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城墙保护性修缮和活化利用的几点思考
——以河南安阳古城东南城墙为例

2023-02-06 18:37李丽丽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彩画安阳城墙

李丽丽

(安阳民俗博物馆,河南 安阳 455000)

一、安阳古城东南角楼历史沿革

安阳古城东南角楼,又叫彰德府城墙东南角楼,现位于东风路和文明大道交叉口西北角,据《彰德府志》记载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9年—公元1375年)。之后,经明成化、清康熙等历次重修[1]。1949年5月,解放安阳战役中,攻城部队曾与此处攻城。1951年1月至7月,安阳市政府城建科主持拆除安阳老城四面城墙。1956年,拆除四座城门、角楼,仅剩三角湖城角和东南城角遗存[2]。

二、安阳古城东南角楼历史考证和价值分析

安阳古城东南角城墙的主要筑建方式为外砖内土,即在城墙外部以砖石砌筑加固,内部则用夯土填充。具体为城台下部为两皮条石坐底,条石下部为一皮条砖,再下为素土夯实。城台高约10米,底宽上窄,自下而上以10%的比例收分。砖墙里侧为夯土,城台上部为砖制拔檐,拔檐之上外侧为雉堞,内侧为女儿墙。城台顶部地面为青砖海墁。

在城墙考古发掘现场,安阳考古专家和古建专家综合分析了考古发掘情况、土层叠加情况、城墙内部构筑方法、城砖形制,对比《考古安阳》关于镇远门的资料记载,确定安阳古城东南角城墙确为明代城墙[3]。墙体下方为夯土基础,城墙砌筑于夯土之上。

安阳古城东南角城墙的遗存佐证了安阳古城的历史变更,代表了一定历史时期,城墙所起的军事防御功能,具有较为重要的历史价值。

从清代彰德府城图来看,彰德府古城城池方正,城墙、城湖、城廓三位一体,城内道路布局简洁,城市中轴线清晰,两侧建筑排列整齐,城内坑塘均匀分布,整个排水、泄洪系统合理有序,城市龟背形状一览无遗,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是一座完美体现古代战争特点的军事防御设施,显示了我国古代人民在筑城营建方面所具备的聪明才智。窥一斑而知全豹,现存的东南角城墙和魁星阁从侧面反映了古城墙曾经的风貌及结构布局;现存的混凝土碉堡说明了城墙的历史变迁和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技艺,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建筑水平,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

古城东南城墙由角部城台、两侧城墙、上方魁星阁、外围护城河组成,城墙面水而建,厚重雄浑的城墙、不断变幻的湖光天色,共同组成了一幅优美的天然合一的古城池画卷,所体现的艺术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东南角楼采用了多种砌筑方法,有混凝土和半圆拱,结构严谨,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魁星阁彩画采用明旋子彩画,整体效果规矩大气,图案设计、颜色搭配文雅而富丽堂皇,显示了很高的绘画艺术价值。

三、安阳古城东南角楼保护性修缮

2018年至2020年,安阳市政府筹资,对安阳古城东南角楼开展了保护性修缮,复建了魁星阁,采用现代建筑技术向西、向北增建了部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城墙,并利用框架城墙内部空间布置了陈列展览,开展了城墙的活化利用。

(一)安阳古城东南角城墙保护性修缮的原则

安阳古城东南城墙目前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本次修缮的目的是恢复古城墙原有风貌,改善古城东南片区环境现状,使文物建筑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本次修缮不仅涉及历史建筑的修复,更涉及到魁星阁的重建和部分框架结构城墙的建造,而这几个部分的修缮原则截然不同,这里仅介绍历史建筑的修缮原则,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结合安阳古城墙特点和照片资料进行修缮; 二是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三是遵循“最小干预”原则,按照“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恢复城墙建筑。

冯咏浩先生说,我们修缮文物建筑,要使其延年益寿,决不能让它返老还童;力求恢复原貌,决不能焕然一新;要尊重历史,重调查研究,要注意保留更多历史信息,既反映其历史真实性,又反映历史的延续性、可读性。在修缮材料和施工工艺上,不能随意改变他们的原有用材,对一些确实需改变用材的要慎之又慎,要放在隐蔽处。施工技术、装饰等外表处理更要慎重,力求用原工艺手法精心巧妙实施[4]。

安阳古城东南城墙一期修缮正是按照这种思路开展的。另外,在修缮过程中也采用了非传统古建修缮技艺。

(二)对保护性修缮中采用非传统古建修缮技术的讨论

在安阳古城东南城墙一期修缮、二期复建工程中,共约有四处采用了非传统古建修缮技术。

一是在城墙角碉堡处。根据建筑现状及所用建材推测,安阳古城东南城墙角的射击孔、内部碉堡及碉堡后方券道应增建于近代战争时期,由于遭受战火和年久失修,该处残损严重,碉堡下方墙体破损殆尽,碉堡重量主要靠下方水泥板支撑,结构极其不稳定。因此,施工中,在隐蔽处使用了现代工程材料和施工工艺,即在水泥板下方、射击孔两侧各支顶一根直径为150mm的圆形钢柱,以维护碉堡稳定,而后,整砌青砖墙体,将钢柱包裹其中。

二是在券道外部。防御券道位于碉堡后方,青砖拱券结构,呈L形,长约四米,推测为士兵运输弹药、生活物质的通道,与射击孔、碉堡共同构成了可持久防御的军事工事。防御券道掩埋在城墙内部、魁星阁下方1.2米处,在魁星阁重力传达的核心位置。受上方魁星阁全部压力,券道年久失修、墙砖残损,难以承受较大压力,施工中采用了现代材料和施工技术,即在券道外部浇筑300mm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保护券道免受压力。

三是在魁星阁基础工程和屋面工程中。魁星阁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结构,屋面苫背材料掺有少量混凝土砂浆,正脊、垂脊、围脊等砌筑方式采用非传统做法。

四是在二期城墙建设中。二期复建城墙采用了纯现代建筑体系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部填充墙则依旧采用青砖砌筑。

关于在本次修缮中采用的非传统施工工艺,本研究表达以下几个观点:

一是在未被列为文保单位的建筑上,可少量使用可逆的现代技术手段。新材料的使用不是替换原材料,而仅仅是为了补强或加固原材料、原结构,更有利于古建筑的保护。以碉堡下方采用钢柱支顶和券道外部浇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为例,首先采用现代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能快速有效地维护碉堡的结构稳定,保护券道不受上部魁星阁的压力,新材料新技术使用在隐蔽部位,既保留了建筑的历史风貌,又保障了文物建筑的安全;其次,新材料新技术与文物本体接触较少,几乎互相分离,可随时拆除,满足古建修缮可逆性原则要求。

二是在原址重建文物建筑时,应尽量不采用现代材料和现代技术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但是,因特殊情况需要在原址重建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需要在原址重建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5]。《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第二十五条规定,已不存在的建筑不应重建,文物保护单位中已不存在的少量建筑,经特殊批准,可以在原址重建的,应具备确实依据,经过充分论证,依法程序报批,在获得批准后方可实施,重建的建筑应有醒目的标志说明[6]。

修缮前,魁星阁仅留十米见方的建筑基址,设计人员依据历史照片对其进行了重建设计。魁星阁是一座重檐歇山式建筑,建筑形制较高,所处位置醒目,作为一座特批原址重建的历史建筑,其重建意义重大,需慎重对待,需按照中国传统建筑做法重建,需按照“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原则进行科学还原。我们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修缮古建筑目的是为了更多、更好地保存古建筑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而在魁星楼重建中,苫背新材料的采用,屋脊的不规范做法,显然不是基于此目的。鉴于魁星阁特殊性,尽管其未被列为文物保护建筑,也不建议采用现代手段修缮。另外,重建后的魁星阁应设醒目的标志说明,注明重建年代及原历史建筑构件的使用情况,以使后人清楚地掌握建筑的历史信息。

三是复建城墙采用了框架结构。二期城墙复建的规模为,以东南城台为中心向西复建70.7米,向北复建47米,走向、规模均同原城墙,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高10米,进深6米,内部有较大空间。与原外砖内土城墙比较,框架结构的优势在于,可于建筑内部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同时使新旧建筑外观风貌协调一致,而高阔的内部空间可作为陈列展览或开展活动的场所,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安阳古城东南角城墙未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采用框架结构形式复建是《文物保护法》允许的,这样的做法既达到了新、旧城墙外观风貌的协调一致,又获得了空间使用价值,其做法符合城墙可持续发展需要,符合现阶段历史文化传承需要,是可取的。

(三)对魁星阁油饰彩画样式的讨论。

魁星楼油饰彩画采用明式旋子大金点彩画,同时结合建筑“魁星”文化特征,在主要构件上采用了“三元及第”、“连中三元”“魁星高照”“鱼跃龙门”“鱼化龙”“文房四宝”等图案素材,在室内居中树立魁星塑像一尊,于四壁绘制魁星题材壁画,使用多种方式烘托魁星阁的“魁星”文化属性,彰显古建艺术魅力,凸显建筑典雅大气的历史风貌。

魁星阁彩画种类选择合理。明代官式彩画主要有旋子彩画和绘于皇家园囿建筑上的官式苏画、以及明代中期以后形成的和玺彩画三种。而之后的苏式彩画、吉祥草彩画、海漫彩画等是清代官式彩画的类别。魁星阁是明代建筑,结构形式为重檐歇山式,规制较高,且非皇家建筑,参考安阳老城现存明代建筑,高阁寺采用旋子彩画,彰德府城隍庙山门亦采用旋子彩画,据此判断,魁星阁采用旋子彩画符合时代特征,符合规制等级,符合老城历史氛围,是合理的选择。

魁星阁彩画内容选择恰当。魁星阁,顾名思义,是一座供放科举神祇“魁星”的建筑,主要凸显明代科举文化。因此,彩绘内容多涉及科举文化名词,诸如三元连中、三元及第、魁星踢斗等吉祥寓意的图画,符合建筑承载的文化属性。另外,其彩绘图样设计文雅飘逸、色彩搭配饱满大气,较符合建筑文化定位。

(四)安阳古城东南角楼活化利用

安阳古城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物建筑的保护利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文物活起来,指出要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安阳古城东南城墙修缮项目完成后,政府牵头,着力打造了多个城墙活化利用项目。

一是开设城墙博物馆,打造城市独特文化名片。利用城墙内部空间,布置了《我的城 我的家》陈列展览,对安阳古城的建城史和市民生活方式进行了沉浸式地展示。

城墙博物馆规模较大,向北、向西分两个展区,占地面积1000余平,占据了二期工程全部空间;展览陈设手段多样,除展示了大量考古发掘资料和传世文物外,还采用了视听动态展示和投影数字化展示等高科技展示方式,为游客打造了沉浸式观展效果。该陈列展览以较长的展线从安阳史话和记忆出发,展示了安阳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富有人文气息的市民精神生活,打造了一处安阳地标性文化广场。

二是布置墙体灯光秀,展示古城璀璨夜景。城墙开放之初,管理单位针对安阳古城东南角城墙及魁星阁体量和文化底色特别定制了城墙3D灯光秀,展示内容有甲骨文字、天降玄鸟、书法古韵、花落缤纷等。夜色降临,古城大幕徐徐展开,皎白清远的古城月色与流光溢彩的城墙灯火交相辉映,动与静、古典与科技互相结合,赋予了古城墙新的生机。

三是游乐项目的开发。主要建设了充气堡、蹦蹦床等少儿游玩娱乐设施,布置了魁星文化墙。

以上项目的开展,使古城墙的风貌发生了质的变化,基本上实现了古城墙的活化利用,突显了古城墙的文化价值,提升了古城的厚重感和沧桑感,实现了古城墙“活起来”的目的。

四、关于古城东南角楼保护性管理和活化利用的几点建议

2022年7月22日,在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新时代文物工作的22字工作方针,即“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进一步突出了文物工作的重要社会价值,为做好新形势下的文物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开展古城墙保护和活化利用时,如果仅仅关注建筑物质形态方面的保护,那么必然注定失败,因为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影响的,对古城墙诸多要素保护时,应当充分考虑研究周边的宋代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等,不断与古城存在的多种文化相融合,为其可持续发展丰富内容,从而实现风貌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可持续性。

(一)加强日常保养维护,实现风貌可持续发展

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可分为大、中、小修。古建修缮应遵循优先保养维护,其次小修,最次中、大修的原则。应制定日常巡查制度,加强日常巡查,做好日常保养,随时解决建筑致病问题,排除消防隐患,排查雨季水患。

(二)消除周边不合理开发,保证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

正确挖掘城墙历史文化价值,及时复原不合理建设开发。例如,安阳古城东南角城墙内侧的某些游乐设施不符合文物生态,破坏了文物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对于这些设施应及时撤下, 停止不当经营,尽快恢复其原有环境。

(三)整合周边文物资源,打造片区文旅线路

以安阳老城涉旅文保单位“两权分离”为抓手,依托老城丰厚的文物资源,整合老城点状分布文物资源,把点状景观和文物古迹连点成线、连线成片,集中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宣传,捆绑销售,精心打造片区文旅项目,补老城景点小的短板。

以东南城墙和韩王庙为例,两处文物景点同属老城东南片区,几近相连,而韩王庙是北宋三朝宰相韩琦的生祠,昼锦堂是宋代书院的遗存,韩王庙与昼锦堂做作安阳老城宋文化的聚集地,承载着韩琦本人别具一格的政治和人文精神,蕴涵着厚重的宋文化风范,其展示重点为宋书院文化和政治文化。古城东南城墙是一座典型的明代军事防御型城墙,陈设展览为安阳通史及老城生活,其展示重点为老城城郭变迁和街衢文化,两者联合打造,可丰富文化层次,扩大游览空间,利于多角度展示古城文化内涵。

(四)保持博物馆对外开放,呈现老城特色文化书屋

2021年5月1日,恰逢小长假,古城东南角楼及城墙博物馆对外开放。期间,这里游客如织,宏伟的城墙阁楼,厚重的陈设展览,使游客看到了重生的城墙、触摸了安阳厚重的历史。然而,随着热度褪去,游客渐少,博物馆便很少开放了。

管理者应正确认识博物馆展示带来的社会和文化传承价值。安阳是一座以众多博物馆而闻名中外的城市,有世界级博物馆——殷墟博物馆,国家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高陵博物馆,省级博物馆——安阳博物馆,更有许多专业性和私营博物馆散布在城市的角角落落,这些博物馆无一不代表着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气质精神,无一不影响和润泽着这座城后来者的精神家园,这也是文物保护之意义和价值所在。因此,经营者仅着眼经济,将呕心沥血、数更其稿而成的展览高搁门墙之后,有些本末倒置。

博物馆的影响和传承是长远而润物细无声的,在快餐文化和高速度生活方式盛行的今天,许多人的身心需要静、需要休、需要高层次的文化滋养。城墙博物馆展示了城市这个“家”来自哪里、发生过什么、这里的人怎样生活,学者仕宦来这里哲思,普通市民从这儿找到祖辈的足迹,青年学生从这儿发现历史学习精神,而游者慨叹其厚重的沉淀和其家乡的共性,这是博物馆展陈者的初心和匠心,也是城墙向每位来者做的自我介绍,其大门应时时敞开,其展示应随时焕然如新。

(五)打造周边文旅业态,开发城墙文创产品

安阳古城东南角城墙和未来有望恢复的老城南大门是安阳古城的门面,高高的城墙、巍峨的城楼之后便是“烟雨暗千家”的老城。为了让城墙活起来,应围绕城墙和展览打造文创产品和品牌。安阳古城东南角片区教育场所遍布,有安阳一中、师院附中、东南营小学、东门小学、东关小学等众多学校,城墙文创可围绕魁星文化和文教产品开发。

围绕城墙建筑特点,以通过开发“城墙文化创意”“一城一砖文创产品”等精品项目,表现安阳城墙门洞、城砖的构建特色,承载安阳城墙守候的初心,体现安阳城墙历史与现代、时间与空间、人与自然的融合。

围绕城墙展览,可开发城墙历史进程、安阳名人创意、历史文物衍生品等文化创意产品,从而传承名人精神、家风家训与文化匠心品质,创建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安阳古城东南城墙前有城壕萦绕,后有宋文化聚集地—韩王庙与昼锦堂端居,周边有明清特色四合院遍布,利于开展特色民宿、文化酒店、书香茶饮等小雅休闲文旅产业,让游客住古城、慢慢游、细细品,领略古城之美。

安阳城墙是安阳这座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城市继往开来的“根”和文化底蕴,也是人类文化的遗产,只有保护好、开放好、利用好,将安阳城墙文化业态与城市的发展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讲好安阳古城故事,聚集人流、提升人气,让古城更接地气、更有烟火气。

猜你喜欢
彩画安阳城墙
安阳之旅
安阳:以最严密的法治向大气污染宣战
安阳有个“花木兰”
清早期 午门西番草三宝珠彩画
赵丹娜作 岩彩画《忘却》
清 碧云寺菩萨殿天花彩画
女真人修筑的城墙
残破的城墙
中国岩彩画的开拓者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