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PCVP术与PVP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2023-01-31 01:17刘晓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1期
关键词:弯角伤椎穿刺针

刘晓军 邓 峰

1 湖北省潜江市人民医院 433100; 2 潜江市妇幼保健院

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提升,在轻微外伤或跌倒后极易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1]。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可通过增强椎体强度,改变其稳定性,以达到缓解椎体疼痛,提升椎体功能的作用,是OVCF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在术中透视及骨水泥渗透的问题上仍存在一定缺陷[2]。而随着医疗器械不断的改良和更替,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PCVP)以其操作便捷、创伤性小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相关椎体疾病的治疗中[3]。基于此,本院选取100例OVCF患者进行探究,比较OVCF患者应用PCVP术、PVP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旨在为OVCF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多实践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OVCF患者100例随机分为PCVP组(n=50)和PVP组(n=50)。PVP组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8.17±5.13)岁;骨折至手术时间(1.32±0.54)d;骨折原因:跌倒21例,搬提重物18例,原因未明11例。PCVP组中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9.74±5.26)岁;骨折至手术时间(1.23±0.50)d;骨折原因:跌倒24例,搬提重物19例,原因未明7例。两组基础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①病史、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符合OVCF的诊断标准[4];②为单阶段胸、腰段OVCF;③具备手术适应证;④患者及家属知情且同意参与研究。(2)排除标准:①非骨质疏松症所致的骨折;②陈旧性骨折;③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④合并凝血功能异常;⑤合并脊髓、神经压迫;⑥无法耐受手术治疗;⑦无法正常沟通交流。

1.3 治疗方法 PVP组:患者取侧卧位,经C形臂X线机透视定位伤椎后,选择椎弓根外缘体表投影外侧1~2cm为穿刺点,以利多卡因向椎弓根方向做从穿刺通道软组织全层浸润麻醉。麻醉完成后在透视引导下以穿刺针经单侧椎弓根进行穿刺,直至正位透视下可见穿刺针远端达椎弓根投影内上象限,侧位透视可见穿刺针远端达伤椎椎体后壁,在侧位透视下继续进针,并适当调整其头尾倾角度,直至穿刺针远端超过椎体后缘5mm左右后停止进针。拔出穿刺针内芯并置入实心钻,钻入伤椎前中1/3处后拔除实心钻,通过骨水泥推杆将骨水泥推入,并通过C形臂X线机监测注入情况,骨水泥扩散至椎体后壁附近时停止推注,待其硬化后拔除穿刺套管。PCVP组:穿刺过程同PVP组。拔出穿刺针内芯,置入弯角注入器直至尖端接近对侧椎弓根投影内缘,侧位透视显示到椎体前中1/3处。通过螺旋推注器将骨水泥低压注入,注入时同时退出弯管,并通过C形臂X线机监测注入情况,骨水泥扩散至椎体后壁附近时停止注入,待其稍硬化后拔除穿刺套管。

1.4 观察指标 (1)术中情况: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透视次数,并评估骨水泥分布情况,评价标准[5]为,Ⅰ级:分布至对侧椎体≥75%,Ⅱ级:75%>分布至对侧椎体≥50%,Ⅲ级:50%>分布至对侧椎体≥25%,Ⅳ级:分布至对侧椎体<25%。(2)椎体形态变化:分别于手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评估患者椎体形态结构。包括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通过X射线观察椎体压缩情况及Cobb角,Cobb角角度越大提示椎体压缩情况越严重。(3)疼痛及椎体功能变化:分别于手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评估患者疼痛水平及椎体功能变化。疼痛水平通过视觉模拟量表[6](VAS)评估,计0~1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疼痛症状越严重;椎体功能变化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7](ODI)进行评估,共包括日常生活功能的10个小项,每项计0~5分,总分=(实际计分/50)×100%,总分越高提示患者椎体功能越差。(4)并发症:记录术中及术后6个月内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 PCVP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PVP组,且骨水泥分布优于PVP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2.2 两组椎体形态变化比较 术后两组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较术前均有降低,且PCVP组低于PVP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椎体形态变化比较

2.3 两组疼痛及椎体功能变化比较 术后两组VAS及ODI评分较术前均有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并发症比较 PCV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PVP组(P<0.05),两组创面感染、再发骨折及神经根损伤等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随着老龄人口数目不断增长,骨质疏松等常见老年疾病的发病群体也不断扩大,机体骨组织骨量降低,导致骨脆性增加,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轻微外力作用即可发生骨折,其中OVCF是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OVCF患者多表现为严重的腰背部疼痛,还可引起呼吸功能障碍、食欲减退、失眠抑郁等症状,对其正常的生活工作能力带来极大影响,生活质量显著降低[8]。

表3 两组患者疼痛及椎体功能变化比较分)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目前,OVCF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其中开放性手术治疗虽能纠正脊柱畸形,加固椎体稳定,但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部分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较难耐受而选择保守治疗;而保守疗法主要包括卧床休息、药物镇痛以及外支架固定,虽能一定程度缓解其相关症状,但所需恢复时间较长,且难以纠正脊柱畸形[9-10]。近年来,微创技术飞速发展,PVP术和PCVP术等微创疗法逐渐成为OVCF的首选治疗方案,相关研究显示,二者对OVCF患者的疼痛缓解及腰椎功能恢复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对术中透视及骨水逆渗漏发生情况的影响仍存在一定差异[11]。本文结果显示,相较于PVP术而言,PCVP术术中骨水泥分布情况更佳,可有效减少术中透视次数,且不会增加手术时间。PVP术主要通过将骨水泥注入椎体以增强其结构强度,但在注入骨水泥的过程中,部分区域直穿刺针较难达到,需进行多次透视观察以明确推注部位,且较难到达伤椎对侧,导致骨水泥分布情况并不理想。而PCVP术术中所应用的弯角针具有较好的弹性和机械强度,在穿刺过程中可直达直型针较难到达的部位,无须进行多次角度调整,进而减少了术中透视次数;同时,弯角针可越过椎体中线到达对侧椎体区域,并在骨水泥注射过程中回撤针管以达到多点注射,机动性较强,以保证骨水泥在椎体中的分布合理率[12]。

本文结果还显示,PVP术和PCVP术均能有效缓解OVCF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其椎体功能,但PCVP术对椎体形态的改善更为理想,且能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风险。骨水泥在伤椎中的分布动力主要源于推注压力,PVP术受到直穿刺针的限制,要保证骨水泥弥散至伤椎对侧则需以更高的压力进行推注,骨水泥的渗漏风险显著提升,一旦发生渗漏则需停止推注,骨水泥分布状况也稍劣于PCVP术,而PCVP术中应用的弯角套管可直达伤椎对侧,且是以多点低压进行骨水泥注入,可在保证骨水泥分布效果的基础上,极大程度的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13]。同时,PCVP术通过保证骨水泥在伤椎中的均匀、对称分布,为伤椎提供更有效的生物力学支撑,保证椎体双侧强度平衡,以促进伤椎形态结构的恢复。

综上所述,PCVP术和PVP术均可有效改善OVCF患者伤椎功能,缓解其疼痛水平,但对比PVP术,PCVP术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提升骨水泥分布效果,同时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

猜你喜欢
弯角伤椎穿刺针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喷火怪兽迷宫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高山上的弯角侠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掩星探测弯角和折射率同化对数值预报的影响
手术穿刺针清洗质量控制方法的改进研究
做个遥控模型车专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