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税务管理风险及防范方法探究

2023-02-07 04:42张屹茹
中国经贸 2023年8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

张屹茹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事业单位得到迅速的发展。作为一种以政府为主体的非营利事业单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演进,事业单位的变革也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一个崭新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税务管理水平,规避风险,提高经济效率,依法承担起国家税务义务,是当前事业单位内部首要解决的任务。但鉴于我国事业单位在税务管理中存在的管理风险,必须强化税务管理制度建设,增强税务管理意识,健全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已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从分析事业单位面临的税务管理风险开始,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管理措施来使得事业单位的税务管理更为稳妥,从而避免事业单位税务管理中可能发生的风险。

关键词:事业单位;税务管理风险;防范方法

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的税务管理人员,其管理观念还比较陈旧,难以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因而要加强税务管理,尤其是要强化内部治理,尤其是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的税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要转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经营观念。同时还要注意税务风险的防范,这对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事业单位税务管理重要性

事业单位的税务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然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促进事业单位内部资源合理分配。在我国事业单位逐渐转型与改革的重要时期,许多事业单位都将转制为事业单位;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将强化其公共利益。在这一变革的情况下,需要各部门明确自身职能,落实单位工作方向,清晰目标,在各自领域中奋力拼搏。第二,提高事业单位社会与经济效益。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力,良好的税务管理可以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并推动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提高。且通过完善税务管理体系,推动财税融合发展,强化税务管理制度建设,可以更好的预防税务管理风险的发生。

二、事业单位税务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事业单位财税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继续沿用原来的经营和发展方式,一些税务管理体制还不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稽查主要集中在事业单位的廉政建设上,而对于事业单位的税务稽查却没有那么严格,稽查工作中的疏忽也使得事业单位的税务管理出现了一些漏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事业单位对税务的管理并不是很重视,事业单位内部的税务监管还不到位,而且管理制度与审核方式相较落后,就算是上层财政检查也只是粗略的督察,并没有真正的加强税务监管[2]。实际上,我国许多事业单位的内部财税整合还处于探索阶段,税务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也使其在经营中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有的事业单位在税务管理上还没有形成相应的管理体系,还在沿用以前的财政管理体制,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单位的实际情况,也无法很好地贯彻执行。

(二)缺乏稅务风险防控意识

我国大部分的公共事业单位是公共部门,他们依赖于政府的财政预算,所以他们往往没有或者几乎没有业务收入。所以,许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乃至领导干部,往往是强调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对于税务管理这一方面并不重视,只想把工作搞好,为单位创造收入,完成自己的职责,却缺乏对税务的认识。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主管都把工作重心放在了财务管理上,而对于税务的认识却比较薄弱。有些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仅仅了解财务预算、会计核算,不能依法纳税,对税务政策的关注程度不高,导致对应税务入地界定不清,该申报的不申报,该扣缴的不缴纳,理所当然地认为事业单位的税务管理并不会产生风险,即便发生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三)税务规划不当

当前,我国许多事业单位在税务管理方面的工作还比较滞后,而且由于地方政策的差异,以及对事业单位自身的认识不够深入,从而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和经营计划。虽然一些事业单位正在进行税制改革,但由于缺乏税务筹划的经验,造成了计划的不合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事业单位在无意中混淆了税务与税务的概念,把两者混为一谈。然而,由于对税法的基本内容的掌握,往往会造成税法的失范,从而造成税负风险的增加。在会计方面经常会出现一些混淆,而非税务、应税人等并未分类,两者的费用也是混杂在一起的。有些单位虽然单独核算,但经常把非税项目的开支计入应税项目,导致应税项目本来应该有的收益,但最后却变成了亏本[3]。

三、事业单位税务管理风险防范

(一)构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强化事业单位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和工作职责制度,逐步构建具有事业单位特点的税务管理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管理与监督一体化的风险管理系统,做到管理与监督的“两手抓”;一是加强税务事业单位的管理,以《税务管理风险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确保税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明确其职责。二是在监管上要加强内外监管,并且在内部设立督察机制,通过对税务工作的准确有效监督,来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税务管理意识,对于工作职能发生偏差的情况即使发出警告。并通过社会监督来强化效果,使得内外监督一同纠正可能发生的问题,从而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更加合理。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税务行政工作岗位,并指定具有较强责任心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办理税务事务[4]。税务事业单位要加强与税务事业单位的联络和交流,加深对税务法律法规的了解。要做到对政策的全面了解、准确的核对、合适的运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税务优惠,并保证纳税的质量和效益的情况下在具体工作做到有据可查,税务管理风险防范是当前事业单位顺应改革发展潮流、增强竞争力、实现长期、持久、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想防范和防范税务管理风险,必须采取全系统的措施,不断强化财税工作的事前预防和事中的控制,以达到防范和减少税务管理风险的目的。

(二)强化税务风险防控意识

为加强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员工对事业单位内部税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必须对其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和培训。在业务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推动我国事业单位的税制改革,并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税务管理水平,进而做好防范税务管理风险的产生。在此过程中需要通过开展税务学习,组织企业内部财会人员开展小组学习研讨会,对税务风险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经验进行分享,以此来强化税务风险管理培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也可以借鉴企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模式,强化对对税务风险的认识。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有关财政、税务法律、法规,以身作则来带动各部门和职工增强对税务风险管理以及防范意识的学习,推动事业单位合理合规,依法纳税。税务管理过程是计划的执行过程和风险释放过程,系统化、高效的风险监控系统能有效地避免风险的发生。内审部应对税务筹划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审计,确保其合法、合规、合理。针对由税务风险引起的经营责任和业务流程,企业需要制定涵盖所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措施。针对与风险相关的业务流程,合理设置主要管理环节,采用相应的管理手段。这需要规范和完善相应的基础工作,并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细致准确的划分,为税务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据,从而提升税务管理的效率,进而有效防范税务管理风险的发生。

(三)强化沟通、做好税务规划

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税务制度需要内部人员的积极沟通与联络,从而改进税务规划与行政工作。首先需要建立事业单位所得税评估体系,强化税务管理,通过了解、学习“营改增”大环境下的税务优惠政策,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合理设立申报、征收等环节,从而提高税务征收工作的效率。其次,推动税务信息化,通过数据和信息技术来构建一个宏观的税务制度,坚持以政策实施为指导,及时纠正行政失误和管理风险。在办理经济业务时,财务人员要严格审查每一张发票、支出单据,并根据有关的会计制度,认真核对各项发票、支出单据,并根据有关的会计制度,对账务进行核算[5]。建立发票管理体系,明确发票取得、管理、保管的职责,并督促财务部门做好会计核算、申报、缴纳等基础工作。

四、事业单位的税务管理薄弱环节

(一)涉及事业单位所得税的事项

在事业单位所得税中,免征事业单位所得税的须得符合国务院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由财政拨付的预算经费和专项经费才可计入不征税收入。除上述各项业务外,应纳入应税所得,并按规定计算事业单位所得税。对应税和非税性支出区别,事业单位可以取得专项经费,可以不征税。同时,因未征税所得而产生的成本,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也不能被扣除。例如:因开支而产生的资产,在计算应税务入时不得扣除折旧和摊销。在非税支出和应税支出中,应当按照统一、合理的标准进行分摊,而不能一概而论地将其纳入应税支出。认真做好应税务入调整,如果与税务法规有出入,则要对其进行税务上的调整。例如:事业单位招待费的扣除限额不能用事业单位的全部收入作为计提基数,应当首先从免税务入中扣除。比如,事业单位的评审费用,一般都是根据专家出具的发票,而不是向税务部门出具的评审费用发票,属于不合格的,不能在税前扣除,所以要进行纳税调整。

(二)涉及个人所得税的事项

事业单位的用工状况比较复杂,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事业单位职工未足额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主要情况是因为事业单位工作需求或是全额预算拨款的限制,对于临时工、实习生、季节工、返聘技術人员等人员总是需要聘用,而在每月发放的工资基金等需要按照规定代缴代扣的个人所得税中,并不会将加班费、差率补贴、实物福利等情况算入税务基数。面对以上情况,只有通过研究税收条款,对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明确税目条例,界定好收费的范围,使之符合法律规定。

(三)涉及增值税的事项

全面实施“营改增”后,作为普通纳税人的一些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建立一种能够抵扣进项税额的有效凭证。如果已获得的收入没有获得,则可以扣除的增值税[6]。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对日常经营的梳理,明确能够获取专用发票和无法获取专用发票的业务,对于能够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事业单位,应当尽可能地选用普通纳税人。同时,购买到的进项发票也要在一定时间内向税务部门申报,以防止因过期而造成的损失。区别可抵减与不可抵减的进项税额按《增值税暂行条例》相关规定,在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非正常损耗的商品或应税服务中,不能从销项税中扣除。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应注意区分可抵扣和不可抵扣的收入,以规避税务风险。比如,采购的耗材原料,可以抵扣进项税,但如果是非税项目,就不能抵扣。如水电费、维修费、耗材等,既要用于非税务或应税项目,则按其相应的增值税进行转出。应收账款的税务管理风险事业单位承担的科研项目一般都会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经常会有大量的预收账款挂账,从而产生税务风险。所以,各事业单位要严格按合同进度,按时缴纳税款,及时将已收到的应收款项作为营业收入,并在报税时作特别说明,等合同款全部到位后,再开出发票,以免发生重复征税。

(四)其他特殊业务风险及防范

税务优惠事项的审批和备案,常常以上级部门的核准文件为基础,忽略了税务部门对税务政策的审批。各企事业单位要密切注意自己单位可以享受的减免税优惠,对符合规定的优惠政策,要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向税务部门申报,做到事前和事后备案,让事业单位真正受益。划拨资金的性质界定:一般事业单位将资金划拨到同级或下级单位,既有属于非税务入的行政经费转拨,也有相互提供经营性劳务活动而产生的经营收支情况。假日调拨资金的性质没有明确的定义,难以区分其为非税务或应税所得,由此而产生的税务管理风险。财务人员应当准确地确定这些资金,并根据有关的资金划拨文件、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等进行会计处理。属于应税货物的,由收货人开具发票,确认营业收入和纳税。

结束语

为了避免事业单位的税务管理风险,提高事业单位的税务管理水平,必须以事业单位领导为核心,构建一个完善的、“内外兼修”和“合理健全”的管理体系。开展事业单位税制改革、加强风险控制已是必然趋势,各企事业单位要提高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水平,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的经营效益,防范可能发生的税务管理风险。

参考文献:

[1]刘俊健.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研究[J].投资与合作,2022(4):78-80.

[2]王海勇.科研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探讨[J].质量与市场,2022(8):157-159.

[3]李林珊.行政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分析[J].纳税,2021,15(36):23-25.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人才如何引进来用得好留得住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之我见
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事业单位改革与人事档案创新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