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学科”学术论文的组稿策略
——以综合学术期刊《广西科学》和《广西科学院学报》为例

2023-02-08 02:07黎贞崇
云南科技管理 2023年4期
关键词:学术论文办刊学报

陆 雁,黎贞崇

(《广西科学》编辑部,广西 南宁 530007)

0 引言

所谓的“小众学科”指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少,论文产出也少的学科,包括新兴学科、传统学科的小分支和交叉学科。国内也有专家将“小众学科”称为“小学科”。《广西科学》和《广西科学院学报》七年来实施专家办刊和特色栏目办刊模式,曾经对“小众学科”采取拒绝态度,通知作者另投他刊,对此类论文一律拒绝。但通过多年调研和追踪发现,“小众学科”也有大的影响力,也需要扶持,学术期刊不能为追求影响因子而拒绝“小众学科”学术论文。“小众学科”也能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高质量的需要,发展成为国家需要的大学科。量子计算就是很好的例证。研究和探讨“小众学科”的应对策略,有助于实现我国相关学科的均衡发表,有助于我国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我国科技强国的实现。国内对“小众学科”的组稿和策划不多,蔚莹提出了走科技期刊专题化发展道路[1],林风等人提及小众学科受同行评审的影响程度[2], 王文军提出分学科评价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路径[3],杨光宗提出以学报为主体的高校学术期刊旨在为学科建设服务[4],另有一批学者[5-10]提出学科建设和期刊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互动的、共生的关系,张业安提出了依托学科建设拓展办刊资源,依托学科组织、平台提升期刊专业化水平[11],段江娟提出了小学科学术期刊提升时效性、争取首发权和社会化办刊等办刊策略[12],李艳双等人则提出了小众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办刊路线[13],李宗刚提出新学科的兴起将有助于突破技术瓶颈[14],黎贞崇等人提出了综合期刊的办刊策略[15]。这些学者均未对综合性学术期刊如何应对“小众学科”稿件的方法和建议。文章以《广西科学》和《广西科学院学报》为例,并从综合性学术期刊的角度,研究和探索“小众学科”论文的应对办法,以实现“小众学科”健康发展和刊物高质量发展的双赢局面。本文认为,“小众学科”论文大有作为,小众学科也将成为人类生存的必需品[16],学术期刊可以通过强化栏目发表、期刊与学科互动交流、加强与其他学科互动、加强宣传等方式,实现“小众学科”的健康发展。

1 论文编辑出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术论文的产出少

鉴于“小众学科”的研究人员少,受资助的项目更少,其论文产出不多。再者,受国家以企业为研发主体的影响,国家很难也不可能将科研经费大规模投入基础研究,也很难引导更多科研人员参与“小众学科”的研究。因此,“小众学科”学术论文的产出数量也很难大幅度提升。以《广西科学》和《广西科学院学报》为例,两刊曾接收过计算机变异学、东盟小语种机器翻译、苦苣苔科植物资源、红树林、桉树等学科的论文,这些学科国内研究人员少,国际上研究的人员也不多,论文产出少。尽管学术论文产出少,但这些学科对广西的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参考作用。以红树林为例,国家高度重视红树林的保护,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提出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红树林不但有良好的生态社会效益,而且将在蓝碳经济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来稿数量不稳定

“小众学科”的论文不但数量少而且产出不稳定,常常存在论文的“大小年”。以《广西科学院学报》接触的东盟小语种机器翻译学科为例。此学科经历了近30 年的发展历程,已形成了广西的优势学科。但由于其成果的应用面窄,研究团队长期得不到稳定支持,无精力撰写学术论文。此外,为了研究团队的稳定,常常承接技术开发类项目用于团队日常经费的维持,其算法和建模等基础研究少,论文产出也少。加上“小众学科”不易发表,更是挫伤了研究团队撰写论文的积极性,进一步降低了学术论文的产出。苦苣苔科植物资源、红树林、Ramsey 数等学科也是如此。

1.3 审稿极其困难

“小众学科”研究人员不多,能担任审稿专家的更少,加上审稿专家回避的原则,学术期刊常常为寻找合适的审稿人费尽脑筋。以《广西科学院学报》碰到的东盟小语种机器翻译学科为例说明审稿的难度。东盟小语种机器翻译不但需要熟悉小语种的专家,也需要熟悉机器翻译的专家。此类专家往往只能从少数民族或边疆地区的计算机专家中寻找,而且需要这些专家了解小语种机器翻译的难度,否则无法完成科学的审稿任务。一般来说,从本省比较容易寻找到合适的审稿专家,但通常相互认识,很难科学客观地审稿,因此本省专家的审稿质量令人担忧,更多只能从省外专家中挑选,专家选择的范围更窄,增加了审稿的难度。

1.4 引用和下载量极少

“小众学科”学术论文产出少,其引用也不会多。以《广西科学院学报》2018 年组织的小语种机器翻译学科专刊为例,专刊共有15 篇论文。截止到现在为止,该专刊引用最多的论文是综述论文,其引用也仅有8 次;下载量最多的研究论文引用仅有2次,有5 篇至今无人引用,有4 篇论文的下载量不足60 次。再以《广西科学》的组合数学Ramsey 数研究为例,《广西科学》连续刊登了22 篇论文,最高引用是1997 年发表的论文,也仅仅有6次。22 篇论文只有6篇论文被引用。Ramsey 数研究所有论文的下载均很低,最高仅有65 次,有4篇论文每篇引用不超10 次。可见,小众学科的学术论文引用不多,下载量也极少。

2 相关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的思路

2.1 “小众学科”相关问题存在的原因

研究团队少、研究项目少、产出论文不多是“小众学科”论文少的表面原因,实质上仍有更深层的原因:一是“小众学科”论文不易发表反过来阻碍了此类论文作者的写作热情,导致产出更少。显然在投稿到处碰壁的情况下,“小众学科”论文作者很难燃起论文撰写的兴趣。二是审稿专家选择的困难导致审稿过程慢甚至审稿结果欠科学,也影响了论文的产出。审稿专家不多,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专家,使得一些稿件不得不给一些不够专业的专家审稿。三是可供“小众学科”论文作者选择的学术期刊不多。由于“小众学科”学科窄而且论文数少,一些专业性学术期刊不愿接收这些“小众学科”论文,更多只能投向综合性学术期刊,压缩了“小众学科”发表通道。

2.2 解决思路

上述原因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文章以《广西科学》和《广西科学院学报》的办刊体会认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研创新,尤其是基础研究,“小众学科”尽管其离技术开发和应用有一定距离,但是,没有长期基础研究的积累,就很难有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创新,就很难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很难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很难实现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因此,必须加强学术期刊界对“小众学科”的接纳、引导和支持,积极解决“小众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小众学科”专栏的组织,鼓励研究团队产出更多的、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跨学科论文,在撰写论文时更多关注和引用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加强学术论文审稿的国际化,适时召开“小众学科”学术交流,及时对“小众学科”进行宣传和精准推送,推动“小众学科”又好又快发展。

3 “小众学科”的应对策略

3.1 组织一系列的“小众学科”专栏

举办特色的“小众学科”专栏不但可以有效解决“小众学科”论文发表难,而且可以解决其论文数量不足的问题。通过邀请“小众学科”知名专家担任栏目主编的方式,不但有效地组织到“小众学科”的论文,激发一些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论文,而且也有助于催生一些新观点的论文,成为“小众学科”研究团队发表园地。综合性学术期刊可根据“小众学科”的论文产出和专家意愿,可定期或不定期出版专栏,将“小众学科”学术论文“一网打尽”的同时,也形成了综合性学术期刊的特色。随着“小众学科”研究的深入,其研究团队会逐渐扩大,其论文产出也势必扩增,前期刊登论文的关注度将有意想不到的表现。《广西科学》《广西科学院学报》组织的桉树、红树林就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

3.2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交叉结合

“小众学科”要走向应用,必须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交叉结合,尝试应用到其他学科,以引导其他学科对“小众学科”的关注。量子纠缠理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本刊曾刊登的计算机变异学是一好很好的例子。计算机变异学通过加强在天气预报、环保、基因工程等学科的应用,学术论文的数量有了较大提升,也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获得了政府管理人员的关注,更是使之获得了广西自然科学三等奖。因此,学术期刊要加强对“小众学科”研究团队引导,通过学术专栏或专刊的组稿方式,激发研究团队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应用,撰写与其他学科应用的论文,促进“小众学科”的繁荣。

3.3 关注并引用相关学科的论文

“小众学科”要加强对相关学科的关注,适时引用其他相关学科的论文,以提升其他学科研究团队的关注。研究学者常常通过下载论文了解学科进展,通过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了解学科的关注度,通过参考文献引用源了解学科的应用范围。因此,“小众学科”学术论文可以在前言和结束语的环节,提出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程度,并进行适当地引用,不断提升“小众学科”的关注度和应用水平。

3.4 加强“小众学科”审稿专家的国际化

由于语种等原因,“小众学科”论文的审稿更多通过国内专家解决。对于部分国内无法找到合适的审稿人时,只有通过审稿专家国际化才能解决“小众学科”论文难审稿的问题。可征求作者的意见,当双方认为国内无法找到合适专家时,由作者将论文翻译成英文,以英文审稿方式解决难审稿的问题。国际化的审稿人将会对论文带来不同的观点和建议,更好地指导国内“小众学科”研究团队的研究水平。此外,审稿的国际化,进一步了解国际专家的研究进展,适时向国际审稿专家组稿,可扩大“小众学科”的稿源。

3.5 加强学术交流及精准推送

加强“小众学科”的学术交流不但可以增加研究团队的学术合作,而且及时了解国内外学术进展,更好地宣传“小众学科”的期刊专栏和专刊,引导研究团队加强与学术期刊的互动交流,探讨研究团队与学术期刊相结合的方式和手段,使学术期刊及时了解学术进展并适时提供专栏和专刊版面。学术期刊可利用“小众学科”学术交流活动宣传期刊,宣传特色专栏和专刊,并提供抽印本、系列论文的电子文档,方便作者阅读和引用,实现“小众学科”论文的精准推送。

4 结束语

学术期刊支持“小众学科”论文的发表,不但有利于“小众学科”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基础研究相关学科的发展,也有利于学术期刊学科特色的建立,更有助于期刊影响力的提升。因此,学术期刊特别是综合性学术期刊更要关注和扶持“小众学科”的发展,促进学术期刊和“小众学科”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学术论文办刊学报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致敬学报40年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