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内审工作探究

2023-02-07 04:42王丽娜
中国经贸 2023年8期
关键词:内控建设事业单位

王丽娜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现阶段事业单位加大了对其外部审计和监管的相关工作,暴露了许多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因此事业单位要重视内部控制建设和内部审查工作。内部制度的完善可以良好的带动内部控制工作和内部审查工作。本文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和内部审查工作两个方面做出分析和探讨,并结合目前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和内部监督工作的现状提出改进意见,为事业单位能提高管理水平,防范廉政风险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内审工作

为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事业单位的需求结构不断升级,推行事业单位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适当引入企业管理机制可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全面、系统、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从而达到预定的管理目标,实现自我监督、自我调整。然而,许多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从内审角度来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仍有较大的缺陷。比如,内部控制和内部审查工作发生脱节,没能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和内部审查工作协同发展,整体推进,形成合力,推动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审监督概述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是对所有控制类事务进行综合管理的总称。因事业单位的单位性质较其他企业性质最为特殊,导致其内部控制工作的内容和条件也与其他企业机构有着较大的差别,且受到的制约条件也更为严格[1]。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否则很难对权力的运行进行制约和监督,影响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和廉政风险防控的建设,因此,事业单位急需完善内控制度和内审监督工作。事业单位的内审监督工作可以拆分为内部审计和审计监督,只有这两者形成闭环,才能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工作流程,形成良好健康的发展模式。在事业单位的综合管理体系中,内部控制侧重于单位制度和工作流程的建设,而内部监督则偏向于内部审计和审计后的监管工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事业单位处于深化改革阶段,通过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内审监督工作才能顺利地实现改革目标,为事业单位提供高效的管理模式;其次,内控制度与内审监督能够有效地为事业单位提高经济效益。许多事业单位除了财政拨款外,还有其他收入来源,而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和内审监督工作可以让事业单位内部的经营活动系统化、合理化,助力事业单位经济发展。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内审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负责人内控建设和内审监督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负责人往往更关注单位公共事业管理业务,对从企业引进的内部控制建设和内审监督工作缺乏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究其原因是,虽然相关部门已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出台文件规定,但是缺乏可参考操作的具体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它当作一项提高单位管理水平、防范廉政风险的重要措施,且执行中缺少监督制约的措施,直接导致了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和内审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全员从上到下缺乏认识,更别提制度建设中进行高效的沟通交流,使得内控建设和内部监督工作效果不明显。

(二)内控建设和内审监督制度建设滞后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就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的事业单位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尤其是内控建设制度和内审监督制度的缺失。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几十年还未发生大的变革,无法支撑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环境,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属于事业单位控制类工作的首要工作[2]。大部分单位只是在原有的管理制度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调整,根据现阶段业务制定专门的制度,甚至各部门各科室各自为营,虽制定具体工作流程,却没有将整个单位的工作流程串联起来,廉政风险疏于管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内审监督的工作開展还常常受到行政化、官僚化诸多元素的干预,导致内部控制和内审监督工作流于形式,难以保证资源优化配置、有效防范腐败和降低单位经营风险。

(三)内部控制与内审监督关联性较弱

许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和内审监督工作一直处于断联的状态,两个工作无法形成联动关系,这就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和内审工作中存在的最为关键的问题。大部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还很薄弱,甚至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也没有专业的内审人员,导致内部控制工作和内审监督工作脱节。另外,事业单位内部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和内审监督工作的资源有限,恰好使得内部控制与内审监督的弱关联性被凸显出来。此外,现阶段的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所参与的内容多且杂,阻碍了内审监督工作的开展,使得内审监督工作效率降低,无法达成应有的效果。

(四)内审监督工作缺乏核心要点

在有些事业单位,内审监督工作是常态化工作之一。但因为事业单位具有其特殊性,使得内审监督工作的范围广泛,经常性地将该工作全面铺开,没有核心要点,容易导致内审监督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一直无法得到改善。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内审监督工作会根据事业单位各个发展阶段中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内审监督工作的范围以及核心重点,但是由于内审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导致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很多问题没有暴露,没有暴露就无法得到解决,消耗了内审监督工作的相关资源,但并达到应有的效果。

(五)内审监督工作缺乏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设置的履行独立检查职能的部门,其职能是对单位内部的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检查各项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对检查对象提出分析评价意见。这些职能的有效发挥,前提是该机构必须具有独立性,否则,内部审计就很难开展工作。[3]部分事业单位内审监督工作由财务人员担任,这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工作模式,导致内审监督工作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或内审人员不具备独立性、不相容岗位未分离、缺乏追根溯源的权限,往往导致内审工作执行力较差,缺乏公正性,监督工作流于形式。

三、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内审监督工作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廉政风险防控是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主要目的,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对权力的运行进行制约和监督。事业单位应在对本单位现状调研与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可从单位管理层面和业务层面进行工作任务分解并制定制度,其中要包含内部审计制度,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及规范化。而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根据新出现的问题及变化,及时修正内部控制制度或建立新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其符合单位工作业务需要,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强内部控制制度在工作开展上的指导性。此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个全员全方位的工作,尤其是单位负责人的态度,决定了内部控制建设能否有效开展。事业单位的所有成员应该具有科学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大理念,高度重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4]。因此,单位负责人及领导班子要直接参与到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对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负主要责任,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整合资源,保证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开展。

(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和内审监督工作的关联性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是为了提高单位管理水平,防范廉政风险,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发展;而内审监督在于评估内控制度,提出改进建议,保证内控建设持续实施。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内部控制建设包括内审体系建设,为内审监督工作确定了工作范围,搭好工作框架,且是否建立独立的内审部门,是内部控制环境是否完善的标志;内审监督为内部控制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和方向指引。只有当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工作的关联性不断加强,内审监督工作的价值才能充分得以体现,当发现的问题越多,解决的问题越多,就能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进行有效的补充,使得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設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三)明确内审监督工作要点

事业单位内审监督工作不能以“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模式来进行,也不能平平淡淡走形式。在我国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事业单位需要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内审监督工作进行必要的改善处理,确保内审监督工作能够完全契合事业单位发展的各阶段性需求,更加有目的性的、找准工作重心的去的开展内审监督工作。例如事业单位可以在每年年末尾,将单位中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转移支付规模和程序性工作作为内审监督工作的重点来进行;在节假日期间,事业单位还可以将“四风建设”和“中央八项规定”等条例的遵守情况作为内审监督工作的工作要点。将内审监督工作有目的性和有方向性地开展,才能在事业单位内审监督工作中彰显特点,看到成效,切实地反映出事业单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于提升内审监督资源提供有效的支撑作用。

(四)增强内审监督工作的独立性

事业单位内审监督工作开展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乏独立性,缺乏独立性的内审监督工作效率低,质量差,无法满足内部控制制度建设[5]。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应当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配备专业的内审人员。但由于事业单位涉及机构和编制的限制,无法设立内审机构的,可以设立独立内审岗位,采用专人专办模式,且该岗位不得隶属于财务部门。单位应当授予内审部门或内审人员适当的权利以确保其独立地履行审计职责,尤其是应当赋予内审部门或内审人员追查异常情况的权力和提出处罚的权力,避免在开展监督工作中受到官僚化的干扰,以此来加强内审监督工作的独立性。此外,单位要把好内审人员质量关,明确内审人员职责,严肃审计纪律,把政治思想过硬,业务素养较高,具有责任感,为人正直的职工调整到内部审计岗位上,规范内审程序,明确内审部门的职责,保证内审工作的客观性、全面性。单位还可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工作的协同性,借助外部审计检验内部监督工作的质量,不断修正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提高单位管理水平。

(五)强化内部监督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事业单位应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投入来提高内部监督工作,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等。一是可以考虑引入审计系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数据采集、智能分析等信息手段,实现检查、计算、分析性复核的准确性,实现审计程序标准化,依靠信息环境提升审计监督能力。二是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培训,充分利用线上培训资源,深入学习审计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提高内部审计效果和效率。三是要根据单位自身的审计需求和信息化水平,选择适合的信息化审计工具,因为不同的系统在设计和运行上,对审计风险的评价、业务流程和控制不尽相同,从而对审计工作的执行及其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的性质都有直接的影响。适合单位实际情况的信息化系统,才能更好的为内部监督工作服务,从而进一步推进内控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结束语

事业单位内审机制的建立可以更好的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有助于廉政风险防控。但是,事业单位极具中国特色,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单位开展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内审监督工作会因行政化和官僚化而面临诸多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才需要我们继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完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实现单位控制目标。而事业单位的内审工作是改善内部控制环境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对单位的工作流程、廉政风险、制度执行进行经常性审查、分析和纠错,才能不断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防范和管控经济活动风险,促使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焦莉,常辉.论新时代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J].经济师,2022(10):53-55.

[2]管照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探究[J].当代会计,2022(11):16-18.

[3]方周文,张庆龙,聂兴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指南[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3.

[4]付新作.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现状探讨[J].中国民商,2021(8):139-140.

[5]乔晓峰.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1):148-149.

[6]张国华.基于预算管理视角下的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分析[J].商情,2021(43):112-114.

猜你喜欢
内控建设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企业ERP系统实施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的内控深化与实施
财务管理在企业内控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探索
从“供给侧”新政谈小微企业内控建设
浅议预算单位政府采购内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