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易感冒注射点滴要慎重

2023-01-17 14:11张洪军
家庭医学 2022年22期
关键词:少阴邪气微粒

张洪军

秋冬相交天气转凉,感冒患者大幅增加。在治疗上,输液打吊瓶见效快、疗程短,深受青睐。其實,大部分感冒发烧根本用不着输液就能恢复。患者如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只为了好得快点,就要求医生频繁打吊针,不但可能对病情不利,反而可能加重肺部负担。

与口服药物相比,输液的过敏反应概率更高,更易产生耐药性,有可能出现一种“输液病”。所谓“输液病”,就是有些人得了一些感冒等小病时,喜欢采用输液的方式治疗,导致以后再得同样的病如果不输液就不太容易治愈。因为输液的药量相对更大一些,而且不经过胃肠道吸收直接进入血液,效果可能更明显。但是一般人得了感冒等病去医院输液,一天一般只输一次,这样就会造成本来应一天分三次或四次输入的药量一次性输入了体内,输完后血药浓度会达到一个高峰,但过一段时间浓度就会降低。这样就造成血药浓度不稳定,以后就可能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

国家《药典》中规定输液药品中含有的不溶性微粒直径不能超过10毫微米。但不少输液药品含有的不溶性微粒直径都超过了这一规定,有的甚至达到50毫微米以上。由于人体毛细血管最窄处直径不超过10毫微米,如果输液药品微粒过大,就会在血管内造成堵塞。全身的静脉血在循环中都要回流通过肺脏,能起到过滤器的作用,只要是直径大于毛细血管最窄处的颗粒都会被肺过滤出来,停留在肺里。这样就会造成肺部堵塞。肺部血管本来都是通畅的,这些颗粒积聚在肺部就使得氧气交换不够,人体呼吸困难。

颗粒堵在血管里无法被清除出去时,身体就会自动采取第二个处理办法,就是将这些颗粒包起来,形成一个更大的团块。输液时如果经常输入不合格的药品,肺里就会积聚很多这样的团块,致使肺纤维化,呼吸能力下降,同时可能影响全身组织器官氧的供应。

有些医院为了迎合患者想早日康复的心理,纷纷亮出维生素类药物或能量合剂类药物的输液用药招牌。但一般的治疗原则应当是药物能口服不要肌注;能肌注不要静点。有位患感冒的患者想快点治好病,选择在家静点,结果发生过敏反应,医药费花去上万元。其实人体体温在38.5℃以下,口服药物即可退热。当体温超过38.5℃高烧不退时,静脉点滴退热才是正确的选择。

此外,吃药相对于输液来讲要便宜得多,而且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发生过敏反应的概率相对就大而且发生快,甚至有些过敏反应是致命的。在加药过程中的操作也会出现一些难以避免的污染,如针管、针头消毒不严,加药环境不消毒、不清洁,瓶塞微粒、玻璃微粒随加药针头进入液体,等。这些污染进入人体后就成了潜在的“杀手”。

按中医理论,抗生素是一种苦寒药。一方面苦寒伤阳,另一方面可以恋邪人内。人体抗病邪的能力是在表层,在阳分,一般分为太阳、阳明、少阳。这三层如果阻截不住病邪,则会进入里层,即阴分,分为太阴、少阴、厥阴。越在外病越轻,越易治;越往里病越重,越难治。表症病人大量滥用抗生素可使邪气入内,加重病情。比如感冒发热,风寒暑湿燥之邪气仅在肌肤、表皮,故称表证,汗出则愈;但临床滥用抗生素却不分风暑寒湿燥火之气,使风寒随着药液引入未生病的内脏经络、脏腑。邪气已经入里,进入三阴,热虽然退了,但后患却是无穷。邪气深伏在三阴里,暂时可能不发病,因为人体正气尚足。但一旦身体虚弱,邪气就会在里面阻滞经络,影响五脏六腑,破坏阴阳平衡,引发一些大病重病。

抗生素极易伤害少阴心肾之阳,由此,则风寒湿邪气易于侵入心肾。临床上经常见到一些病人,本来只是个感冒,或者咳嗽,或者外感头痛什么的,应用抗生素后病人反而出现了风湿性心脏病,或者心肌炎、肾炎,或者腰酸背痛等。这是因为抗生素寒凉伤阳,阳虚不能护表,则邪气白表人里,直人少阴(心、肾)而致。

猜你喜欢
少阴邪气微粒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塑料微粒的旅程
塑料微粒的旅程
塑料微粒的旅程
黄帝内经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下)
解读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幸福来自感动
致今天的你,致年轻的你
对《伤寒论》少阴急下三证的体质学认识
《伤寒论》少阴病预后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