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技术在混凝土检测中的应用

2023-01-16 05:34
四川水泥 2022年5期
关键词:超声波混凝土检测

徐 义

(武汉科智思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

0 引言

自无损检测技术诞生至今,经历了从弱到强,由单一到多元的发展过程,在混凝土检测领域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要。早在20 世纪70 年代,工程质量检测相关领域便开始引入无损检测技术,并在相关检测仪器设备的支持下,测量获得工程结构的回弹值、超声波速率、结构震动频率、红外线辐射等一系列物理量,为研判混凝土总体质量提供了可靠依据。在现代混凝土检测中,无损检测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数理分析和逻辑判断得以不断强化。尽管我国混凝土检测中的无损检测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与创新,但在工程质量检测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提升空间依然广阔。在工程质量要求的驱动下,无损检测技术将朝着精细化、数字化与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其中所能用到的信息化技术将更为深入,并可实现质量检测数据的智能化分析。同时,无损检测技术的相关仪器设备也将得以创新发展,其检测精度和速度同样将得以大大提高,有助于更加精准辨识与提示存在异常的构件部位[1]。本文将对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 无损检测技术的优势

在混凝土检测中,无损检测技术的优势较为突出,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连续性优势。无损检测技术可在检测过程中保持检测数据的连续性,在不间断的情况下完成混凝土检测,获取最为可靠而准确的检测数据信息。

(2)物理特性优势。无损检测技术可充分利用声光电磁等载体,判断被检测构件的缺陷及损伤情况,整个检测过程不会伤及构件的质量和性能,检测效率高,且数据准确性高。

(3)远距离优势。无损检测技术可在距离被检测对象一定范围内开展检测操作,有效弥补了传统检测技术方式的缺陷。

2 混凝土检测中的无损检测技术应用方法

2.1 超声波检测技术

超声波检测技术是无损检测技术的常用方法之一。该方法的原理是向被检测对象发出特定强度的超声波,当超声波传递遇到阻碍时,会被反射回来,根据仪器采集到的声波强度,可对混凝土的状态进行辨识。超声波检测技术具有连续性与实时性特征,可精准探知混凝土尺寸、规格、表面特征等状态数据,并对数据信息予以综合分析和处理,进而可对混凝土的整体状态进行评价。与其他类型的无损检测技术方法相比,超声波检测技术的成本低、速度快、适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泛且对人体无害,可自主控制超声波的发射强度。

2.2 涡流检测技术

涡流检测技术主要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通过涡流变化过程进行相应的结构质量检测,同样也可对混凝土的内部或表面缺陷做出判断分析。在实践过程中,该技术需要用到不同的线圈,以获得具有差异化的检测结果,使数据更具可比性。涡流检测技术的应用成本相对较低,操作便捷,可有针对性地对钢筋、金属制品等进行专门检测,辨识腐蚀、磨损、小孔等缺陷,探知更深层次和细微区域的构件状态[3]。

2.3 射线检测技术

射线检测技术是将物理射线穿过待测混凝土材料,获取材料不同部位的强度和缺陷等信息,进而根据相关数据信息绘制形成混凝土状态图像,使最终检测结果更加直观形象。与其他类型的无损检测技术相比,射线检测技术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可对混凝土的强度、承载压力等进行准确检测。现代无损检测技术的多样化发展为射线检测技术的运用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载体与工具,使得传统技术条件下难以完成的混凝土检测任务更具可实现性,因此技术人员在射线检测技术应用中,应紧跟技术的发展,提高检测效率,强化检测过程控制,优化检测效果。

2.4 地质雷达法检测技术

将特定波长的雷达波发射到各类待测介质的表面,当地面天线接收到反馈雷达波后,就可对被测对象的客观状态做出分析,达到相应的检测目的,这就是地质雷达法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由于地质雷达法检测技术需要按照特定应用程序进行,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检测过程的每个环节,保证操作过程的有效衔接,防止不同检测环节的彼此干扰。地质雷达法检测技术需要激发控制单元的核心作用,充分匹配信号发送天线与接收天线的关联效果,更加准确地进行成像。该项检测技术方法具有频带宽、频率高、方向性强等优势特点,在混凝土检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可对钢筋分布及混凝土缺陷等进行全面检测。

2.5 红外成像检测技术

在诸多类型的无损检测技术类型中,红外成像技术的现代化水平更为突出,所包含的技术性要素更加丰富,应用领域更为广泛,可在不损伤混凝土工程基本构件的基础上进行连续性检测,视域宽广,对外界环境温度的要求相对较低,能够通过遥感监测进行控制。红外成像技术利用红外线照射被检测物体内部,对其内部结构信息进行全面获取,在信号处理后,将其转换成为可视化的分布图像。该技术方法的应用需要严格根据被检测构件的基本状况,制定详细可行的检测方案,按照既定程序操作,根据结果判断混凝土构件内部结构是否发生性质变化,该技术的发展为混凝土质量评价奠定了基础[4]。

3 提升无损检测技术应用成效的方法

3.1 准确把握混凝土检测的影响因素

影响无损检测技术数据准确性的因素多样,主要包括计量仪器因素、试模因素、养护箱因素及成型设备因素等。不同的影响因素对于混凝土检测效果的好坏具有直接关联,因此在实践中应全面把握与分析,确保混凝土检测工作效果的最优化。以计量仪器为例,无论是混凝土检测中的加水器还是温度计,均会因其精度问题导致检测结果失衡失准,因此在检测前应严格对计量仪器进行校准。完善和明确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规范,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全面性,防止因仪器设备应用不当或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的检测数据失真等问题。

3.2 运用信息化混凝土检测技术

信息化技术方法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无损检测技术数据的准确性,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对数据的干扰,还可以对多类型的无损检测技术进行整合运用。因此需要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混凝土检测技术运用全过程,搭建基于计算机技术与软件技术的混凝土检测信息化平台,将精细化与信息化的混凝土检测控制理念贯穿其中。在信息化技术的衔接下,各种类型的无损检测技术可根据混凝土检测需求同步使用,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通,科学处理检测数据,提高混凝土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构建形成混凝土检测数据分析模型,提高检测效率,优化检测效果[5]。

3.3 加强检测管理,提升检测技术人员技能

建立健全完善的混凝土检测技术体系,为全面细化检测技术奠定基础,确保混凝土检测技术应用始终朝着更高效率、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对于现有的混凝土检测技术规范进行全面分析排查,不符合检测实际需求的条款约定要予以修正和补充。定期组织混凝土检测技术人员参加专项培训,引导其掌握系统性的混凝土检测技术理论,提高对各项检测技术方法运用的熟练程度,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检测和试验,加强原始数据管理,确保检测报告的规范性与全面性,并对混凝土检测方法的实施进行全方位约束。

4 结束语

无损检测技术的现实优势,决定了其在混凝土检测工作中的关键地位。因此,技术人员应立足混凝土检测的实际需求,建立健全完善而系统的无损检测技术方法体系,细化无损检测技术应用规则,优化无损检测技术流程,充分运用精细化、智能化与信息化的无损检测技术条件,为全面提升无损检测技术在混凝土检测中的整体应用价值奠定基础,不断开辟混凝土检测工作新局面。

猜你喜欢
超声波混凝土检测
混凝土试验之家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混凝土,了不起
蝙蝠的超声波
基于Niosll高精度超声波流量计的研究
蝙蝠的超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