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全切除术、联合被膜内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在儿童中的应用价值

2023-01-31 01:17陈锦明黄东辉陈俊曦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1期
关键词:发炎扁桃体等离子

陈锦明 黄东辉 陈俊曦 卢 杰 陈 舒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耳鼻喉科 528000

扁桃体发炎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病的主要致病病因源于微生物的感染,其具体发病症状可表现为高热和怕寒,以及在吞咽水和食物的时候,会伴随比较明显的咽部疼痛。针对该病的治疗,考虑炎症部位的特殊性,采用药物治疗很容易导致症状的反复发作,故在病情稳定后,大都需要接受扁桃体切除术,通过直接切除发炎的扁桃体病灶,来实现治疗目标,这也是众多治疗该病方法中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1-2]。在众多手术方法中,传统扁桃体切除术会造成患儿出现出血量明显,使得其术后会出现明显的疼痛,不利于其预后。常规低温等离子全切术相较传统手术而言,具有降低术中出血量,节省手术时间,可避免其在术后出现明显的疼痛,具有加快康复进度,提高预后质量等优势[3-4]。但该手术也会导致患儿在康复过程中,出现出血情况,这也是临床比较头痛和关心的问题[5]。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联合被膜内低温等离子切除术相关实验研究报道在治疗扁桃体发炎方面有着比较明显的价值,可降低患儿在术后频繁且大幅度地发生出血的概率[6]。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88例扁桃体发炎患儿探讨该手术方法的具体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2年3月收治的88扁桃体发炎患儿,两组均符合扁桃体炎症的诊断标准,需行切除术。根据切除辅助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50±1.33)岁,体重15~47kg,平均体重(31.51±3.40)kg,病程1~3个月,平均病程(2.46±1.32)个月。参照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45±1.32)岁,体重15~48kg,平均体重(31.52±3.30)kg,病程1~3个月,平均病程(2.54±1.54)个月。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占比和体重以及病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两组患儿的资料齐全,已经度过急性发病期,可行扁桃体切除术,其经过病理诊断确诊为扁桃体发炎[7];(2)患儿家属对本次实验项目知情;(3)患儿的身体组织发育无异常,智力意识清晰,可进行后续的量表评估。排除标准:(1)患儿伴随有精神障碍疾病,无法配合后续量表评估[8];(2)存在严重的心脏、肝肺衰竭的患儿;(3)伴随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

1.3 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全切术,在手术前给予患儿全身麻醉处理,并在其肩关节部位下方放置垫子,让其将头往后伸,然后开口器撑开打开其口咽,充分显示扁桃体的位置。沿着舌腭弓黏膜和扁桃体黏膜的方向,顺着外侧将其之间的间隙进行充分暴露,然后用手术器具将其扁桃体保持居中位置,从扁桃体上极间隙的上极包膜外分离开始着手切除,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刀,将其档位调节至7,运用先上后下的切除路径,将整个扁桃体进行切除,切除完毕后,再将射频刀的档位调节至5,对患儿进行止血处理。实验组术前手术准备工作同参照组,并将射频刀调到和其一样的档位,然后开始进行手术操作,在扁桃体组织的上极部分,顺着该部位被膜内位置,将舌咽上缩肌与扁桃体周边的间隙内的结缔组织进行切除,切除后,转至扁桃体组织的下方,除了薄层邻近下方区域的被膜内的扁桃体组织,其他部分皆运用射频刀将其在被膜内进行直接切除,术后同样做好止血工作。

1.4 观察指标 (1)在术中记录两组患儿的出血量,以及术后12h、24h和5d内的出血人数,并记录其出血的部位(扁桃体的上侧、中侧、下侧)。(2)在术后采用WONG-BAKER FACES评分表对两组患儿的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分,该表主要根据表情来判断患儿是否存在不适和疼痛,合计有6个面部表情,各表情的面部特征从感受良好微笑到痛苦面目扭曲,其评分也从无痛到剧烈疼痛,护理人员在术后12h、24h和术后6d内对其进行评估,让其选择符合自己心理感受的表情。(3)在术前和术后2d检测两组患儿的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取患儿的空腹静脉血3ml,将其离心处理后,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其免疫蛋白球A、免疫蛋白球M和免疫蛋白球G水平。(4)记录两组患儿开始进食半流质饮食和住院时间。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术前、术后免疫指标比较 术前、术后两组各项免疫指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手术出血情况对比 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在术后5d内出血总例数明显少于参照组(P<0.05),但两组的出血部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术前术后免疫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儿术后不同时点疼痛评分比较 实验组的疼痛评分在不同时点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患儿术后临床指标时间比较 实验组的进食和住院术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见表4。

表2 两组患儿手术出血情况对比[n(%)]

表3 两组患儿术后不同时点疼痛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患儿术后临床指标时间比较

3 讨论

扁桃体炎作为儿科炎症疾病中有着较高发病率的疾病,若不在发病后,及时对患儿采取有效和积极的治疗措施,不仅会影响其正常饮食和情绪,还有可能会致使其出现呼吸疾病,引发与睡眠质量有关的疾病,会对其身体健康和发育水平造成不利影响。传统的扁桃体切除术,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手术方法会导致患儿出现不利于预后的出血量,影响其免疫功能,且很容易引发并发症,使患儿在术后存在明显的疼痛,加之并发症的发作,会降低手术治疗效果[9]。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目前常用的扁桃体切除方法由传统的切除术过渡到低温等离子切除术,作为目前被临床广泛选择应用的手术方法,该法可避免患儿在术中发生大出血的情况,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时间简短,且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有着较高的安全性,是非常理想的手术方法[10-11]。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该法虽然可减低出血量,节省手术时间,避免其扁桃体组织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但患儿在术后有持续的出血情况,会影响其康复质量,且出血的部位也因个人情况而出现差异,故临床应寻求能够避免不良情况的更好手术方法[12]。联合被膜内外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是基于扁桃体的解剖组织,并从常规的低温等离子切除术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手术方法,该方法考虑到了扁桃体被膜的结构,以及会导致患儿在术后出血的因素。在具体的手术操作中,在扁桃体组织的上方开展被膜外切除,对其下方则在保留薄层周围的被膜扁桃体组织的前提下,实施被膜内切除手术。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扁桃体的上方组织隐窝有聚集细菌的作用,正因为该组织十分容易聚集细菌,因而使得患儿会出现反复炎症发作和扁桃体组织脓肿。若扁桃体组织上方和被膜的切除完整度较低, 则很可能会导致炎症反复发作或者扁桃体及其周围组织的肿胀,故需要对其扁桃体组织的上方以及被膜进行直接切除。此外,鉴于扁桃体下侧出血是最为常见的出血部位,且该部位不像扁桃体上方组织具有完整的被膜组织,考虑到出血特性,因而行被膜内切除较为妥当。

术后对比两组的出血情况和疼痛评分,发现实验组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疼痛评分,该组术后的WONG-BAKER FACES评分表明显低于参照组,说明联合被膜内外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具有良好的降低出血量的价值,可避免患儿在术后出现明显疼痛。再对比两组的免疫指标,无较大差异,说明该手术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会造成患儿在术后出现较大免疫功能失调。而临床指标的差异可以说明该方法可更有利地,促进患儿恢复出院。

综上所述, 常规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全切除术、联合被膜内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都具有较高的手术价值,且联合被膜内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患儿的术中出血量,避免其在术后出现显著的出血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进行采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发炎扁桃体等离子
神秘的 “物质第四态”
什么是发炎?
低温等离子切除扁桃体术后出血原因研究
扁桃体发炎怎么办
低温常压等离子技术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眼睛发炎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鼻腔血管瘤
扁桃体
“水果”变“干果”
扁桃体,切还是不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