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邑秦声

2023-02-06 16:51潘成昊
百花 2023年11期
关键词:榆中榆中县秦腔

潘成昊

秦腔,别称“梆子腔”“陕西梆子”,起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最初是由民间歌舞和戏剧发展而来的。秦腔成形后,从八百里秦川走出,流向全国各地。秦腔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具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是中国戏剧文化中的经典剧种。

在秦腔流行的西北大地上,榆中秦腔毫无疑问是其中的后起之秀。榆中秦腔在140年前形成,根据《基层秦腔打击乐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以榆中县为例》所述,榆中秦腔的源头大约在清德宗光绪(1875-1908)年间,当时陕西烟商来榆中收购烟叶,将秦腔艺术带入榆中。此后,每年的六月初六,兴隆山下的庙会多了一个新习俗,那就是表演秦腔,《窦娥冤》《铡美案》《忠保国》等传统秦腔剧目也成了榆中人民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可以说,秦腔就此刻印在了榆中的文化里。如今,榆中秦腔的状况却不尽如人意,无论是受众、知名度还是剧团的规模都有所下降,与20世纪的兴盛可谓天壤之别。为了厘清榆中秦腔现状如此的原因,我们来到榆中县秦剧团,采访了榆中县戏剧家协会主席赵祥斌先生。

赵祥斌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在采访中告诉我们,榆中秦腔的演出团体十分多样化,不仅有目前的榆中县戏剧家协会(即此前的秦剧团),还有传媒公司组织的演出团队和各种各样的业余团体,其中秦剧团无疑是专业演出团体的代表之一。榆中秦腔的专业化发展始于1949年的秦艺社,后来在1950年时改办为具有活力的农艺社。在1950年到2009年的59年里,榆中的秦腔表演团队先后使用了栖云剧社、栖云剧团、文艺宣传队、文工团、秦剧团等多个名字,但是无论名字怎么变,提供专业的秦腔文艺表演以及为人民群众服务这两点始终不变。这59年间的榆中秦腔表演团队诞生了单克明、余兰芳、王世泽等优秀的秦腔演员。可以说,1950年后,榆中秦腔的发展进入专业化阶段。但在60年代,因为各种原因秦腔演出团体进行了一系列解散和合并,许多剧目被下架,不少秦腔剧目流失。

在改革开放后的80至90年代,秦腔迎来了最辉煌的时代。根据赵祥斌主席的叙述和榆中县秦剧团宣传文书的介绍,当时榆中县有秦腔专业演出团体1个,演员及演奏员80余人,业余秦腔文艺团体约40个,业余演员达800余人。文工团于1978年重建后,又在2008年最终改组为榆中县秦剧团。回望过去,文工团共演出2万余场,观众多达1000万人次,足迹遍布甘肃各地,先后有100余人获得省市奖励,1998年文工团被甘肃省文化厅授予“送文化下乡先进集体”光荣称号。秦剧团的过往,不可谓不辉煌。

为什么如此兴盛的榆中秦腔,如今却几近无人問津了呢?赵祥斌先生在采访中提道:与20世纪榆中秦腔表演的兴盛相比,本世纪榆中秦腔的关注度可以用“每况愈下”来形容。传统的秦腔遭遇电视节目及互联网媒体等新兴媒介的冲击,榆中秦腔的忠实爱好者越来越少,人们比起去看戏显然更喜欢在抖音、哔哩哔哩等网络平台观看短视频。而当年的秦腔忠实爱好者,不少人都已满头白发。

受众群体的缩减,自然导致剧团的缩编。赵祥斌先生谈到这部分内容,略显无奈地告诉我们,2013年改革以后,秦剧团转入文化馆下。2017年,在榆中县文联成立的时候,秦剧团的人马都在其中的戏剧家协会中。秦剧团在转到文化馆时仅有22人,且多为40至50岁的中年人,最近几年没有新鲜血液加入。同时,从前为了培养秦腔艺人创办了兴隆学校等艺术学校,如今招生数量也大幅减少,如甘肃省艺术学校在榆中的分校,三年毕业的学生仅有十余人。许多知名的秦腔艺术家都已经退休,秦剧团相对于以往的人声鼎沸,如今显得十分冷清。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导致秦剧团规模的缩小和榆中秦腔的萧条。秦剧团的团员基本上是艺术学校培养的艺术生,但是艺术学校毕业后的学历仅是中专,在评职称的时候由于学历的劣势很难评上。学历带来的负面影响,限制了艺术学校的生源招收,也间接导致榆中秦腔缺乏后继者。榆中秦腔艺术家们则因为平均年龄较大,与当今的流行文化存在断层,缺乏创新秦腔剧目和表演形式的能力,难以吸引受众,进而导致秦剧团和榆中秦腔演变为如今的局面。

我们在采访时,能够感觉到赵祥斌先生对榆中秦腔深深的热爱。最后在我们离开的时候,赵祥斌先生送给我们三本记载了榆中秦腔古往今来许多表演剧目的书,希望我们能好好保存。也许榆中秦腔确实萧条了,但是老一辈秦腔艺术家对榆中秦腔的热爱并不会就此停滞。这篇文章是对榆中秦腔的简单梳理与总结,也是为传承榆中秦腔而发声。希望我们这点微薄的努力能够让更多人看到,从而唤起人们对榆中秦腔以及其他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

(西北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榆中榆中县秦腔
甘肃榆中县掏9亿元建公园 ,7年没交付
榆中县关工委开展“义务理发”志愿服务活动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榆中县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紫地榆中4种成分对牛牙齿根面龋的再矿化作用
兴隆山对榆中地区影响的研究
“榆中”名源及城址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