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序贯治疗射血分数偏低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2023-02-04 07:44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2期
关键词:利钠库巴缬沙坦

张 蒙

济南重汽医院,山东省济南市 255000

左心室射血分数偏低心力衰竭(HFrEF)是一种以心室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具有病情进程快、预后不良等特点[1]。现阶段,临床针对HFrEF主要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以及强心苷类与利尿剂等药物治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病情进展,但患者仍具有较高的再住院率,1年内的全因死亡率高达20%以上[2]。因此,亟须通过高效且安全的用药方案增强HFrEF患者的治疗效果,保障其预后。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是由人工合成的外源性B型利钠肽,具有舒张血管平滑肌、抑制心室重构等功效,能够有效缓解心衰症状。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属于神经激素抑制类药物,其对脑啡肽酶与血管紧张素受体具有双重抑制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尿钠排泄,扩张血管,缓解心脏负荷[3]。2019年8月—2021年7月本院对于49例HFrEF患者在常规方案的治疗上应用了rhBNP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序贯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以期为本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8例HFrE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2.65±5.85)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5.02±1.58)年;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为Ⅱ级20例,Ⅲ级21例,Ⅳ级8例;合并症包括高血压8例,糖尿病4例,冠心病22例;有吸烟史19例。研究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2.60±5.69)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4.98±1.60)年;NYHA分级为Ⅱ级18例,Ⅲ级22例,Ⅳ级9例;合并症包括高血压9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21例;有吸烟史18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医院对于本次研究方案予以批准。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2018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4]中对于HFrEF的诊断标准,且LVEF<40%;②NYHA分级在Ⅱ~Ⅳ级;③患者意识清晰,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④此次研究方案已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告知,并取得了同意。(2)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②恶性肿瘤;③瓣膜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心源性休克;④呼吸系统疾病;⑤高钾血管、症状性低血压;⑥有血管性水肿病史;⑦对研究中涉及的药物有过敏史;⑧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⑨哺乳期与妊娠期女性;⑩精神异常者。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强心苷类、扩张血管药物、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以及调脂、降压、降糖等对症治疗措施,治疗期间低脂、低盐饮食,合理休息,禁烟酒。对照组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规格:10mg×16片,国药准字H31021938,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口服治疗,10mg/次,1次/d。研究组应用rhBNP(规格:0.5mg,国药准字S20050033,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治疗,首先静脉注射1.5μg/kg,之后以0.007 5μg/(kg·min)的速度静脉泵入72h,其间注意监测血压。结束rhBNP治疗后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规格:50mg×28片,国药准字J20190001,瑞士Novartis Pharma Stein AG)口服治疗,首次用量为25mg/次,2次/d,观察1周后若患者耐受良好则逐渐增加药量,维持量为100mg/次,2次/d。两组持续治疗6个月。需要注意的是,若患者入组前服用ACEI或ARB类药物则停药36h进行洗脱,之后再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预防联合用药引起血管性水肿。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参照2018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4]中的内容予以评价。其中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心功能改善≥2级为显效;症状体征好转,心功能改善1级为有效;症状体征及心功能均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心功能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对于患者的LVEF、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进行检测。(3)神经内分泌激素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采集患者肘静脉血3~5ml,以3 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血清分离后以放射免疫法对去甲肾上腺素(NE)、AngⅡ、醛固酮(ALD)进行检测。(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恶心或呕吐、皮疹、头晕或头痛、血管性水肿、低血压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χ2=5.018,P=0.025<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F指标较对照组高(P<0.01),LVPWD、LVEDD指标较对照组低(P<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2.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内分泌激素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各项神经内分泌激素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NE、AngⅡ、ALD指标较对照组低(P<0.01)。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内分泌激素指标对比

2.4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在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8,P=0.673>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n(%)]

3 讨论

HFrEF是各类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阶段,由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与交感神经系统(SNS)激活是本病发生与进展的关键,所以现阶段临床主要采用ACEI或ARB类、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抑制RAAS与SNS过度激活,以期逆转或改善心脏重构,阻断疾病的进程。然而,仍有许多HFrEF患者在接受传统治疗方案后重复住院,整体应用效果不够理想[5]。

脑利钠肽是从心室与心房心肌细胞中释放的生理代偿物质,以便对抗RAAS系统与SNS系统,缓解HFrEF患者的临床症状。rhBNP属于人工合成生物制剂,其关键序列与生理性脑利钠肽关键序列一致,所以作用机制也与生理性脑利钠肽相近,具有显著的利尿、利钠、抑制RAAS系统与SNS系统等功效[6]。同时,rhBNP通过与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的利钠肽受体结合,促使平滑肌细胞松弛,扩张动静脉,缓解心脏负荷,且不会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与心肌耗氧量增加。然而,rhBNP的作用时间仅有23min,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有学者发现,脑啡肽酶对于利钠肽具有降解作用,抑制脑啡肽酶可以增强内源性利钠肽的水平,发挥出利尿与抗心衰功效[7]。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是心力衰竭患者的新型治疗药物,可以拮抗血管紧张素受体,且对脑啡肽酶活性与利钠肽降解具有抑制作用,继而发挥扩张血管、利尿、对抗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心肌细胞肥大,以及抑制心室重构等多重功效。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与心功能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在外源性补充rhBNP治疗后序贯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维持治疗,通过抑制RAAS系统与调节利钠肽,能够有效促进尿钠排泄,预防与逆转心室重构,最终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保障整体治疗效果。

有研究认为,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所致的心肌重构、凋亡与纤维化是HFrEF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而有效调控神经内分泌激素对于本病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8]。随着HFrEF患者病情的加重,血清NE、AngⅡ、ALD指标随之升高,进一步加重了血管负荷,提高循环血量与心肌耗氧量,导致心肌细胞凋亡。本文中,治疗后研究组NE、AngⅡ、ALD指标较对照组低(P<0.01)。rhBNP具有排钠、排水、扩张血管等作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主要包含缬纱坦与沙库巴曲两种成分,其中缬沙坦对于AngⅡ、ALD与NE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具有对抗血管平滑肌增生、抗心肌细胞肥厚与纤维化的功效;沙库巴曲不仅可以抑制脑啡肽,增强心房钠尿肽水平,达到扩张血管、缓解水钠潴留与心脏前后负荷的作用,还能够改善ALD活性,预防心室重构[9]。外源性补充rhBNP后序贯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通过拮抗RAAS与SNS激活,调节神经内分泌激素,进一步改善了血管张力与心肌耗氧量,阻断HFrEF的进展途径[10]。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rhBNP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安全性。

综上所述,rhBNP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序贯治疗HFrEF效果显著,能够有效调节神经内分泌激素,改善心功能,安全性较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利钠库巴缬沙坦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芥末糖
跳伞极限运动摄影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
参附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左心衰竭102例疗效观察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于AMI心力衰竭患者循环内分泌的影响
心房利钠肽原不同肽段的抗肿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