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课程”背景下《茶叶生物化学实验》的建设和实践

2023-01-21 03:06徐燕李大祥汪小钢蒋晓岚
园艺与种苗 2022年11期
关键词:茶学生物化学一流

徐燕,李大祥,汪小钢,蒋晓岚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19年下发关于人才培养质量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把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因此要求开展一流课程建设,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1-2]。故课程改革创新势在必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茶学是安徽农业大学的特色和优势专业[3]。《茶叶生物化学实验》是茶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也是茶叶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4]。实验教学既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5]。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对茶学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茶叶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茶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以及一流课程建设要求,围绕着教学理念的转变,实验内容的优化,课程目标的提升,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对“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茶叶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进行建设和实践。

1 《茶叶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

1.1 教学手段和模式单一

传统《茶叶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内容以基础验证实验为主,综合设计性实验少。一般由指导教师提前配置试剂、准备好仪器和器皿,提前板书实验内容,课堂上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基本不用查资料,不用思考,教学手段和模式单一,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1.2 考核方式简单,缺乏过程考核

一般《茶叶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评价以实验报告为主,考核方式简单,缺乏对实验过程的考核,实验报告特别是实验数据的处理存在抄袭的现象,甚至少数个别学生实验课上不动手,但实验报告写得非常完美,依然可以得高分,客观上造成不公平不公正,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1.3 数字教学资源和智慧教学平台的缺乏

由于数字教学资源和智慧教学平台的缺乏,学生在实验课前只能依靠实验指导书上的枯燥文字去了解实验内容,缺乏直观性,理解不透,预习效果不好,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 《茶叶生物化学实验》一流课程建设措施

2.1 教学理念的转变

教学理念的转变是课程建设的关键。一流课程建设是建立在“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和“目标为导向”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基础上。将数字教学资源、智慧教学平台和创新教学方法三者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参与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升教学质量[6]。在“茶叶生物化学实验”一流课程建设中除了以“学生为中心”,同时还需要强调“产出为导向”和“目标为导向”,使得教育教学真正服务于经济发展,服务于茶产业的发展。

2.2 课程目标的提升

《茶叶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以巩固茶叶生物化学基础理论、训练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是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核心课程。结合学校办学定位,该课程致力于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立志服务乡村振兴的茶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茶叶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拟达到以下3个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茶叶生物化学及茶学科发展的前沿与动态,掌握茶叶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茶叶生产及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②能力目标。能解决茶叶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③素质目标。具备推动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文化素养、专业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

2.3 教学内容的优化

为实现课程目标,首先必须要优化教学内容,着力打造课堂的高阶性,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优化主要集中在以下2个方面。

2.3.1 课程内容的优化。《茶叶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在原有的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增设综合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教师设计题目,学生选题,每组4~5人,推选1名组长,要求学生参考教材和相关文献,自主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方案,列出实验所需仪器和试剂,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小组成员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综合实验,考查学生团队精神和独立实验的能力,使学生对整个实验有一个整体性、全面性的把握,从而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要时将实验室对学生开放,鼓励学生积极申请校大学生创新基金,让学生将好的实验项目和想法得以实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此外,带领学生了解茶学及茶叶生物化学研究进展和前沿动态,将新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3.2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茶叶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建设团队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例如在课程简介里给同学们介绍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3月作出的重要指示:“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反正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节,打牢乡村振兴的茶叶基础”。茶为国饮,具有千年的历史,茶产业是我国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在新时代背景下,更承担了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富民增收的重要作用,仅“十三五”期间就帮助了337个国家级贫困县和百余个省级贫困县实现了精准脱贫[7-8]。通过以上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茶产业在乡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此外,坚持立德树人,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中国以及家国情怀等元素,完成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潜移默化的输入到学生的思想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远大的理想、抱负。

2.4 教学方法的创新

2.4.1 “超星学习通”智慧教学平台在线教学系统的应用。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运用“超星学习通”智慧教学工具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互动和沟通的桥梁[9]。老师首先要进行教学资源的建设,根据教学内容提前将教学PPT、课外资料及视频资源上传到“超星学习通”平台,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教学资源可反复利用如视频可反复观看,直至看懂为止,具有现场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学生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线上资源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课中可利用“超星学习通”进行线上教学活动,如签到、抢答、布置作业和发布通知等。

另外,课程结束后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还能记录教学过程,如统计出学生互动次数,教师发帖次数等数据,供教师参考和总结教学经验。通过教学过程的记录,即可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考察教师的教学过程。大部分学生都比较认可这种教学模式。

2.4.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10]。“翻转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角色互换,由学生收集整理材料,制作ppt并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可呈现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以“翻转课堂”替代教师课堂讲授,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不仅在资料准备和演讲中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而且可在听取其他同学汇报中汲取大家的长处,引导自身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迫使学生主动学习,倒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这是课程挑战度的重要体现。

2.5 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的完善

为了评价《茶叶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按照产出导向评价OBE理念对课程考核实施全过程、多维度考核,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课程成绩评定设计如下:课前考核占20%,主要包括实验前的预习工作如实验内容的熟悉及相关视频的学习等;课中考核占30%,主要包括考勤、操作过程、线上互动、小组合作、值日情况等;课后考核占50%,主要包括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学习态度等。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整个教学环节的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成绩,对学生起到了良好的引导和督促作用,同时可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课程考核体系的完善,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同时避免了印象分、感情分,使考核成绩更加公平、公正、合理。

3 结语

高等教学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课程是教育教学最基本的单元,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课程目标的提升,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的完善等措施进行《茶叶生物化学实验》一流课程建设和实践,显著提高《茶叶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茶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但教学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学情分析、差异化教学以及教、学相长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力争将《茶叶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打造成省级或国家级一流课程。

猜你喜欢
茶学生物化学一流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我校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22年活动计划表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生物化学 临床检验基础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茶文化视角下的茶学英语翻译研究
高等农林卓越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