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县域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初探
——以砀山县“四个打破”为例

2023-02-16 05:43安徽省砀山县教育局教研室杨文涛宿州市教体局教研所汪敬贤安徽省砀山县第五中学阚玉生
教育文汇(综合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砀山县学段基地

安徽省砀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杨文涛 宿州市教体局教研所/ 汪敬贤 安徽省砀山县第五中学/ 阚玉生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实效性的价值旨归。[1]砀山县根据省、市有关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意见,着力探索思政育人、学科思政、行业思政、思政队伍建设的一体化举措,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受思政课学业水平成绩考核和传统思政课教育教学观念的制约,当前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依然存在着一些体制性和观念方面尚需改善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认知有待提高

目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课程思政仅是思政课或者文科教师任务的错误认识,一些理科教师存在着对课程思政内容把握得不够准确、不够全面等问题,即使某些学科实施了课程思政,但其思政内容也较为直白生硬或单一片面,挖掘得不够深不够透。学科课程思政内容缺少必要的统一性、系统性,难以做到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学理性与政治性相统一。

(二)学段思政教育不够紧密

突出表现为各学段间有些教材内容不系统、衔接不紧、协同不强以及存在结构性重复情况。思政教育实施各自为战,发展性弱;思政教育评价形式单一,核心素养不突出;中小学思政教育专职队伍配比总体不达标,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等。思政教育打破学段之间的壁垒,形成大中小学在教材、教学、评价、实践、师资队伍、保障体系等方面的一体化刻不容缓。

(三)校际思政教育不够均衡

思政课专职教师配备不足,兼职思政课教师占据较高比例。以小学学段为例,突出地存在着语文老师兼任思政课老师现象,有的学校安排理科教师兼职带思政课,却未对其开展一定的思政课专业培训。兼职教师学科背景的不同,导致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和认知以及教学效果迥异。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整体师资水平有高低、办学水平不一、社会认可度存在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学校思政课建设参差不齐,发展不够均衡。

二、砀山县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四打破”策略

砀山县立足现有的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宿州市思政教育基地,以初三和高三思政教师为骨干,探索“四打破”一体化建设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打破学科界限,建课程思政基地

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大中小学各学段学生具有思想塑造、价值引领、道德培育等不可替代的作用。[2]砀山县充分挖掘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内容,探究适时、适境、适生的思政教学方式,建设以思政课为主导,以语文、历史为骨干学科,以其他学科关联性、启发性内容为有机补充的“大思政”学科思政资源,集中全县中小学各学科名师、学科教研组长等师资,着力搜集、研讨、整理编写各学科每册每章每节的课程思政要点,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优秀作业设计,制作微课、说课、优质课等教学课件,较为系统准确地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使得同一思政内容得以在不同学科教学融通,各学科教学与思政的关联性得以彰显、深入递进,学生的思想境界最大限度地得以提升,达成学思精进之目标。2022 年砀山县阚玉生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协同学校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教师,创作的《遵守社会规则》作业作品,在首届全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评选中荣获安徽省一等奖。为营造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的浓厚氛围,深化爱国爱党热情,弘扬新时代奋斗精神,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砀山县第五中学教育集团思政教育基地联合集团各校区举办了主题为“传承红色基因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的第九届“科技·读书节”。本届“科技·读书节”于2022 年4 月22 日正式启动,历时二十天。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读书笔记、手抄报、读书征文、自主创新、班级经典诵读比赛等项目。自主创新比赛项目推动该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学生们利用所学的理科知识动手动脑进行了小制作、小发明,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开发了创新发明潜能,培养了科学创新精神,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成为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美好创意的平台。经典诵读比赛把本届“科技·读书节”推向了高潮,各班级诵读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表演精彩纷呈。诵读比赛中,有的班级回望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有的班级通过回顾英雄人物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表达“征途漫漫,唯有奋斗”的坚强信念;有的班级利用所学理科内容编写了科学家探索真理、树立科学精神的小故事,表达了坚持真理、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和信念;有的班级赞美家乡风土人情,表达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无限眷恋。少年们的铮铮誓言,谱写了新时代的壮丽篇章,有对伟大祖国的深沉热爱,还有洋溢着喜迎党的二十大的无比喜悦和对祖国的殷殷祝福——同学们以精湛的朗诵技艺和昂扬的精神风貌,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位评委。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打破了学科界限,形成了协同效应,做到了有的放矢,真正发挥了学科课程思政的作用,落实了全学科育人。

(二)打破学校界限,建思政教育基地

打破学校界限,建设不同学段的思政教育基地,推进跨校多方合作,引导思政专业力量提高课程思政建设质量。[3]建设有层次、梯度的思政教育体系,能更好地整体性推动某学段各学校间的相互融通、取长补短、资源共享。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城区生源猛增,特别是优质生源想方设法进城就读,导致农村一些学校留下来的学生数量少,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城乡教育存在差距。如果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学校思政课建设就会参差不齐,发展不均衡,甚至会导致有的学校思政工作堪忧。砀山县充分发挥高中、初中、小学三个思政教育基地的核心辐射作用,带领全县思政课教师开展统编教材的常规教学应用、新闻媒体素材课堂教学应用、社会思政实践活动开发和应用等教研活动,广泛搜集、加工整理本校的、社会的、家庭的思政资源,向其他学校辐射,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各校按照“一校一品”的方式借鉴、吸纳,邀请基地成员指导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解决了少数学校对思政工作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问题,少数思政教师缺乏斗志和信心不足的问题,做到以点带面,上好思政课,落实全员育人。

(三)打破学段界限,建教师发展基地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要打破学段界限,沟通协作、联动共建建强教师队伍,整体布局、逻辑递进整合教材内容,有机串联、能力进阶优化教学方法,从而发挥思政课一体化的整体合力。[4]就县域内的中小学来说,打破学段界限就是建立高中、初中、小学的思政课教学共同体。

砀山县以安徽省砀山中学、砀山五中、砀城一小三个学段的思政基地为基础,建立全县思政课教师发展共同体,突破学段界限树立大格局。理清思政课有关内容在各学段中的基础、衔接和需求的关系,无论哪一个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均要做到“左顾右盼”“瞻前顾后”;把握思政教学方式的适切性,突出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小学以激趣为主育人,初中突出情感育人,高中以理服人。定期组织共同体活动,实现学段之间的经验共享、智慧启迪、技术交流。2022 年11 月16 日,砀山县举行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皖若春风”思政示范活动,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活动。三个学段各选出2 名教师,面向全县部分高中、初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工作主要成员进行说课、评课,打破学段界限,建教师发展基地,以解决中小学有些思政课兼职教师照本宣科不会教的问题,初步迈上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的路子,实现教师育人水平的整体提升,落实全过程育人。第一节示范课是来自砀山中学吕双双老师所讲授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她在课上设置总议题和三个小议题,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讨论、思考,课末以引领学生集中诵读青春誓言的方式结束课程,整堂课充分彰显了思政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第二节示范课是来自砀山五中代秀芳老师所讲授的“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她在课上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从两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整堂课体现了思政课教师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思政课“内容美”和“形式美”的深刻感受。第三节课是来自砀城第一小学阚亚玲老师的“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做新时代好少年”,课上她巧妙设计了“童眼观看党的二十大”“童心描绘新蓝图”和“童言抒写新梦想”三个活动主题,带领学生知晓时政、感悟思想、明辨事理,加深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三节示范课之后,来自宿州市思政教育基地的马翠英、阚玉生、翟惠娟三位名师对这三节课当场进行了评课。大家一致认为,这三节课充分体现了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入学习贯彻,三节课既有共性,又有特色,虽是无生上课,但无“生”之处胜有“声”,让我们看到了“走心”又“走新”的思政课,对进一步推进砀山县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力作用。

“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授课、评课安排表

(四)打破行业界限,建旅游研学基地

打破行业壁垒,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有助于引领青少年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三观”。[5]砀山县把思政课教育教学需求延伸到各行各业,充分挖掘思政资源,建旅游研学基地,形成了家校社协同思政育人的网络。

近年来,砀山县以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纪念日等为契机,邀请老革命、退伍军人、革命烈士后代、党校老师、文化界人士、乡贤、优秀家长、相关专家学者、各行各业的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等给学生上思政课,凝聚全社会思政教育力量,打造思政育人的社会氛围。砀山县依托县博物馆、县烈士陵园、孟宪琛烈士故居、县廉政教育基地、法治教育基地、英烈文化广场等,建设红色旅游研学基地;依托县酥梨文化馆、梨树王、鳌头观海等景点建设酥梨特色产业文化基地,培养学生爱家乡、振兴家乡的情怀。砀山五中阚玉生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带领学生到砀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搜集整理砀山县抗战史,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砀山的革命史、奋斗史,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砀山中学教师郭亮连续20 年组织班级学生到砀山县武警中队实地感受军人保家卫国的精神,聆听国防教育专题报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县司法局、县法院、县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在砀山二中建设法治教育基地,培养学生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法治意识。近年来,砀城一小170 余篇思政专题文章被学习强国、人民网、中国文明网、思政安徽、拂晓报等相继采用。砀山县还拓展“思政大课堂”,扎实有效打造“思政新亮点”,2022年12 月砀山县砀城第一小学被安徽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安徽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全省共56 家单位入选,中小学序列仅9 个)。砀山县遵循青少年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利用旅游研学基地资源,将学校思政教育融入研学旅行、生产体验、公益实践、亲子互动等活动中。打破行业界限,建旅游研学基地,实施开放性、有效性的思政育人策略,扩充了思政资源,实现了全方位育人。

三、结语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认识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一步,砀山县将继续深入探索“四打破”,推进县域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认真实践,深刻总结,不断完善,以期取得更好的成果。

猜你喜欢
砀山县学段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2019年9月22-25日 《中华诗词》发行会在安徽砀山县举办
安徽砀山县: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质量提升
一道最值问题的新解与推广
我的基地我的连
砀山选“酥梨王”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