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支持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2023-01-26 04:27李胜连胡文刚张丽颖
山西农经 2022年22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机构金融

□李胜连,胡文刚,张丽颖

(1.河北金融学院管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2.河北金融学院研究生部,河北 保定 071051;3.河北金融学院大数据科学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凸显。21 世纪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虽然都实现了快速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2 左右,如图1 所示。如图2 所示,虽然近年来城乡收入差距有缩小的趋势,但是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始终在2.5 以上,处于高位运行。

图1 2000—2021 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图2 2000—2021 年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

从2004 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始聚焦“三农”问题,到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城乡差距问题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的重要举措。要实现乡村振兴仍面临许多挑战,需要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利用新技术和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涵盖了农村经济、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5 方面,要求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其中起基础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方面,也就是产业振兴。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农民收入能获得提高,同时经济发展也能有更多资金用于改造环境,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又能吸引人才聚集农村,促进农村文化和组织的发展。解决了农民收入问题,农民将有更多时间用于发展文化。根据经济增长理论,要实现产业振兴,需要不断增加资本要素投入。引导金融资本流向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然而,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在支持乡村振兴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产品服务单一化、同质化以及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制约了对乡村振兴促进作用的发挥,而通过金融科技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1 文献综述

许多学者对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存在互相促进的关系。也有研究发现,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相互促进关系存在区域化差异。蔡兴等(2019)[1]对金融发展与乡村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虽然经济发展促进了乡村振兴,但是该促进作用自东向西递减,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张勋等(2019)[2]对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较发达地区来说,落后地区的数字金融发展速度更快,提高农民收入,尤其是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促进了贫困的创业行为,有利于实现包容性增长。蒋瑞雪(2021)[3]认为,农村金融机构推动了乡村的产业兴旺、提高了乡村绿色发展水平并提高了村民生活水平。

关于实现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蒋瑞雪(2021)认为,农村金融机构存在市场定位偏移、创新力度不足、风险管理不当以及供应不足的问题。蒋瑞琛和翟艳平(2022)[4]对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发现农村金融需求不足、金融供给和创新不足、互联网普及率低以及缺乏担保等给金融机构带来风险损失,构成了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短板,阻碍了乡村振兴的实现。

关于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有学者认为金融机构应当根据国家宏观战略明确其定位,加快农村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创新,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政府应整合支农资源、进一步落实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刘世波等(2020)[5]对鲁、浙、贵3 省乡村振兴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据此提出通过健全乡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发展农业保险提升农村普惠金融服务能力,通过建立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来完善农村金融政策配套服务,发展农村政策性担保机构、建立农村金融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完善农村社保制度来健全农村防范风险体制建设,并通过这3 方面措施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

关于金融科技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以及存在的问题,付琼和郭嘉禹(2021)[6]认为,金融科技有利于优化农村地区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强化市场对于配置金融资源的作用。张兵和李娜(2022)[7]利用CFPS 数据和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且其影响随着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上升而逐渐递增。卜银伟等(2022)[8]总结了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乡村振兴的模式,并从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建议。赵鹞(2016)[9]认为金融科技并不是对传统金融的颠覆,反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了金融功能,强化了固有的金融风险,使得风险更快、更大程度地蔓延,因此应加大对金融科技的监管力度。

以上大致研究按照关系—作用—问题—实现的脉络对乡村振兴进行了研究,但是较少有文献开展金融科技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文章研究了乡村振兴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并提出金融科技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

2 金融科技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

2.1 降低信息不对称

传统农村金融机构无法在合理成本下获取农民的借贷意图、还贷能力和还贷意图,对农民进行贷款调查的成本较高,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凸显,只能通过抵押物的方式降低贷款风险,规避贷款前的逆向选择和贷款后的道德风险。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点以及农村产权制度不健全,农民无法提供符合农村金融机构条件的抵押物,使其无法获得贷款。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农民信息的可得性、便利性以及农民信息的质量、数量和集中程度,有效缓解了农村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为处理文本、视频、照片等非结构化数据带来了可能,对于辅助金融机构的决策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拓宽了农民信息渠道和多样性。

2.2 扩大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供给

由于农村和农业生产的分散化特点,较难获得农民的私人信息,传统金融机构向农民投放金融产品和提供金融服务的识别成本、监督成本和建设网点高。因此,出于营利性和安全性的角度考虑,传统金融机构缺乏向农民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动力。农业生产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的特点,农民所从事的具体种植和养殖品种存在很大差异,在金融需求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农民是构成传统金融机构“长尾客户”的重要群体,为其提供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供给存在很大不足。金融科技主要通过网络拓展业务,节约了网点建设成本。在保证数据的高质量、完整性以及完备的网络基础设施的前提下,金融机构能将贷款下放流程化、批量化和自动化,降低了识别成本和监督成本。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在提高金融服务于金融产品供给的基础上降低不良贷款率。因此,应用金融科技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供给,覆盖农村“长尾客群”。

2.3 增加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手段

传统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手段为抵押、担保,但是基于土地收益权、经营权的抵押手段存在法律效力不足、产权交易市场不发达等问题。商业担保等担保手段准入门槛高,还可能提高农民的信贷成本。抵押和担保等传统风险管理手段无法帮助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完善的风险管理,但是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又对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有硬性要求。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金融科技能帮助完善金融风险定价模型和风险预测能力,利用区块链可以确保交易真实性,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可以有效识别追踪违约客户,利用生物识别和遥感技术可以将土地和活体家禽等纳入到抵押范畴。金融科技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有效增加了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手段,降低了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成本。

3 金融科技支持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不完善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21 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7.6%,而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81.3%,见图3。虽然“村村通宽带”历史性地解决了偏远农村地区通信难问题,但是相比于城镇地区81.3%的互联网普及率,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图3 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

网络设施建设水平构成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金融科技助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前提。受教育程度限制了农民对互联网设备的使用能力,收入差距限制了农民对互联网设备的购买能力,人口流动尤其是大量农民工群体的存在限制了购买互联网设备的现实可能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制约了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可以通过在农村开展互联网设备使用技能培训、在农村地区投放金融终端和建设数字服务站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低的不足。

3.2 金融科技人才缺乏

金融科技的发展和落地需要具备金融科技专业知识的人才来推动,金融科技设备也需要维护。农村居民总体教育水平较低,农村缺乏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要想吸引金融和科技的复合型人才在农村扎根更是难上加难。农村“老龄化”和“空心化”也是导致金融科技人才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 年》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65 岁以上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比例为10.78%,我国65 岁以上农村人口占农村总人口比例为17.72%,农村的老龄化程度远远高于城市。在过去和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农村为城市的发展贡献了劳动力和市场。农村缺乏就业机会,尤其是对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村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许多农村的年轻人不得不离开农村在城市寻找工作。农村老龄化程度远远高于城市,导致农村人才严重缺乏,包括金融科技人才。人才缺乏阻碍了乡村振兴的推进,金融科技人才的缺乏阻碍了金融科技对于乡村振兴促进作用的发挥。

3.3 农民的金融意识薄弱

应积极利用金融手段助力农业生产,加大金融教育力度。农村人口结构中,中老年人占比较高,人口平均年龄也较高。农民对于金融和科技的认识非常有限,受制于教育资源和经济条件,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于金融的风险和报酬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金融、科技手段促进农业生产。农民现代化的契约精神较为淡薄,对自身信用的重视程度不高,守约意识不强,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促进乡村振兴实现的思想意识障碍。

4 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对乡村振兴支持作用的路径

4.1 加强农民金融意识普及教育

农民金融意识薄弱,不能有效和积极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助力农业生产。要想充分利用和发挥金融科技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就要提高农民运用金融科技的能力和主动性。否则,就算金融科技的技术发达、金融科技的基础设施完善,但农民没有意愿或者缺乏能力将其运用到农业生产各环节中,金融科技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也无法充分发挥。

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低的重要原因在于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和能力不足。应积极对农民进行普及教育,促进其意识转变和能力提升。

4.2 给予相关金融科技企业适当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

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地域性和周期性等特点,受气候和天气影响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较以往出现频率更大,危害更重。农业生产面临很大不确定性和风险,其贷款需求也呈现较大周期性和季节性,贷款偿还面临着较大风险和不确定性,导致金融机构的贷款成本高、风险大、回报低。为了鼓励金融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应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

4.3 建立健全农村金融科技监管体系和风险处理机制

在农村发展金融科技,必须建立健全农村金融科技监管体系和风险处理机制。金融科技低资产、高创新和大规模的特性会导致边际报酬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增,使得头部企业迅速成为系统重要性机构。同时,农村存在许多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长尾客户”,农民又多属于弱势群体。

不能因为金融科技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有积极作用就放松对金融科技的监管。相反,为了促进农村金融科技的健康、长效发展,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对农村金融科技的监管体系以及风险发生后的风险处理机制。

4.4 培养金融科技人才,吸引金融科技人才扎根

金融科技的创新、金融科技与金融服务业务的结合、金融科技设备的维护和使用等,都需要既具备金融知识与信息技术又懂得农业生产的人才。培养具备金融、科技、农业知识的交叉领域人才,能有效促进金融科技的创新,给金融科技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要提供与人才所创造价值相匹配的报酬,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金融机构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君唯康的金融梦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P2P金融解读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