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外语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
——常俊跃教授访谈录

2023-02-06 00:38刘兆浩常俊跃
山东外语教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外语理念融合

刘兆浩 常俊跃

(大连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刘兆浩(以下简称“刘”):常教授好!您提出的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近年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是什么促成了理念的提出?您是如何认识该理念的?为何称“内容语言融合”为“教育理念”?

常俊跃(以下简称“常”):提出该理念首先是因为我们发现过去几十年以外语技能训练为导向的外语专业教育出了问题。在学时、学分有限的情况下,让学生先学好语言再学知识的思路和实践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偏窄、思辨能力偏弱、综合素质发展不充分等问题。这些问题促使我们思考、探索新的路径。另外,我国历史上的外语教育实践、北美的沉浸式教学(Immersion)和内容依托教学(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欧洲的内容语言融合学习(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当今世界上有专家倡导的以英语为媒介的教学(EMI,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等等对我们有启示作用。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的提出也是以我们大连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大外”)持续16年开展的实践探索为基础的,是与我国独特的外语教育教学语境密切相关的。

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的关键词有“内容”“语言”“融合”。外语教育教学有必要同时关注“内容”的输入和“语言”的输入,关注“内容”和“语言”怎么“融合”促成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方位发展。这里面的“语言”是学生期望掌握的目标语言。对于“内容”,大家可能有不同的认识,在高校里应该是系统的专业知识内容或相关专业知识内容,是对学生未来发展有意义的重要内容。通过“融合”实现的“全方位发展”指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及语言以外的学科知识、跨学科知识,获得外语、思辨、跨文化、合作等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等。

称“内容语言融合”为一种教育理念是有一些思考的。外语教育理念不同于外语教学理念、外语培训理念。外语教学理念会关注怎么去教外语,外语培训理念关注怎么培训学员的语言技能。我们把“内容语言融合”提升到教育理念层次是因为它不仅关注学生掌握词汇、语法、听、说、读、写等基本知识技能,也关注人的培养和教育问题。在国际上,有专家把外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去探讨,分别为approach、method、technique(Richards &Rodgers,2001)。我们现在的内容语言融合是一种philosophical belief,一种哲学的思想,应该定位在approach层面。在外语教育教学研究领域,approach和method是不一样的,后者是前者指导下所运用的方法。在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指导之下会出现内容语言融合的不同模式和方法,如EMI、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等。

刘:您强调“内容语言融合”是一种外语教育理念,一种哲学思想。这一理念背后是否有相关理论的支撑?

常:对此,我们专门发表了文章进行探索(常俊跃、刘兆浩,2020)。我们发现,有多种理论能够解释、支持这一理念,包括语言学理论、语言学习理论、二语习得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诸多教育理论似乎都不约而同地关注到怎么才能使语言教学更有成效,更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专家们从不同领域提出的观点或主张和外语教育领域的内容语言融合思想是不谋而合的。我们的文章有比较详细的阐述,在此就不赘述了。

刘:您在《基于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改革探索》著作中提到技能导向教学理念(skill-oriented instruction,SOI),还指出在SOI理念指导下,传统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关注学生语言技能提高,课程体系建构主要遵循语言技能发展的逻辑,教材编写以语言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为纲,课程教学聚焦学生语言技能训练(常俊跃等,2020)。在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观照下,对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教材、教学、教师发展等方面的认识会发生哪些变化?

常:这个变化是比较大的,在某种意义上讲可能是革命性的。以技能训练为导向的传统教学理念其优势在于:聚焦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训练,一定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技能。但是,它的弊端在于:在这一理念之下设置课程的空间非常有限,只能开出语音课、语法课、词汇课、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写作课、翻译课,或是把技能教学进行综合,出现基础英语、综合英语、听说等课程。

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的革命性体现在多个方面。把内容语言融合起来开发课程的空间增大了,能远远超出传统的听说读写译课程。我们可以按照知识体系来开课,通过这些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语言表达能力。外语教材的开发也可以围绕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内容进行。教学亦是如此,内容和语言融合让教学更有意义,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外语专业学生应该是有知识、有能力、有素质的。这样,他们未来的发展才有后劲。外语专业教师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技能素养上,还要获取专业知识,后者对教师发展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有了系统的专业知识,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才可能深入的研究。长期以来,很多高校外语教师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重要原因是学术做不了。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有助于外语教师改变认识,构建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促进外语教师学术发展。从技能导向的教学理念转向内容语言融合的教育理念引发的是一场变革。实施内容语言融合教育,教师开发的课程和教材会更丰富,教学会更富有意义、更具趣味性,教师发展的道路也会更宽,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综合能力素质等方面一定会有特别的优势。

刘:多年来,您带领大外英语专业团队进行的改革在学界有目共睹。在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指导下,大外团队围绕英语专业教育教学及区域国别学专业建设具体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探索?

常:针对英语专业教育,我们探索的抓手是课程改革。课程是每一位老师和管理人员都能接触到的,在人才培养中是不可或缺的。我们英语专业课程改革一开始是依托学校的教改立项,后来成为省里的教改项目、国社科项目。最初,我们关注低年级(一、二年级),把传统的基础英语、阅读、听力、口语等语言技能课进行了改革,随后在高年级(三、四年级)把传统的高级英语、视听说以及语言学、文学课程也进行了改革。从2007年到2012年,我们在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指导下完成了全部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此后,我们仍然是从课程入手,系统开展了区域国别研究课程体系建构探索。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我们不能仅仅是引进,我们的视野应该更宽,应该在世界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外语专业的学生不能局限于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关注本国的国情,关注相关国家区域的国情区情,关注语言对象国家区域的相关问题。为此,我主持的第三个国社科重点项目就是区域国别研究课程体系的构建。最初,我们把这些课程作为英语专业方向课程来进行探索。现在,我们把区域国别课程作为建构区域国别学专业的组成部分进行探索,希望能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更好地了解相关国家与区域,有效服务国家建设。探索虽然从课程入手,但牵动的是整个专业教育改革和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变革。这涉及了专业教育理念的重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专业整体课程体系的建构、专业教材的系统开发、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的改进、教师发展思路的转变等。

刘:大外团队的这项探索对英语专业学生培养、教师发展、教育教学管理及我国外语教育政策产生了哪些影响?

常:探索初期我们在英语专业一、二年级进行教学改革实验,设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学生有一本学生和二本学生,也就是说有基础较好的学生,也有基础较差的学生。而对照组都是一本学生,基础较好。十几年里,通过各种对比实验研究,我们发现内容语言融合实验组的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有了突出表现,因为他们从入学伊始就学习了美国社会与文化、美国历史文化、美国自然人文地理,还学了英国社会与文化、英国历史文化、英国自然人文地理、欧洲文化、古希腊罗马神话、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后来又学习了当代中国思想经典、西方思想经典文学、语言学、区域国别学系列课程,所学课程的知识内容是比较系统的。另外,实验组的学生在英语语言能力方面也被证明是发展更快的,而且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等得到了较快的提升。这样一来,我们对英语专业学生通过内容语言融合的课程来培养就有了更大的信心。

教改实验期间,代表大外在全国演讲、辩论等大赛中竞技的都是内容语言融合实验组的学生,他们代表着大外的最高水平,在全国竞技场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这说明通过内容语言融合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其综合运用知识和语言的表现是出色的。此外,学生写学术论文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往学生主要接受听说读写训练,让他们写论文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现在,学生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还学习了系列的对象国家与区域国情区情课程、语言学课程、文学课程、区域国别研究课程等。这些系列的内容语言融合课程使他们对文学和语言学有了更多的了解,掌握了比较系统的知识。以前几十年里很难发现哪一个本科生能够发表论文,现在每年都能看到。学生的毕业论文的质量提高了,研究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教师发展方面,以前在基础阶段教学的老师发文章很难。课程改革探索带来很多现实问题,在问题的驱动之下,教师开始琢磨怎么去做研究,怎么去写文章。如此一来,教师的问题意识比以前更强了,科研能力也在逐渐提升,在国内外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了文章。以前只是关注语言技能,改革后每一门课都有比较系统的知识,教师们也要学习,他们的知识逐渐变得更加系统。一些教师在职攻读博士期间就研究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一批教师在这场改革探索中快速成长,他们不仅教学做得好,而且在学术上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完成了博士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当年,一参加工作就参与改革的部分教师只是拥有硕士学位的讲师,现在他们已经成长为副教授、教授,还有一批教师被评为校级和省级教学名师,成为学校的学术骨干或带头人,一些还成为非常优秀的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师发展方面,我们感觉非常欣慰,因为一场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对教育教学管理的影响,我们的感触也是很深的。首先,开展国际化合作,学生出国学习涉及学分互换和国内外课程对接。我们的听说读写课程是很难互换学分的,因为这些课程在国外属于语言中心的课程,不叫专业课程。课程改革之后就不一样了,所有的课程都是有内容的,如《综合英语:美国文学作品》《综合英语:英国文学作品》《综合英语:世界文学作品》《综合英语:中国当代思想经典》等。这就形成了两条线,一是巩固提高学生的语言,二是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我们既可以把他们看成语言技能课,也可看成专业知识课,和国外高校对接不是问题了,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国际交流。其次,传统的课程有先修后续的顺序,如听力(一)(二)(三)(四),泛读(一)(二)(三)(四)。未通过(一)的考试是不能学(二)的。这些课程看似非常科学,但是也出现了学生能通过(二),但不能通过(一)的奇怪情况,而且很难实施真正的学分制。现在,每一门内容语言融合课程都是相对独立的,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也都有自己的定位,这为实施完全的学分制奠定了基础,教学排课也更方便了。再次,以前教授《基础英语》一周需要备课上课三、四次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现在可能准备一门《美国社会与文化》课或其他课程重复几次就能完成很多教学工作量,课程也越教越熟练,质量越来越高,这其实为教师们减轻了教学负担,使其有更多的时间来提高科研能力。此外,正是通过课程改革,我们产出了系列的成果,制定出比较科学的培养方案,开发了系列课程和教材,获得了校级、省级、国家级的教学成果奖,获得了人文社科政府奖。这对教育教学管理也是一种激励。

在研制外语专业《国标》《指南》的过程中,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们达成了共识,内容和语言不该分家,依托有益的知识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帮助学生获取专业知识,这种理念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最终进入《国标》和《指南》,进而指导我国的外语专业建设。

刘:取得上述成绩实属不易,您的团队在英语专业实施探索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又是如何应对的?

常:做一项探索,特别是前人没有做过的探索,的确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师资问题。传统上我们英语专业非常注重听说读写训练,老师们是这方面的行家,但是现在我们希望教师把知识内容教学和语言技能教学结合起来。老师们之前没有系统地学习美国历史文化、美国社会与文化、英国历史文化、圣经与文化、希腊罗马神话、中国文化等课程,这些课程对老师们来说都是全新的。那么如何去解决这些课程的教学问题?参与改革的老师形成了一个共同体,经常在一起交流。为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老师们阅读相关的著作和文献,做出了艰苦的努力。通过团队在职努力,问题最后一一破解了。当然教学过程中会不断地发现新问题,我们就持续探索。例如,既教内容又教语言二者怎么平衡?老师们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逐渐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开展研究,发表论文。对老师而言,这也是一种成长。

刘:您带领团队在英语专业实施了内容语言融合教育改革探索,外语类高校的英语专业与其他类别高校的英语专业不完全相同,英语专业与俄语、日语、韩国语等专业也有很大的不同。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对师范类、财经类、理工类、政法类等院校的英语专业教育是否具有指导意义?对零基础外语专业及公共英语(大学外语)、中小学阶段英语或外语教育教学是否具有启示意义?对当前大家谈的新文科建设、课程思政、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是否具有启示意义?

常:你提到外语类院校英语专业和其他类别高校英语专业不一样,的确如此。但是,也有相同之处,全国所有高校的英语专业都是同一个《大纲》指导的,所有外语专业都是一个《国标》指导的。这就意味着大外面临的问题可能在其他高校的外语专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事实上,几乎所有高校的外语专业都存在外语课程单一、技能课程过多、专业知识课程过少、技能教学和知识教学割裂导致的学生知识面偏窄、思辨能力偏弱、综合素质偏低等问题。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对解决这些共性问题有启发意义。现在,很多学校在传统清一色的语言技能课程中融入了有意义的内容,把高年级专业知识课程下放到低年级,把研究生的专业知识课程下放到本科阶段。这也是把内容和语言进行融合的一些努力。如果能从内容语言融合的理念中汲取更多营养,将外语技能课程依托的知识内容进一步体系化,将整个外语专业课程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内容语言始终融合,培养的学生知识体系会更加完整,语言表达会更专业,能力素质可能会发展得更好。

我们知道,很多非通用语种专业在大学才开始教这些语言。没有语言基础直接学习内容会面临困难。一开始强化语言训练是必要的。但是,也要意识到在语言训练的早期可以进行内容语言融合教学。坚持让学生把语言学好后再学知识内容这种思想会耽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有必要尽可能早一些把语音、语法、听力、口语、泛读这些课程以不同的方式与专业知识内容融合起来。内容语言融合包含多种模式,或偏重语言教学,或偏重知识教学,或对语言和内容同样关注,“融合”的方式是灵活的。在基础阶段,特别需要强化学生的语言,可以多关注语言训练,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以更多地关注内容。语言和内容永远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高年级阶段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课也会涉及语言,如概念的界定、理论的表述等。我相信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对零起点外语专业会有一定的启发。

你提到公共外语,也就是现在人们说的大学外语。2020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将大学英语课程分为三类,即通用英语课程、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跨文化交际课程。与之前的大学英语课程相比,这些课程有了一定的变化。通用英语课程希望增加学生在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的知识储备,拓宽国际视野,提升综合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具有明显的内容语言融合特色,教师不可能完全不讲内容,学生的收获也不可能仅仅是语言。跨文化交际课程里本身就有内容。有研究发现,大学外语的学生对内容学习有很高的期待,有时对内容的兴趣甚至比语言更高。大学外语如果没有内容介入,语言学习会变得特别单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会很差。目前,有“外语+专业”和“专业+外语”的观点,但如果只是简单地相加,很容易变成两层皮,很难培养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的高水平人才。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对大学外语教育教学应该是具有启示意义的。

对于中小学外语,欧洲从20世纪90年代就在中小学阶段大面积推广内容语言融合学习(孙有中、王卓,2021:5)。他们用目标语开设地理、体育、艺术等课程,其积极效果得到了认可。我国的学生从幼儿园就学英语,到了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阶段很多还是进行单纯的外语教学,如此下去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能否早些把专业知识内容和语言融合,让学生尽早受益,这是值得深思的。在中小学及大学外语专业、非外语专业进行的外语教学都应该是外语教育,而外语教育不可能不涉及内容。教育学生,有意义的内容不可或缺,内容语言融合在中小学阶段蕴藏巨大潜力。

对于新文科建设,2020年的《新文科建设宣言》指出,“鼓励支持高校开设跨学科跨专业新兴交叉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发展文科类新兴专业,推动原有文科专业改造升级,实现文科与理工农医的深度交叉融合”。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对更好地开发与外语学科相关的跨学科课程、更有效地拓展涉外专业学生的跨学科知识、更切实地培育新兴涉外专业或专业方向、更快速地实现传统涉外专业改造升级等具有启示意义。

近年来党和国家花了很大的力气在推动课程思政。外语课程思政侧重在外语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价值塑造,这本身就是外语语言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我们团队在2015年就开始关注外语与思政内容融合的问题并发表了调研文章。近期发表的文章进一步阐述了思政课程教学与外语专业教学融合的可行性,提出了将思政教育与外语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第三种模式(常俊跃、李辰超,2020),在此不再赘述。

区域国别学教育希望帮助学生掌握对象国家区域的语言,了解对象国家区域的社会文化等,通晓国际规则,能运用外语开展涉外工作。传统上认为,应该学好语言再去学对象国家区域的知识。如果割裂内容和语言分别开设课程,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目标可能很难实现。将内容和语言有机融合有助于在有限的学时内同步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拓展学生区域国别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视域下的学生需要掌握外语,了解对象国家区域的人民,掌握国际传播的知识,具备传播实践能力。如果内容和语言分家,走先学语言再学知识的传统道路,最后很可能是没有多少时间学传播知识、提高传播能力。怎么办?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可能对这类人才培养有启发意义。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亦是如此。有必要在学习外语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国际组织、认识国际组织的工作、学习开展相关工作。若能很好地将内容和语言融合,人才培养可能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刘:通过您的介绍,能感觉到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具有很大潜力,能创造广阔探索空间。在您看来,未来围绕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可关注哪些方面?

常:理论和实践研究确实都值得关注。我想先谈一下实践。我们团队的实践探索已经持续了16年。在实践探索中我们遇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积累了一些经验。而在更多的学校,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的实践同样存在巨大的探索空间。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指导下不同外语专业的专业教育如何实施、不同阶段的外语教育如何完成、不同类型的涉外人才培养如何进行等实践都非常值得探索,具体可关注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构建、教材开发、课程教学、课堂测评、教师发展等专业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

在理论研究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从借鉴实践,到反思提升,再到中国本土特色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的提出和探索,发现有很多课题值得研究。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指导下,设定培养目标、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实施教学、进行测评、教师发展等都需要理论来指导。目前我们梳理出了内容语言融合的育人观、课程观、教材观、教师发展观等,这些观念指导下的原则、方法等应该进一步理论化,都是值得探究的。

内容语言融合背景下的学术研究空间是巨大的。现在很多学者的研究只聚焦在语言上,但外语的教与学不是单纯的语言习得问题,它和学生的知识获取、认知发展等密切相关。在内容语言融合教育背景下,学生如何发展语言、如何获得知识、如何提高能力和素质值得探索。内容语言怎么融合更有效?新技术手段怎么能够更好地助力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等等。现在有很多空白亟待填补。

刘:非常感谢常教授!相信您对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的系统解读对不同类型高校进一步深化外语教育改革探索、不同阶段的外语教育、不同类型的涉外人才培养会有很大的启发。

猜你喜欢
外语理念融合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