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热奄包配合穴位按摩在混合痔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3-01-29 12:59张瑾廖惠玲戴阿鹭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2年10期
关键词:尿潴留膀胱穴位

张瑾, 廖惠玲, 戴阿鹭

(龙岩市中医院 肛肠科,福建 龙岩,364000)

混合痔是肛肠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脱垂、出血和肛周瘙痒等,多由湿郁化热、热阻血瘀所致,一般采用手术治疗[1]。但术中牵拉和挤压易损伤肛门直肠及邻近组织,引起局部水肿及疼痛,且麻醉后膀胱逼尿肌无力易引发尿潴留,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2]。尿潴留多表现为膀胱充盈但无法自行排出尿液[3]。常规护理干预存在形式单一的问题,可能会直接影响康复进程。中药热奄包具有通调膀胱气机、活血止痛的功效[4]。穴位按摩护理可促进膀胱功能尽早恢复,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龙岩市中医院收治的227例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中药热奄包配合穴位按摩的护理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龙岩市中医院收治的227例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后开展研究。纳入标准:① 符合《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5]中混合痔的诊断标准;② 病例资料信息齐全、无缺损;③ 术前未留置尿管;④ 入院时为发作期。排除标准:① 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或语言沟通障碍;② 伴有肝、肾功能障碍;③ 存在严重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④ 有排尿障碍史或膀胱、尿道手术史。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14例)和观察组(113例)。对照组中,男71例,女43例;年龄40~63岁,平均为(59.03±3.84)岁;病程2~7年,平均为(5.32±1.37)年;依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划分为Ⅰ期18例,Ⅱ期32例,Ⅲ期44例,Ⅳ期20例。观察组中,男65例,女48例;年龄40~64岁,平均为(59.33±3.27)岁;病程2~7年,平均为(4.65±1.19)年;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划分为Ⅰ期21例,Ⅱ期37例,Ⅲ期41例,Ⅳ期14例。2组间性别、病程、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持续护理至术后7 d。在开展手术前,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并协助其进行常规检查。同时告知患者关于混合痔及尿潴留病因、症状表现和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在手术结束后,观察患者的意识是否完全恢复,根据实际状况实施诱导排尿处理,必要时留置导尿管,保证排尿顺畅。术后给予患者关心和鼓励,耐心向其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减轻或消除其不良情绪,提高治疗及护理依从性。此外,指导患者调整饮食方式、进行适当运动,以增强体质,促进康复。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中药热奄包配合穴位按摩,持续护理至术后7 d。① 中药热奄包治疗:术后第1天,取莱菔子、紫苏子、菟丝子和白芥子各250 g,炒热后将其放置在小布袋中,将袋口扎紧后放置于患者的下腹部神阙至中极区域,引导患者取仰卧位接受治疗,热敷时间控制在30 min左右。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清洁小腹部位的皮肤。此外,注意患者的耐热性,定期检查热奄包的温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换热奄包,每天1次,连续使用3 d。② 穴位按摩:术后1 d,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放松心情,屈曲双膝,自然分开大腿,放松腹部。选择中极(脐下4寸)、关元(脐下3寸)、气海(脐下1.5寸)和足三里(在小腿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旁开1横指)。护理人员以拇指指腹和桡侧面偏峰为着力点按压在上述穴位;以肘关节作为支撑点,连续摆动前臂和腕关节,同时开展拇指关节屈伸运动,顺时针按压上述穴位,每次10~15 min,每天2次,干预至术后7 d。在患者吸气时,护理人员用力按揉,在呼气时放松,以患者产生酸胀感为宜。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正确的排尿动作,嘱咐其在出现尿意的时候不可憋尿。③ 情志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正面言语指导,调和情志,及时解除其疑惑,使其丢掉思想包袱,帮助其解决困难。其次,帮助患者清静养神,提醒其少思少虑,保持清净心态,排除杂念,真正做到心平气和,减少外界事物的不良刺激。最后,帮助患者顺情解郁,顺从意志和情绪,积极引导发泄郁闷情绪,疏泄情志,化郁为畅。此外,帮助患者移情易性,转移思想焦点,淡化消除情志。

1.3 观察指标

① 并发症:对比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尿潴留、切口感染、疼痛、水肿、大出血和便秘。② 临床指标:对比2组的排尿顺畅度、首次排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排便次数、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其中排尿顺畅度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表示排尿顺畅度越差。③ 疼痛情况: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评估2组患者在术前、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3 d及出院前的疼痛情况,总分为10分,分值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严重。④ 腹胀程度:采用自制的腹胀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腹胀程度进行评价,总分为0~10分,其中0分表示腹部无不适;1~3分表示腹部可排气,存在轻微不适;4~6分表示腹部可排气,但排气不畅;7~10分表示无排气,腹胀严重,分数越高表示腹胀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尿潴留、切口感染、疼痛和水肿等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31%,低于对照组的14.04%(P<0.05),如表1所示。

表1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2.2 2组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的排尿顺畅度高于对照组(P<0.05),首次排尿时间和首次进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排便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2组临床指标比较

2.3 2组疼痛情况对比

观察组在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3 d和出院前的VAS评分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均<0.05),如表3所示。

表3 2组VAS评分比较分)

2.4 2组腹胀程度对比

观察组在术后1 d、3 d和5 d的腹胀评分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均<0.05),如表4所示。

表4 2组腹胀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混合痔是临床常见的肛肠疾病,发病率较高,患者在发病后承受着较大的身心痛苦。绝大多数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会伴发尿潴留,且发病机制较为复杂[7]。手术刺激、精神因素、麻醉因素及肛门内填塞压迫等均与尿潴留的发生具有密切联系。从中医角度看,气机不利、膀胱气机受损和气化无权均是引发混合痔的主要原因,一旦患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8]。因此,需提高对混合痔及其并发症尿潴留的重视程度,并通过一系列有效且规范的中医护理方式进行干预,进而提升疗效、改善患者预后[9]。

中药热奄包采用四子散配方,包括莱菔子、紫苏子、菟丝子和白芥子,其中莱菔子有行散、行气的效果;菟丝子可甘温入肾,有益肾扶阳的功效,可用于肾阳不足引起的小便不利;紫苏子能够解表散寒、行气止痛,具有理气宽中的作用;白芥子可利气、温中散寒和通络止痛[10]。本研究中,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31%,低于对照组的14.04%(P<0.05),提示中药热奄包配合穴位按摩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究其原因为,将中药热奄包放置于对应穴位上,通过穴位刺激有效恢复膀胱的气化功能。与此同时,配合穴位按摩,按摩患者的下腹部,以缓解膀胱肌痉挛,有助于降低尿潴留、疼痛、水肿和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继而提升护理效果。中药热奄包具有温中止呕、散寒止痛及助阳止泻的作用,同时可暖身温脾、疏通经脉和下气降逆[11]。适当按摩下腹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松弛膀胱括约肌,收缩平滑肌。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排尿顺畅度评分高于对照组,首次排尿时间和进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排便次数少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按摩在改善混合痔手术效果和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方面均具有积极影响。究其原因为,实施中药热奄包干预的同时开展穴位按摩,可帮助患者全面放松身心状态,使其膀胱通利,可有效改善其尿道括约肌功能,促进排尿,提高排尿通畅度,改善手术恢复效果。紫苏子、白芥子等外敷可温经通络、行气止痛,改善机体微循环,配合穴位按摩可加强温通作用,镇痛效果更显著[12]。本研究中,观察组在术后6 h、术后 24 h、术后3 d和出院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由此提示,与常规护理相比,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按摩在减轻疼痛感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究其原因为,实施中药热奄包治疗配合使用针对性的穴位按摩,通过用四子散热敷治疗的方式提升患者局部皮肤的温度,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可明显减轻疼痛感。本研究中,观察组在术后1 d、3 d和5 d的腹胀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提示中药热奄包配合穴位按摩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腹胀程度。究其原因为,中药热奄包中的药物通过肌肤层渗入机体内部,调节经络传导,具有缓解腹胀的作用。穴位按摩均在脐周围选穴,该部位血管分布丰富,敏感度较高,适当按压后可降低腹腔压力,继而达到缓解腹胀的效果[13]。此外,实施中药热奄包治疗具有取材方便、安全可靠的特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接受性均较高[14];使用穴位按摩等一系列高质量的中医护理进行干预,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开展相应的护理措施,可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中药热奄包配合穴位按摩可降低混合痔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其腹胀和疼痛程度,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尿潴留膀胱穴位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膀胱镜的功与过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