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与名校长的辩证关系研究

2023-01-24 10:06吴敏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名校要素办学

吴敏

(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自2006 年开始,温家宝先后在不同场合强调“教育家办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要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 号)提出意见:“培养造就高端教育人才。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3〕11 号)中也提出:按照倡导教育家办学的要求,组织实施中小学名校长和幼儿园名园长培养计划。总之,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呼唤“教育家办学”。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实施“名校长工程”。这些工程就是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试图通过“名校长培养”工程,培养和造就一批教育家型校长,形成教育家办学的局面,促进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各地名校长培养时间不同,关于培养对象的称谓也各不相同,从国家层面,2015 年4 月,教育部启动“校长国培计划”—卓越校长领航工程首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开始培养“卓越校长”。山东省培养的名校长称为“齐鲁名校长”,湖北称为“荆楚教育名家”,吉林省称为“杰出校长”,福建省经过系统培养并考核后认定为“名校长”。各地在名校长培养认定过程中,考虑的要素各不相同,但基本都涉及几个要素,即思想品德修为、教育理论素养、教育科研成就、办学治校成效等。

随着各地培养名校长活动的深入推进,几个问题也不断地被追问:名校长是培养出来的吗?名校和名校长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到底是名校成就了名校长还是名校长成就了名校?对本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名校长培养工作的指导思想、内容和模式的确定。

名校与名校长的关系考察既需要回到学校与校长的一般关系进行考察,也需要从“名校”“名校长”的特定内涵中去考察。

一、学校与校长关系的多维考察

(一)从教育发展历史看学校和校长的关系

通过对人类教育历史的考察,可以发现,学校和校长的产生与教育的产生并非同步。教育最初发生的情境并非在学校里,学校是在教育发展在进入形式化阶段之后才出现的,我国古代的庠、序、校等,西方的“青年之家”,作为学校的最初形态,虽然在功能上尚未实现专门化,但是已经具有了使年轻一代社会化的教育功能。随着人类教育的发展,教育功能专门化的学校机构出现,专门的教育者(教师)和专门的受教育者(学生)逐渐形成。在学校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学校就出现专门从事学校行政与管理工作的人员,校长角色应运而生。在西方,随着学校组织形态的复杂化,卓越教师脱离出来,专门从事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使校长成为一种职业,并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我国“校长”的概念产生于清末民初时期的教育改革。1912 年,基于教育发展需要,民国教育部统一用“校长”指称学校主要负责人并持续至今。由此可见,校长的出现是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从教育发展历史来看,先有学校后有校长,校长职业和角色的诞生是学校功能和学校组织形态由简单走向复杂的结果。学校是校长职业的根本来源,名校长作为一种身份标定,是职业角色扮演的理想状态,是对一个校长办学效能的总体性认可。名校长的成就首先是基于对学校发展的意义。

(二)从教育系统要素看学校和校长的关系

现代学校教育是一个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学校、课程、教学等系统要素构成的整体性活动。教育正向功能的实现需要各种要素的整体协调和共同作用。学校和校长都是现代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学校却没有好校长,发展缺乏更好的方向引领;有好校长却没有学校,结局只能是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因此,学校和校长不是教育中的唯一要素,二者都是现代教育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每个要素的功能发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被置于教育发展的整体之中。

与此同时,由于教育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在教育中发挥着各自的独特功能,每一个要素作用的发挥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每一个要素在功能上总是有一定的边界。这意味着学校和校长在各自发挥作用的时候也存在功能上的限度问题,即学校不是万能的,校长也不是万能的。回归理性的认识,学校无法承载社会所有的期待,校长也无法承载社会所有的期待。学校在现代教育系统中的作用需要在和家庭、社区等协同中实现,校长的作用也需要在和教师、家长、学生自身等协同中实现。学校和校长作为现代学校教育系统的要素,共同围绕着教育性这一个根本规定,彼此在良性互动中促进教育的发展。名校长作为校长群体中的卓越者,即使在办学思想和办学实践上有着超越常人的地方,但仍然有他的限度。

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如果把学校作为一种组织来看,校长是现代学校组织的构成要素。学校与校长构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影响学校发展的因素是多样化的,校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校长和教师、学生以及家庭、社会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校长能够激活学校教育中的课程、教学、文化等要素时,学校将呈现出最佳的性能状态,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从教育现实形态看学校和校长的关系

从教育现实形态看,学校是现代教育体系的主体形态和教育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校长在学校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多的角色,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加密切。校长对学校发展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责任,好校长容易造就好学校,好学校也更容易成就好校长。但不可忽视的是,二者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和张力。一方面,校长角色虽然是由学校衍生出来的角色,但是,在学校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校长不是学校运行的附属物或者被动者。恰恰相反,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其个人的能动性和领导力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状况。每一位校长都具有极强的个性以及能力素养上的差异。即使是在同一个学校任职的不同校长,他们对学校的发展作用也不一致。另一方面,即使那些拥有卓越专业能力的校长也可能遭遇与学校发展的不同步。学校组织中的成员如校长、行政人员、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系却又彼此保持独立。因此,在学校这种特殊的组织中,校长的个体发展与学校的发展可能存在不同步的现象。总之,名校的校长未必就是名校长,名校长未必是名校的校长。

二、从“名校”“名校长”内涵考察其二者关系

“名校”“名校长”成为当代教育的流行概念,对二者关系的认识首先需要对何谓“名校”,何谓“名校长”进行内涵上的界定,并让社会和校长自身对“名校长”和“名校”形成正确的定位和合理的期待。

何谓“名校长”?应俊峰等人认为“名校长”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动态变化的),是成功的校长(有办学业绩和办学思想)。[1]鲁林岳认为“名校长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更是一种群体象征和价值导向,是对各领域、各层次杰出校长的一种统称”。[2]刘利民认为名校长之“名”的深刻含义在于:要志存高远,具有远大理想;要丰富学养,具有教育思想;要勇于探索,具有创新实践;要情系家国,具有大爱之心。[3]王定华认为名校长的“名”应该体现在“信念坚定、思想引领、实践创新、社会担当”。[4]综上所述,我们大体上可以认为,名校长是在一定的时空中,其在理想信念、办学思想、教育实践等方面符合社会价值导向、取得办学成效并获得社会普遍认可的卓越的校长。

何谓“名校”?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目前没有达成共识的明确而客观的衡量标准。由于现实中面临着应试升学的压力,“名校”常常容易被异化为“考试成绩好、升学率高的学校”。而真正意义上的名校的界定,应该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上。教育是发展人、培养人的活动。真正的“名校”应该落脚于和归根于学生真实而优质的发展上。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厘清名校长和名校的关系。

(一)名校是相对长久的,名校长是相对短暂的

名校的产生是极其复杂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成就的,往往需要一代人或者多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并且将优良行动习惯转化为学校的文化和制度。文化和制度具有稳定性,建立在文化和制度基础上的名校具有优良的运行机制,它会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个别领导的个别意志。这种名校格局一旦形成,将较长时间地保持名校效应。相对于此,名校长由于制约于任期以及生命限度等,对学校的影响是有限的。

(二)名校的校长未必就是名校长,名校长未必是名校的校长

“名校”的产生可以是历史积淀的结果,也可以是适应教育新形势而进行成功改革的产物。“名校”是个集合性概念,“名校的办学风格和特色形成是长期努力、集体贡献的结果。”名校产生之后,它便形成稳定而有效的内在运行机制以及名校的品牌效应,因此,这也使得部分名校的校长无需有超凡的能力去运营学校,他们无需大作为或者可以搭乘名校的“便车”。由此,名校的校长未必就是名校长。“名校长”是个个体性的概念。“名校长的出现却是阶段性、个别性突出表现的结果。”[5]名校长以自己独特的才能对学校进行适合情境的改革,他们抓住教育发展人的本质,或在学业质量上,或在特色发展上,取得成效。这些名校长可能出身于传统名校,也可能出身于新建学校,还可能出身于薄弱学校。因此,名校长并非只是名校的校长。

(三)一所学校的改革和突破关键在于名校长

对于名校长和名校的关系,人们会关注:到底是名校长成就名校还是名校成就名校长?从上述学校发展历史考察,历史上是先有学校后有校长。但是从名校长和名校的诞生先后顺序来看,名校长在名校的形成过程中是不可忽略的。从名校诞生的关键过程来看,都离不开名校长的努力。相对于学校运行机制的机械性而言,校长具有充分的能动性。学校运行机制的改革不会自动发生,它必定需要人为的努力。名校长是打破学校发展僵局的关键,一所名校是多方协同努力形成的结果,但最关键的是校长的信念、思想、情感和责任。名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名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最终,好学校也将成就名校长。总之,校长个体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是可以相互成就的,但是成就的起点是校长个体的能动性。当前,教育面临着快速变化的局面,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是教育发展的要义,这种改革和发展的启动器就是校长。

综上所述,名校与名校长之间构成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密不可分,又有所区别。从教育发展历史来看,校长职业的诞生是学校功能和学校组织形态由简单走向复杂的结果,名校长作为一种身份标定,是对一个校长办学效能的总体性认可。从教育系统要素来看,校长是影响现代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当校长能够激活学校教育中的各个要素时,学校将呈现出最佳的状态,促进学生的发展。从教育现实形态来看,在学校这种特殊的组织中,校长的个体发展与学校的发展可能存在不同步的现象,名校的校长未必就是名校长,名校长未必是名校的校长。从“名校”“名校长”内涵考察名校长与名校关系,名校格局一旦形成,将较长时间地保持名校效应,不容易受个别校长的意志影响而转移,名校长由于受到任期以及生命限度等的限制,对学校的影响是有限的。名校是一个“集体性”概念,名校有相对稳定的办学风格和特色,这是长期努力和集体智慧的成果,一旦成为了名校的校长,该校长就容易借助名校的光环成为“名校长”。名校长是一个“个体性”概念,名校长能够抓住教育改革的契机,洞悉教育发展的规律,借助当地独特的文化和优势对学校进行改革,改革的对象,可能是名校,或是一般校,甚至是薄弱校。所以名校的校长未必是名校长,名校长也未必是名校的校长。但不管学校发展处于哪个阶段,学校改革和突破的关键在于名校长,人才是打破发展僵局的关键,名校的形成是多方协同努力形成的结果,是时间加持的丰富和厚重,但最关键的是校长的信念、思想、情感和责任。名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名校长能成就一所好学校,最终,好学校也能成就一个名校长。

猜你喜欢
名校要素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全国名校等差数列拔高卷(A卷)
名校介绍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如雷鼾声惊醒“名校梦”,15岁少年不堪重负卧轨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