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跨境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思考
——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务硕士为例

2023-01-26 03:41丁焕峰张育广
肇庆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商务产教

丁焕峰,张育广

(华南理工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一、引言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大量高级应用型、实践型和职业型的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30年来我国探索建立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教融合为途径的中国特色专业学位培养模式[1,2]。近年来,学者们对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特征[3]和系统分析[4]、产教融合概念内涵[5-6]、产教融合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7-8]、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9-10]、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11-13]、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14]和对国际商务硕士培养[15-16]进行了探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学位〔2020〕20号)[2]强调深化产教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以克服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不成熟,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培养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国际化视野不够等问题。

专业学位研究生跨境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是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结合培养模式改革,增强复合型人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探索。中国的跨境培养是教育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高等教育改革、高校国际化发展、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增加教育供给、满足人民优质教育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跨境培养具有国际性、流动性、复杂性、多样性、贸易性等特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跨境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改革提供良好环境。粤港澳大湾区汇聚了一大批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高水平的跨文化交际和沟通能力、丰富的国际商务实践技能与强烈的创新意识的企业家;具有高度互补且不少学科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校;粤港澳三地的产业协调发展,具有互补性较强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国际商务硕士培养必须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产教融合为途径,构建跨境产教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达到提升国际商务硕士研究生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跨境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内涵与特征

全日制国际商务硕士(Master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MIB)跨境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探索,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资源与环境,把产业与教育有机融合,满足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对国际商务高端人才的需要。

(一)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大量高端国际商务人才

构建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国际投资与贸易管理模式、促进走出去战略的新体制建设、构建外贸可持续发展新机制、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新空间、构建开放安全的金融体系、建设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等都需要国际商务人才。国际商务具有国际化、跨领域、新业态、高标准的行业特点,是一个实践能力要求高的行业,国际商务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特别强调在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环节中,学生所接受的实践训练形式不得少于三种。实践训练形式包括:课堂案例研讨、案例撰写、商业模拟训练、实践调研与考察、专业实训、专业实习等。粤港澳大湾区具备“一国两制三关税区”特点,是国际商务硕士跨境产教融合培养和人才应用的理想环境,有利于国际商务硕士扩大国际视野、学习国际商务理论、了解行业知识。

(二)全日制国际商务硕士跨境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内涵特征

近40年国家产教融合建设内涵不断深化,是推进产业与教育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将重组教育链、聚焦人才链、根植产业链和对接创新链。跨境产教融合的本质特征就是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把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发展与国际产业网络和创新网络对接。简单来说,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人才培养中“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目标)和“如何培养人”(培养方式),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总结全日制国际商务硕士跨境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特征。

1.实践过程认知模式。借鉴袁本涛等[3]基于分类视角研究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特征的成果,国际商务硕士依托的母学科主要来自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国际政治学、法学等学科,跨学科特征较为明显;研究对象关注的是具体的人事物,不需要强大的工具设备等工具,侧重于问题导向,国际商务硕士的认知方式是过程型,强调发展实践教学环节,与行业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紧密联系,人才培养需要引导MIB人才培养与从业标准相匹配,解决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要求加大理论知识的跨学科课程学习,扩大国际商业视野。

2.半专业化职业技能。在职业技能专业化方面,国际商务领域交叉性强,职业指向不明显,职业资格准入不严格,从业标准不明确,所以其职业技能专业化相对较低。国际商务硕士就是一种“初步专业化过程认知型”培养项目,这种专业学位培养项目是我国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项目最多的一个类型,其人才培养特点是目标难以清晰描述,对应职业的技能专业化程度不高,没有建立起严格的从业标准和高度专门化的职业准入机制。

3.跨境融合学习环境。知识生产的特点和生产模式决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教育模式,学习与创造知识是研究生教育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港澳大湾区跨境产教融合是MIB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目前世界知识生产模式Ⅰ与知识生产模式Ⅱ并存(刘虹,2015)[10]。在知识生产模式Ⅱ中,知识是在更广阔的、跨学科的社会和经济情境中被创造出来的。跨境融合的学习环境有利于知识生产,知识生产模式Ⅱ提升国际商务硕士实践能力,MIB知识生产基于跨境应用情境,是跨学科的,知识创造的场所类型与数量大大增加。跨境工作实践场所进能为国际商务培养能够解决实践问题的高级专业人才。

4.国际网络场景生产。跨境工作场所学习是国际商务硕士教育的主要模式。国际商务硕士培养就是要将学生放在一个解决国际商务问题的实际情境中,这种实际情境是跨境的国际化情境,能够把国内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融合入国际网络之中,学生在这些跨境工作场所学习中所获得的支持能确保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这个过程中,实践共同体已成为工作场所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

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跨境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构成要素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培养活动的要素、结构、流程及体制机制等优化安排,本身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4]。我们拟从培养目标与理念、课程建设与导师、培养支撑条件、产教协作平台和质量保障评估等5方面进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跨境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构成要素进行分析。

(一)培养目标与理念

培养目标与理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活动的灵魂,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其它构成要素发挥着统领、导向和督促的作用,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关键性要素。培养目标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活动使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上所期望达到的总体要求和规格标准。根据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双一流大学MIB培养目标与理念就应该是“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国际商务实际工作的国际化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MIB跨境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与理念要体现以下四个原则:国际视野,强调跨境要素流动,学生置于国际网络生产场景和学习环境中;产教融合,把学生培养与产业发展对接,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融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核心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时代需要,满足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要,创造性地解决国际商务实践问题。

(二)课程教学与导师

课程教学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中心环节,在教师的讲授和引导下,通过一系列相关课程的系统学习,为MIB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课程教学中强调课程结构中的多学科知识学习;教学方法强调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结合,采用案例教学法、小组研讨法、合作学习、模拟演示法等,注重发挥研究生团队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课程考核方式可采用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MIB采用双导师制,校外导师一般来自产业界,长期从事第一线国际商务工作具备较宽广国际化视野和专业工作能力,双导师发挥各自所长,使MIB培养过程体现为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的高度融合和相互渗透。

(三)培养支撑条件

保障MIB培养质量需要一系列的支撑条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主要发挥供给和配置资源、督促引导、建章立制、检查评估、质量管理等作用,以确保培养活动的有序进行和顺利开展,促进各环节的相互协调,并通过反馈调节机制及时纠正活动偏差,提高活动效能,确保培养流程与培养目标的整体一致性。一是,制度建设与执行。围绕MIB教育发展各个环节(入学标准、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导师指导、专业实践、毕业论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内容需要涵盖“导师管理”“日常管理”“奖助管理”“论文管理”等。二是,积极协调校内教学与科研资源。如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科研平台与师资,图书与实验基地等。三是,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优势和国际贸易活跃优势,建立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位一体”的实践基地,联系海关、商务主管机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大型进出口公司、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涉外主管部门和实际组织建立实践基地。

(四)产教协作平台

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开放平台园区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众多进出口公司和涉外生产和服务企业多,这些都是MIB产教融合的重要合作单位。可以联合政府、企业、高校、协会等“四位一体”形式共建一批产教融合园、创新学院等产业融合主体。学校和产业界联合培养人才、合作开展科研,加强人才队伍交流,达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共建的产教融合平台面向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主战场,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和产教融合发展新模式。

(五)质量评估与保障

学校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学校的主责是高质量提供教育与教学核心内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不可缺少的部分,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制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需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考核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进行有效的评估,并结合过程和产学双方评估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细致的评价,以此来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取向评估应将教育过程的全部情况纳入评估范围,如培养计划的实施情况、人才的专业技能与实践创新能力情况和培养的人才质量情况等,关注评估过程的变化,强调过程的价值;产学主体取向评估应该多引导主体对于自身行为进行反省,应多加对评价情境的理解,以此获得主动发展。

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跨境产教融合培养实施路径

结合华南理工大学国际商务硕士培养实践,探讨与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香港自由港优势资源、粤港澳产业与科技资源有机融合,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对接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培养高水平国际商务人才。

(一)改革培养机制

国际商务专业知识体系框架包含不同的跨学科知识深入交叉、联结、整合。国际商务硕士的培养模式以学校为主体,传统课程为载体的模式,实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国际商务硕士人才,必须从根本上改革培养机制。高校作为国内科研重要场所,是科研成果产出的主要科研机构,企业实践中的不断变化也给高校提供了不同的科研方向和主题。合理设计校企合作模式和机制,才能实现双方的互补优势、规模优势和重组优势,产教融合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整合资源,优化模式。政府要积极引导、支持相关协同培养基地的建设,充分认识企业作为校企协同培养的主体地位;学校要促进以企业的职业需求为基础的课程设置改革,以课程案例、案例模拟的教学方式提高课程的实战性,从而提高培养人才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能力,推动学校与企业进一步对人才的培养和科研发展,实现合作双赢;企业应提高认识,并积极主动加入协同培养、协同创新的行列中,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

(二)优化课程体系

一是,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华南理工大学国际商务硕士培养采用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按照分类设置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学位课和专业选修课公共基础课等四个独立模块。公共基础课有助于学生树立正常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跨文化语言素养;专业基础课有利于形成专业知识研究框架;专业核心课程关注于以严谨的法务精神和国际视野去探讨国际商务、跨国企业经营问题;专业选修课让学生可按兴趣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向深入研究。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层层递进,构成专业学位研究生独特的知识结构体系,利于人才的系统性成长,实现教学中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综合。二是,课程实践化。提高实践课程的比重,增加课程实务性,未来课程的改革方向也将聚焦在线课程、案例课程和校企联合课程的建设,建立国际商务相关课程案例库。定期组织行内资深专家举办实务论坛讲座等。三是,跨学科协同。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数字技术等多领域知识和思维方式的碰撞与融合,有效提高国际商务硕士数据分析能力,更好地适应研究生人才培养需求。

(三)提升实践能力

专业实践是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际商务硕士学位培养过程中,都要求保证不少于半年的校内外实践教学。目前我校的实践教学主要分为校内实践、校内实践模拟比赛、校企共建实践基地。校内实践主要以建设国际商务实验室的形式,目前我校已建立了国际进出口业务实训、贸易单证实务等实验室。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商务模拟大赛,该赛事主要包括战略和国际化综合运营模拟、创新创业模拟、营销管理模拟、服务企业综合管理模拟、项目管理模拟等。与园区和企业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如,广州开发区3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黄埔港口优势为师生提供国际商务训练与考察基地。

(四)建设师资队伍

国际商务硕士培养采用双导师培养机制。具有较强教学科研能力和较高教学水平,同时又兼备较强的实务能力和丰富经验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应用型、实务型高层次国际商务人才的保障。大多数学院教师理论功底深厚,科研能力强,但实践经验欠缺,难以胜任国际商务硕士实务培养。需要加强国际商务教学队伍建设,提高实务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一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荐优秀教师到税务机关、海关、商务部、跨国企业等实务单位参与实践训练,了解国际商务的实际情况及积累实务经验,充实教学内容。二是,聘请有实务经验的商务主管行政部门、商务主管、海关、出口外贸企业高管,充实实务教师队伍。三是,引进境外师资。通过引进海外背景师资有助于提升学生国际视野。通过海外访学交流的方式,文化与知识的碰撞与交流,更有利于国际商务硕士的培养。探讨与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香港自由港优势资源、粤港澳产业与科技资源有机融合,共同培养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

(五)完善质量评价

内部评价。落实全面责任培育人才思想,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和解决评价标准问题,以应用型科研、应用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基于上下级评价、跨部门协同评价、学生评价、市场评价等四个维度,通过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种方式,构建教职员工分类评价和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我校国际商务硕士的毕业考核已不再局限是毕业论文的形式,目前案例分析报告、模拟大赛研究报告成果也纳入考核的形式,未来这种形式的考核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外部评价。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估主体较为单一,主要是以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来推动实施,在功能上过于强调鉴定与考核。强调产业界评价的参与。

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大量高端国际商务人才。中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探索建立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教融合为途径的中国特色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国家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也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商务产教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商务服务板块
——FESCO国际商务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商务达人数码大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