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创业助推共同富裕的长效机制

2023-02-08 02:07齐,牟
云南科技管理 2023年4期
关键词:助推合法性共同富裕

杨 齐,牟 瑞

(甘肃政法大学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0 引言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囊括了就业、收入分配、养老等民生福祉问题。近年来,关于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一直是学术界高度关注的重点议题,学者们主要基于三次分配、高质量发展等逻辑探讨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和方向。

社会创业作为兼具“扶弱”与“逐利”双重性质的创业活动,能有效缓解政府、市场以及非营利组织“三重失灵”的问题[1],目前已涉及健康、教育、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愈发在拉动经济增长、消除贫困、解决就业和改善社会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说明社会创业与共同富裕之间具有天然的手段-目标关系,社会创业是助推共同富裕的有效手段[2]。当前学者们主要基于第三次分配和乡村振兴视角,探索社会企业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价值,而鲜有研究基于社会创业视角探索助推共同富裕的长效机制。

1 社会创业助推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

1.1 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创业

共同富裕是全方位富裕,囊括了就业、收入分配、养老等民生福祉问题,因而实现共同富裕的任务较为繁重,迫切需要探索新发展之路。实现共同富裕实际上是一个不断释放社会正能量、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而第三次分配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路径,在分好“蛋糕”这一问题上的作用更加突出。而社会企业作为社会创业的产物,在这一关系中不仅是第三次分配的实践路径[3],还可以通过构建可持续化的慈善道路促进共同富裕[4],所以社会企业天然的成了共同富裕途中致富与带富的重要主体。又由于创造社会价值和解决社会问题始终是社会创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5],因此社会创业对共同富裕战略的重视和参与,是解决中国情境下各类民生问题、实现全方位富裕的重要举措。

1.2 助推共同富裕是社会创业应有之义

社会创业作为一种新兴创业理念,是助力实现新发展格局和共同富裕的“先行军”[6]。目前,社会创业所涉领域众多且逐渐在社区服务、养老儿保、残障就业、三农环保等民生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7],由此可判定:社会创业与共同富裕是志同道合的。由于社会创业具有“创造社会价值”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特殊使命,其发展成果能有效促进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8],同时能有效减轻实现共同富裕的压力,因而其合法性地位逐渐得到认可。如北京、佛山等地对社会企业的孵化与培育提供了一定的政策空间;一些大企业(如碧桂园)开始积极参与建设社会企业;一些商业企业和非营利组织(NPO)也纷纷进行社企化转型。所以社会创业应当以助推共同富裕为应有之义,通过积极参与共同富裕战略,彰显创业使命,才能吸引到多类主体的关注与支持,创业活动的开展才能因此获得助益,发展更具稳定性。

2 社会创业助推共同富裕的现实挑战

2.1 合法性挑战

合法性是指社会对恰当秩序和规则的一套信念,是组织权力构成的基础与前提[9],而社会创业以创造财富为根本目标[10],是兼具“扶弱”与“逐利”双重性质的创业活动,因而社会创业具有先天的合法性[11]。然而,尽管社会创业逐渐在部分民生问题上取得成就,但作为一种更激进的社会创新方式,其合法性地位的获取依然存在较大难度[12]。

从制度层面来说,中国目前在有关社会企业立法问题上仅存在“认证制”和“注册制”2 种路径[4],这使得社会企业的地位难以被清晰界定,组织合法性始终存疑[13],因而政府和社会对其认知非常有限,其发展规模也因此受限。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说,合法性可用于获得利益相关者和各类资源的支持[14]。社会企业参与共同富裕战略需要以共同体理论为前提,即构建社会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共生关系[15]。但合法性地位的缺失导致社会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失衡,社会创业者的决策更容易受到利益相关者左右,从而在社会企业面临生存压力时出现“使命漂移”。从创业者角度来说,组织合法性不足会让社会创业者的创业情感无法得到社会的包容与回应,社会创业者持续从事社会创业的动力也因此减弱甚至中断。因此,合法性挑战将会大大降低社会创业助推共同富裕的作用力。

2.2 能力挑战

创业能力作为创业成功的关键[16],包括专业技能和创业素质在内的创业者个人的内在能力以及由财力、资源、人力等组成的外在能力两方面。社会创业能力不足是社会创业产生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表现在创业者身份认同意识脆弱、社会企业融资困难等方面。首先,社会创业内在能力挑战表现为社会创业者面临个人身份建构的身份管理挑战[17]。由于社会创业兼具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目标,社会创业者也因此具备多元身份,需要对其身份进行协调与重构。可以说,社会创业者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与否以及认同的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创业者“从事”或“不从事”或“怎样从事”创业活动的决定与行为方式,进而影响社会创业行为实施的可持续性。

其次,社会创业外在能力往往也会受制于社会创业者的个人能力,例如表现为社会企业发展资金的获取挑战。一方面,由于社会企业兼具商业和公益双重性质,其有序健康发展离不开持续且稳定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融资是初创企业获得资金来源的主要途径,社会企业融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创业者息息相关,往往会受到社会创业者创业项目策划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等创业能力素质的影响。《2019 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行业扫描调研报告》显示:“社会创业的启动资金主要来源于创业者个人,占比达到86.1%”,初始资金来源形式单一且固定。由于多数社会创业者存在自身社会网络关系不强、创业经验不足等能力缺陷,因而社会企业在创业之初便无法取得过多的创业资金,并且在社会企业成立之后,创业者成功融资的概率也偏低。此外,社会企业支持型机构、社会投资机构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人才匮乏且缺乏高效的对接平台,投资社会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因而政府财政支持成为社会企业的主要融资来源[18]。因此,能力方面的挑战会影响社会创业行为的实施与资金的获取,进而影响社会创业的整体成功率以及社会创业助推共同富裕的贡献度。

2.3 评价挑战

当前学术界对社会创业绩效结构维度的划分尚未达成共识[19],学者们主要通过测度社会企业绩效来衡量社会创业绩效,但现有评价体系并不太成熟,因而无法直接应用到我国社会创业组织工作之中[7]。国内目前主要采用Liu 等国外学者开发的量表来衡量社会企业绩效,包括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两方面[20]。则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深挖了个体层面对社会创业绩效的影响,制定了社会企业绩效综合测量题项。此外,学者们对社会创业绩效的衡量以分析一手数据为主,因而社会创业绩效难以进行直接评价。再者,现有社会创业绩效评估体系主要关注社会创业本身,包括社会创业组织自身能力、经营可持续性、组织影响力等[7,21],对社会创业的目标完成与使命价值践行情况探讨还不够深入,即较少有指标用于评估社会创业在具体领域中的发展绩效。

由于社会创业与共同富裕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因此社会创业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反映共同富裕发展成效。但受到社会创业绩效评价体系不成熟、评价数据获取困难等现实情况的影响,中国情境下社会创业绩效的评价体系缺乏能直接体现共同富裕发展成效的具体指标,因而社会创业助推共同富裕的绩效同样难以评价。因此,社会创业助推共同富裕的作用未能有效突显。

3 构建长效机制

3.1 健全合法性保障机制

基于当前社会创业面临的合法性挑战,政府这双“看不见的手”应当积极作为,首先需要加快落实社会创业专项法律,通过明晰社会创业合法化概念来赋予其合法性地位,有效扭转社会创业的“新进入者劣势”。

其次,各地方政府部门应当结合地方创新创业发展要求对社会创业的概念、扶持方向、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内容予以明确,为社会创业提供特有的政策空间、发展条件与方向。进而有效引导各类主体从事社会创业活动,规范社会组织的社企化转型行为,同时让社会企业通过对政府重视的诸如解决就业、保护环境等社会问题持续发力来证明从事社会创业活动的重要性,以及获得合法地位的必要性,从而赢得更广泛的支持与认同。

最后,政府和各类媒体还应加大对创造重大社会价值的社会企业及其企业家的宣传力度,通过提升社会创业动态的曝光度来肯定社会创业的合法性地位。进而引发社会各界关注社会创业,并对社会创业者和社会企业产生身份认同,吸引更多有能力的市场主体加入社会创业行列,逐渐形成人人致富的良好局面,为社会创业的发展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和市场氛围。

3.2 构建多元支撑机制

首先,各类院校应当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创业的主力军,在社会创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创业能力。学校作为大学生创业知识与技能培育、素质与思想提升的摇篮,应当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功能,通过落实并推进社会创业、“三全育人”等教育理念、积极开展社会创业实践教育等途径,提升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持续为社会创业活动培养人才、输送人才。

其次,各地政府和社区组织应当为社会创业者们提供帮助。如政府通过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减税降费等举措,降低社会创业的融资成本;或是组织专题讲座,为社会企业骨干提供专业能力培训和创业方向分析,进而助力社会企业实现有重点的发展。社区组织则应积极倡导并发扬共同富裕精神,通过将社会创业融入社区教育、邀请社区能人提供对口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创业经验上的帮助等手段,充分发挥教育和资源等因素对社会创业行为的积极作用,提升社会创业者的自我身份认同以及创新创业意识,从而提高社会创业的整体成功率。

3.3 建立多维协同机制

首先是绩效评价协同。在绩效评价时不能只考虑共同富裕是发展的,还得考虑社会创业也在同步发展,因此在社会创业绩效结构维度的划分中,考虑将社会创业所涉领域作为划分依据,以此构建出能反映社会创业对共同富裕助推绩效的评价体系。之后再由官方或是第三方科研机构搭建权威数据库,收集并汇总各类能体现出社会创业助推共同富裕的成果数据,用于测算社会创业助推共同富裕的绩效综合评价指数,进而衡量社会创业对共同富裕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其次是规划协同。例如政府在制定共同富裕行动纲要等政策规划时,对于如何推进并实现共同富裕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应当提出详细的共同富裕目标体系和行动纲领,并对“如何促进社会创业发展,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等问题给以具体回答,突出并强调社会创业对共同富裕存在的路径作用。而社会企业则应切实践行发展要义,明确将推动共同富裕作为本质使命,通过发挥企业文化的力量来提升员工对企业的组织承诺,进一步激发员工主动监督企业的社会创业行为,确保社会企业使命践行的真实性与持续性。

最后是设计协同。一方面,各地政府在制定实现共同富裕相关政策时,应当正视社会创业与共同富裕的内在联系,因地因时地将社会创业发展需求纳入政策设计并与共同富裕内涵和要求紧密贴合,通过有效实现社会创业与共同富裕协同发展,更好发挥社会创业对共同富裕的长效助推作用。另一方面,社会企业应将助推共同富裕、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设计的基本面,通过不断对核心业务进行创新和实践探索,深入挖掘核心业务的社会价值,捕捉共同富裕中的企业发展机遇,更大价值地释放社会企业的效能。

猜你喜欢
助推合法性共同富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组织合法性的个体判断机制
加速打击犯罪 多维助推复工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Westward Movement
“五大融合”助推物畅其流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浅谈汽车养护品生产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