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星堆文化的围观者到关注者

2023-02-08 03:37何天谷
文史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古蜀青铜考古

何天谷

二十多年前,正值川西坝子油菜花金灿灿盛开的暮春时节,我第一次走进了三星堆博物馆。尽管早已耳闻三星堆遗址一醒惊天下的神奇,但眼前高大的青铜立人、纵目人像、精美的金杖和玉璋、长而粗壮的象牙、充满想象力的青铜神树,还是让人感受到过去参观文物古迹从未有过的震撼。作为一名猎奇的考古门外汉,在惊叹三星堆文化的神秘瑰丽、感叹古蜀文明的灿烂辉煌之余,不顾自己知识的浅陋贫乏,随着导游绘声绘色地讲解,凭借早年文学创作培养的想象力,情不自禁地产生了试图破解一个又一个三星堆考古谜团的欲望。意犹未尽离开博物馆,当地朋友邀我品尝了闻名遐迩的广汉连山回锅肉,还送我一尊缩小比例的仿制青铜立人像。这尊青铜立人像造型独特,双目突出,两耳招风,鼻子高挺,嘴唇细长。其着装则繁复华丽,窄袖,左衽,后摆呈燕尾状,纹饰以龙纹为主,兼有兽面纹、鸟纹、虫纹、回纹等,十分精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立人像那双与身体不成比例的大手,一高一低,环抱在胸前。手部呈虚握状,似乎握着一件什么物品。这尊铜像至今还存放在我的书柜里。

2011年秋季,我到四川省文史馆工作。馆里文史专家云集,其中谭继和、马继贤、冯广宏、屈小强等馆员,或多次参加三星堆、金沙考古发掘,或经年致力于古蜀历史和三星堆考古发现学术研究,发表了大批学术论文,编著出版了《三星堆文化》《三星伴月》《三星照耀金沙》等书籍。特约馆员黄剑华先生还凭借考古学术研究的深厚功底,采用文学形式叙述古蜀历史故事,描绘古蜀王国的社会生活与传奇人物,讲述古蜀王朝的兴衰更替,创作出版了《古蜀传奇》三部曲。他们或由宝墩遗址、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间蛛丝马迹的联系中,梳理古蜀历史演进脉络;或从三星堆的青铜玉器中追溯文明始源,阐释古蜀文明在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同时,与中原夏商文化、长江下游良渚文化乃至与古西亚文明的包容互鉴,从来自印度洋的海贝中求证古蜀先人与海外的交往交流。他们的著述还客观汇集历史迷雾中努力探索的专家们的不同观点,彰显三星堆文明丰富精深、博大厚重以及难解之谜带来的独特魅力,引发读者辨伪求真的浓浓兴趣。我由此知道了前面提到的身着华服、立于高台的青铜立人身份——既有大巫师、蜀王或大巫师兼蜀王等说法,也有对三者说法皆予否定的存疑;其手握器具有权杖说、象牙说、玉琮说或什么也没握只是定格瞬间的祭祀姿势说……这期间的阅读与交流,让我走近了三星堆文化,也渐渐萌发了助力三星堆等遗址保护利用的责任意识。在努力为馆员们创造研究条件、搭建成果展示平台之余,我也利用参加政党协商、政协协商等机会,多次提出关于加强四川古迹遗址、古籍文献保护与研究利用的建议意见,其中不少建议被省委省政府采纳。此外,我也经常向全国文史馆系统专家介绍三星堆遗址,多次陪同他们走进三星堆遗址,意在宣传推广,引发更多同行于关注方面尽些微薄之力。

三星堆青铜人面具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

又是几年过去,2018年我担任了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在社会科学界别,我有了向王学典委员等文史专家和袁靖委员等考古专家学习的机会,还有幸参加了刘奇葆副主席率队的大遗址保护专题考察调研活动,不仅开阔了眼界,也进一步激发了为文物保护、文旅发展鼓与呼的动力。5年间,我利用提交提案、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接受媒体采访等机会,多次提出文化建设的相关建议,多方宣传包括三星堆文化遗址在内的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2022年3月,我提交了“关于支持提升三星堆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水平的提案”,针对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开启新一轮发掘之后的现实问题,在希望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场馆建设、提升考古装备水平、深化学术研究与交流、启动申遗等方面提出建议。主办单位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与我电话沟通之后,在书面回复中,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今后支持四川省大力提升三星堆遗址考古和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的重点工作。办理意见详细而务实,让我非常满意。更令人高兴的是欣闻这年国庆节期间,总投资14亿多元,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完成了最后一块屋面的混凝土浇筑工作,项目主体结构施工全部完成。是年底,整个新馆形象将全面呈现,预计2023年底建成开放。我相信,随着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有序推进,未来的三星堆遗址必将焕发新的光彩,在讲好古蜀文化与中国文明故事、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中发挥更大作用。

猜你喜欢
古蜀青铜考古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以学术研究为后盾的文学创作
古蜀三星堆的来龙去脉
三星堆考古解谜
青铜之光
崛起·一场青铜资源掠夺战
探秘古蜀文明
精彩书评
探索青铜爵的秘密“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