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政建设真行动践行教育新使命
——太原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思政建设之思与行

2023-01-30 03:11
山西教育·管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教研思政课程

文 雷 晟

作为一所太原市属集团化完全中学,太原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正面临着新时代三项教育重大改革:“双减”“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以下简称“三新”)及“思政建设”。我们深知,只有形成对政策的系统认知,才能勇于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双减”政策是针对中小学生校外辅导及校内作业的“亮剑”,是教育原点的回归,更是真正追寻教育意义的底线保障。“三新”改革是基于新课标,对教材、课程、考试,从起点到过程再到终点的改革,是教育行为全环节的深刻革命。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整体提出,是对教育新定位的最好诠释。“思政建设”是对“为谁培养人”的回应,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准解读的新视角,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使命的践行。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标《意见》五项举措,结合我校近几年的实践提炼,我们以应答促进再思考、再深入,进而生成我校思政建设的特色“一校一案”。

一、深化教学管理创新

“课程思政”定位全员参与。我校以普遍性突出思政教育重点,即包含了所有学科课程在内的课堂教学体系,包括如何在校级课程设计中贯彻系统论思想;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如何在其他学科全面展开思政渗透,并落实到每位教师的日常课堂中;如何从教师层面推动各学科思政教学方法创新与教育水平的提高。我们初步规划了课程思政体系,结合初中“双减”政策及山西高中正面临的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改革,明确关键突破口,即基于新课标开发研制学科思政点,探寻课程思政水平的生长点,于潜移默化中实现课堂上的德育渗透。我们研究了如何让思政教育扎根到每节课中;开展了相应的教研与活动,以提升思政教学方法和教育水平;完成了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贯彻系统论思想。我们做了大致的课程总体规划(见表格),将显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隐性的其他各门学科都纳入了其中。

课程模块 课程类别 目标定位 学科思政元素以政治参与、法律意识、唯物史观、思想道德为主社会科学课程以语文学科为例:英雄故事与爱国主义,古文、诗词歌赋与文化自信,作文写作、价值观与品德等学科素养课程以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爱国情怀为主自然科学课程以生物学科为例:生态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问题,病毒、疫情与人体健康,生物武器与世界和平,科学史与科研精神等综合实践课程艺术、体育、心理健康、劳动教育等课程以公共参与、心理素质、文化自信为主以艺术学科为例:红色歌曲与爱国情怀,民族舞、戏剧、国画、书法、篆刻、剪纸与文化自信等

我校以两个重要载体为抓手进行教学管理创新:一是在课时教案首页目标栏增设“思政元素”达成;二是学校听课评课标准增加“思政元素”为必要考察。以常态物质载体,将抽象的思政教育要求落实到每一课。以加强课程思政教研凝结集体智慧,汇集经典课例。学校在课程思政的实践中,以教师全员参与着力强化思政课关键地位,注重“一线”思政教育主体性确立,坚持以“常态经典”和“动态时政”双态主线讲好道理作为本质要求,着力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二、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社团思政”定位自主发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社团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组织,自由度高、灵活性强。我们结合社团特点积极开发了思政主题活动,如将公民政治生活中的民主投票、民主协商与民主决策机制引入社团思政,将政治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引入社团思政的决策与执行环节,这个过程本身就极具思政教育价值。此外还开展了以传统文化、慈善、抗疫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家校思政”定位拓宽渠道,强化思政教育校内外一致性。家校思政对接的教育主体与客体是家长与家庭,这二者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学校之外,致使展开的各项教育活动与教育效果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必须教育家长,使家长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我校积极探索家校对话渠道:在《致家长的一封信》后增设家长反馈表,归纳共性与个性两方面诉求后再进一步对家长反馈;持之以恒落实教师全员家访,辅助调节家庭关系;举办品质“家长开放日”,拉近与家长的心理距离;增加家校互动,探索家校共育,线上、线下开设家庭教育指导课堂、父母孩子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心灵沟通”活动、“生活缔造者”活动等。在调节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中引入了心理咨询教师,服务学生与家长。

另外,我校以校园文化设计、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试点等丰盈思政资源、拓宽思政渠道。在图书馆建立“校园马克思主义书房”,在教学公共场所建立“思政文化长廊”,通过思政阵地,让师生耳濡目染地将思政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022年9月我校与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省实验小学签署了“共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基地校”协议,深化大思政教育内涵,主动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坚持从多元参与开发辅助资源,坚持从成果集锦汇聚优质资源,坚持从研学实践丰富社会资源,完善以机制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班会思政”定位创新驱动。思政主题植根德育、落地班级是基于突破对传统班会课管理引导固化的创新尝试。在以政教处和班主任为执行主体的长期实践中,我们逐渐意识到所有的管理和引导工作要想摆脱说教并真正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必须融入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将思政教师团队作为班会思政课的横向合作教研主体,开始研究怎样合理地纵向分配好班会思政课的教育内容,确定了“爱”“美”“信”“思”四个主题,目前“爱”“美”系列主题已开发实践。以同一班会主题阶段划分,推进初高中一体化建设,结合学生年龄及成长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梯度事例、子话题及教育方法落实因材施教。一系列关乎学生终生成长的核心素养与性格养成方面的班会主题,持续挖掘内涵创新;以“多主体”参与共育的实践,持续拓展主体创新。充分发挥思政教师团队专业能力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班主任德育开发研究的专业水平,开辟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天地。

我校已完成了“爱”系列共五个篇章:《感恩有你——爱父母敬老师》《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爱祖国》《深读马列经典,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时代新人——爱真理》《百年树人,源远流长,阳光二外,续写华章——爱学校》和《“疫”无反顾不负韶华,砥砺前行共克时艰——爱生命》;以及“美”系列共四个篇章:《生肖之美——牛年犇起来》《美食之美——面食之美,山西味道》《礼仪之美——明礼修身,致知于行》和《建筑之美——土木华章,山西底蕴》;还开展了多主体参与共育的实践,如“经典阅读”课中,我为大家讲了《矛盾论》读后感,校党委书记张枢讲《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的读后感,副校长许昀丽作《共产党宣言》的推荐词,副校长贾俊峰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推荐词,兰丽红老师谈《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的感受,并制成视频在各班播放。

四、完善教研工作机制

“主题思政”定位关键主导。双态呈现顶层引领思政方向是我校思政体系中“一线”的“一”,对照“四维”的“多”,是魂与体的关系,该领域必须要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基于厘清“一线”与“四维”的关系,以系统思维总揽大局,做好顶层设计的思考与研究,以更高级的形态构建学校思政教育体系与动态机制,确立“一线”为核心,厘清了“常态主题思政教育”和“动态主题思政教育”的关系。

明确了“常态主题思政教育”的内涵。它是培养所有时代新人都应具有正确“三观”的主题,是具有普遍性的经典主题,适用于历届学生的思政教育,可长期进行。如“四史”(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主题,“爱、美、信、思”教育主题,“山西历史文化资源”教育主题等。

明确了“动态主题思政教育”的内涵。它是呼应时代变化的主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紧扣学生生活,与时俱进、动态确定的主题。其时效性强,鲜活生动,更受学生欢迎,与“常态主题”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我们曾以“十九届六中全会”进行过一次动态主题思政课的实践探索。

“一线”主题思政是我校的创新举措。它的“新”,在于主题思政这条主线所发挥的辐射作用,自然成为学校深化思政教研的源动力和重要教研支撑。呼应课程思政中两个重要载体抓手,让思政教研常态化进入日常听评课环节,具象强化教研队伍建设,创新教研方式方法。

五、构建学校大思政课体系

我校以实践探索为基,聚焦思政建设新突破,凝聚思政德育整体合力,探索立德树人新途径,着力构建学校特色大思政体系。2021年学校申报了太原市教育科学“十四五”重点规划课题“中学思政教育多元化实践研究”,力求全方位梳理多元思政实践的脉络,对中学思政教育的手段与途径进行多元探索,寻求以理论支撑顶层设计。

“四维之课程思政”定位全员参与,以普遍性突出思政教育重点;“四维之班会思政”定位创新驱动,思政主题植根德育落地班级;“四维之社团思政”定位自主发展,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四维之家校思政”定位拓宽渠道,强化思政教育校内外一致性;“一线之主题思政”定位关键主导,引领思政方向。

以“四维”“一线”的探索研究建构,形成对学校思政建设“体”的支撑,努力在“多”与“一”两方面自主创新,构建学校“大思政”教育体系,统领主题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调动家社育人机制,挖掘家校共育潜力,创新驱动德育多元途径,发展德育特色“一校一案”的研究制定。

我校已初步构建了二外思政建设的特色“一校一案”。对标教育部近期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展望未来,二外人将继续秉持“一切为了师生的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恪守“立德、笃学、务实、创新”的校训,深刻领会把握指导思想更鲜明、工作原则更明晰、工作目标更具象的思政建设总要求,持续内化深化学校立德树人根本,构建学校高质量发展体系,以思政建设真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使命!

猜你喜欢
教研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