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青春
——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小娟

2023-01-20 18:20吴春岗
飞天 2022年10期
关键词:舟曲中央民族大学

▶吴春岗

序 歌

在遥远的大西北,在巍巍大秦岭西端与雄浑青藏高原东部交汇的崇山峻岭间,有一条奔腾的大江,叫白龙江;在白龙江的两岸,有一片绿色的山川,叫舟曲。

舟曲,是一角山峦起伏的峥嵘大地;舟曲,是一方阡陌相连的水墨画卷。

生活在舟曲这片土地上的藏汉等各族儿女勤劳勇敢,坚韧不屈,从刀耕火种的远古,到现代文明的今天,用全部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垒石为舍,撮土以耕,世世代代守望、耕耘、繁衍和生息在舟曲这片绿色的土地上,创造和收获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舟曲是一个有着多彩民族文化的地方。在特定的地理文化环境里,藏汉等各民族形成了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异彩纷呈的民族、民俗文化,以其古朴、粗狂、悠远的历史形貌和乡土情态,为这方旖旎的山水披上一层神秘而充满魅力的面纱。

进入21 世纪,舟曲的社会知名度充满着悲情与苦难、艰辛与沉重。舟曲因险恶的生存环境和深度的贫困而忝列国家级贫困县;舟曲因多灾多难,大地震、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难的频繁降临,使得织锦般的舟曲大地伤痕累累。

2019 年10 月7 日的傍晚,一个名叫张小娟、年仅34 岁的舟曲扶贫女干部倒在了脱贫攻坚的征途上,倒在了舟曲这方古老而新生的土地上,她的生命融入了奔流不息的白龙江。

当奉献温暖了大地,当奋斗改变了山河,当牺牲感动了岁月,张小娟用热血和青春写就的舟曲故事开始沿着白龙江,向着中华大地传播。

最后的征途

2019 年10 月1 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节日,这一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七十华诞。江河大地,从青山绿水到塞北江南,从青藏高原到宝岛海南,城市乡村,一片欢腾。

这一天的北京天安门广场,成为全国人民和全世界瞩目的中心。上午10 时43 分,举行了威武雄壮、气势如虹的大阅兵仪式,接着是声势浩大、团结吉祥的盛大游行活动。

当天上午,刘忠明正兴奋地在单位上和同事们一起收看国庆大阅兵仪式,突然接到妻子张小娟打来的电话,说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应该和家人们一起团聚。张小娟的一番话提醒了刘忠明,于是他急忙赶回来,与家人一起团聚。

中午的餐桌上,节日的喜庆气氛和家人聚会的和谐气氛相互交融,格外的温馨和祥和。两个孩子在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之间快乐地嬉戏、穿行,幸福的笑意阳光般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成为祖孙三代人最为快乐幸福的时光。

恰好县扶贫办的赵冬梅等几个好友也在近旁的一家餐馆就餐,接到赵冬梅打来的电话后,张小娟立马赶了过去。因当天还有一些事务需要处理,张小娟没有和同事们一起就餐,在友好热情地和同事们一起互致节日的问候后,她就匆匆离去。

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是张小娟与家人和同事们一起度过的最后一个国庆节。

短暂的聚会之后,下午3 时许,张小娟从舟曲县城老城区返回峰迭新区的办公室,进入忙碌的工作状态,为即将开始的县级脱贫验收紧张地准备着。

金秋十月,白龙江两岸五彩斑斓,一片锦绣,弥散着果蔬的芬芳和青稞酒的醇香。

按照国庆前制定的工作方案,舟曲县贫困退出县级验收工作一共分10 个验收组进行,同时成立了4 个巡查督导组,负责督查全县各乡镇和验收组的工作。

张小娟担任第一巡查督导组副组长,组长是舟曲县委分管扶贫工作的副书记李世华。

舟曲县贫困退出县级实地验收工作,采取进村入户的方式,实地核查、查阅贫困户的建档立卡资料,以现场反馈等方式,对剩余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进行全覆盖式的验收和评估,并按比例抽取边缘户、脱贫检测户5 至10 户进行详细的核查,补救、堵塞漏洞,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完善工作机制,为迎接省州的验收评估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在舟曲县“三大行动”办公室,张小娟是一个“大管家”型的领导,对工作认真负责是她一贯的工作作风。她每天早晨来到办公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和时间进度,梳理好具体的工作事项,一一写到办公室的记事板上,具体分解、责任到人,限时完成。

10 月3 日的早上,张小娟对当天的工作做出以下安排:1.审核各乡镇确定的验收进村计划(朱彦青负责);2.各部门实地验收方案(孟凡勇、孙学彦负责);3.通知验收人员参会并布置领导小组会议会场(马林丽、杨逸飞、陈学智负责)……

对第二天即将召开的舟曲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的会务工作,张小娟从会议签到,到材料的摆放,以及服务等环节,向会务组的工作人员做出了具体安排。同时,紧锣密鼓地对10 月5 日即将开始的全县各乡镇县级验收和督查,从与各验收组组长、副组长的联系对接,到下乡车辆的组织确定,一一做出了具体安排。

10 月4 日上午,舟曲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召开第十二次会议,全县10 个验收组的组长、副组长以及成员,共200 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对全县的县级验收做了总动员和安排。

当天下午,舟曲县“三大行动”办公室召集全县各验收组组长、副组长、联络员碰头会,对10 月5 日开始的县级验收工作,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落实。

10 月5 日,舟曲县启动脱贫县级验收工作。张小娟所在的第一巡查督导组的督导区域是上河片区的巴藏、曲瓦、立节和大峪、憨班等几个工作基础比较好的乡镇。因县委副书记李世华是脱贫验收工作的分管领导,张小娟是县“三大行动”办公室副主任和县扶贫办副主任,为确保县级自验工作达到验收标准,并经得起省州两级的验收,第一巡查督导组同时还承担着对全县重点乡镇和重点村进行随机督导的任务。

10 月5 日上午,张小娟跟随县委副书记李世华一起,深入上河片区开展巡查督导工作,随车同行的有县扶贫办的石雷、融媒体中心的年轻记者闵江伟。

张小娟所在的第一巡查督导组到达曲瓦镇后,选择去路途较远的架然村督查。

处于云雾之巅的架然村路遥坡险,偏远闭塞,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差,是曲瓦镇贫困程度深、难度大的一个贫困村,也是张小娟一直关注的一个山寨。

当天,第一巡查督导组的车辆一路攀援,当车辆开上临近架然村的山顶时,无限风光在险峰,俯瞰盘旋而上的山路,险峻、高耸的山势尽收眼前,顿时引起了张小娟的沉思和联想,她不失时机地用手机抓拍了一张照片。下午3 点14 分,张小娟有感而发,在手机微信上配发了一句富有诗意和哲理的感言:“再崎岖的路,也是过得去的!”

照片上,一条崎岖山路似飘舞的哈达,缠绕在山坡上。山上是一片壮阔、秀美的景象。这正是舟曲县历经艰辛与曲折,却又充满光明前途的脱贫攻坚之路的真实写照。张小娟是想以此山路为象征,激励和鼓舞正在为脱贫攻坚冲刺的同事们,克服困难,奋力攀登,到达胜利的顶峰。

到达架然村后,张小娟进村入户,对6口之家的贫困户高树生家的危房改造、家庭收入、子女受教育,以及医疗医保等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和核实。在残疾人杨达日交家,张小娟关切地查询了他享受残疾人优惠待遇的具体情况;在村民李杨家代家里,张小娟一个环节不漏地查询、核对了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全部内容。

离开曲瓦后,第一巡查督导组来到立节镇的拉尕村。拉尕村坐落在拉尕山风景区,旅游业的带动,给当地村民的脱贫攻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拉沟村,张小娟一行首先查询、核对了村民仇吉平家的基本情况。接着,张小娟和第一巡查督导组走进贫困户袁吴军的家中,详细查询、核对他家的情况。

在州县各级扶贫帮扶单位的扶持下,拉沟村通过以党建促脱贫,贫困村转型转产,变成了旅游专业村,其全新的发展模式,被称之为“拉沟村模式”。

当晚,第一巡查督导组在立节镇拉尕村召开情况反馈会,与各有关部门一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归类,提出了整改措施。

在督查中,虽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但看到的是更多的发展与变化:短短几年,上河片区贫困户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脱贫的信心增强了,致富的路子更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这一切,使得参与巡查督导的同志们感到欣慰和振奋。相比之下,博峪河、拱坝河流域的山后片区,几个乡镇由于距县城远,基础条件差,困难较多,存在的问题也相应较多。

当晚,由于担忧最为偏远、脱贫攻坚难度最大的博峪和曲告纳两个镇在工作上有疏漏,会影响全县的脱贫验收工作,张小娟放心不下。经过商议决定改变计划,先从难处入手,第二天前往博峪和曲告纳两个镇开展督查工作。

待一一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结束一天的辛劳和忙碌,返回县城时已是夜里9 时多。张小娟对于舟曲县贫困退出县级验收,充满着期待和信心。当天夜里,她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推文:“舟曲2019 年贫困退出县级‘大考’全面展开。”

10 月6 日清晨,张小娟早上6 时多起床、洗漱,做准备,7 时多,由于急着赶路,没顾上吃早餐,就像往常一样,向刘忠明简单地道别,匆匆出门,乘车向山后片区进发。

路上,越野车一路颠簸,经过5 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于当天下午1 点许到达博峪镇,与正在等候的镇上的同志们会面。简便的用餐后,在博峪镇党委书记金永莲、镇长白永健等人的陪同下,立即进入博峪镇工作难度最大的贫困村尖吉村开展督查。

张小娟和博峪镇的同志一起,进入尖吉村贫困户金永红家,从帮扶手册查起,从一户一策的实施,到教育、医保、住房等进行了详实核对,对核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时进行了现场解答,并做了纠正和补充完善。张小娟和第一巡查督导组不顾疲劳,连续作战,进入坚果诺村开展工作。张小娟一行来到当了18 年村妇联主任的杨贵元家,在扶贫工作中,张小娟一直对常年辛劳在基层一线的干部和党员怀有一种深厚的感情,特别注意在工作和生活上关心帮助他们。

接着,张小娟和同事们进入金录平、杨龙者、郭春林、杨贵成4 户贫困户的家中,对每户的脱贫情况进行认真的逐项核查,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进行验收检查。

回到博峪镇上的当晚,在镇政府会议室,第一巡查督导组的成员聚精会神地查阅着贫困村村户的资料,继续对白天核查过的几户人家和村上的问题进行情况研判,对建档立卡户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哪户的资料不合适,哪些细节有疏漏,哪些需补充,张小娟都会条理分明地对驻队干部一一指出,对缺失部分提出改进和补充建议。

当晚,张小娟不顾劳累,对博峪镇扶贫工作站的干部职工进行了业务指导和培训,解疑释惑,帮助他们提高扶贫工作业务水平,工作一直持续到夜里10 点多。

10 月7 日上午,第一巡查督导组在镇政府会议室,继续对博峪镇15 个行政村的村资料和收集到的部分农户资料,逐村逐户进行核查,按照验收标准,综合研判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的贯彻落实情况,并现场指导,进行纠错和完善。

下午2 时左右,第一巡查督导组驱车前往60 公里外群山深处的曲告纳镇。

曲告纳镇由原来的大年和铁坝两个乡合并而成,是舟曲的南大门和山后5 个乡镇的中心。曲告纳镇境内地势复杂,属高山峡谷地带,自然灾害频发,是舟曲深度贫困的山区。

下午5 点左右,第一巡查督导组到达曲告纳镇的上大年村时,曲告纳镇镇长杨玉龙正和县级脱贫攻坚验收组的同志们一起在村上进行县级验收工作。

张小娟和第一巡查督导组成员随同李世华副书记一起,先是随机抽查了上大年村的贫困户藏族阿妈吴小英家,接着走访核查了岔吾果村的贫困户吴沙国,对这两户的信息资料和扶贫手册,做了认真对照核查和现场指导。

当进行完两户贫困户的随机核查后,已临近傍晚。其间,张小娟接到电话,需要她尽快赶回县上去加班,于是她向李世华副书记汇报,说有工作需要提前返回县上。

恰好有一辆舟曲县融媒体中心的业务车,在完成新闻采访任务后,准备返回县城,这时就停在附近的丁字河口。在取得李世华副书记的同意后,张小娟准备起身。曲告纳镇镇长杨玉龙热情挽留张小娟吃过晚饭后再动身,但张小娟表示工作忙,来不及吃晚饭,再说联系好的便车正在等待不容耽搁,于是热心的杨玉龙镇长安排车辆,将张小娟和同车的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闵江伟一起,送到丁字河口的停车处。

张小娟搭乘的是舟曲县融媒体中心的一辆五菱宏光牌面包车,车上的乘员有刚刚结束曲告纳镇新闻采访任务的新闻工作者陈文燕、王彦辉、闫文卓几人。

当晚在途经武都区两水镇时,张小娟因所乘坐的舟曲县融媒体中心的新闻采访车坠入白龙江中,不幸因公殉职,同车的舟曲县融媒体中心的陈文燕、王彦辉、闵江伟、闫文卓4 人同时遇难。

一群春花般芬芳、怒放的生命,遽然凋零;一组朝霞般灿烂、燃烧的青春之歌,在岁月的交错中戛然而止。张小娟34 岁花季的笑容,穿透大地深邃的夜色,穿透山区深秋的凝重,永远地定格在了扶贫路上,成为永恒。

舟曲之殇

2019 年10 月7 日是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舟曲全县上下已经为最后的脱贫摘帽忙碌了7 天。下午5 时多,刘忠明给下乡的妻子张小娟打电话,问她到了哪里,电话的那一端,张小娟简洁地回复说:“当天的工作快要结束了,正准备返回”。

到晚上8 点多,按时间估算,张小娟应该已回到县城或是到家了,却一直不见踪影,刘忠明再次给张小娟打电话,一连打了三次电话,一直没能接通。在以往,每当张小娟下乡或工作时,她的手机十有六七都打不通,这对刘忠明来说是已习以为常。

由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张小娟的手机一直处于高速运转的工作状态,即便是在家里,也有接打不完的工作电话。每天晚上7 点到10 点多,在万家灯火的夜色里,正是家家户户阖家团聚,一起看电视、话家常,享受温馨生活的时候,这时候,往往是张小娟电话最为忙碌的时候,她要认真接待、回答、解释一个又一个来自部门、基层乡镇干部和贫困户对扶贫政策和扶贫工作的咨询电话,因为扶贫干部和基层的群众特别信赖她。

晚上8 点半后,刘忠明接到一个同学的电话,问张小娟是否下乡了,当刘忠明做了明确的答复后,同学有些迟疑地说,路上可能出了点事,可敏感的刘忠明听出了话里的暗示。

路上出了点事,会是什么事?白龙江沿岸山陡路窄弯道多,那是出了名的,路上出事,刘忠明首先想到的是车祸,他的心一下被揪悬,心中一阵慌乱,一下子懵了。

待再次恢复理智后,惊魂未定的刘忠明在亲友的陪护下,急忙驱车赶往50 公里外的陇南。

当刘忠明惴惴不安地赶到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白龙江边的事发地时,没有看到交通事故的现场,却被告知:张小娟他们乘坐的舟曲县融媒体中心的新闻采访车,不幸坠入了滚滚的白龙江,顿时,刘忠明犹如遭受五雷轰顶,大脑一片空白。

10 月7 日的深夜,白龙江边寒气阵阵,对刘忠明和先后闻讯、仓促赶来的遇难者的亲属们,是一个漫长、沉重、无助,令人窒息和心碎的夜晚。

在波涛滚滚的白龙江边,刘忠明感觉失去了整个世界,他悲愤地哭喊着:“老天爷,我妻子那么好,求求你放过她好不好?”痛彻心扉的哭声,让在场的亲友们闻之伤心垂泪。

这一夜,刘忠明整夜跪伏在黑沉沉的江边,面对夜色里泛着微微白光的江水,他甚至希望妻子不会被发现,或许她只是被江水冲到江边的某一处,只是暂时地昏睡过去了。

10 月8 日上午10 许,张小娟被打捞上来,可是已经完全失去了生命体征。仅仅只是两天的时间,一对恩爱如初的夫妻霎时间阴阳两隔,恍如一场噩梦。

再次见到妻子时,是在武都区的殡仪馆里,当刘忠明看到妻子张小娟平静的遗容时,他终于在灵魂的煎熬中,看到了始终想回避、最不愿看到的现实:他确实失去了最爱的人!

刘忠明再也无法控制压抑心中的巨大伤痛,撕心裂肺地放声痛哭起来。

10 月8 日的凌晨,亲友们从舟曲县城赶往陇南市武都区,五内俱焚、悲伤过度的母亲杜导先一到两水镇,便因深度昏迷而住进医院。10 月10 日,杜导先是插着氧气管,拖着虚弱的病体,硬撑着来到舟曲县城的,两天多时间里寝食难安、内心滴血的母亲,是要来看心爱的小女儿最后一眼,并接小女儿“回家”的。

2019 年10 月10 日下午,张小娟遗体告别仪式在舟曲县殡仪馆举行。三天时间里,张小娟因公殉职的噩耗,以舟曲县城为中心,一如惊雷闪电,迅速传播开来。从舟曲县城的老城区,到峰迭新区;从舟曲的上河片区,到偏远的山后片区;从滚滚的白龙江两岸,到自治州首府草原新城合作,再到省城兰州;从广袤的黄土高原,到遥远的首都北京,当噩耗传到母校中央民族大学时,校园内外的各族师生们震惊了。

张小娟的因公殉职,成为继2010 年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之后,又一次的舟曲之殇。她的猝然离去,引发了一场集体和社会的悲恸与追思、缅怀与崇敬。

闻讯从各地赶来吊唁的人们挤满了殡仪馆的院内院外,悲伤和惋惜的气氛笼罩在人们的心头。来自省、州、县上级单位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同行,张小娟中小学时的同学、单位的同事,舟曲19 个乡镇的干部职工,贫困村的群众代表,以及亲友和社会各界的千余名干部群众,排着长队,怀着悲痛的心情,迈着沉重的脚步,一一向张小娟作最后的告别。

张小娟因公殉职后,舟曲县扶贫办的全体同志陷入巨大的悲痛中,每一个人的胸口都像堵着一块沉重的石头。大家在感情上根本接受不了,只觉得天崩地裂似的,心里特别地难受:好好的一个人,怎么突然就走了?

2019 年10 月8 日清晨,如同晴天霹雳,远在博峪镇卧欧诺村的党支部书记薛代花听到噩耗后,她和许多村民急坏了,都互相联系着要结队去白龙江帮助寻找,是镇上的干部出面把大家劝住了,说政府已经派出专业的搜救团队在搜救。薛代花和乡亲们仍抱着一线希望,坐卧不宁地等待着,最终等来的却是令人心碎的消息。薛代花作为卧欧诺村的代表,流着泪赶到舟曲县城,与众多相识和不相识的人们一起,送自己的姐妹最后一程。

薛代花知道,现在,唯一能够告慰张小娟的,就是继续当好致富带头人,让更多的群众富起来,奔向小康。薛代花默默在心里起誓:“小娟妹妹,请你放心,我们一定会把‘甜蜜的事业’做得更甜蜜,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她是我们的恩人!”说起张小娟,家住江盘镇河南村的村民冯万顺止不住热泪盈眶。

“别人看到穷人都想帮一把,我现在专门做这事,更应该把工作做好!”这是张小娟到县扶贫办任职以后,对刘忠明和亲友们常说的一句话。

“太可惜了!她是个多么好的干部,总是微笑着和我们村民交谈,啥事都认真地记在本子上,想办法给我们贫困户找脱贫致富的路子。”冯万顺逢人就夸张小娟。

2018 年8 月的一天,张小娟在江盘镇河南村入户时,发现冯万顺家的院子里出现了一道长长的裂缝,如果不及时修补,裂缝会随着雨水的渗漏,会进一步扩大,并危及一家人的安全。张小娟及时提醒冯万顺,要赶快处理好雨水的渗漏问题,确保居家安全。在张小娟的帮助和协调下,冯万顺家院内的裂缝得到及时处理,还得到了一笔3000 元的扶贫帮扶补贴。

冯万顺的家庭贫困比较特殊,2016 年,冯万顺的女儿因重病住院,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外债,生活一度陷入困境。2017 年,冯万顺被确定为建档立卡户,张小娟得知他家的情况后,给冯万顺详细宣讲了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指导他对接政策方面的支持,帮助他制定种草、栽培林果、种中草药协同发展的脱贫致富措施。

张小娟鼓励、引导冯万顺的妻子李海霞学习拉面技术,增长劳动致富的技能。当了解到冯万顺家两亩多的核桃树,不知什么原因,几年里挂果一直不理想时,张小娟记在心里,专门请来园林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服务,实地分析会诊,进行嫁接改良,解决问题。从此,每逢有了扶贫工作新动向,张小娟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冯万顺家。张小娟几次到冯万顺家回访,差不多都是晚上的9 点多,冯万顺有些不解地问,你怎么这么晚过来?张小娟笑着告诉他,白天上班工作事情多,实在是走不开,所以只能在晚上抽时间过来看看。

“张主任为了让我们过上好日子,把我们贫困户的事当成自家的事,真是没少操心。”

在张小娟一次次的鼓励、引导和帮助下,冯万顺逐步走出困境,更重要的是张小娟帮助他树立起了脱贫致富、改变贫穷面貌的勇气和信心。

当听到张小娟因公殉职的消息时,冯万顺以及许许多多受到过张小娟帮助的乡亲们一起自发地从各自的乡镇和村寨出发,赶到舟曲县城,为张小娟送别。

舟曲县峰迭镇水泉村地处白龙江公路沿线,水泉村的名字莹亮而水灵,过去却是一个贫困村,村民们的生活充满着艰辛与苦涩。水泉村村民桑建帮,就是在张小娟的帮助和引导下,借助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改变了贫困命运的。

过去,桑建帮因父亲患顽疾长期卧床,家中孩子年幼,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三十多岁离不开家门的桑建帮无奈只能在村里和附近打零工,但收入微薄不足以养家糊口,时不时要靠亲戚接济,方能艰难度日。

2016 年的春天,张小娟走村入户时,来到桑建帮家,与他拉起了家常,使桑建帮感到这位从县上下来的女扶贫干部没有一点架子,没有一点生疏与隔阂,就像一位熟悉的街坊和亲友,特别地随和和亲近。在心掏心的交流和沟通中,张小娟给他详细讲解了大病救助等精准扶贫的惠民政策,解开了桑建帮心中的困扰和块垒。

张小娟称桑建帮夫妇为大哥大嫂,她的热情、真诚和亲切,取得了桑建帮一家的信任。从这一天起,帮助桑建帮一家摘帽脱贫,就成了张小娟牵挂的一桩心事。

以后,每次到水泉村,张小娟都要到桑建帮家看望,嘘寒问暖。经过认真考察,得知水泉村村后是海拔2000 多米的卧牛山。卧牛山空旷的山间坡岭特别适合放养从岭藏鸡,张小娟便向桑建帮提出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联户养殖土鸡的建议。困惑中的桑建帮看到了一片光明,认定这是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2017 年,桑建帮和水泉村里的8 户贫困户联合行动起来,在张小娟和县扶贫办的帮助下,在卧牛山的半山腰建起了从岭藏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取暖的贫困户们,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养殖产业。

桑建帮的合作社所在地,坡陡路远,车辆无法到达,张小娟每次来合作社考察指导时,都是弃车徒步一个多小时,一步步地攀登上来的,十分辛苦。

见到桑建帮,张小娟笑着鼓励说:“你要做贫困户里的致富带头人。”

有一次,张小娟在电话里与桑建帮商议关于成立合作社后土地流转的具体问题,在交流中,桑建帮对政策方面的一些问题不是很理解。张小娟便专程赶了过来,一身汗水地走到卧牛山上,花费三个多小时,耐心细致地给桑建帮和合作社的贫困户,逐条讲解具体的土地流转政策和环节,直到大家听明白和理解为止。到2019 年,桑建帮的从岭藏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已经养殖从岭藏鸡7000 多只,户均收入两三万元,彻底摘掉了贫穷的帽子。

扶贫好干部张小娟的突然离去,让桑建帮和合作社里的村民们倍感痛惜和怀念:“她和我们贫困户有感情。”桑建帮说:“好干部张小娟始终活在每一个村民的心中!”

“我们无以回报,只有真正把日子过好了,才是对她最好的纪念和缅怀。”

家住舟曲县城关镇西半山村的村民杨许春,在听说张小娟遇难的消息后泣不成声,他说:“小娟是个好干部,她给我帮了不少忙,说过几天后还要来看我呢,怎么说走就走了?”

杨许春擦了擦眼泪接着说:“以前干部们来,说我享受了这个政策,享受了那个政策,还要享受啥政策,说多了我就是记不住。”杨许春站起身来,指着墙上的漫画图说:“后来有了这幅图,干部们每次来都照着漫画图给我讲,享受过的政策在上面打个勾,还讲政策给我带来的好处是啥,一项一项的,我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

杨许春说的漫画图,就是张小娟精心设计制作的《舟曲县精准扶贫政策图解》。

2016 年,杨许春由于心脏病住院做手术,医疗费用负债近20 万元,这笔巨款债务迫使杨许春因病返贫,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也被迫辍学。杨许春出院后,地方卫生院按相关政策报销了6 万元医疗费用,镇政府又补贴了2 万元,但还有11 万元的医疗费用债务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来,两个辍学的孩子准备外出打工挣钱还债。

张小娟知道了杨许春家的情况后,主动与有关部门咨询联系,通过保险公司给杨许春报销了医疗费用11 万元。在张小娟的帮助下,杨许春终于卸下了沉重的医疗债务负担,两个孩子也在张小娟的关心、敦促和过问下,重新回到了学校。以后,张小娟每次来西半山村,都会主动到杨许春家走访,关切地询问他的身体恢复状况和两个孩子的学习情况。

恢复了正常生活的杨许春,一想起张小娟在最困难和无助的时候给予的无私帮助,就抑制不住悲痛的心情,他说:“张主任走后,我的心里堵得慌!”杨许春表示:“今后,我一定要把身体养好,要让两个孩子把书念好,我想这也是小娟最想看到的。”

东山镇是舟曲县人口最多的一个基层乡镇,人多地少,资源匮乏,贫困户多,困扰着地方的发展。张小娟多次来到东山,和镇上的领导和扶贫干部一起,深入各村户,开展调研,因地因人制宜,帮助指导贫困户种植中药材羌活,养殖从岭藏鸡,开辟脱贫门路,研究扶贫项目,落实专项扶贫资金,督查扶贫工作,在东山的土地上留下了辛勤工作的足迹。

张小娟因公殉职后,东山镇党委书记何伟光和同志们满怀着怀念之情,陆续搜集整理出了50 多幅张小娟几年来在东山进村入户、开展扶贫工作的照片,以及相关微信资料。

舟曲县委宣传部后来所搜集到的几百幅张小娟的工作照片和微信资料图片,都是各乡镇和部门的干部职工、基层的各族群众,以及张小娟的亲友和大学同学,在有意和无意之间拍摄、留存的。这些照片和资料大部分张小娟生前并不知晓,而正是这些珍贵、真实的照片,使得许多鲜为人知的扶贫故事,浮出岁月,以影像画面的形式,向社会展示了张小娟意气风发、鲜活生动、丰富多彩的青春岁月和平凡而伟大的扶贫人生,诠释了一位志存高远、心怀大爱的藏乡儿女的心路历程和赤子情怀。

2019 年10 月11 日,是农历乙亥年九月十三。这是一个宁静的清晨,山城舟曲的天色还没有完全放亮,晨曦中的远山忽明忽暗,高耸的翠峰山还显得有些朦胧、模糊,湿重的雾霭像巨大的深色幔帐,缓缓滞留、滑动在群山之峦。

舟曲县城老城区并不宽敞的街道两旁,一大早就挤满了闻讯自发从四处赶来的干部职工和群众。人们默默无语地在晨光里肃立着,凝重的神情里,满含着悲戚与忧伤,还有敬慕与崇仰。

在家属和亲友们的陪伴下,载着张小娟遗像和骨灰的灵车,缓慢驶出舟曲县城,驶向河南村的墓地时,道路两旁出现了感人的一幕幕:许多认识和不认识张小娟的人们纷纷涌上街头,手持素洁的白花,排成长长的队列,络绎不绝地默默伫立在街道两旁,许多人低声啜泣着为她送行。。

从河南村到山坡上的墓地,路程并不遥远,捧着花圈和前来为张小娟送行的队伍拥满了整个山路。一路上,按照送老人的乡俗,此起彼落的鞭炮声,回荡在寂静的山谷,这在舟曲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张小娟的墓地坐落在一处向阳的山坡上,正对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幽静而温暖,远离了嘈杂和喧闹。亲人们觉得11 年里,一直在疲劳和忙碌中奔波的张小娟实在是太辛苦、太劳累了,需要在不受惊扰的环境中静静地休息,在故乡的土地上安静地睡个好觉。

叶落归根,魂归故土。张小娟仍在温暖注视着滚滚白龙江两岸的锦绣家园,注视着翠峰山四周巍峨的群山,注视着这方古老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守望着袅袅炊烟下希望的田野,守望着深邃夜色里满天的星光,守望着家乡朝霞一样喷薄的每一个黎明。

一石激起千层浪

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自己的优秀女儿的。2019 年10 月27 日,在张小娟因公殉职的第20 天,中共甘南州委迅速作出决定:追授张小娟同志“甘南州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9 年11 月4 日,中共舟曲县委、县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向张小娟同志学习的通知》。

2019 年11 月20 日,中共甘肃省委做出决定,追授张小娟同志“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9 年11 月29 日,甘肃省妇女联合会、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发文,追授张小娟同志“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2019 年12 月2 日,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省青年联合会决定,追授张小娟同志“甘肃省青年五四奖章”。

2019 年12 月,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决定,追授张小娟同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2019 年12 月11 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追授张小娟“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

2019 年12 月12 日下午,甘南草原正值数九寒天,北风呼啸,寒气袭人,是一年冬季里最寒冷的时节。在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合作,甘南大剧院内灯火辉煌,座无虚席,会场气氛庄重、热烈,由中共甘南州委举办的“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正在进行。

新闻传媒称当天的报告会是:“一个人,感动一座城”。

报告会上,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宣讲报告团的6 位成员,分别以张小娟的领导、同事、亲人、挚友,以及基层党员干部代表等身份,从不同的工作侧面、不同的生活角度,满怀着同志之情、亲人之爱,深情讲述了张小娟短暂而闪光一生里的一个个感人事迹,特别是她付出全部的爱,鞠躬尽瘁,用生命和热血写就的舟曲扶贫故事。

中共舟曲县委书记石华雄以《以初心践行使命 用生命熔铸忠诚》、舟曲县扶贫办干部赵冬梅以《你的足迹 我们的梦想》、舟曲县博峪镇卧欧诺村党支部书记薛代花以《藏乡最美的女儿 人间圣洁的达玛》、甘南州委组织部电教中心主任张小慧以《“向日葵”的心愿》、舟曲县自然资源局干部毛文娟以《情系桑梓 芳华永存》、舟曲县坪定镇人大主席团主席李红燕以《生如夏花之绚烂》为题目,分别向各族干部职工作了张小娟事迹的专题报告。

石华雄高度评价:“张小娟同志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优秀党员干部,是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也是甘南各族人民心目中‘最美的扶贫人’。”

“从小到大,我去哪儿都喜欢带着妹妹,但今天,我只带来了她的名字。”讲坛上,姐姐张小慧忍不住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水,她的话音刚刚落地,全场上便回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掌声里,蕴含着人们对英雄亲属的安慰和鼓励,更多的是对英雄的敬重和钦佩。

“小娟心中的理想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理想,她是带着最深沉最质朴的爱去融入、去奉献的,她的青春是无悔的青春。”张小慧动情地说。

张小慧和妹妹张小娟的微信终止在2019 年的10 月7 日,妹妹张小娟的突然离去,成为姐姐张小慧心中永远的痛,从此,张小慧的微信群就再也没有更新过。

舟曲县扶贫办干部赵冬梅讲述了张小娟扎根基层、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事业的事迹。她饱含着热泪,追忆了与张小娟在一起共事的扶贫岁月:“多少天来,她微笑的脸庞、忙碌的身影,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好像那个有梦想、有激情、有担当的小娟从不曾远去。”

“我们在最纯真的年华里相遇,却在最美好的时代里永别!相思虽已成灰,但灰中的星星之火,却一次又一次地点燃对过往的纪念!”自小与张小娟一起成长的李红燕在《生如夏花之绚烂》的报告里,追述了张小娟人生的闪光片段。她认为,在张小娟身上具有一种人格魅力,能够凝聚和温暖干部职工的心:“她就像和煦的春风,轻轻拂过所有人的心灵。”

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会上,自发的掌声不断,动情的泪水长流。大家收获的不仅仅是感人至深的张小娟的动人事迹,更有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信心和不竭动力。

报告团还先后到夏河、临潭、卓尼、迭部等各县做巡回报告。

张小娟将年轻的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用生命的意义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用闪光的青春诠释着人生的价值和信仰的力量,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大家纷纷表示,要像张小娟那样,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最高位置,把群众的利益记在心中,守住初心,不怕吃苦,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奋力拼搏,向着伟大的小康梦砥砺前行。

张小娟先进事迹报告团的成员们,怀着无限的尊敬和崇仰,把张小娟闪光的青春和扶贫故事从甘南草原,一路讲述到省城兰州,再从兰州讲述到北京。

2019 年12 月14 日上午9 时,省会兰州阳光灿烂,甘肃省“追授张小娟同志‘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大会暨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宁卧庄宾馆大礼堂举行。

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的成员通过各自情景交融的亲历和感受,在全场听众的泪水和掌声中,深情讲述了张小娟的成长、工作和拼搏的人生历程,将一个年轻共产党人关于青春与奉献、初心和使命、理想与信仰的鲜活故事,伴随着张小娟的名字逐渐展开。这是一场灵魂的对话,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中共舟曲县委书记石华雄代表舟曲各族干部群众,从“坚守初心的‘格桑花’、情系故土的‘藏乡人’、干事创业的‘顶梁柱’、领导同事的‘活字典’、扶贫一线的‘指战员’、攻坚队伍的‘急先锋’、家人眼中的‘大忙人’、群众口中的‘乖女儿’”等不同侧面,高度概括、总结了生活和工作中的张小娟。

张小慧追述了妹妹张小娟在每一次的人生转折与理想追求的抉择中,总是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时代和家乡的命运紧密结合,与家乡的人民和土地生死相依。

张小慧在报告会上说,纵观妹妹小娟的一生,每一次的人生道路选择都与舟曲的重大事件有关:“5·12”汶川大地震舟曲遭受重大损失时,从北京回到故乡;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在抢险救灾的火线上入党;2016 年初,在舟曲县进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时期,加入到脱贫攻坚第一线。

小娟的人生定格在了34 岁,但是她的人生选择辉映着国家对青年一代的要求。

作为和张小娟朝夕相处、并肩作战的同事,赵冬梅深知,在张小娟获得的诸多荣誉和褒奖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劳累与重负、艰辛和牺牲,她亲眼目睹了张小娟在脱贫攻坚的11 年的生涯里,所做的奋斗和付出的一切,以及俯首躬行的跋涉与开拓。

让赵冬梅和许许多多奋战在舟曲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同志们不能释怀的是:“在脱贫攻坚即将取得胜利的最后阶段,我们最亲密的战友、我们最可爱的小娟倒在了扶贫路上,献出了宝贵生命,践行着她‘以青春之我贡献青春之国家’的铮铮誓言。”

赵冬梅再一次庄重承诺:“亲爱的战友,我们会接过你肩头的责任与担当,完成你牵挂的事业,我们的脱贫攻坚事业也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舟曲县博峪镇卧欧诺村党支部书记薛代花,是一名来自偏远藏乡的致富带头人,她是张小娟的好姐妹,也是让张小娟操心和给予帮助最多的一个人。博峪镇是舟曲19个乡镇里条件最艰苦,也是舟曲县困难最多的深度贫困地区,为了博峪的脱贫攻坚事业,在翻山越岭通往博峪的扶贫路上,张小娟不知辛苦地跑了多少回。

博峪采花节里的达玛姑娘,是美好形象的化身。薛代花告诉人们:“在我们博峪藏乡,认为善良的人去世后都会化身为达玛花,绽放在最纯洁的高山上,守望着百姓。我相信小娟就是最美的那一朵达玛花,盛开在我们身边,守护着让她牵挂的一切。”

舟曲县自然资源局干部毛文娟,由于工作的缘故,与张小娟相识并成为朋友的。她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诉人们:“张小娟怀着对事业的热爱和立志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坚定决心,以满腔的热情奔走在基层一线,大到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小到柴米油盐等生活琐事,她都能和各族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对于群众的家庭人口、住房、收入以及需求等情况,她铭记于心,了如指掌,真正做到了‘带着真情帮民需,怀着真情解民忧’,把党的温暖送到了各族群众的心坎上,绽放着基层青年干部最炽热的生命光芒。”

报告会现场,报告团成员情到深处,如歌如诉;与会的听众感同身受,泪眼模糊。用最真诚的掌声向青年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报告会结束了,可大家心潮起伏,凝望着大屏幕上张小娟灿烂的笑脸,久久不忍离去。

2019 年12 月25 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追授张小娟同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19 年12 月27 日上午,共青团甘肃省委在兰州大学举行“追授张小娟同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称号大会暨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听到张小娟因公殉职的消息后,甘肃省税务局驻镇原县三岔镇的8 名驻村扶贫干部,在遥远的黄土高原上举行仪式,集体默哀,向张小娟致敬。

从陇东黄土高原,到河西走廊的祁连山下,从机关单位、企业,到偏远的乡村、牧场,报告会通过报刊、媒体和网络迅速传播,在千里陇原大地激起一股学习张小娟的热潮。

母校的回响

张小娟的意外因公殉职,在母校中央民族大学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引起了校园内外师生们的深深怀念与哀悼,也引发了一场各族师生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深刻思考。

同学和老师听到来自远方的噩耗后,都感到特别的突然和震惊,他们一直都不敢和不愿相信,在他们心目中,那个阳光、漂亮、充满着正能量的张小娟会遽然离开大家。

蒙古族同学乌兰,是张小娟大学时期的班长和室友。2019 年10 月8 日中午,当得知张小娟遇难的消息后,乌兰难过得几乎窒息过去。乌兰无法直面这残酷的事实,她默默地流着泪,在朋友圈里写道:“她前些日子还在朋友圈里推荐舟曲,怎么突然就走了呢?”

已经誉满社会,身为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委员和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的蒙曼,是张小娟大学时期的历史学任课老师,惊闻噩耗,这位国内著名的历史学专家不敢相信这冷酷的现实,她以一贯的学者型的严谨和求实态度,在第一时间找人再三核实,最后确认这位因公殉职在扶贫路上的年轻藏族女干部,竟然就是自己的学生。

“我听说消息后,不敢相信这孩子就是我们的孩子,但这真的就是我们的孩子。”蒙曼老师的哀惋之情发自内心深处、溢于言表。“我们那个理应获得幸福的藏族姑娘,为了藏区更多人的幸福遇难了,我为她哀悼,更向她致敬!”蒙曼老师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

“小娟的意外牺牲令人痛心,而无私奉献一直符合她的人生轨迹。”蒙曼老师哀伤之余不无骄傲地说:“小娟工作后入了党,她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了民族地区,奉献给了扶贫事业,是新时代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直接体现和党员榜样,作为老师,我心里充满了敬意”。

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分别时,意气风发的同学们即将各奔东西,未免有许多青春的伤逝和惜别。当同学们毕业后走上社会,开始各自的人生和事业,有了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后,却仍然以为是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海阔天空,坚信相会有约,相遇有期。

2015 年的金秋时节,张小娟出差去北京。9 月30 日,与在北京的付丽园等同学相聚在一起,这是张小娟离开北京7 年后,第一次重返北京。重逢总是美好的,张小娟与在京的同学短暂相聚,亲密交谈,勾起大家几多青春的回忆与甜蜜,还有几多分别的迷离和愁绪。

2017 年的国庆,班上热心的同学积极联络筹划,组织了一次大学毕业10 周年聚会。许多天南地北的同学都如约参加了,这是一次四年校园美好时光的青春回放和十年社会耕耘的检阅。尽管怀着无限的渴望,可是由于繁忙的脱贫攻坚工作,使得张小娟无法脱身,未能参加,深感遗憾。但同学们仍满怀着青春的期望,热切相约和期待着与张小娟的久别重逢,以及和其他因故未能赴约同学的下一次聚会。

乌兰在朋友圈写道:“那次相聚,还想着以后白头再聚首,没想到竟然没有以后。”

在乌兰、付丽园、张新宇、张子薇诸多同学的脑海里,大学四年的青春岁月里,各民族同学情同手足、互相勉励、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一幕幕,仍然清晰浮现,历历在目。

淳朴、热情、真诚、正直、乐观,是张小娟留给中央民族大学师生们的共同印象。张小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收获了许多的友谊,得到了许多的关心和帮助。

蒙曼老师在1995 年上大学时,就在张小娟的家乡青藏高原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实习过,她深知青藏高原和甘南地区环境的极端艰苦。蒙曼老师追忆起2006 年暑假,带领张小娟和同学们在湘西凤凰的实习情景,当时凤凰县的条件很艰苦,生活质量也不高。实习时同学们因成长环境不同,接受艰苦环境的能力和反应差异很大,可来自藏乡舟曲的张小娟始终表现得很是乐观,她的从容和自信,极大地缓解了同学们情绪的低落和对环境的不适应。

蒙曼老师称赞张小娟:“她爱家乡、爱美,希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

“培养信念执着,勇于担当,务实奉献,具有家国情怀,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优秀人才”,是中央民族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宋敏认为,正是有了像张小娟这样的分散在祖国最边远、最艰苦、最基层的各个民族地区,扎扎实实工作的莘莘学子,中央民族大学的品质和信誉才得以建立。

曾在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工作处工作过的白洁老师至今记得,张小娟是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助学金受助者之一,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这么好的孩子,走的太突然,太可惜了。”

2019 年11 月7 日,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召开党委常委会,决定追授因公殉职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校友张小娟“杰出校友”荣誉称号。张小娟是中央民族大学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校友。

中央民族大学同时向全体民大同学发出倡议,向杰出校友张小娟同志学习,号召全体同学,学习她心系家乡,建设家乡的拼搏精神;学习她忠于初心,坚信使命的奋斗精神;学习她服务群众,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

12 月31 日上午,是2019 年的最后一天,隆冬的寒意笼罩着北京。在中央民族大学中慧楼音乐厅“中央民族大学‘杰出校友’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正在举行。许多未能参加报告会的师生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收看了报告会。

来自张小娟家乡的报告团的成员们,与参会的中央民族大学的师生们一起,共同缅怀“最美扶贫人”张小娟的如歌芳华,追述了英雄成长的道路。

张小娟的扶贫故事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使中央民族大学的师生无比震撼和感动,让人们感受到作为扶贫战线一线的“最美扶贫人”,张小娟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和新时期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以及她不畏艰难、苦干实干的工作态度;心系人民、服务基层的为民情怀;细致严谨、追求卓越的业务能力;热爱生活、心存大爱的时代风范。

张小娟大学时期的班主任章毅君老师,回忆了张小娟在中央民族大学读书求学、社会实践和下乡调研时的点点滴滴。她认为,家乡舟曲的山水赋予了小娟纯朴、乐观、坚强的天性,中央民族大学四年的学习,培养和塑造了她的思想品格,坚定了她的人生信仰和奋斗目标。

同学张新宇在国家图书馆工作,国家图书馆是张小娟大学时期最喜欢去的地方,那里珍藏着她美好的读书梦想。张新宇回忆起大学时期,张小娟总能给同学以信任感和亲切感。他发愿将把小娟的关心牵挂作为自己的关心牵挂,把小娟的理想志业作为自己的理想志业。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刘翠兰听完报告后表示,小娟同学不愧为中央民族大学的杰出校友,她用美好的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民大人的责任与担当。我们要向她学习,向她致敬。做一个忠于初心,践于使命的奋斗者,做一个建设家园的拼博者,做一个服务社会的奉献者。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张玉刚表示,张小娟校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要求,为了更多人的幸福,为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学习张小娟同志,就是要牢记初心使命,完成她的心愿,让民族地区的老百姓早日脱贫奔小康。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6 级本科生黄汇雯同学表示,师姐的优秀事迹让我敬佩,更令我深思。我即将回到家乡,走上工作岗位,这次报告会将会是一次珍贵而特别的“入职前培训”,张小娟师姐的先进事迹将永远鞭策着我不断努力,我将以师姐为榜样,心系家乡、尽己之力建设家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服务群众,爱岗敬业。向张小娟师姐致敬,向奋斗在一线的前辈们致敬!

2017 级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甘南籍学生班玛才让表示,作为张小娟学姐的老乡和学弟,她牺牲的消息让我感到很难过,她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回报家乡的热忱让我感动不已,作为即将毕业的甘南籍学子,我一定会学习张小娟精神,传承楷模力量,回到家乡,努力奋斗,积极投身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和工作中去。

中央民族大学的师生们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张小娟同学的先进事迹和奉献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为感谢中央民族大学在张小娟成长道路上的培养和教育,张小娟的姐姐张小慧,代表报告团和亲属,将母亲杜导先手工绣制的一面金黄色的锦旗,郑重赠送给了张小娟的母校中央民族大学。金黄色的锦旗上绣着“致中央民族大学:您的孩子,在您的心里。”落款是“甘肃甘南舟曲”几个大字。母亲把女儿心中的牵挂和眷顾,送回了母校。

尾 歌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

2019 年底,让人欣慰的是,张小娟和一代人为之苦苦奋斗的夙愿,已经开花结果。12 月21 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发布公告:舟曲县达到州级贫困县退出验收标准。

2020 年2 月28 日,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和《甘肃省精准脱贫验收标准及认定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县级自评、州级初审、省级核查验收,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宣布舟曲县符合脱贫条件,退出贫困县序列。

张小娟梦寐以求的这一天终于到来,春风般的特大喜讯,伴随着春天的脚步,传向绿色的白龙江两岸,传遍了舟曲大地。

北京,党和人民没有忘记自己的优秀女儿,给了张小娟至高无上的荣誉。

2020 年12 月3 日,在张小娟因公殉职一年后,中共中央追授张小娟“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这一年,在全国的8875万余共产党员中,获此殊荣的只有7 人。

2020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

据2021 年1 月18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消息: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如期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2021 年2 月25 日上午,在全中国和世界的注目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获奖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毛相林等10 名在脱贫攻坚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扶贫人代表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被舟曲各族干部群众誉为“藏乡好儿女”和“最美扶贫人”的张小娟,在10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中排名第五,这是党和国家给予张小娟的又一次至高无上的荣誉。

当主持人宣读到张小娟的名字时,坐在台下3000 多受邀代表中的张建平眼睛湿润了,他是以亲属代表的名义,专程受邀赴北京代姐姐张小娟接受党和国家追授的荣誉的。

奋斗往往催生着美好和希望,奉献时常伴随着牺牲与悲壮。

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历史征程中,全国共有1800 多名像张小娟一样的扶贫人,将青春和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扶贫路上。他们的热血与汗水,落地生根,滋润着祖国的山河大地;他们的信仰与理想,穿越岁月,辉映在历史的浩瀚星空。

舟曲,曾经是一方承受自然灾害和苦难最多的凄苦与悲情之地;舟曲,也因张小娟这一代人的追求与奋斗、拼搏与奉献,从贫穷走向殷实,由古老走向新生。

舟曲,因张小娟的名字和存在,成为承接崇仰和赞咏最多的地方,张小娟则成为舟曲这方土地上的精神高地,成为这个时代的象征。

真正的英雄,往往具有那种深刻的牺牲况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付出,却始终不求回报。

猜你喜欢
舟曲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藏文铜版《八千颂》述略
《上河降魔记》所见《格萨尔》在舟曲境内的流传
关于舟曲藏族民歌的文献综述
第二届“吉祥甘南花开舟曲”全国散文诗大赛获奖名单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民族数据中心介绍
2013~2015年中央民族大学新生PPD试验结果分析
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脑认知实验室
再造河山建家园——赞舟曲抗灾斗争
英雄舟曲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