耀。

畲田调(其一)

(宋)王禹偁

大家齐力劚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

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

◆箴言释义◆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宋代诗人。他的作品语言平易流畅,对宋代散文风貌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高山丛莽中砍伐树木,排山奋进,随着山风吹来的猎猎鼓声和亢亮的田歌,劳动者们互相勉励,齐心协力地劳作。但愿庄稼满地,豆茎、稻谷都种满青山。

这首诗吸取当地民歌的格调,通俗清新,悠扬生动,作者以劳动者的角度而作,更真实亲切地表达了农人热情劳动、满怀愿望的心声。大家劲儿往一处使,烧荒垦种,尽显农人相助力耕、劳动协作的精神。伴着嘹亮的田歌在田间共同劳作,作者把农人自给自足、互帮互助的场景描写得极为活泼形象。人们要心怀希冀,焕发劳动热情,在劳动过程中感受相互协作的力量,不断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水平。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箴言释义◆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南宋名臣、文学家。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白天的时候去田里除草,到了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这是一首带有泥土和血汗气息的诗歌,作者心实、景色真实、风格平实、意境现实地烘托出农家多姿多彩的和谐生活。作者将人的自然美和乡村的质朴美融为一体,描写了夏天农人的辛勤劳动与孩童欢快劳动的情景。男人们下田除草,妇女们搓麻织布,男耕女织的画面相互交织,热情赞颂农人忙碌的劳作生活。孩童被大人们的劳动所感染,不会耕不会织也不闲着,在学习劳动、爱劳动的过程中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在家庭劳动教育中,“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孩子从小就对大人的劳动行为萌生兴趣与好奇,激发积极实践的可能性,引导他们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完善自身成长过程。

猜你喜欢
箴言农人劳作
箴言
农耕劳作磨毅力 南泥湾精神记心中
辛勤劳作 吉祥人家
生活家箴言
春暖劳作花相伴
画中的箴言
农人碎碎念
箴言·读书(一)
农人碎碎念
所有农人都是一群“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