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院前急救数据中心的规划与建设
——以梧州市120 急救数据中心为例

2023-02-08 08:14黄德康朱肖颖
华东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网络设备数据安全技术人员

文/黄德康 朱肖颖

随着急救技术和医疗信息化的发展,作为重要的信息化支撑平台,院前急救数据中心(PHEDC)的重要作用越发凸显。本文简述了院前急救数据中心的规划内容和建设路径,分析了院前急救数据中心的效用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本文以梧州市120 急救数据中心为例,探讨了院前急救数据中心在硬件设施、网络架构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划内容,总结了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推动急救事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

一、院前急救数据中心概述

院前急救数据中心主要负责收集、存储和管理辖区内的急救数据,为急救工作提供准确、全面的数据支持。在收集、存储、分析和展示急救数据的同时,院前急救数据中心还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急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并为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全方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具体来看,院前急救数据中心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提供急救数据,如患者信息、医疗记录等,为院前急救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提供实时数据,助力医护人员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3)提供急救指南、学术文献等数据资源,提高急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4)促进提升急救工作的协同性,实现急救数据的实时共享;(5)支持远程医疗和远程指导,进一步提高急救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二、院前急救数据中心的规划内容

(一)规划目标和原则

院前急救数据中心的规划目标是建立高效、安全、可靠的数据管理平台,集中存储、管理和分析患者信息、急救记录、医疗影像等数据。因此,规划人员应遵循数据安全、数据互通、灵活性和高效率原则,做好患者信息的保密与管理工作,并与其他医疗机构、急救中心、公共卫生部门等进行数据共享。另外,院前急救数据中心应具备扩展性和灵活性,能够适应急救需求,并能跟上急救技术更迭与发展的步伐;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和接口标准,能提供快速、准确查询和分析等功能;界面简洁且操作简便,能有效提高急救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硬件设施规划

院前急救数据中心的硬件设施规划涉及服务器、存储设备以及网络设备的选型、布局和部署等内容。[1]其中,服务器要稳定运行,能满足建设规模和急救需求;存储设备要满足整个辖区的数据存储需求;网络设备应具备搭建高速可靠的网络环境的功能,能满足带宽和网络稳定性等需求。以梧州市120 急救数据中心为例,该中心共配备6台应用服务器、2 台主业务服务器和4 个E74002.4G 四核处理器(16MB 高速缓存);储存设备均采用64 位操作系统,磁盘阵列则采用双冗余控制器、NAS网关等设备;内存配置了10 块容量为600GB、网络传输速率为4Gbps、转速为10000r/min 的全光纤硬盘以及9 块容量为1TB、转速为7200r/min 的SATA 硬盘;网络设备包含1 台核心交换机和3 台吞吐量≥6G、并发量>220万,兼容主备双操作系统的防火墙。由于规划合理,梧州市120急救数据中心兼具高效率、高稳定性等优势,能够为当地急救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网络架构规划

在规划院前急救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时,规划人员应考虑规模、需求和扩展性等因素,借助冗余设备和链路来增强网络架构的可用性和容错能力,运用安全设备和加密技术来保证数据安全,完善实时监测和管理功能,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四)安全规划

院前急救数据中心的安全规划共包含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三个层面,旨在防止数据泄露、遭受恶意攻击等,全方位保护数据信息和网络设备的安全。其中,保证物理安全的主要形式是拦截未授权人员;网络安全则主要依赖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保证数据安全的主要形式是备份或恢复数据、加密存储/传输敏感数据等。

三、院前急救数据中心的建设路径

(一)硬件设施建设

在硬件设施建设期间,相关人员要注重机房规划、设备选型、设备维护、能源管理等工作,定期检修维护设备,在全面落实消防安全措施的同时,合理规划能源配置并深刻践行环保理念。

(二)网络架构建设

完善的网络架构有助于提高急救数据的传输速度和安全性,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技术人员应确保网络架构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高可用性和可伸缩性:为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技术人员应采用冗余设计和负载均衡技术。(2)内外部网络连接:技术人员应建立高效可靠的网络基础设施,保证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和稳定性。(3)数据安全:技术人员应提高存储设备的安全性能并采用合适的加密技术,以免敏感信息外泄。(4)网络监管:技术人员应实时监控网络设备运行状态和流量使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问题。(5)注重用户体验:技术人员应确保功能界面直观简洁,方便急救人员进行数据录入、查询和分析等操作。

(三)安全建设

(1)物理安全:安保人员应监控和限制进出人员,如采用门禁系统和视频监控设备加强巡检。(2)网络安全:技术人员应构建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定期检查并更新网络设备,视情况需要采用网络分段、网络隔离等技术。(3)数据安全:管理人员应推行访问控制机制,加密存储和传输急救数据,定期备份以防止重要数据丢失或防范数据安全问题。[2]

(四)院前急救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和持续优化

运维管理和持续优化是确保院前急救数据中心稳定运行和性能优化的重要手段。因此,管理人员应动态跟踪硬件设施规划、网络架构规划和安全规划措施的开展情况,全方位提升院前急救数据中心的性能。其间,管理人员可采取建立健全监控系统、定期巡检和维护设备、实时监测和优化网络架构等措施来保证院前急救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并通过升级硬件设施、优化网络架构、引入先进技术等方式来实现院前急救数据中心的迭代升级,为院前急救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四、建设院前急救数据中心的效用和面临的问题

(一)院前急救数据中心的效用

(1)提供高效、准确的数据查询和分析功能:急救人员可通过查询患者的病历、病情等历史数据来采取最有效的急救措施。(2)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作业:各急救机构间可进行数据共享,以优化急救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急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3)监控和评估急救过程:急救人员可通过分析实时采集的急救数据,发现院前急救工作的不足,并在后续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的弥补措施。

(二)院前急救数据中心面临的问题

(1)急救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有待进一步提升,以避免因数据错误或缺失而导致医务人员误诊、误治。(2)数据采集与存储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无论哪个流程出现数据错误的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后续医疗活动。[3](3)数据安全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避免患者的个人信息泄露仍是技术人员着力攻破的难点。(4)院前急救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成本相对较高,管理人员面临着保证数据质量和安全、合理控制成本的双重挑战。

(三)改进建议

为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数据中心管理体系,加强各方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院前急救数据中心的发展和应用,同时也为急救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点改进建议。

(1)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人员可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以及身份验证技术等来提升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2)建立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院前急救数据中心可与医院、公安部门等共享数据信息,以提高急救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3)加强数据分析和利用:管理人员可通过数据分析来准确识别高风险地区,预估急救需求和优化急救资源配置。(4)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相关部门应组织培训活动并提供技术支持,以确保院前急救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建设。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院前急救数据中心的规划与建设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梧州市120 急救数据中心实例从硬件设施、网络架构和安全建设三个方面简要概述了规划内容和建设路径。未来,规划人员应持续优化院前急救中心的功能,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来推动院前急救数据中心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全面的服务。

猜你喜欢
网络设备数据安全技术人员
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课程思政整体设计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一种基于C# 的网络设备自动化登录工具的研制
云计算中基于用户隐私的数据安全保护方法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大数据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安全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
大数据安全搜索与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