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在公路绿化养护中的应用

2023-01-20 15:52沈亚奇
大众标准化 2022年24期
关键词:植被物种绿化

沈亚奇

(北京路桥瑞通养护中心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在目前的公路建设和利用中,会根据公路环境改善的需求以及对公路安全的保障进行栽种植被。路域内的植被在公路通车后将进入养护期,这就意味着在这个时期内大规模的植被种植工作结束。一般,公路路区域的植被覆盖范围可以满足控制地面被侵蚀的要求,因此,大部分人员认为保护的任务是维持植被的现状。事实上,这是一个错误。从植物群落的形成和演变的角度来看,道路植被的维持只是一个开始。结合目前的实践进行讨论可知路域植被的养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思考公路的护坡要求,还要考虑景观效果,同时还要重视养护成本的控制。基于多方面的要求满足,应该从植物群落本身的发展规律开始,有意识地改造植物群落,使植物群落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生物多样性的应用将在植物群落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 基础理论阐述

理论在实践工作中有非常突出的指导作用,掌握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理论,能够为绿化养护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应用提供更加丰富、可靠的理论支持。以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基础是生物多样性,且有不少的学者从不同的立足点出发进行了相关研究,从研究结果来看,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发展和优化比较有利的是较高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做分析,其之所以能够具备稳定性,必然存在着能够维持系统稳定的规律。基于生物多样性角度对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做分析可知,高的多样性在系统功能稳定性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多样性比价高的生态系统中存在着更加多样化的营养关系,这些养分关系为能量流动提供更多的方法,因此养分水平的流动比较稳定。

(2)生态系统由于生物多样性较高会受干扰,而系统内的种类则会对这些干扰进行抵抗。这就意味着生物多样性表现越突出,其抵抗入侵的能力会越强,所以系统的稳定性也会越突出。

(3)系统中同一物种个体之间的距离增加则是因为多样性较高。而随着距离的增加,也就限制了植物病原体的传播,这将对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发挥积极的作用。就病原体而言,其寄主范围有限,生物多样性可以将病原体限制在非常小的范围内。

(4)在物种多样性的大环境下,不同的种群已经分化出了各自的生态位,不同的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作用发挥使得系统资源的利用率获得了有效提升。目前,虽然不同的学者在看待生物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是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稳定这一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可。

当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与其他的要素有关,因此,物种并不是越多,生态系统就越稳定。从对系统稳定性的综合研究来看,物种的生物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响应也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当物种本身的生态效应和生态系统的功能作用相似的时候,能够对环境做出不同反应的物种增加会使系统的稳定性更加突出。当系统中的某一物种消失后立刻会有与消失物种具有相似特点的种类对原有的物种进行补充,如此一来,系统本身的稳定性获得了显著提升。基于此,在对植被群落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从多个角度做分析与讨论。

2 现阶段植物养护的基本方法

对高速公路的具体利用进行总结可知其从设计施工到日常的养护一般需要两年的时间。在两年之后,各管理处会基于各个路段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植被日常养护措施。在养护的过程中会发现虽然仅仅是两年,但是两年内植被的具体情况还是会产生一些变化,尤其是草本植物,有更加明显的变化。首先,土壤会变硬。由于植物的生长速度下降,死亡率上升,草地上将会有非常明显的秃斑,这一现象将呈上升趋势。如果没有适当控制,它就会加速植物的死亡。而且,灌木比草本植物对外界的抵抗力更强,但高速公路环境相对恶劣,加之养护的费用比较少,所以灌木的生长会呈现逐年降低的情况,虫害的发生率也会显著增加。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很难找到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规律,所以难以采用针对性的抑制措施,这样的情况对植物保护非常不利。

在公路绿化养护的过程中,尊重植物、动物、微生物和景观本身的自然能力,充分利用自然规律,强调因地制宜的调整措施,以公路植被为一个整体,并对其做完善,这样,绿化养护的实际效果会显著提升。在绿化养护工作的具体执行中,施肥应以改善土壤为目标,注重满足土壤本身的营养和健康需求,实现植物群落可持续、平衡和充足的营养供应。在保护的过程中,土壤不能被简单地视为植物营养的载体,而应该在满足植物生长的具体需要的基础上进行施肥和改良。这样,就可以实现植物保护的重点,即生物自然循环的目标。在植物保护的过程中,传统的耕作方式会破坏土壤生物的栖息地,大大破坏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大规模机械耕作的使用将导致土壤动植物区发生重大变化。在严重的情况下,物种将会消失。通过综合研究发现机械耕作会导致物种消失,根本原因是常规的耕作方法使得土壤野生生物的栖息环境发生了明显改变。土壤生物是生态系统维持中不可忽略的要素,比如蚯蚓以及其他的微生物在土壤的健康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土壤生物的多样性消失,土壤对植物的积极作用会减弱,植物多样性自然也会受影响。结合目前的实践进行讨论可知在绿化养护的过程中,措施应用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忽略了对土壤的养护。在绿化养护的过程中,虽然会测定土壤的成分,也会根据植物的不同生长周期对其做有目的的浇水、施肥等日常养护,但是土壤板结却越来越严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物作用在明显减弱。基于此,在绿化养护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将土壤看做一个植物营养的载体,更要将其作为一个有生命的载体,这样,在进行绿化养护的时候才能够更加充分的考虑土壤以及土壤的生命,这样,养护的实际效果才会更加显著。

对路域草地的养护进行总结可知影响其品质的重要因素是杂草,所以在公路绿地养护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对杂草进行控制。在实践中,为了达到控制杂草,并使草地向目标群落演替,在过去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大规模的使用除草剂,这种方法使得田间生物多样性发生了明显下降,这不利于稳定的路域植物群落形成。此外,对于相关动物和微生物的多样性,除草剂的使用对其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个丹麦研究小组调查并分析了31个农场。结果表明,除草剂的使用显著减少了农场中食肉昆虫和鸟类的数量。在此基础上,人工草地偶尔需要由一些先锋物种组成。这些品种在杂草生长初期生长迅速,具有很强的抑制杂草生长的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大大减少除草剂的使用。

3 公路绿化养护中植物多样性的利用

公路区域的植物与园林景观植物有着明显的不同,因为公路区域的绿色植物更注重保护功能,如水土保持、改善驾驶环境、优化驾驶安全等。因此在实践中需要强调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反观园林景观绿化植物,园林作为休闲场所,其最重要的属性是观赏性,所以为了保持绿化植物的观赏功能,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对其进行管护。再者,两个区域内的植物在选择方面会有显著的差异,比如在选择园林植物时,并不完全按照“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来选择材料。比如大黄叶杨的产地在南方,所以在北方选种后,进入冬季需要对其进行人工防护,这样才能保证其安全越冬。从费用的角度进行分析,园林绿化的养护费用要远远高于公路绿化养护,尤其是在进入养护期之后,公路绿化养护的费用会更少。在此基础上,养护应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基础,遵循植物演化的基本规律,要在交通安全的基础上对原来的植物群落进行改造。

在具体改造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群落中植物的种类要适当增加,这样可以使得植物多样性指数得以提高。在改造过程中即使品种相同,也要选取不同的基因型。这样即便一个或多个品种有病虫害,受侵染的只是易感的寄主,其他的品种是捕获发生感染的,这样有效减少物种因病虫害从群落中消失的可能性,使物种能够迅速恢复到原始水平,实现整个群落的覆盖。

(2)按照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适地适树,适地适草,构建生物群落,并且充分使用乡土品种。就乡土品种而言,不一定要使用本地的原生物种,不过要让植物经过数千年的不断演化来适应当地环境,要能够满足公路路域的恶劣条件。即选择的植物物种要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要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很好的生存,这样,不管是生态防护效益发挥还是本身的绿化价值表现都会更加显著。在选择和利用植物的过程中,生态和防护效益应该作为第一目标,景观则可以作为植物选择的第二目标。在确定了具体的植物选择目标之后,基于相应的要求构建生物群落,其在绿化养护中的作用表现会更加突出。

以公路养护为目标进行分析可知,现有植物未来的栽培目标应该是植物群落,并且要以木本植物为主。因此,在实践中,木本植物在植物群落中的比例应逐渐增加。应根据植物演替的基本规律,在植物群落的发育过程中加入喜阳和耐阴的植物,直到形成满足要求的公路区域,并且其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这样,不仅植物群落的功能显著增强,而且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也显著增强,系统的稳定性等也获得了有效加强。在公路绿化养护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改变养护的措施,并积极发挥植物群落的自我调节功能是尤为重要的。绿化养护实践在公路绿化养护经验这一基础上要真正的利用生物多样性,需要强调如下内容:

(1)要促进土壤的发育。在上文中提到,土壤对绿化养护的效果是显著的,因此在绿化养护的过程中需要将土壤发育作为主要的目标。在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制定并执行能够达到目标的措施,从而让土壤的发育呈现出良好的效果,这样,土壤能够在绿化养护中发挥更加突出的现实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加土壤的养分,使土壤颗粒的发育呈团粒化,对植物的生长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2)以禾本科植物为主的群落在养护工程中,需要把豆科植物添加完善。就禾本科植物的具体生长分析来看,早期的生长速度比较快,品种也比较多,尤其是草地,主要的植物群落为禾本科植物。在禾本科植物群落增加豆科植物,不仅能够在土壤营养增加方面发挥作用,还可以减少养护的费用。

(3)在绿化养护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公路路域的植被生长存在着明显的特殊性,其目的不仅仅是植被恢复、控制路基的水土流失,更重要的目的是为动物提供一个比较良好的栖息地。公路路域的植物能够为动物生活提供相对稳定的栖息场所,特别是对一些鸟类来说,植物的生长可以为它们提供庇护所。减少农药的使用可以使公路地区动物生物多样性得以提高。

4 结束语

由以上内容分析得知,公路绿化养护这一特殊性是基于公路绿化养护工作的具体实施进行分析,总结其特点和具体的要求,并对公路绿化养护的有效手段和方法进行利用分析,这对于推进更加专业的工作发展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研究公路绿化养护中生物多样性的具体利用,总结生物多样性利用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措施,最终的目的是要为现阶段的工作实践提供参考与指导。

猜你喜欢
植被物种绿化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朱屺瞻《绿化都市》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电咖再造新物种
公路水土保持与植被恢复新技术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疯狂的外来入侵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