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点穴联合中药贴敷预防乳腺癌化疗呕吐临床应用*

2023-02-04 07:44林育萍叶祝芹卢廉珊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2期
关键词:点穴食欲恶心

林育萍 叶祝芹 卢廉珊

广东省河源市妇幼保健院普外科 517000

乳腺癌作为临床一类常见的恶性肿瘤,50~55岁年龄段女性是疾病高发群体,主要表现为乳头或者乳晕异常、乳腺肿块、乳头溢液以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等。该病发病原因暂未完全明确,已经严重影响到广大女性群体生命健康[1]。伴随经济水平进步和生活压力增加,乳腺癌患病人数也在相应增多,同时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当前,化疗是乳腺癌治疗中的主要方式,但化疗药将肿瘤细胞杀灭的同时,可引起较多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最为常见。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属于化疗期间最痛苦且最难忍受的一类不良反应,可影响患者食欲,引发水电解质紊乱和机体营养不良,危害身心健康[2]。以往采取甲氧氯普胺和盐酸托烷司琼等药物进行止吐处理,虽能起到一定效果,但未能较好解决患者痛苦,同时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和转氨酶上升等副作用[3]。中医药在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预防方面有着理想效果,其中按摩点穴和中药贴敷属于中医学上两类特色干预技术。为此,本文对2021年1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5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研究,探讨按摩点穴加中药贴敷对化疗所致呕吐的预防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疗患者50例进行研究。纳入标准:(1)均结合病理诊断确诊是乳腺癌;(2)符合化疗适应证;(3)年龄≥18岁;(4)均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有关书面说明,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排除标准:(1)严重疾病正处在急性期者;(2)伴精神病者;(3)化疗前存在恶心呕吐者;(4)处在妊娠或者哺乳阶段女性;(5)局部皮肤存在破损者;(6)存在脑转移者;(7)不愿参与或者不配合研究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将5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用药预防化疗所致呕吐,首次化疗前1d与化疗后1d静脉推注5mg的盐酸托烷司琼各1次,共2次。观察组予以常规用药+按摩点穴加中药贴敷预防化疗所致呕吐,具体如下:(1)首次化疗前1d与化疗后1d静脉推注5mg的盐酸托烷司琼1次,共2次。(2)按摩点穴:患者取平卧位,全身放松,护士用拇指或者中指的指腹对着穴位(双内关穴:位于前臂内侧正中线上,在腕横纹上2寸。双足三里:位于小腿的外侧、在膝眼下3寸、胫骨外1寸的位置取穴,神阙:位于脐中央)适当用力地按揉点压,先有节率的揉动,产生酸麻胀的感觉,按揉时间以及用力轻重应结合患者的体质状况而定,再用拇指或者是中指的指端对准穴位适当用力地点压,产生酸麻胀的感觉,点压的时间和用力轻重依据患者体质而改变,时间控制在2~6min内。(3)中药贴敷:结束按摩点穴后予以中药贴敷,将吴茱萸磨成粉装于密闭容器中备用,每次用前30min将生姜20g洗净去皮,捣烂取汁与吴茱萸调成糊状,分成5份放置穴位空白贴处,贴至双内关穴、双足三里、神阙处共5个穴位。贴敷时间在化疗前1d至当日化疗,2次/d,4h/次,存在过敏状况者时间需控制贴敷在30min。

1.3 观察指标 化疗第1天、第2天、第3天均于每晚7点左右收集信息,化疗第4~7天以电话询问或门诊问诊,观察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食欲分级、补救止呕用药的时间及剂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恶心:结合1990年欧洲临床肿瘤会议推荐标准开展评估,0度:无恶心;Ⅰ度:轻微恶心,未影响进食;Ⅱ度:显著恶心,影响到进食;Ⅲ度:重度恶心,无法进食,需卧床[4]。(2)呕吐:分成急性呕吐和迟发性呕吐,急性呕吐结合1990年欧洲临床肿瘤会议推荐标准开展评估,0度:无呕吐;Ⅰ度:轻微呕吐(1~2次/d);Ⅱ度:明显呕吐(3~5次/d);Ⅲ度:重度呕吐(>5次/d)[4]。迟发性呕吐结合1982年《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化疗药物毒副作用记录,依轻重反应程度分4级,0级:无胃肠道反应;Ⅰ级:仅恶心,无呕吐;Ⅱ级:恶心伴呕吐;Ⅲ级:顽固性呕吐[5]。(3)食欲分级:结合1990年欧洲临床肿瘤会议推荐的标准进行疗效评价,0级:进食正常;Ⅰ级:食量略减少,可进食正常食量的1/2以上;Ⅱ级:食量明显减少,不到正常食量的1/2; Ⅲ级:不能进食[4]。(4)补救止呕用药的时间及剂量。(5)不良反应:包括便秘、头晕、头痛、腹胀、腹泻、心电图异常。

2 结果

2.1 两组恶心发生对比 观察组的恶心发生率比对照组低(χ2=13.235,P=0.001<0.05),见表2。

表2 两组恶心发生对比

2.2 两组急性呕吐和迟发性呕吐发生对比 观察组的急性呕吐和迟发性呕吐发生率比对照组低(χ2=11.524,P=0.001<0.05),见表3。

表3 两组急性呕吐和迟发性呕吐发生对比

2.3 两组食欲分级对比 观察组食欲分级中0级比例高于对照组,Ⅱ级及Ⅲ级比例低于对照组(χ2=12.925,P=0.005<0.05),见表4。

表4 两组食欲分级对比[n(%)]

2.4 两组补救止呕用药的时间及剂量对比 观察组补救止呕用药时间为(1.02±0.30)d,短于对照组的(3.14±0.48)d;观察组补救止呕用药为(4.68±0.48)mg,低于对照组的(8.26±1.45)mg,差异显著(t=18.727、11.719,P=0.001、0.001)。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对比 观察组头晕、头痛、腹胀各1例,发生率为12.00%(3/25);对照组便秘、头晕、腹泻、心电图异常各1例,发生率为16.00%(4/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χ2=0.166,P=0.684)。

3 讨论

化疗属于乳腺癌的有效治疗方式,然而化疗期间药物将肿瘤细胞杀死的同时可导致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和纳差等),原因主要是药物于应用期间激活机体的中枢或者迷走神经5-羟色胺受体,导致呕吐反射[6-7]。以往采取盐酸托烷司琼虽能防治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但价格较高,且长期应用易出现头晕、胃肠道功能失调和疲劳等副反应[8]。因此,需要积极探索更为合理、科学的恶心呕吐预防方法。

中医学认为,癌症患者多是虚实夹杂和寒热互结,而化疗药有着抗癌祛邪作用,但祛除邪气的同时会损伤正气,使脾胃受到损伤,运化无权,脾胃失和,升降失调,浊邪上犯,进而引起恶心和呕吐症状[9-10]。此外,呕吐出现还和情志因素有关,乳腺癌患者多伴随负面情绪(如焦虑及抑郁等),可导致肝气不疏,或者忧思伤及脾胃,胃失和降,从而产生呕吐现象[11]。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恶心、急性呕吐和迟发性呕吐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提示按摩点穴加中药敷贴能减少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发生。观察组食欲分级优于对照组,补救止呕用药时间短于对照组,补救止呕用药剂量低于对照组,反映出按摩点穴加中药贴敷能改善患者食欲,缩短其补救止呕用药时间,减少补救止呕用药剂量。此外,两组干预期间便秘、头晕、头痛、腹胀、腹泻、心电图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仅少数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本文中对内关穴、双足三里、神阙穴开展操作,其中内关穴是手厥阴经络穴,属于八脉交会穴,有着宁心安神和理气止痛效果;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是祛邪治病和保健的要穴,能缓解消化道症状;神阙穴处在脐部中央,是任脉穴位,有着活胃理肠、行气利水、温经通络和散结通滞等效果[12]。按摩点穴是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达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中药(吴茱萸、生姜)贴敷具有去烦、降逆止呕等功效,能增强胃肠动力,促进肠蠕动。联合使用按摩点穴、中药贴敷两项干预措施,能起到慢性刺激作用,利用经络发挥理气和胃和升清降浊功效,进而起到镇静止呕作用,操作方便,且无任何创伤及不良反应,经济实惠,容易被患者接受。该干预方法在国内、其他省市已广泛应用,我院在河源地区首先开展,效果良好,可有效预防患者化疗后引起的呕吐不适,在我院已基本成熟,值得广泛推广。

综上所述,按摩点穴加中药贴敷能有效预防乳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发生,缩短患者的补救止呕用药时间,减少补救止呕用药剂量,改善其食欲,值得推广。但此次研究中依旧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选取的样本数量不多,且病例均是来源于一家医院,未对两组患者进行深入远期随访等,还需未来延长随访时间,进行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得到更为全面、客观的研究结果,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猜你喜欢
点穴食欲恶心
莴笋开胃增食欲
肚子饿了却没食欲,原来是胃阴不足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葵花点穴手
看清“点穴减肥”的真相
一切从食欲及性欲开始
食欲大开的吃货小编们
“葵花点穴手”
什么叫点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