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县: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 推进县域教育数字转型

2023-01-30 03:11杨学明
山西教育·管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平顺县空间学校

文 杨学明

近年来,平顺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紧跟教育数字化发展趋势,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为核心,全面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提质升级,积极构建“面向人人、服务人人”的数字化教育体系,取得显著成效。平顺县阳光小学2019年被山西省教育厅列为全省首批“数字校园试点校”,2020年被教育部评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2022年,平顺县被教育部确定为2021年度全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

一、加强硬件建设,夯实信息化发展基础

平顺县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起步早、投入大、见效快”,可以说稳居我省第一梯队。早在2013年,平顺县就聘请专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平顺县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为县域教育加速驶上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绘制了蓝图。自2014年“全面改薄”实施以来,平顺县坚持“城乡一体化、标准超前化”,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动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2015年,平顺县投资250万元高标准建设教育城域网,建成网内万兆、千兆进校园和百兆到终端的全光纤网络,县域内学校全部实现“校校通、班班通”。2016年,投资300万元,对城域网进行升级改造,全县中小学校园网实现有线无线全覆盖。2017年,投资1000余万元购置190套智能平板交互一体机,“班班通”教学设备全面更新换代,完全替代“投影仪+计算机+功放音响+电子讲台+高清视频展台”等传统复杂的教学模式;新建校园电视台5套、精品录播教室7套,便携式录播系统10套,实现了文字、音频、视频、课件等大量教学资源在校园点播、直播、广播服务的功能,拓展了教育的时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2018年,投资970万元,购置教师教学用计算机1186台,建成学生计算机网络教室38个,教师实现一人一机配备,学生“生机比”达到省定标准。2020年以来,平顺县继续投入500余万元,建成阳光小学数字校园试点校1所,购置智慧黑板80台、专递课堂25套、学生平板300台,进一步完善了数字化教学应用环境。

二、加强软件建设,丰富优质教育资源

2015年,平顺县开启“互联网+教育”的有益探索,建成教育门户网站,各中小学幼儿园结合实际建立网校空间和教师个人空间,共享全国网校信息资源。2020年,平顺县优化整合全县各中小学网络学习平台,建成集教育、教学、教研、培训、家校、管理等各类应用服务于一体的网络学习空间,完善了学校、班级、名师工作室等机构空间和教师、学生、管理者、家长等个人空间,全面实现“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并增加交互沟通、数据分析、学情反馈、素质评价等基础功能。教、学、研、考、评、管等全部实现网络化、模块化、智能化。

平顺县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三个中心”建设,整体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一是以“县”为中心,立足优质均衡。平顺县从制度建设、技术升级、评估监测等方面全方位推进,为各个学校提供教与学智能分析服务。强化县域内资源共建共享,网罗所有好课,确保资源精品化、专业化、体系化。二是以“校”为中心,强化创新应用。从特色办学、文化建设、课堂教学等方面多角度拓展空间功能。各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在服务教师线上教研、服务家校协同育人、服务“双减”政策落实、服务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不断创新,推动空间建设多样化、特色化,尽最大努力满足师生和家长多方面需求。三是以“用”为中心,注重培育典型。平顺县委、县政府在教师节表彰中,对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优秀学校和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县教育局在组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时,将空间应用能力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以奖促建、以奖促用。实现对空间使用的跟踪反馈、过程性数据收集分析、个性化资源推送的实时掌握。

三、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空间应用水平

平顺县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过程中,以技术支持和培训推广为重点,加强典型学校培育,加强能力建设,促进空间应用推广普及。在技术支持上,由企业、教育局电教管理部门和学校三方技术骨干组成服务团队,在平台更新、运行监测、功能拓展方面给予全方位服务,有效解决师生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在培训推广上,采取线上培训、集中培训、入校培训等形式,开设校长、教师、管理员专题培训班,采用专家引领、课堂观摩、现场实践等方式,开展备课授课、家校互动、网络研修、学习指导等主题活动,学习空间应用得到全面普及。

平顺县发挥空间主渠道作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管理者应用、组织教师创新应用、引导学生主动应用、鼓励家长积极应用,实现教学应用常态化。一是骨干教师示范引领。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成立名师工作室,覆盖所有学段全部学科。组建学习空间专家指导团队,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城镇学校率先应用。以县城学校和乡镇规模学校为试点,持续开展空间应用典型案例分析、优秀课例展示、教学应用竞赛等活动,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三是区域联动整体推进。结合学校布局特点将县域内学校分成五个区域联合体,以区域联合体为龙头,依托云平台,结合学校、学段、学科特点,在教育管理、资源建设、教学教研、个性化学习、素质评价、家校共育等方面,开展空间应用实践。

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探索与发展,平顺县在网络学习空间创新应用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一是开启网络教学新时代。建成了涵盖教案、学案、习题、微课、课件等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教师使用AIclass在线备课、授课,实现了课堂练习自动批改,学习效果及时评估,授课数据智能分析,教学效率全面提升。2022年春季学期,全县在线授课教师1096人,授课8.5万节,学生在线学习时间2.6万小时,155万人次,师生在线互动超过300万人次。二是搭建家校共育新平台。利用“云家校”,开设“父母微课堂”,开展案例教学、读书沙龙、家长论坛等,向家长推送家庭教育知识、疫情防控知识、心理健康知识、专家讲座视频,家长上传读书心得2000余篇,其中有25篇被教育部关工委选登。三是打造城乡互助新生态。在县城学校和乡村学校之间开通专递课堂,常态化开展跨越时空的网络“双师课堂”,以此带动乡村教师成长,让所有乡村学校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乡村学校资源优势,将开展劳动教育的成功案例在学习空间展示交流,助推城镇学校补足劳动教育短板,促进城乡优质均衡发展。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平顺县教育局组织县城学校优秀教师录制教学视频450节,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全部顺利实施“线上教学”,覆盖率达到了99.5豫。四是拓展课后服务新渠道。平顺县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自主学习,学校在空间开设党史学习、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安全等多种网络课程,并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程教学、课后服务、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等丰富的资源引入学生在线学习,实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2022年,长治教育电视台以《空间赋能“双减”,打造教育新生态》为题,对平顺县阳光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进行专题报道。《山西日报》以《学生收割小麦践行学农实践》为题,对平顺县苗庄小学劳动教育进行宣传报道。

四、加强组织保障,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

平顺县委、县政府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列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平台运行维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在《平顺县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规划(2021-2025)》中,安排70%以上资金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平顺县教育局成立以局长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全县技术骨干组成工作专班,在教研、应用、技术支持等方面有力保障空间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制定学习空间应用工作方案和学校年度考核办法,将学习空间应用作为考核内容之一。每年暑期组织的教师集中培训中,把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列入重点学习项目,建立以督导、电教、教研共同参与的教育督导队伍,保障网络学习空间常态化应用。

数字化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近年来,平顺县聚焦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重大战略、重要工程、重点任务,围绕基础教育教学特点,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打破线上线下、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区域之间、学段之间的时空界限,基本实现全流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教学、教研、评价、学习、管理数据的无感式、伴随式收集和互联互通,教育教学的精度、温度和效度得到全面提升,为我省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走出了一条可借鉴可推广的路子。

今后,平顺县将围绕制约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及瓶颈,结合教育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及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打造高质量的数字教学资源库,助力“双减”提质增效,构建学生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的全新方式,引导优质资源向农村薄弱学校流动,加快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猜你喜欢
平顺县空间学校
更正
1945年平顺县德珩村的冬学运动
探寻未来新能源
中药材种出好风景——山西省平顺县大力发展药茶产业为发展增添新动能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学校推介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