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地区秋茬设施哈密瓜华蜜1001栽培技术研究

2023-01-21 03:06吉海龙冯均科姚科伟
园艺与种苗 2022年11期
关键词:苏南地区哈密瓜整枝

吉海龙,冯均科,姚科伟

(昆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昆山 215300;昆山市科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昆山 215300)

哈密瓜是葫芦科(Cucurbitaceae)黄瓜属植物甜瓜(Cucumis melon L.)的一个厚皮品种,原产于新疆高温干燥地区,作为餐后高档水果型蔬菜,其品质优良、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堪称瓜中精品[1],深受消费者青睐。“十一”前后是苏南地区哈密瓜消费的旺季,而新疆哈密瓜供应时间主要集中在7—9月,不能完全满足苏南地区国庆市场的需要,且长途运输至昆山的哈密瓜,采收时成熟度不够,保鲜难度大,影响了果实的品质。华蜜1001哈密瓜抗病性强、耐热性好且生长势旺,适宜在昆山地区秋茬设施大棚中栽培,产品可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上市,填补了地产优质脆肉型甜瓜在苏南地区国庆市场的空白。为此,笔者通过对华蜜1001的试验示范,在落实农业农村部“双减”防控策略下,总结出一套适合昆山地区设施大棚哈密瓜种植的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苏南地区生产者提供参考。

1 华蜜1001哈密瓜特征特性

华蜜1001耐热,对蔓枯病、霜霉病等具有一定抗性;植株强壮,株型紧凑,生长势强,自开花至果实成熟期约为40 d,秋季全生育期约为80 d,平均单果质量约为2.5 kg;果实椭圆形,果实纵径20.5 cm,横径15.7 cm,果形指数1.31,近瓜柄处有绿斑,中粗网纹,果面凸感明显。果肉橘红色,厚约3.5 cm,肉质较脆,水分足,有香味,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以上,产量约22 500 kg/hm2。

2 华蜜1001哈密瓜配套栽培技术

2.1 适期播种,培育壮苗

7月上旬,采用32孔穴盘进行育苗,选用东北草炭+蛭石+砻糠灰+珍珠岩+少量高效复合肥作为基质,每孔穴播1粒种子,播种深度约为1 cm。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将种子浸在55℃温水中,不断搅拌15 min,自然冷却后并浸种4 h,可杀死种子表面病菌,后用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30 min捞出,清水洗净后,用湿布包好放在30℃下催芽。播种后覆盖遮阳网进行降温。待秧苗秧龄10~15 d、叶龄1~2片、苗高10 cm左右时,进行移栽定植。

2.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7月中下旬进行定植,采用立架栽培。选择地势较高、排水系统及棚室保温性能良好的大棚,一般8 m宽连栋大棚作5畦,畦宽120 cm,高30~35 cm,畦面凸起,呈龟背形,全畦面覆盖银灰色地膜。每畦种1行,株距55~60 cm,移栽定植12 000~13 500株/hm2。

2.3 肥水管理

为防止哈密瓜幼苗前期生长速度过快,基肥以深施为主,且一次性施足,施用腐熟有机肥30 000~37 500 kg/hm2、菜籽饼4 500 kg/hm2、45%复合肥(N-P-K=15-15-15)750 kg/hm2、过磷酸钙300 kg/hm2作基肥。基肥在定植前15 d全部深施,坐瓜前不追肥;开花前适度控水,可促进茎叶充实,以利于坐果。当幼瓜长到鸡蛋大小时,应视田间瓜苗长势,适当追施膨瓜肥,宜采用水溶性速效肥,追施三元复合肥450 kg/hm2,分2次施用。水分管理一般浇1次伸蔓水和1~2次膨瓜水,通常与施肥结合进行。为避免裂果,成熟前10 d,应停止肥水。

2.4 温湿度管理

定植到活棵3~4 d,每日早晨浇水1次,大棚封闭保湿,棚内温度宜控制在夜间15℃~18℃,白天25℃~30℃。活棵至开花期间,如棚内气温达35℃时,宜采取遮阳网覆盖或适时通风等措施进行控温,特别是晴天中午。营养生长期昼夜温差要求10℃~13℃,坐果后要求15℃[2]。哈密瓜地上部分要求较低的空气湿度,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3],特别是进入膨瓜期后,哈密瓜对空气湿度反应较敏感,植株生长中后期,如空气湿度长期高于70%,则易发生病害。

2.5 整枝摘心,保花保果

采用立体吊蔓栽培提高果实的整齐度和商品性,为防止植株早衰,需采用双蔓整枝,主蔓基部留1侧枝,主侧蔓27~30叶时摘心,选取主蔓14~16节子蔓留瓜,带有雌花的子蔓于雌花后留1~2叶及早摘心。整枝宜于晴天进行,利于植株伤口愈合。

设施大棚栽培条件下,应进行人工授粉,授粉时间宜在雌花开花当日上午10:00之前进行,选择当天开放的雄花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人工授粉5~7 d后,根据果实的长势及发育情况,综合判断选留1株1果。

2.6 病虫害绿色防控

昆山地区设施哈密瓜病害主要有蔓枯病、白粉病、霜霉病等,虫害主要有美洲斑潜蝇、蚜虫、瓜绢螟等,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运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调控等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措施,经济、安全、有效控制病虫发生,从而保证果实品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2.6.1 加强农业措施。哈密瓜栽培忌与瓜类作物连作;及时清除前茬作物病残体,带出大棚集中处理;种植前灌水,高温闷棚连续10 d以上,杀灭棚内病虫;全畦面覆盖地膜,采用膜下滴灌,在保墒的基础上,有效降低棚内相对湿度;适时整枝打杈,保持田间通风透光,整枝宜于晴天进行,并对双手及器具消毒,防止人为二次传播。

2.6.2 充分利用物理防治措施控制虫害。使用防虫网阻隔技术,在大棚通风口及门口安装50目防虫网,减少虫源进入大棚;在哈密瓜整个生长期内,可采用黄板诱杀蚜虫、烟粉虱、美洲斑潜蝇等;利用害虫的趋光性,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瓜绢螟、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

2.6.3 生物防治。可采用性诱剂诱杀技术,或田间人工释放天敌,如螟黄赤眼蜂防治瓜绢螟等。

2.6.4 化学防治。宜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或生物药剂进行防治,蔓枯病可用250 g/L吡唑醚菌酯EC 1 000~1 500倍液或25%嘧菌酯1 500倍液喷雾防治;霜霉病可用50%烯酰吗啉WP 1 000~1 5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WDG 600~8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可用10%苯醚甲环唑WDG 1 000倍液或25%乙嘧酚SC 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WP 1 500倍液或50%吡蚜酮WDG 2 5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美洲斑潜蝇可用2%甲维盐ME 1 500~2 000倍液或75%灭蝇胺WP 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瓜绢螟可用5%氯虫苯甲酰胺SC 1 500倍液或15%茚虫威SC 3 500~4 500倍液喷雾防治。此外,化学防治前,应做好病虫预测预报,掌握防治适期;药剂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注意药剂的安全间隔期。

2.7 后期管理

生长后期,果实停止膨大前,可结合病虫防控,喷施0.2%磷酸二氢钾叶面肥2次,隔7 d喷1次,有利于延长叶片光合作用的功能,有效改善果实的品质。在哈密瓜定型前,及时采用网兜进行吊瓜,防止果实成熟后脱落。

2.8 适期采收

授粉后40 d左右,当哈密瓜中心糖含量达15%以上时即可采收。也可根据坐果节位叶片褪绿、卷须尖端焦枯、果脐出现木质化裂纹和果梗出现网纹等进行判断[4],采收时保留3~6 cm果柄,轻采轻放,避免机械损伤,以免病菌从果柄伤口侵入,造成腐烂。

猜你喜欢
苏南地区哈密瓜整枝
“甜蜜产业”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甜蜜产业”
番茄植株整形的研究综述
整枝与密度互作对冀棉958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番茄整枝有技巧
我最喜欢吃哈密瓜
哈密瓜:乡间蜜罐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