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研究

2023-01-16 11:53王增磊张开兴
科技风 2023年1期
关键词:竞赛创新能力科技

王增磊 张开兴

1.西北工业大学人事处 陕西西安 710072;2.山东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山东泰安 271018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1]。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科技创新实际上是对人才培养的创新,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科研后备的主体,其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发展合格的科研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2-4]。

高校应该培养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培养新型科技创新人才对于实现到2035年建成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尤为重要[5-7]。高校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主要阵地,也是向社会输送创新人才的主要平台。然而,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不重视,忽视了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导致培养方案存在局限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学生自身创新意识不足,所学专业知识陈旧老套,很少涉及新颖的前沿科技[8-10],实验课时较少,学生自身创新意识不足、动手能力差、无法自主进行创新设计等。本文充分考虑新时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提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开展了相关的分析与研究。

1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传统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如图1所示,学生在一年级期间主要学习公共基础知识,二年级和三年级主要学习专业知识,主要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到四年级主要利用所学专业技能进行毕业设计。大学期间学生能力主要通过考试成绩来体现,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思维的锻炼,学生无法用创新的思维解决问题。高校传统的教学方法、课程安排、考试制度、评价指标等较为单一,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能力,并且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及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高等教育阶段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图1 普通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全过程

当前,全国高校承担了人才科技创新培养工作,然而传统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对于提高人才自主创新能力的工作效果并不显著的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主要关注的问题之一。

1.1 教师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未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在一年级时主要进行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到了二年级才开始进行专业课的学习,但是传统的课程设置和知识结构单一刻板,课堂上教师大多只是着重理论教学,教学内容无新意,教师并未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评价学生能力主要依靠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高校在学生培养体系方面主要是以大学生就业为目标,并未充分考虑到新时期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大多数高校仅将创新课程作为某一学期大学生选修课或者课外拓展课,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长远规划并不明确。

1.2 实训课程与科技竞赛少,无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大学生课程主要以线下课堂为主,教师教授理论知识,学校虽然设置了配套的实践课程,但是课时较短,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存在实践课老师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将实践与理论结合,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学校对于科技类竞赛关注度较低,组织的科技类竞赛数量较少,并且参加竞赛的学生人数也很少,学生们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参与竞赛的指导教师只是在科研教师中占比较少的一部分,教师的参与度不够,不能为参赛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在整个大学生教育教学培养过程中,教学、实践和科技竞赛是独立分开的,不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1.3 校企人才协同培养机制不健全,不能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高校主要为社会企业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只是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高校和企业之间缺乏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学生在校期间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进入企业内工作时短时间内不能快速适应企业的工作方式和环境。高校与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不利于学校培养出满足企业要求的科技创新型人才,校企合作不充分,有能力的学生不能进入企业帮助其产业进行转型升级,不利于企业的创新发展。

2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人才,传统的大学生培养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大学生需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以培养优秀的科技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如图2所示。在知识学习阶段,线下课堂与线上教育相结合,安排合理的实践实训课程,让学生积极动手参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鼓励组建科技创新团队,激励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加专业科技竞赛,引导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平台,引导学生,通过到企业实践学习,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提高学生企业环境适应能力。

图2 基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体系

2.1 结合线上线下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除在线下教授专业知识外,通过引入微课、慕课等线上课程,将现代信息与智能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实时更新教学内容,增添课堂活力,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交流,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与成就感。聘请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讲座或者授课,搭建专家与学生沟通交流平台,指导创新实践,传授创新经验。

2.2 参加专业科技竞赛,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首先,在校内举办校级科技竞赛,号召学生自主组建科技创新团队,选拔出优秀的创新团队并重点培训,参加山东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省级和国家级竞赛。通过参加科技类竞赛,激励学生在选题、设计、实验、分析等环节发挥积极能动作用,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2.3 参与科研创新项目,深化学生创新能力

大学导师有很多省级和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研究。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和科研项目研究,将教学、科研训练和毕业设计有机结合。以企业为平台,导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企业产品的设计和研发,攻克现实技术难题,进行创新性研究,在研究和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3.1 提升高校大学生教育教学的质量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双优的大学生,同时可以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3.2 满足社会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要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社会的科技专业人才长期缺乏,高校通过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参加专业科技竞赛,鼓励学生不断进行科研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推进大学生进行创新实践。高校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创新人才。

3.3 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

现代社会对于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通过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有能力的大学生在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在企业中培养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在企业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大学生掌握岗位技能,帮助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推动企业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

4 结论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整个社会一直关注的问题,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高校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通过分析目前高校传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下出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教育教学新体系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推进创新实践课程体系改革,用科技竞赛促进大学生创新实践,搭建校企联合的科技创新平台,为大学生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氛围,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保障了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长效发展。

猜你喜欢
竞赛创新能力科技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科技助我来看云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科技在线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