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3-01-17 22:40
甘肃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基础理论思政内容

刘 轩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在“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提出以来,高等院校对之进行诸多的实践,但是在中医人才培养领域,课程思政研究较少且尚未形成丰富成果。中医基础理论作为学习中医基本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原则的基础性课程,其不仅包含中医知识与治疗理论,而且也具有中医哲学内容。所以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思政融入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深入挖掘课程中的哲学思想与人文精神,进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与职业品德的发展。

1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融合思政教育价值与内容

中医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研究的成果,建立在丰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是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融合的知识体系。因此,中医既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也深受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具有学科交叉的特点。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主要是围绕中医的基本理论与相关概念展开,它既是中医的一门入门学科,可以让学生掌握如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基本理论,同时,它又为接下来的中药、方剂、中诊及临床科目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是中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因此,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中有机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文化自信,显得格外重要[1-2]。

首先,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能够发挥中医深厚底蕴,培养学生仁爱精神。中医是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重要代表,散发着“济世爱民”“阴阳平衡”“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等精神光辉。中医所崇尚的亦是“悬壶救世”“正己正物”“待患如亲”“仁者爱人”的职业理念。这些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在教学中进行有效融合能够形成教育合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更好塑造学生的道德观念。

其次,中医技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不仅没有消失,而且在当今社会更是散发出新的生命力。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即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类生命的重视,对于中医诊断治疗疾病有着很深的影响,所以“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中医理论中贯穿始终。《黄帝内经》中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药王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中强调“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它们都强调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这是中医思想最核心、最具价值的内容,它贯穿于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养生康复以及疾病预防的全过程,这也是中医长盛不衰的根源。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将“以人为本”思想理念与教学融合,让学生们守正创新,树立医者仁心的职业品德。

第三,中医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揭示了中国传统道德品质,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中医认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都是统一的整体,他们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在中医中都有体现。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严重,这些现象不仅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更对地球自然环境发展产生威胁。因此,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环境保护理念也有相似之处,在教学中体现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

综合而言,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具有大量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是建设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针对中医传统精神文化、传统思想美德,更是要积极地在教学中进行体现,并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切实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 中医基础理论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思路

前文论述中,主要对中医基础理论建设“课程思政”的价值与内容进行浅要分析。当然中医基础理论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远远不止这些,在教学中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挖掘;采用更合适教学方法;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挖掘、教学实践强化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等多个角度进行立体式的开发,切实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思想政治素养的共同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 以思政教育为导向设定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设计的中心,教学活动是以教学目标为指导而展开的,因此制定符合课程标准和岗位需求的课程教学目标就显得格外重要。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中,制定三维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除了要制定立足于让学生学会为主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以外,更要注重素质目标的设定,要结合课程内容,以思政教育为导向,以健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核心制定素质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全方位育人。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建设中最重要的即是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对现有教学体系进行优化;紧跟医学发展动态促进学生思想品质与医德的发展,例如针对学生医德教育目标过于传统、过于理想化的问题,在课程思政导向下的医德教育即需要突出实用性,贴合眼下社会发展热点,将医德作为日常学习、工作中的行为准则与标准。通过医德与思政教育的整合让学生对眼下医患等矛盾冲突有深刻的认识,进而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课程思政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既有品德修养内容,也有社会公德内容;既有学习品质内容,也有职业操守内容。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建设中需要对之融合,将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医学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教学目标,提升思政教育质量,例如理想道德教育、责任与义务教育、医学伦理教育等等,均可融入素养教学目标。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高尚医德情操,全面提升医学生的素养。

2.2 深入挖掘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课程思政教育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的课程思政建设不是简单的将思政内容引入到中医教学中,而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全新的教学内容,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与思政教育中不断探索的结果。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中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既要发挥其传统优势,又要结合时代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中医领域人才。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内容挖掘中,需要结合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特点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行阐述,确保中医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支持,进而达到协同效应,例如在经济社会的大潮中,受到一些反面事例的影响,学生难免养成拜金思想,产生不劳而获的想法,在教学就需要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理念,引入孔繁森、焦裕禄等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的模范人物以及行业劳动模范先进事例,引导学生坚定医学职业道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医匠精神。又如经络这一部分内容,是临床开展中医诊疗技术,如针灸、拔罐、推拿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独一无二的医学知识。在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真实案例,如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日内瓦期间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的承载着中医文化智慧的针灸铜人为例,说明针灸这项中国的传统技术,能代表国家以国礼的身份站在世界的舞台,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中国人的骄傲。以此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专业自信感,坚定学生学习中医的信念,树立发扬民族传统医学文化的信心。

2.3 拓展思政教育载体,创新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方法

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质量提升中,需要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拓展思政教育载体,知识教学要与时俱进,不再局限于课堂中的45 min,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对于新课接受能力、接受兴趣都很强。但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却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不浓厚。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就需要对教学方法创新,通过拓展教育教学载体来提升教学成效。因此,教学过程中,除课堂这一主要阵地外,将中医实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参与社会活动、社团活动、中医门诊实习等活动中强化体验,感受到中医救死扶伤、仁心仁术的医德和学习团队之间合作交流,相互配合的工作作风,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鼓励、组织学生担任志愿者,在活动中感受万众一心的抗疫决心与爱国热情。通过组织活动,教师有意识地开展思政教育,强化学生责任心,提升思政育人实效[3]。

2.4 强化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感受中医蕴含的思政内容

学习中达到“知行合一”才能先知后行,以行验知,知行并重,中医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医学知识,而课程思政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活动性。因此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需要强化教育实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中,突出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与行为实践,更好促进课程思政的开展,例如“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不仅是医学知识,也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发展依然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在中医实践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下,可以教会学生通过阴阳和五行之间的关系,辨证地看待问题,进而端正生活与学习态度,在行动中不断优化、完善自己[4]。

具体到教学中,教师可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小组交流、小组辩论等方式提升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加强中医基础理论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例如讲授完“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后,可以要求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阴阳五行属性的分属,并在课下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深入了解两种学说的发展过程与哲学思想,延伸出世界观与方法论,一方面学会对知识的延伸、归纳、总结;另一方面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医理论知识,加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与体验。

2.5 进行增值性评价,使课程思政效果真正落地

目前大多数课程是以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实践成绩结合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这种评价体系更注重于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和考核。在课程思政为引领的教学理念下,要不断更新我们的评价体系,使之更符合知识、技能和素养的三维教学目标。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中采用学生增值性评价体系,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起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个体化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进步,比如在小组完成任务过程中,以前只是关注主要完成任务的同学并给予加分。在增值评价体系中,按照不同学生的特点分别分配不同任务,不论任务的简单与复杂,只要很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就给予增值评分。从中让学生体会到工作岗位不分贵贱以及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再比如,除了课堂评价外,延伸评价的“宽度”与“长度”,将日常行为、生活习惯也纳入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通过对学生学习阶段的成长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树立自信,强化学习的内驱力,促使其成长,使课程思政效果真正落地。

3 结语

课程思政是当今高校教育改革与人才思想培养的重要途径,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医德的养成,更有利于其提升道德修养,努力学习;在未来工作中能够做到坚定职业理想、恪守职业道德,将个人才学用于服务群众之中。在具体教学改革中则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特点出发,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教育实践,在教学中切实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精神。

猜你喜欢
基础理论思政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医基础理论
思政课“需求侧”
高速公路智慧服务区基础理论探析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主要内容
基于会计学发展战略的会计基础理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