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解说的个性化表达浅析
——以王濛北京冬奥会解说为例

2023-01-22 04:29牛晴苏琳娟
声屏世界 2022年21期
关键词:解说员语言表达语境

□ 牛晴 苏琳娟

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成功举行,咪咕视频作为北京冬奥会官方转播商,其在解说上为人们带来了一场场视听盛宴,尤其在短道速滑项目上,王濛幽默精辟的解说更是引发网络热潮。根据《黑龙江日报》新闻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15日,“王濛”这个名字8次登顶微博热搜榜,29条进入热搜前十,50条登上热搜榜,“王濛解说”这条,不仅热搜在榜时间超过2100分钟,她的解说更是被网友狂赞专业、幽默、接地气。从北京冬奥会微博热搜数据来看,可见完成一场出色的解说可以收到众多正面的舆论反馈。因此,本文将数据作为依据,在王濛解说的背景下浅析体育解说的个性化表达。

王濛解说语言表达的特征

接地气的语言表达。语言表达内涵广泛,既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学意义上的基本要素,还包括话筒前有声语言的表达状态、表达技巧等。[1]接地气的语言表达不只是拥有华丽的词藻和高高在上的话术,而是具有亲和力或者可以说是简洁的语言和真诚的表达。在新媒体环境下,优秀的体育解说员擅于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在新媒体平台各个领域的直播生态中,往往人气高的头部主播都具有接地气的语言风格。对于体育解说亦是如此,自然轻松、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对于王濛来说,首先有着中国短道速滑队队员兼教练员的身份,不仅专业知识扎实而且对场上的每一名队员都比较了解,在解说过程中王濛能及时有效地解释现场上的突发状况。在解说过程中使用接地气的语言表达,可以让观众快速产生亲近感和舒适感,而王濛朴实无华的语言更是让观众跟着她一起“走进”比赛现场,激起内在情绪。其次,王濛是东北人,熟悉的方言式普通话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打消了交流中的生疏感。王濛与搭档黄健翔合作解说,把“枯燥的解说”变成了一种“演绎评书”,听得人们热血沸腾,其经典语录“我的眼睛就是尺”更是成为了舆论焦点。这种洒脱的、接地气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其受到大众的广泛好评并快速出圈。

真性情沉浸式解说。真性情的沉浸式解说,强调的是一种体验感。也就是说,沉浸式的体验可以让观众完全融入到某一种情境之中,或者一种虚拟的世界里,而王濛的解说就给大家带来了这样一种体验感。虽然只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解说,但是隔着屏幕人们就能从这澎湃的解说中感受到王濛对这项运动的热爱,和作为短道速滑的顶尖选手具备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与王濛搭档的另外一名前著名体育解说员也被网民戏称:“好像被王濛说的没电了。”体育解说的情感表达,归根结底是理性与感性的碰撞,体育解说即是有声语言表达范畴,自然就离不开情感要素。[2]

体育解说员不能因为主观情绪而影响到观众,因为带有主观色彩的情绪和倾向性可能在解说过程中引发失误,造成错误引导。[3]王濛的解说方式巧妙使用直率的语言将晦涩的专业知识通俗地转述出来,把比赛的细节讲得清晰简明。王濛解说最大的特色就是她自身性格率直真实,让观众听着过瘾、听得很嗨,甚至有时候会忍不住跟着她一起拍案而起。同时王濛解说会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王濛教练在现场解说,观众就好像在她的身旁聆听一样。正是在那种紧张的气氛下,王濛真性情的解说反而能够很好地引导、把控观众的情绪,可以说是情感表达恰当而不偏。这种真性情的解说在新媒体平台的表达上恰到好处,能让不懂体育的观众也沉浸在快乐之中。

积极反馈的互动信息。积极的反馈可以增加观众的黏合度,引起热度带动流量增长。在王濛解说期间,咪咕视频的用户可以通过弹幕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调动个人情绪和其他用户交流。结束后王濛与网民的互动再到解说过程中去反馈网友的“梗”,将信息再次传给观众,从而使信息传递更加畅通。

正是首秀的良好播出效果,王濛紧接着选择与网民进行其他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比如微博直播等,用新媒体的方式与网民进行交流,反馈观众信息,在解说过程使用观众的共鸣点和“梗”,使自己的解说互动性更强。另外,解说员在相互配合的时候配合程度是一个关键。王濛在解说时及时与黄健翔相互沟通,回答微博话题讨论的问题,甚至拥有了“拍案组合”的称号,可见观众对王濛的认可程度。

影响个性化表达的因素

个人:专业素养的支撑。只有以良好的专业素养作为积淀,才能成就一个好的解说。对于解说来讲,除了要具备一般的语言功底,还要有感染力的表达和有意义的内容。王濛解说的出彩,除了得益于她对规则的熟知,还在于她对每一位运动员特点的熟知。尤其当某位运动员犯规时,她能第一时间、第一眼准确地为观众解释突发状况的原因,并用规则来证实。这种方式可以快速传播场面发生的信息并让观众怀着好奇心继续看下去,更便于促进观众对于该项目的了解,提高观众的兴趣。王濛的这种经验论离不开自身的专业素养与丰富的经验,这是她常年的研究和无数的锻炼才能达到的。反馈现场第一情况,快速解释情况,这就需要解说员精神高度集中,拥有准确的判断,才能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因此,一场好的解说中必然有感染力的表达和有意义的内容,这离不开解说员专业素养的有力支撑。

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阿尔都塞说:“主体是构建一切意识的指挥者。”新媒体完全不受传统媒介形式的影响,虚拟文化的参与者通过虚拟的身份参与到新媒体当中对其内容进行评价反馈。媒体平台需要为用户打造一个“亲密”空间交流彼此的看法,逐渐改变用户的观看习惯,提高用户的审美水平。在体育解说中观众在合法的情况下畅所欲言,他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对解说员来说也可以拥有一个很好的反馈,在之后的解说中可以尽快调整自己的风格变化或语言变化,为观众带来高质量的体育解说。王濛的几场解说中网民在咪咕视频的弹幕中的发言,例如“濛主厉害!”“我爱濛主!中国加油!”“我就是来看濛主解说的。”很明显,王濛的解说满足了观众的精神需求。[4]

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观众的文化素质也大大提高,他们的言论支持也是对解说员最好的鼓励。尤其在越来越多的体育节目在新媒体平台相继播放,和传统媒体相比不单单只是你传我收的单线循环,而是更加注意观众群体的影响力,大家在共同兴趣爱好或对某项事物的相同情感下形成一个团体,加深对这一爱好取向的认知。[5]

平台:语境表达的开阔。语境是指语言符号的使用环境,语言学中将语境分为文化语境、情景语境以及言语本身的上下文语境。[6]咪咕视频在冬奥会上用多视角、多画面的镜头进行直播,高清5G更是为观众带来了良好的观看体验,从技术层面拓宽了语境表达的空间。在声画配合过程中,声音能够加强画面的意义。短道速滑本身就是一项让人紧张的运动项目,王濛在解说过程中不仅仅只是表达一些画面的场景,而是拓宽言语本身,用副语言与情绪渲染比赛的紧张气氛。同时,语境言语本身的拓展是王濛区别于其他其他解说员的重要点,尤其是在咪咕视频新媒体平台下规则的特殊性让王濛拥有广阔的语境表达空间,不用拘泥于单纯的你说我听,而是将自己的真实想法、感受、状态表达出来,这才是直播解说吸引人的关键。

近几年来,人们从新媒体平台中可以看到从《人民日报》的“侠客岛”,再到《主播说联播》,都在传播语态中用亲切的语言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降低姿态,构建接地气的话语体系。在如今的时代,解说员更应该好好思考如何拓宽语境、创新语境表达,让自己更具特殊性和个性化,从而获得关注。

个性化表达对体育解说员的启发

转变话语表达:接地气。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平台更要求解说员突出个性,因此一些解说员开始注重个人的情绪表达,并在解说过程中添加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但随着互联网语言环境的日益激烈,情绪过度强烈的表达往往会引起不同立场观众的不满,以至于间接引导评论区形成不和谐的语言环境。然而,个性化的解说风格确实是观众“高峰情绪”和体育解说“狂欢特质”的催化剂,但同时我们也要做到评论的客观与公正,正确把握“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度。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倾向性问题始终是体育解说员需要着重考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语言表达上要把握接地气的度,既要让观众听明白解说,看得懂比赛,也要保持解说的专业性。

例如著名足球解说员詹俊在2015年解说利物浦与水晶宫的一场比赛中,他说道:“大家看一看,看看杰拉德想想自己,或许是这些跌落凡间的瞬间,让杰拉德拉近了和我们这些凡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觉得他是那么的亲近。”这番接地气的口语化表达,就如同跟朋友聚会的交谈,自然轻松。又比如著名篮球解说员于嘉,他在解说全明星比赛时说道:“格兰杰,两分不要紧,年轻人,你才刚上路呢!”“姚明,大个子,再给咱们跳个霹雳舞,还是再帮西部投个三分,自己挑一个。”如此接地气的解说让观众不禁莞尔一笑,却也不伤大雅。

创新话语内容:通人心。拥有一个通人心的话语内容,可以使观众身临其境。其实解说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告诉观众现场的内容,而是让观众更进一步地了解该体育项目,进而达到吸引更多年轻人热爱运动。因此,内容的选择要能够捕捉人心,从而影响观众的意识。同时在保证专业的前提下,了解观众近期喜欢的热点话题或“梗”,要具有新近性和时代性。在合适的情况下也可以巧妙利用一些文明的网络流行语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自己的内容变得更接地气,更能通人心。在解说过程中还要注意与观众进行互动,要注意观众的反馈,可以适时解答观众的一些疑问。

如今随着新媒体短视频平台的发展,体育解说样态也发生了跨越式的改变。如体育解说员与社群、平台意见领袖等要素产生了更多交互,形成反哺、二次加工、强化输出等关系。新的交互模式让观众反馈信息的渠道变得丰富多样,而且成本变得低廉,导致观众权力日益强大,话语权重增加。因此,体育解说员要高度重视与观众的互动,坚持以观众为导向,观众对体育赛事解说的满意程度是对解说员最直接的反馈。体育解说员在解说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了解观众在谈论什么、观众在关注什么、观众想谈论哪些话题。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提升观众的满意度,还可以提升观众的参与感,从而提高个人与粉丝之间的黏合度。

建立网络思维:快而清。在互联网发展极快的时代,体育解说类型愈来愈多,例如短视频平台也出现了解说热的现象,这就要求一名优秀的解说员不仅需要优秀的专业素质,同时也要对网络具有很强的敏感度,建构网络思维,根据用户的特点、大数据画像做出适当的调整,但这种调整肯定不能是一味地迎合观众,[7]而是有原则地调整解说语言风格。央视主播朱广权和撒贝宁从最初严肃的主持人到如今成为人人喜爱的段子手,得益于他们在语言风格方面紧追网络流行趋势。同理,体育解说员更应该建立网络思维,快速捕捉最新网络信息,尝试在解说中加入流行语,找到与观众的共同话题。同时也可结合媒体平台的传播特性进行二度创作,拓宽传播渠道,增加传播效果。建立快而清的网络思维与有“网感”的话语表达,是体育解说员作为传播者不可忽视的部分。

结语

从王濛的解说中人们深刻意识到接地气、真性情、沉浸式、互动性的解说风格有利于与观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圈,增加流量,对个人、组织、观众都具有积极作用。专业素养是每一名体育解说员必备的基本功,在新媒体环境下,不能仅仅依赖线性传播,而是要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另外,语境的开阔,拓宽了体育解说员的语境表达空间,能更好地树立自己的独特性与个性化。王濛的解说能够引起热潮,证明体育解说员要有接地气的表达方式、通人心的好内容以及网感强的网络思维,要形成与众不同的解说风格,从而为观众带来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在发展越来越迅速的时代,重视体育解说的个性化表达是新媒体时代体育解说员不可忽视的发力点,希望其他体育解说员能够在学习、总结王濛的解说经验中为中国体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解说员语言表达语境
小小解说员
足球解说员:让足球在嘴里跑起来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游戏解说员:把游戏变成职业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