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2023-02-19 04:51高晔秋刘娟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实训研究组

高晔秋, 刘娟

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教学是高校护理学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学内容涉及基础护理知识以及基础护理技能两方面,学科综合性与基础性较强,是护生学习的基础,掌握护理学知识框架及知识分类以便更好地满足临床护理人才需求[1]。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动了护理实训教学课程的开展,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扩展教学内容、提供实践机会,可更好地帮助护生获取更多的实践学习资源,灵活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2]。不过,单一依靠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增加实践课程课时这样的方案,并不能达到较好提升效果,而且无限地延长课时也会占用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使学生陷入“重实践,轻理论;重经验,轻思考”的学习误区,影响长远学习发展。在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化技术,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整合线上、线下知识内容,能进一步扩展学生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学习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3]。基于此,本研究于2020年5月至2022年1月选择本校护理专业的10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信息化技术在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9级护理专业10个班级中的2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01班为常规组(n=50),201902班为研究组(n=52)。其中,常规组女生49名、男生1名,平均年龄(18.11±1.04)岁;研究组女生50名、男生2名,平均年龄(18.29±1.11)岁。两组学生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教学方法

所有学生均由同一组教师展开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教学管理,研究期间,常规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案开展教学,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课上讲授,说明实训目的,为学生设计临床情景,由助教老师利用人体模型完成护理操作演练,并指导学习小组进行组内演练,下课前10 min进行教学总结、点评与课堂答疑,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布置课后作业。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借助信息化技术完成课堂实践教学,具体措施如下。

1.2.1 课前准备 在学期开始之初,即进行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教学前一周成立班级微信群,由授课教师担任管理员。①每次实训课教学前,提前下发本次实训课教学知识课件、实训项目清单、学生学习准备、临床操作指导、病例资料。将学生分为各项学习小组,规范线上作业/任务书写报告格式,要求学生依照群内文件做好课前预习,并练习线上学习小程序、知识测验小程序的用法。②由教师结合下节课新授内容的重点制作相关微视频,于课前3日发布于微信群内。微视频课程包含3个环节——重难点护理操作示范讲解、课堂知识结构梳理、学习问题思考,时长在8 min左右,学生可自行保存、反复观看。③线上预习测试:教师结合课程重点内容与视频教学内容,设计预习测验题目,课前发布,要求学生通过小程序自主练习打卡,教师在后台统计学生检测数据。

1.2.2 课中教学 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充分借助教学PPT、教学视频(利用信息化技术已于备课期间制作完成)等方式完成教学。一般先结合教学PPT、教学视频进行知识讲授,而后现场示范护理操作并邀请学生配合进行场景演练。演练完成后,由学生自行在实训基地进行护理操作练习,教师负责巡场指导。下课前10 min进行课堂点评,并结合学生课前的预习检测答卷进行现场答疑。

1.2.3 课后练习 ①教师针对本次实训课程内容在班级群内发布作业/任务内容,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上传电子版学习报告。②课外拓展:教师在微信知识学习小程序内上传不同的患者资料,要求学习小组在课后两周内结合上传的视频、文字资料完成患者护理评估与护理方案设计,由教师结合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与小组护理内容完成情况给予综合评分。③班级微信群动态:在群内进行点评,与学生进行线上讨论,分享相关学习网络资源。

1.3 效果评价

1.3.1 实训考核成绩 比较两组学生实践课程考核成绩,其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时间完全相同,分为理论考核(基础知识∶病例分析=6∶4)和实践考核(临床操作∶沟通技能=6∶4)两部分,各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学生学习效果越好。

1.3.2 教学满意度评价 于此实训课程结课后采用校内自制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量表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836,分为知识易接受、学习兴趣提升、理论实践联系紧密、知识内容扩展4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范围在0~25分,总分为100分,得分<70分为不满意,70~85分为比较满意,>85分为非常满意。在量表设计完成后,先抽选20名学生进行预测试,并在2周后进行重新测试,重测信度为0.90,Cronbach’sα系数为0.857,纸质问卷共发放102份,均收回并为有效问卷。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3.3 批判思维能力 采用由彭美慈等[4]修订改良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分别在此实训课程开设前、结课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评判思维能力评估,该量表的内容效度(CVI)=0.89,Cronbach’sα系数为0.90,主要分为寻求真理、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7个维度、共有70个条目,分值赋为1~6 分,总分范围为70~420分,若总分>280分说明此学生具有正性批判思维能力。共发放102份纸质问卷,均收回并为有效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实训考核成绩比较

研究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考核成绩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实训考核成绩比较[分,

2.2 教学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对此实训课程的教学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3,P=0.017),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对此实训课程的教学满意度比较[n(%)]

2.3 批判思维能力比较

此实训课教学后,研究组学生批判思维能力评分高于常规组,且明显高于教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批判思维能力比较[分,

3 讨论

3.1 信息化技术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学生理论考核、实践考核评分均要高于常规组,表明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化技术,更有助于提高实训课程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学习兴趣,这与国内部分研究资料结果一致[5-6]。在传统教学中,单纯依赖课堂教学,不注重学习环境的拓展,易使学生形成单一、刻板的学习思路,影响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与课外探索能力的开发[7]。通过融入信息化技术,为学生构筑开放式教学环境,更利于激发现代学生学习特点,增长学生学习兴趣。借助新媒体资源充分利用微信小程序等媒体平台,可将教学环境由课堂延伸至课下,由黑板延伸至手机、网络,使手机成为学生学习工具,合理利用课下碎片化时间,展开知识学习[8]。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有效学习时长,因此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学习质量。

3.2 信息化技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对此实训课程的教学满意度高于常规组,表明在实训教学中融入信息化技术,更有利于开展师生互动,提高教师教学引导价值。实践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学习空间,可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加深课程思考分析。且教师结合学生作业内容、操作情况而提出问题和指导意见,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点,纠正自身错误,重新解读重难点内容,这一环节增加了师生交流深度与教师引导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满意度。

3.3 信息化技术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学生批判思维能力评分高于常规组,且明显高于教学前。在融合信息化技术改良教学方式后,课堂教学由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主导,这一转变无形中增加了学生思考力度,可通过课前微视频做好预习,课堂中教师的演练与示范,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思考护理操作背后的原理及价值,提高批判思维能力。另外,教师于课后整合网络学习资源并传至平台,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眼界,增加学习渠道,综合了解与病例相关的护理知识,反思设计的护理方案中的不足与缺陷,提高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建议

在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教学中借助信息化技术可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其学习质量、批判思维能力和对此实训课程的教学满意度,但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教师有更高的专业素养、更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有效整合学习资源、制作生动有趣的微视频并有效管理课堂。为此,学校也应加强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空间,形成更为专业的教学团队。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实训研究组
培养思维能力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培养思维能力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