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2023-01-26 18:42成都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唐琳施开波廖先莉
内江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大学生课程

◇成都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唐琳 施开波 廖先莉

随着逐年增长的毕业生人数,就业压力日益增加。川渝高校只有明确创新创业课程目标,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鼓励大学生勇于创新与创业,以此来增加社会的就业岗位,才能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才能更好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本文针对川渝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现状与不足,对川渝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对高校双创教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逐渐受到国家的重视,正如2018年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中所提出,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将创新创业教育和时间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程体系。目前,川渝地区教育综合实力和优质教育资源在六大地区中还处于偏弱地位[1]。各大高校应从创新能力、贡献能力、辐射能力等方面发力,深耕成都,放眼国际,在成渝双城经济圈背景下促进“校-企-地”深度融合发展,促进高质量跨校、跨区域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展。从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极为重要意义。

1 川渝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现状

1.1 缺乏专业的、针对性的创新创业研究平台

国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起步较早,到现在创业教育已是趋于成熟阶段,拥有相对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然而,国内从1988年,胡晓凤提出“创业教育”才标志着中国创业教育的开始。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导致很多高校缺乏专业的、针对性的创新创业研究平台[1]。虽然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建立了众创空间或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但是这更加偏向于形式化。没有真正的帮助大学生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没有真正的为大学生给予创业服务和政策支持。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较低,不到毕业生人数的3%,然而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例高达20%~30%。这也体现了我国的高校创新创业相关教育还正处于发展中阶段。各个高校只有把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只有建立更加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的创新创业平台,才能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足以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1.2 研究平台之间发展不均衡,不利于协同创新

高校与地方、企业合作共建的研究平台、产学研基地、实验室数量较多,但由于学科研究基础、人力资源、经费设施等的不协调,导致高校各平台发展不均衡,限制了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不仅制约了高校师资队伍、科研人员的优化整合,也影响了高校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2]。但是高校各平台之间发展不均衡的事实确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对于平台之间的学科交叉融合,对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展都有一定的制约。

1.3 偏向于理论教学而缺乏实践

在创新创业课程中,理论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但实践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能仅注重创新创业相关理论知识的培养,而让大学生缺乏付诸实践。在当下,部分高校开设繁重的创新创业理论课程,缺少让大学生参与实践,使得大学生对繁重的理论课程产生厌倦且缺乏基本的动手能力。正所谓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不断的付诸实践、学以致用,方能激发大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大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创新创业的真实含义与价值所在[3]。在将所学的创新创业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不断地总结经验与教训。这才能让大学生在毕业后的创新创业生涯中,独当一面,付诸实际行动来创造更多的机遇,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在获得创业成功的同时,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与机会,实现自我价值。

2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2.1 构建高质量的跨学科、跨区域创新创业合作平台

通过对高校资源的整合,建设创新创业课程的学科交叉融合中心以及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平台,以承担大学生课外科技训练与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课程的学科交叉融合中心平台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和潜力发展,鼓励学生参与、探索、创造、竞争与合作。该平台不能仅培养某一个方面的学生,应根据不同学科种类的学生联合培养。不同学科种类的学生拥有不同方面的能力,团队协同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2 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古往今来,老师都是领路的灯塔,教师队伍直接关系到教育办学的水平高低。在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教师团队应来由高校不同院系的专业老师组成,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不只是依靠科研技术,还需要独特眼光与风险分析能力等等。比如在科研技术方面则需要理工科的专业老师来进行引导与培训,在风险评估方面则需要经济学的老师来进行教学。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不同院系的专业老师教授不同方面的课程,才能让学生获得较完善的创新创业能力,拥有在创新创业方面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同时,高校应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平台建设为重点,以科研队伍建设为核心,以科学研究为引领,致力于打造一支水平高、素质好、业务精的专业科研队伍,服务于城市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和促进创新创业课程发展的持续性、稳定性、高效性。此外,高校还可以邀请历年优秀毕业生以及合作企业中的优秀人才来学校开展创新创业相关讲座,给大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业的经历与经验,让大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目前社会上的创业形式与压力,理性且合理的进行创新创业规划。

2.3 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增加学生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一直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创新创业课程中,应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如在对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后,进行创新创业模拟演练[4]。鼓励学生通过团队的形式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份创新创业申报书。同时,在选择团队成员的同时,不能局限于自己的班级中的同学,应当选择不同专业的成员进行组队。一个成功的创新创业项目,有着不同的任务需要整个团队去完成,这需要不同专业的同学去完成自己所擅长的工作。这也更加真实的还原了现实生活中的团队创新创业。每个团队在经过充分考虑及市场调研之后还需要对拟定的创新项目进行路演,在路演的途中不断发现创新创业项目的缺点,再不断地进行改进与优化。高校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创业风险这个问题,虽然鼓励大学生要有企业家精神敢于冒险,但是也需要牢牢把握适当的程度。利用高校现有的资源,加上创新创业中心师资团队给予的经验上的指导和学校政策支持,在创新创业模拟赛中进行风险控制。

除了创新创业模拟赛之外,高校还应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相关创新创业类比赛。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树立正确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实现“竞赛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提高竞赛成绩”的教学与学科竞赛的良性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乃至校级的一些创新创业项目立项,这些立项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极佳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与平台。学生还可以将竞赛、立项中收获的知识转化为发明、专利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创业实践有一定的延续性和发展性。从历年大学生创业的数据来看,有部分大学生在接下来的创业生涯中从事的正是在大学参与的一些科研立项和竞赛项目,并将其不断创新与发展。

3 结束语

青年大学生应认识世界,用创新与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紧跟时代的变化,为国家的制度创新、理论创新、文化创新而尽自己的一份力。主动去丰富创新创业知识和提高相关技能,培养自己在新时代新环境下的创新创业意识,善于抓住创业的机遇。充分利用自身条件,拥有明确的创新创业项目目标,制定合理的具体的发展规划。有一颗良好的心态,对创业风险要具有清晰的认识。勇于开拓创新,在成渝双城经济圈背景下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价值。在国家创新创业的政策指引下,在省市高校的强有力支持下,在广大青年学生的不懈奋斗下,定能早日实现科技强国梦,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大学生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