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化构思:高中议论文写作逻辑推进策略

2023-01-24 10:06王龙祥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逻辑障碍材料

王龙祥

(漳州第一中学,福建 漳州 363000)

写作思维训练对写好议论文很重要,但在教学中未受到重视。写作教学指导如果不能解决学生的思维障碍,就难以改变学生“有口难言”的尴尬局面,难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思维障碍,是指高中生写作前及写作过程中思维活动所产生的一种思考障碍,具体表现为抓不准材料分析的思维起点,对写作材料体察不到位,不知道如何立意、表达时词不达意、逻辑混乱等现象。

写作是一项特殊的脑力活动,写作思维一旦出现障碍,语言、观点就很难表达清楚。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的思维障碍,从对给定写作材料的体察分析,到写作运思过程,再到文章布局统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维障碍,而在整个写作运思过程中,逻辑推进障碍尤其突出。为解决写作逻辑推进障碍,笔者基于问题化学习理论,运用“追问”策略,进行了“一话题五追问”写作指导实践,有效打开了学生的逻辑推进思维。

一、逻辑推进障碍的界定

学生写作,是一个从“任务规定—审思立意—素材预联—思路速构—话语转述”的成文过程。由于思维的局限性,学生在大脑中对“作文”的整体性缺乏必要的逻辑规划,缺乏准确的思想立意,导致对既定的写作话题难以展开有效分析,难以形成顺畅的语言表达。

议论文写作逻辑推进障碍主要指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时,由于分析思路单一、思辨性不足、批判性欠缺,观点“短路”,导致思维局限、立意不当、写作逻辑难以展开的一种写作运思障碍。逻辑推进障碍是思维层面的问题,产生逻辑推进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写作运思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定势思维。最常见的定势思维如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习惯于运用“例证法”。笔者将这种写作思维习惯称为“引例惯性”,这种普遍存在的“引例惯性”思维让许多学生面对写作任务时,产生的最直观的“想法”是“我要写什么东西”“有什么材料和例子可以用”。正是这种定势思维,学生每次面对具体写作材料和写作任务,很难对“话题”进行深入分析,不能进行准确立意,也就难以打开思路、展开多维度议论。

在这种单一的思维方式影响下,学生日常所学的写作技巧难以得到有效运用,以致很多常规的作文训练似乎并没有带来改观,不会写的学生依然难以打开写作思路。有效的写作思维训练,要打破学生这种“引例惯性”的作文运思范式,转向运用以“追问”为运思模式的逻辑分析范式,以“问”带“答”,“答”中带“析”,突破写作的审思立意屏障。

二、问题化学习策略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一)问题化学习策略的写作指导价值

“问题”是激发思考的有效思维通道。有了问题,才能使学生建立起思考的逻辑起点,并能引出分析与探索的方向。问题化学习就是通过系列的问题来引发持续性学习行为的活动,它要求学习活动以学生对问题的自主发现与提出为开端,用有层次、结构化、可扩展、可持续的问题系统贯穿整个过程,以实现最终的目标。[1]传统思维模式中的问题三部曲:“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问题虽然可作为写作运思的基本构架,但这样的问题模式在写作过程中,往往难以应对复杂、多样的写作材料与写作任务要求。将问题化学习策略引入写作教学指导中,就需要构建问题系统,在进行问题思维训练的初始阶段,通过指导学生设计问题系统,帮助学生建立问题链,以问题链作为审题立意的支架,借此打开写作思路,从而实现思想立意和语言表达的可能性。而之所以称之为“问题系统”,是因为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存在于一个问题链中,这个问题链的建立,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问题与问题之间应该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在问题系统的建构过程中,学生通过问题的方式展开材料审思,推进写作运思,进行不断的追问,把写作构思立意过程中复杂的思路,变成一个个相互关联的具体问题,这些问题集合成文章写作的一个整体框架,自然而然地推进写作运思的整体展开。

由此可见,通过运用问题化学习策略,把这种建构问题系统作为学生写作构思的具体抓手,能够引导并激励学生发挥写作运思的主体性,提升写作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品质。

(二)问题衍生的关键策略——追问

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逻辑推进障碍主要是因为“问题”意识的缺失,也因此难以在写作材料的审读分析与思想立意过程中进行问题衍生。克服这种逻辑推进障碍的关键策略在于“追问”。根据问题化学习在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就是指在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任何一个“问题”,都是由“给定”“目标”和“障碍”这三个成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1]问题的形成,既是一个矛盾点、障碍点的发现过程,也是一个克服障碍、完成目标的认知过程。可以说,“问题”就是“困惑”,就是对写作材料进行体察与审思时产生的疑惑,通过这些疑惑的梳理,建立起一个相互关联的问题系统,进而为跨越这些障碍去逐一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有效地确立文章的写作立意。把追问作为问题衍生的手段,既能有效发挥问题的路径功能、激发功能,又能有效建立逻辑关系与构思框架,使文章构思立意具有较好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那么,如何更好地对写作材料进行审思立意,并展开逻辑分析与追问呢?可着重抓好两个关键环节:

一是找出材料的“矛盾点”。这是一种概括式、提炼式材料分析方法。任何人、事、物的存在,都难以抛开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写作材料总是基于对人、事、物等现象或问题的延引进行写作任务设定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材料分析时,可立足于材料中的核心要素、关键词等,引导学生进行二维辩证思考,找出材料中的矛盾点,为进行材料的深度分析思考确立关键要素,突破对材料显性认知与表面观感的思维局限,形成与写作主题进行深入“对话”的逻辑追问起点。

二是针对材料“衍生问题”。衍生问题是一种简洁而有效的思维策略。没有逻辑推进的思考,是很难让学生展开写作的,哪怕常见的“列提纲法”与“思维导图法”,也同样难以让学生展开观点进行分析。一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主题?如何表达?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前后各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些内在联系都要合乎逻辑。”[2]因此,不管基于思想内容还是章法结构的运思,都需要有一个支架来助力写作思维的培养。而“追问”恰恰是提升思维品质的有效运思策略,通过问题衍生,带动解答问题的思路分析。那么,具体可以怎么操作呢?首先,立足材料的“矛盾点”,确定好追问的逻辑起点。第二,理出追问的逻辑链,尝试进行“一话题五追问”,建立相对稳定的问题系统,形成审思立意的基本框架。

三、解决逻辑推进障碍:一话题五追问

“一话题五追问”是指针对一个写作话题,追问五个系统的问题,通过这五个系统问题的深度思考,使写作构思立意形成一个清晰的路线。五个系统问题就像导航一样,使写作构思立意从“无”出发,一步一步地找到“有”。“一话题五追问”构思法是问题化学习理论在写作构思立意中的运用,关键在于通过系统性的问题打开写作构思立意的困境。这一思维方式对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思维局限、观点“短路”与立意屏障等行为起到显著的化解作用,有利于学生面对既定写作话题时能够以比较高效的方式推进全文的写作运思。

那么,究竟要追问哪五个问题呢?在传统基本问题思维“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基础上,麦卡锡采用的4MAT 模式,即“四何”问题分类法(“是何、为何、如何、若何”),对问题的基本形式进一步开拓实践。[4]借鉴4MAT 模式,笔者对问题系统重新进行梳理,建立五步追问基本框架:

一是缘材料之核心,取其焦点(即聚焦材料本质);二是探现象之起因,析其背景(即聚焦背景原因);三是究现象之后果,思其影响(即聚焦利弊影响);四是设现象之变化,究其关联(即聚焦条件关联);五是谋问题之化解,寻其策略(即聚焦解决策略)。

这五步追问,即是“是何、因何、将何、若何、如何”的问题化运思过程。把这五追问运用于写作的审题立意与运思之中,有效化解写作思维屏障。

以2021 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科作文题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0 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两年零9 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从该作文题写作任务看,要求围绕“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主题进行写作,那么应如何对所提供的写作材料进行审思以确定更加高远而全面的立意呢?除了主题词的限定之外,对写作材料的体察分析将如何展开?写作立意又将如何深化拓展呢?采用“一话题五追问”的思维方法,我们不妨做以下追问:

1.铭记什么样的历史?——聚焦材料本质。对中华民族而言“抗美援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种精神。这是一场保家卫国战争,“抗美援朝”最终的胜利靠的是中国志愿军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后方民众无私的奉献精神。聚焦这一历史事件的核心,能够让我们剖析其历史影响与现实意义。

2.为什么要铭记这段历史?——聚焦背景原因。美国悍然越过三八线,威胁中国安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那些英勇战斗、无畏牺牲的伟大英雄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理应铭记,他们牺牲自我,为我们的民族换来的可贵的和平。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这种伟大的精神我们应当传承。

3.我们将面对什么挑战?——聚焦利弊影响。在当今世界的发展格局下,我们正在或将要迎接的挑战又有哪些呢?诸如当下的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局势动荡、贸易保护主义、能源危机等所造成的外部冲击,可以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

4.二者之间有何关系?——聚焦条件关联。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我们需要在历史中汲取精神养料,更好地应对新的时局与挑战。时代赋予新一代青年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这将促使我们去思考如何为新的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

5.应该如何“迎接挑战”?——聚焦解决策略。“抗美援朝”精神中的牺牲、奉献、无畏、无私、众志成城等精神内核,正是我们迎接挑战最好的法宝,这是一种超越时代的精神力量。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思考在迎接挑战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在面对挑战之时践行这种精神,让这种精神焕发出新时代光芒。

写作的过程是语言输出的过程,也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3]以上案例中推进文章审思立意的五个问题,正是分别从事件本质、起因、影响、关联、解决策略等五个方面出发,对“话题”展开了不同维度的追问,以此引发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分析,形成文章的基本立意思路,进而完成文章内容的整体运思构设。五个维度所构成的问题系统,遵循话题思考的一般事理逻辑,即以材料核心(是何)为逻辑起点,再从背景原因(因何)、利弊影响(将何)、条件关联(若何)、解决策略(如何)等方面进行分析,这既能推进文章整体逻辑思考,明确文章思想立意,又能使行文逻辑思路连贯紧密,从而有效改善写作运思的困难。

使用“问题化”进行逻辑推衍,不仅能够有效建构起学生写作运思的基本框架,而且能够借助“问题”的启发性来激活学生写作推进的动态思维,这对于解决学生的审题立意与写作运思障碍有很好的效果。把问题化学习策略运用于写作指导教学,可以让学生从作文话题引申出经验性问题、事实性问题、创造性问题,这是一种广义的问题解决。可以借助不同的逻辑关系,让学生把握问题之间的联系,理顺关系和思路,从而打开学生写作运思的障碍之门,深化学生对写作话题的思想认知,有效提升学生写作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逻辑障碍材料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跨越障碍
最美材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