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2023-01-24 09:16朱晓丽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中学校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22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教材

■ 朱晓丽(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中学校)

随着教育政策的不断改革,相关部门要求在初中教育阶段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并且要尽快改善逐渐发现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式来改善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目的性在于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还对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助力作用,这些因素对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全面发展非常有帮助,还可以改善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从而实现初中学生学习质量的飞跃提升。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

在初中教育阶段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其目的性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围绕着教材知识对其进行深度挖掘,进而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是超越教材知识点的学习探索过程,是实践性学习,结合了所有学科的本质和学习方法,在这个总结探索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受到良好的道德素质教育培养,还能够积累学生的法律意识,锻炼学生在面临新鲜事物时能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思维方式,以此来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此促进初中阶段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二、初中阶段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要求

根据国家相关部提出的新教育政策要求,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把核心素养的培育放在第一位,而在初中阶段的所有学科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素养的最佳选择,因此就需要教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进行优化整改,从而让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培育核心素养。教师应该重点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能力,让学生在教材知识学习后不但能够对整体的内容有所了解,还能够体会教材中所阐述的深层含义,与生活相结合锻炼学生的优良品质,进而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原则

为有效实现对初中阶段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就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来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道德素质以及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对应的分析,同时还应该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以此有效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应该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进行阅读分析和思考,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思考和练习中不断进步,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更具有参与感,实现情感升华的目标。教师还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生活化原则的实施,将生活中的元素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内容与日常生活进行联系,感受优良思想品德的魅力,同时也能实现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以及生活的热爱,以此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高质量课堂的构建。

四、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教育方式和教材思想的联系

教师在开展新课题的学习时,首先要指导学生通过教材文字字面含义去领会其深层思想,这里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事实上,大部分教师都是对课题短文进行简单的发问,将课题的主旨以及中心思想变成问题,机械性地抓住课本中能够表达思想道德感情的语句让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围绕着片面性的语句去分析本课题描述了怎样的道德品质、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等等。这种教育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忽视了教育方式和教材思想的联系,从而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低下。

(二)教师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教育缺乏重视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在当前初中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采用的都是传统的备考教育方法,一心想让学生学好数理化,为即将到来的中升高做准备,缺乏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视,一味让学生学习专业课,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强度不断增加,在时间如此紧张的环境下,完成所有学科的作业都很不容易,根本没有兴趣也没有热情去接受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导致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另一方面,大部分初中教师在意的只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与上一次考试相比有没有提高,忽视了道德与法治观念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发育成长过程的重要性,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理念不仅对于培养初中学生的道德涵养十分不利,还会严重阻碍初中阶段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三)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是最热门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性在于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以及道德涵养水平的全面提升。但大部分教师对此都有些误解,认为“合坐就是合作”,导致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以下几种问题:

1.教师对于学生分组过于随意

教师在对于学生进行分组时大多数都是根据学生的座位距离进行划分,大多数班级教师对于学生座位的编排都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座位靠前,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作为靠后,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方便,通常是把座位距离近的六人或八人为一组,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等因素进行考虑,导致每个小组的性格差异较大,无法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长此以往学生会对道德与法治课堂失去兴趣,也因此失去了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教学方式的意义。

2.教师对于小组讨论问题过于随意

因为小组协作的交流学习方式对于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关键的,于是校方鼓励教师们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中采用分组协作的交流学习方法,以至于部分教师们为证明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使用了分组协作交流学习的模式,不管学生在课堂教学上出现了什么问题,也不管困难程度,或者提出了一些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无关的问题,都由学生们在小组里展开探讨,使得学生们在分组交流学习时非常茫然,不清楚需要探讨什么,长此以往,将会严重抑制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交流能力,从而严重抑制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提升。

3.学生在小组交流过程中过于随意

通常教师在下达小组讨论交流学习的指令以后就会在黑板上准备下一个知识点的内容,教师会觉得学生们在教室里只要发出声音就是在讨论问题,实际上学生有没有认真讨论、在讨论什么问题、讨论到什么进度,教师都一概不知,缺乏对于学生的监督性,以至于部分学生觉得反正教师也不检查就干脆蒙混过关,这样一来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积极性会变得愈加懒散,非常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意识根深蒂固,导致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灌输式”的课堂教育模式,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能够了解并背诵教材中的总结性语句就能提高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意识,所以教师会让学生们对教材中的总结性语句进行“死记硬背”,背诵的越多道德与法治成绩就越高,这种方式导致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过差,不能透彻的理解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品质,长此以往不仅阻碍了学生自主创造力的发展,还会使学生觉得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枯燥乏味,进而失去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

五、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一)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兴趣

根据近几年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反馈结果来看,大部分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成果止步不前,在教师传统教育理念的灌输下,部分学生觉得能帮助自己提升中考成绩的是语文、英语、数学等科目,以至于学生对道德与品质课堂的态度过于敷衍,上课睡觉、逃课、打打闹闹这些现象比比皆是,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培育,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发展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十分不利。

大部分学校都是在学生连续上完两节高强度的专业课以后加入道德与法治课程,其目的在于能够让学生在舒缓紧张情绪、放松学习压力的同时,还能够培育良好的核心素养,对此,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或影视典例来培养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爱在家人间》与《家的意味》这两课时,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播放著名影视剧《暖春》片段,通过影视与教材结合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并对学生进行提问:“你们应该也都看过这个电视剧吧,它讲述了孤儿小花与爷爷相依为命的故事,遭遇了很多挫折被很多人排斥不理解,最终得到幸福生活的故事。那么你们觉得电视剧中的小花和爷爷算是一家人吗?”这时候学生们肯定会回答:“算一家人。”然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好的,那你们觉得什么才算家呢?家有什么概念、有什么特点呢?”这时候学生会自主思考,部分学生会觉得“家”的概念就是“父母、兄弟姐妹、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对此教师可以继续提问:“那么电视剧中的笑话和爷爷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为什么还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家呢?爷爷为什么要对小花无私奉献呢?为什么宁愿与自己的亲生儿子产生隔阂也要留住小花呢?”这一系列问题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学习教材知识,进一步的了解“家”的含义与特点,让学生明白“家”的来源是“爱”,爱的力量可以超过血缘与亲情,爱是无私奉献的、是伟大的。

通过这种方式,丰富了初中阶段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知,提高了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兴趣,还通过教材与优秀影视作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对于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以此提升了初中道德与品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还推动了初中道德与品质教育的发展以及初中阶段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开展法治教育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大部分都是在教室里进行教材讲解,以至于学生们理解的思想素质与法律知识过于表面,教师一味注重培养道德品质,也忽视了法治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对此,学校可以定时开展与法治相关的课程,例如在学习《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伴我们成长》后的课外时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符合教材内容的《守护明天》之类的青少年大型普法栏目片段,来提高学生们的法治意识,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们思考,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根据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小组合作沟通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反思自己设计的问题是否过于简单,对学生的监督是否过于松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过于敷衍,根据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来完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方法创新,以此提升小组合作沟通学习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选择一些有交流价值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网络改变世界》一课时,在课程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在生活中哪些物品运用了网络技术?”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这是一个有多种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给出不同结果,然后教师可以继续对学生说:“每个同学都要注意听一听小组同学谁的想法和你的不一样?他的想法正确吗?”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磨炼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还会使学生有目的性、有指向性地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组交流,进而提升小组合作教学方式对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初中阶段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作用。

总之,在新型教育理念实施背景下,为了培养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已经成为初中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道德素质的养成、法治意识的提高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初中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新时代教育前进的脚步,改变原有的教育方式及理念,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不断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方法,以此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初中阶段学习,使其得到全面的成长与发展。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