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通什(散文)

2023-01-21 03:26罗海波
椰城 2022年12期
关键词:黎族苗族海南

◎罗海波

算起来,自八十年代末离开通什,至今已整整三十五年了。正可谓“弹指一挥间”。

三十五年前,我告别三尺讲台,从保亭县七仙岭下的一所中学来到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通什镇工作。初来乍到,非常的不适应,一上班,科里领导把一本《公文写作》递到我手上,还有会议纪要、领导讲话、调研报告等一摞子的材料,读过来读过去,实在是枯燥、乏味。想到学校里,一起床就可以听到窗外鸟儿的欢叫声,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做广播体操的节奏声,便感到生活沉闷,心里产生实实在在的落差,还真不是一星半点,就更谈不上愉快了。于是,我开始闹腾起来,当然不是同单位闹(的确也没有那个胆),而是同家里人闹、同自己闹,隔三差五就嘟囔着:“我要回学校,我要回学校。”“你可要想好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家里人苦心劝道。“人家想来还来不了呢。”拗不过家里人,我只好“既来之,则安之”了。

我开始去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有同事们的鼓励,我逐渐适应了工作的节奏,对新环境的抵触,总算烟消云散了。约莫半年后的一天,单位领导对我说,“你可以单飞了。”也就是说,可以放手让我独自承担一些工作了。霎时,欢悦之情一下子涌上了我的心头。

更令我愉悦的是,我越来越喜欢上了通什这个地方。通什,是黎语的汉字译写,有研究者说是“山谷中连片的土地”的意思,亦有说是“肥沃的土地”的意思,于我看来,无论是什么意思,只要与土地相关就足够了。土地是根,有根就有家。

还有通什的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通什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2.6摄氏度,整个小城遍布大树,枝高叶阔,长势茂盛,树木成荫,哪怕在夏季,也可盖着被子夜眠,并不会感到炎热,而是暖暖的、温温的,一觉睡到天明。宜人的气候,无疑让通什成为了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通什,是黎族、苗族的聚居地,是黎族苗族与汉族等多民族共同的家园。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黎族、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据史料记载,黎族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海南岛最早的土著民族。“黎”是汉族对黎族的称呼,黎族一般自称为“赛”。南朝范晔《后汉书》第86卷《南蛮西南夷列传》中就有“建武十二年,九真徼外蛮里张游,率种人慕化内属,封为归汉里君”的记载。文中的“里”即是黎族最早的名称。东汉以后,“里”转化为“俚”,一直沿用到唐末宋初,逐渐演变为“黎”。黎族的语言十分丰富,有哈、杞、润、赛、美孚五种,相互之间虽有区别,但仍可以彼此交流。不仅如此,黎族的习俗、服饰基本相似,大同小异,独具特色。说润方言的黎族男子,穿“犊鼻裤”,结鬓在后。说美孚方言的黎族男子结鬓在后,戴耳环,下穿左右各一块相掩的黑色短裙,上穿黑色开胸对襟无纽短衣;妇女用黑白相间的头巾缠头,下穿长及脚踝的长筒裙,文身文面。1950年海南岛解放后,黎族同胞与汉族同胞融为一体,不论是语言,还是服装,已与汉族无异。传统的服饰,除了老一辈人常穿外,年轻人只有在民族传统节日或者参加重大活动时,才会穿着,其余时间则不怎么穿戴了。

苗族则非海南岛的土著民族。史籍对苗族的记载繁多,但也缺乏详细的记载,且对苗族的称呼亦多为混称,如“夷苗”“仲家苗”即是现今的侗族,“水家苗”“倮倮苗”即是现今的水族和彝族。实际上,苗族成了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而有关海南岛苗族的来源,学界却有着不同的观点。比如以杜佑(唐代政治家、史学家)、朱熹(宋代思想家、教育家)、胡适(思想家)等为代表的“三苗说”,以吕思勉(史学家)、林惠祥(人类学家)为代表的“九黎说”,以法国传教士为代表的“西来说”等等。但有一点几乎基本认同,即海南岛的苗族来自明代。明代时期,海南岛的土著民族黎族因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生活痛苦不堪,不得不起义反抗。明朝统治阶级从广西征调兵士进行镇压,苗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移居到海南岛的。

通什在海南建省前,为广东省辖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通什坐落在阿陀岭脚下的盆地里,从阿陀岭上望去,通什被四面青翠碧绿、连绵起伏的群山包裹着,就是盆地中的一座小城,故而通什被称作山城,也就不足为奇了,确实是名副其实的。

在通什三年多的时间里,通什之美在我的脑海里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座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的小城,处处洋溢着春天般清新的气息。清晨,浓浓的雾霭还未散去,早起的人们已经开始了晨练,跑步的、舞剑的、打太极拳的,各练所好。我曾经晨跑过一阵子,跑着跑着,时不时碰到同样爱好晨跑的人,个个看着都很面熟,好像都曾经见过,但又实在想不起来在哪见的,所以相互都点一下头,算是打了招呼,显得礼貌。后来,还真的在某个时候某个单位见到了,都笑了笑,有的还处成了朋友。

那个时候,通什的市政建设是绕着市中心次第展开的,市中心又以百货大楼为主轴,西边是市州委机关办公地,东边是州府机关办公场所,南边和北边有大学、中小学校,还有为数不多的工厂。不在州委、州府集中办公的单位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等分散坐落在小城的各个地方。小城最有名气的是自治州师范专科学校,原在南边,后来迁至北边原广东民族学院的院址。南圣河从学校的正门前流过,河床宽阔,清粼粼的河水哗啦啦地流淌,河里遍布大大小小的石头,大的如磐石,小的如鹅卵石,河边的树草随风和水的流动,扭着妖娆的身姿,坐在磐石上的学子或吟着诗,或咏着词,或念着书,或唱着歌,奏响出一曲美妙动人的旋律,与奔腾不息的河声和声,如天籁之音在河面上抒情荡漾。

州委、州政府办公楼都建在斜坡上,但样式却各有不同。州委机关的大院,办公楼和宿舍楼集中在一个院子里,有围墙围着,主楼呈长方形,楼前有一假山,筑一喷泉,喷着细水,遇到节假日,还会摆上鲜花,平添节日的气氛。主楼为州委领导和办公室机关各个科室使用,州委其他部委分别在各自的办公楼办公,楼也不高,多是二三层,楼顶铺的或红瓦或青瓦,显得生机勃勃。州府的办公楼最是气派,远远看上去,雄伟、壮观。有人戏称是自治州的“布达拉宫”,也就是个比喻。因为楼建在很斜很陡的山顶上,从坡下上到坡顶,虽然间距只有几十米,但上到坡顶,也实属不易。俗话说,上坡容易下坡难,从斜坡下往坡顶上走,感觉膝盖是顶在脚底下的水泥路的,与其说是走上去的,不如说是顶上去的,到了山顶,整个人的腿脚都酸软了,气喘吁吁的。有一回,我到州府办理公事,骑自行车去的,仗着年轻,骑着车子使足全身气力往坡上踩蹬,结果骑着骑着,还没到半程就“缴了械”,后来再去时,就把自行车放在坡下,顶着上坡,办完了事情再骑着车子折回。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这是毛泽东同志《清平乐·会昌》诗中的诗句,充满了无畏、壮志豪情和铿锵誓言。我登上州府办公大楼,望着山脚下的通什全貌,激动之情油然而生,盈满心头。看啊,这座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的山城,作为自治州这样一个地级单位的首府,实在是太小了,可它却实实在在地被人们所喜爱。你看,那川流不息的南圣河从五指山山脉逶迤而来,穿过小城,将通什分成河南、河北,流入昌化江,汇入南海;那一座座桥越过河流,把河的两岸连接起来,从早到晚,车水马龙,络绎不绝的人们从桥上经过,男女老少的身姿倒影在清澈的河流里,在河流中缥缈如河市蜃楼,若隐若现。傍晚时分,人们在河中击水畅游,辉光灼现;一幢幢各式各样的房屋星罗棋布,散落在小城的角角落落,在阳光的照耀下,斑驳陆离;各种树木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各自旺盛地生

长,枝壮叶茂,长长的宽阔的臂掌向四面伸展,像一张张绿伞为来来往往的人们遮光挡雨;小城的四周,一畦畦的稻田,生长着碧绿的稻秧,随着风儿摇曳着娇美的身姿,招手向行路的人们送上温暖的问候;人们在各自的行业和领域里辛勤耕耘:机关里的人们运筹帷幄,指点着城市乡村各行各业的运转;校园里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声声响起;工厂里各种机械发出轰隆隆的声响,生产出生活需要的产品;绿色的田野上,黎族苗族同胞躬耕着农田,欢声笑语在田间地头回荡,孕育着又一个丰收的季节。这是一座多么俏丽的山城,一幅多么炫丽的图景啊!通什,就像一块绿色的翡翠,在五指山下,在阿陀岭下,绿意盎然、四季如春地巍然耸立,充满了无限的魅力、无限的遐想、无限的希望,引得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泼墨执笔、倾注情怀,一幅幅画,一首首诗,描绘出山城最美最艳的图画,令人向往,惹人陶醉。1983年,岭南画代表人物、71岁的关山月大师来到海南,来到翡翠般的通什山城,宝岛的一草一木、南海的涛声巨浪、通什的绿景翠色都使他禁不住心潮澎湃,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深情款款的创作中。他创作出了山水画《南国涛声》 《绿色长城》 《碧浪涌南天》等鸿篇巨制,艺术激情和创作都达到了高峰。生长于江南水乡的国画大师吴冠中先生,深爱着江南水乡这片生养他的水土,留下了无数江南水乡的画卷,而他对远离江南水乡的宝岛海南,同样一往情深。他多次来海南、来通什,创作出版了《海南岛风光》画册,其中《椰林与牛》 《海南小景》等画作充满了浓郁的海南乡土气息。郭沫若先生则写下《咏五指山》:“果然巨掌直摩天,应是女娲一臂传。洲数亚非欧美澳,年轻亿兆京垓千。搴棋挥动红霞舞,掷弹凭教白日旋。开辟乾坤原赖手,故将五指表真筌。”山城通什无疑也是“女娲一臂传”的造设,不然又怎么有如此翡翠一般的碧影琼姿?香港武侠小说家梁羽生、舞蹈家孙玳章、作曲家梁克祥等都在通什留下了足迹。1986年7月间,梁羽生先生来到通什,在自治州文联在通什旅游山庄举办的欢迎晚会上,我有幸见到了已过花甲之年的梁先生并采访了他,他思维敏捷、出口成章,对武侠小说从认识、理解与评判方面侃侃而谈,他创作了《七剑下天上》 《萍中侠影》 《白发魔女传》等一千多万字的武侠小说,在国内外读者中享有极高的赞誉,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与金庸、古龙、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他还现场吟咏了在海南写就的诗句“游子归来日,兴亡动客心。隆民思国富,农垦胜淘金。场景观无尽,诗篇咏古今。明珠出南海,志气欲淩云”。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梁先生作为曾经的游子终于回到了母亲温暖的怀抱中。

说起通什,不能不提通什农垦局。据《海南省志·农垦志》记载:自海南岛解放和海南建省,海南农垦的行政体制经历过1958、1959、1969、1974和1988年5次大的改动,其中1969年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1959年和1974年两次恢复为中央企业。海南农垦承担着“屯垦戍边”的神圣使命。我在通什的时候,通什农垦局由广东省农垦总局直接领导,下辖直属企业、事业单位62个。企业主要以生产橡胶为主,橡胶种植面积几乎占整个海南农垦橡胶种植的一半。而海南农垦橡胶面积则占全国橡胶种植面积的40%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基地和重要的热带作物基地。除了种植橡胶,也种植茶叶、水稻、剑麻等其他热带经济作物。我7岁那年,上小学二年级,正值农场改制为军队建制,我所在的农场改为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第二团。每天,看到团里穿军装的叔叔阿姨们,我一脸的羡慕。1974年,随着海南农垦划归中央企业,二团改为通什茶场,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海南建省以后的许多年,而今,已经更名为五指山茶场了。但仍让我感到自豪的是,通什茶场是海南第一家生产商品茶的茶场,生产的红碎茶(五指山云雾茶) 主要出口国外,为国际市场所认可。虽然所种植的大叶茶种从云南引进,其性与原产地无异,而因地域土壤气候的不同,成茶香型却异于原产地,茶叶专家评“近追认滇红又别有风韵”。

山城虽小,但值得一看的地方可不少。紧挨州府的民族博物馆,是一个以展示民族历史、民俗、工艺美术、宗教等的综合性博物馆,尤以海南和黎族苗族历史文化最为集中,展品跨度从新石器时期一直到海南解放,海南黎族苗族各个阶段的社会生活、文化习俗以及海南发展奋斗历史在此都可见一斑。博物馆1986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占地面积五万多平方米,设计布局为庭院回廊式建筑,具有中国传统四合院式的建筑特征,不仅宏伟壮观,而且风格别致,充分彰显出我中华民族经久不息、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馆内藏有朱庐执圭、蛙锣、崖州龙被、骨符等重要文物。作为通什的市民,我亲见了博物馆建设的历程,为之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此时,我想起了他,一个对海南、对黎族苗族历史和文化,为博物馆的建设呕心沥血、作出突出贡献的学者,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中央民族大学王恒杰教授。他“三下”五指山,为博物馆的建设和布馆工作出谋划策,倾注了满腔热血。那天晚上,我与王教授相识。为他渊博的知识、勤奋严谨的作风、风趣幽默的谈吐、刚烈勇敢的性格所打动。在建馆的日子里,他穿山越岭,走遍了五指山、走遍了通什的黎村苗寨。1984年1月,他在乐东县志仲县考古时,发现了一枚西汉时期的朱庐执圭银印,证明了海南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靠着卓越的学养,仅用五个昼夜便编撰出《自治州民族博物馆文物陈列方案》,难能可贵的是,在花甲之年,他只身赴南沙考察,成为我国南沙考古第一人。在南沙海域水下,他和渔民们找到了中国古代青瓷碎片、铜钱等文物,找到了一杆铸有“大清广造”四个隶书汉字的清代大铁锚,有力地证明了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海。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冒着风险登上了太平岛,与守岛的台军谈古论今,用在太平岛上考古发现的汉代米字庄印纹硬陶、宋代青瓷片、东汉时期的五铢钱以及清代通宝铜钱等珍贵文物证明了南沙群岛就是中国的领域。谁能想到,他却是失去左臂的独臂老人啊!如今,他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和贡献却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中,载入史册。

距市内约四公里的地方,有座山名太平山,山不高,海拔八百多米,山上峰峦叠嶂,古藤老树遍布,山径幽深,山花烂漫,鸟唱蝉鸣,溪水潺流,潭清见底。半山上水自天上倾泻而下,犹如银龙飞舞,故名太平山瀑布。瀑布因山顶的水库而来,沿山名称太平山瀑布。瀑布水急、清澈,水温清凉、甘甜可口。国内瀑布众多,诸如贵州黄果树瀑布、广西德天瀑布等等。如果说,黄果树瀑布以风景闻名,德天瀑布以坐落于中越两国,乃全球第四大跨国瀑布、水流量高而闻名遐迩,那么,太平山瀑布则以其奇伟壮观、如珠似玉、水花飞溅而独自兀立,确是通什的一大自然景观。

自治州歌舞团坐落于桥东。每天,悦耳的歌声在这里响起,优美的舞蹈在这里上演。黎族阿哥长得帅,黎族阿妹长得美,山城的小伙子和女孩子都喜欢往歌舞团跑,为的是看那帅帅的阿哥和美美的阿妹。黎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黎族的代表民歌就有《滚龙调》 《哥都没有恋妹心》 《世亲调》 《八村砍山调》 《摇篮调》等,舞蹈代表作品就有:用于宗教祭祀的《五风舞》,逢农历三月、七月、十月时(也称“牛月”),跳“祝福舞”;新年跳“年舞”“平安舞”;喜庆时节(如农历三月三)跳《踏青舞》 《打柴舞》。自治州歌舞团创作者们深入黎村苗寨体验生活,挖掘汲取黎族苗族民歌的精华,创作出一首首、一个个反映黎族苗族同胞生产生活的佳作。我常常想起自治州歌舞团,想起著名的舞蹈家陈翘。凡是在通什生活工作过的人,没有不知道陈翘的。陈翘是广东潮安市人,1956年开始从事舞蹈创作,在海南岛、在通什,她深入黎族生活,在挖掘整理黎族民间传统舞蹈的过程中推陈出新,创作出一批饮誉海内外的《三月三》 《草笠舞》《喜送粮》 《摸螺》 《打柴舞》等舞蹈作品,被誉为“黎族舞蹈之母”。直到今天,这些优美且极富有民族生活气息的舞蹈作品,仍然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和欢迎。

黎族演员谭小燕,从1983年起开始从事演艺事业,自出演处女作《南方的岸》后,一路高歌猛进,又出演《珍珍的发屋》《便衣警察》 《轮回》 《过年》 《蔡希陶》等,其中,《蔡希陶》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是五指山(通什)飞出的金凤凰,是黎族人民的骄傲。

1988年4月,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撤销。2001年7月,通什市改为五指山市。行政体制的改革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当年的翡翠城通什,而今的五指山市,已然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五指山成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片区,正朝着海南自贸港赋予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踔厉迈进。通什作为自治州首府已经成为历史,但历史是不会被遗忘的,它永远铭记在人们的脑海里,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展开必是一幅最新最美的图画。

猜你喜欢
黎族苗族海南
黎族小伙闯“深海”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黎族母亲》等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