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下党性教育的伦理探析

2023-02-19 07:05陈嘉铭
新乡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党性伦理党员干部

陈嘉铭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北京 100091;新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

刘少奇认为,共产党员的党性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 ……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1]225。 显然,党性是指一个政党的阶级性、政治性和道德性等根本属性。 从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看,共产党的党性是共产党人所拥有的道德修养、道德人格和道德自律等德性的集中体现,表现为团结、清廉、信念和求实等伦理品格。 疫情考验党性,越是重大公共事件,越是对共产党员党性的重大考验。在抗击疫情这样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党性就是一心为民、尽职尽力,共产党员只有冲在前面起模范带头作用,才能淬炼过硬党性。 同其他政党不同,共产党始终强调和坚持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2]。 在后疫情时代, 如何理解党性教育的伦理特征并用之指导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伦理问题。

一、后疫情时代党性教育的伦理考量

2020 年新冠疫情蔓延全球, 时至今日世界各国尚未完全走出其阴影。新冠疫情蔓延带来了诸多“后遗症”:全球产业链遭遇冲击,全球经济陷入萧条;极端主义思潮抬头,国际局势日渐紧张;失业人数逐渐增多,社会治理难度加大等。消除这些“后遗症”的历史责任已经摆在每一个人面前, 这就对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道德人格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此,用马克思主义伦理观考察后疫情时代党性教育的伦理本质,有助于更好地找到党性教育中个人与社会、利己与利他、自律与他律、集体与个体之间的“动态平衡点”。

(一)坚持个人与社会相统一

党性教育要求共产党人在坚持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基础上,将社会利益置于首要地位。 一方面,要做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自觉把个人价值、个人理想与奋斗目标放在党的治理现代化的宏观体系之中, 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想作为个人发展的基本遵循,将个人命运与社会、国家、人民的命运相结合, 用实际行动为党的发展以及人民利益的实现保驾护航。 另一方面,要坚定崇高信念,树立不负人民、严以律己的道德意识,将化解疫情“后遗症”作为道德实践的重要内容。 在工作中,党员干部要按照明大德、 守公德和严私德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 将不干劳民伤财、 让群众失望的事作为行为原则,要保持奋进精神、奉献精神和奋斗精神,带领人民为疫后重振、促进社会和谐而努力奋斗。

(二)坚持利己与利他相统一

伦理问题的本质是利益问题, 即将何种利益放在优先位置的问题。 在党性教育实践中,能否恰当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是评价党性教育的重要标尺。从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看,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和道德意识是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 集中体现为利己与利他的统一。 在后疫情时代,共产党人要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在深刻领悟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将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正确的义利观,把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工作职责。 在道德意识层面,要树立与人民风雨同舟、命运与共的意识,克服形式主义、主观主义等不良工作作风。在道德实践层面,要保持毫不利己的操守,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坚决抵制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等不良风气,争做大公无私的共产党人。

(三)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统一

道德自律是道德修养的核心内容, 也是党性教育的重要目标。 不过,仅仅依靠道德自律,很难实现党性教育的目标, 因而需要建构自律与他律相统一的党性教育体系。在后疫情时代的党性教育中,一方面党员要自律持重,以责任心严于律己,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定力严守党章与党规党纪,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时刻检视和对照自身不足,做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严守纪律的党员干部。 另一方面,要勇于自我革命,自觉明辨是非黑白,净化工作圈、生活圈和朋友圈,做到知敬畏、存戒惧,防微杜渐,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此外,后疫情时代的党性教育也要重视他律,即要将党的规章制度与群众监督作为“镜子”,把接受监督作为党性教育的常态。 要通过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清除与克服危险消极因素的侵蚀,让心存侥幸者不敢越红线半步,防止偏离“两个维护”、我行我素的言行举止出现,培养知敬畏、守规矩、干净廉洁的党员干部。

(四)坚持集体与个体相统一

依据马克思主义伦理观, 集体与个人在伦理层面具有内在一致性, 党组织与党员个体的利益不能分割。因而,在后疫情时代的党性教育中要坚持集体与个体相统一,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修养。 一方面,党员要深刻理解“两个维护”在理论、政治、实践和历史等层面的价值意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要以敢于斗争、自我斗争的气魄确保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和工作计划真正得到落实,促使自身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另一方面,党员要做到旗帜鲜明、尽心至诚,保持始终如一的政治本色,坚持党的原则第一、事业第一,不断塑造对党和人民坚定不移的忠诚品质,将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作为自己的鲜明政治品格, 将小我自觉融入党组织的光荣集体之中[1]127-134。

二、后疫情时代党性教育的伦理价值

新冠疫情不仅考验了我们党的执政能力、 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而且锻炼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组织纪律和道德意识。因而,后疫情时代的党性教育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 它不仅有助于推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 而且有助于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相统一、道德自律与从严治党相融合。

(一)促进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

人是需要精神信仰的。 党性教育就是坚持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的伦理教育体系, 它回答了党员干部“干什么”“该怎么干”“与社会是什么关系” 等问题。后疫情时代的党性教育具有以下特征: 党员干部应当将自己作为人民的“工具”,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培养勇于担当、以德为先、公道正派的道德情操。 这样的伦理体系,有助于党员干部铸牢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地位观、 权力观和政绩观,塑造任劳任怨、守正创新、为民造福、心怀天下等道德品格。因此,后疫情时代的党性教育能够促进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 促使共产党人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3]。

(二)促进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相一致

与其他政党不同, 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是共产党的政治品格。 这就是说, 共产党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特权阶层以及个人私利,只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性教育中的利益观强调党员干部要保持毫不利己的操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利益追求,坚持秉公用权,坚决消除一切特殊化、私利化行为,从而真正解决“服务何人”的根本问题。 党性教育的伦理体系,能够促使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保持不谋私、不为己的高尚情操,维护党的人民性与纯洁性。 此外,党性教育以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价值追求,使党员干部自觉提高思想认识与能力修养,增加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深度,提高防控风险、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增强保障与维护人民利益的能力。 党员干部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充分说明党性教育是成效显著的, 从中体现了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高度统一[4]。

(三)促进道德自律与从严治党相融合

党性教育是自律与他律相统一的教育实践活动。这种自律和他律相统一,为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为加强党员纪律修养确立了基本路线。 在后疫情时代,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自律,强化党员的自我修炼与约束,严格规范党员行为,运用党的规章制度与群众监督对党员干部进行 “他律”,有助于党员干部做到心中有戒尺、行为有规矩。后疫情时代党的纪律建设必须保持“严”的基调,要通过谈心谈话、加强学习、违法必究等方式,不断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锻炼和政治历练。 坚持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建构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自我净化与刚性管理相结合的党性教育机制, 充分发挥道德自律与从严治党的联动作用,清除党员队伍中的“两面派”“双面人”,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5]。

(四)促进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相协调

党性教育是集体与个体相统一的道德教育体系。一方面,要让党员干部提高党性修养以形成注意大局的集体主义思维,养成严于修身、严以用权的工作作风,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另一方面,既要照顾党员干部的个人情况, 又要坚决反对个人主义思想在党组织中蔓延。后疫情时代的党性教育要依此而行,这样有助于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向, 实现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促使党组织朝着同一方向发力,打造对党忠诚、个人干净的人民公仆队伍。

三、后疫情时代党性教育的伦理路径

在经历新冠疫情考验之后, 我们党的组织变得更加坚强, 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有了较大提升。 不过,后疫情时代党性教育的任务依然艰巨,因为经济“疫情”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 在此情况下,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伦理原则,建构以人民为中心的理想教育、法治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体系。

(一)以权为民所授为伦理基础

伦理问题的本质是利益问题。 因而,党性教育应该始终围绕人民利益而展开, 将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对用好。在后疫情时代,党性教育应当以权为民所授作为伦理基础,建构合理用权、用权为民的党性教育体系,将权为民所授的原则贯穿于党纪教育、法治教育、反腐倡廉教育等党性教育实践活动之中。 首先,在后疫情时代,要优化党员干部的选聘标准,扩大党员干部权力的透明度与公开度, 在党章党纪教育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 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与社会公信度,促使党员干部在人民利益的“大账”面前做权力的“明白人”。 其次,在后疫情时代的党性教育中,要从政治机制、政治伦理的视角出发开展政治权力和服务意识教育。最后,在反腐倡廉教育中要对党员干部进行权力意识教育, 促使党员干部自觉树立为民用权的权力观,做权力明白者,将自身权力视为为人民服务的义务和责任而不是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和地位[6]。

(二)以权为民所控为伦理原则

从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看,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政治人”大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脱离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因此,在后疫情时代的党性教育活动中,要以权为民所控为重要伦理原则,并依此建构规范用权、监督用权的党性教育体系。 首先,在反腐倡廉教育活动中,要建构多元主体、多元渠道的党员干部权力监管体系, 让人民群众以灵活方便的方式监督党员干部行使权力, 促使党员干部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避免公权力沦为个人谋取利益的工具。 其次,在法制教育活动中,要将惩戒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大对滥用职权、失职渎职党员干部的惩戒力度, 并且要对这些党员干部进行法纪与党纪的双重惩罚, 促使党员干部对权力行使有所敬畏,使讲规矩、守纪律成为个人自觉,自觉养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权力观。

(三)以权为民所用为伦理本质

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也是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 因而,在后疫情时代的党性教育中,应当将权为民所用作为党性教育的伦理要求, 依此培养党员干部的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首先,在党纪党规党章教育中, 要重视发挥人民群众在党员干部权力治理中的作用, 打造数字化党员干部权力监督平台,建构数字化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党员干部权力监督管理机构的运行,使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变得更加便捷。 其次,在反腐倡廉教育中,应将党员干部权力行使情况作为考核党风廉政工作的重要指标, 纠正党员干部违法违规用权惩戒轻型化的趋势。 要治理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等权力乱象,促使党员干部不负人民,做谨慎用权者[1]695-698。

(四)以情为民所系为伦理内核

能否做到情为民所系, 既是后疫情时代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党员干部应有的伦理情感。 因此,在后疫情时代的党性教育中,要以情为民所系作为党性教育的伦理内核,用其充实党性教育的内容,培育党员干部爱党爱民的伦理情感。具体而言就是,在党员干部任用过程中, 可以改变传统的比较票数多少的票决制, 采用大于固定比例或具体数目的票决制,这样一来,有助于培养党员干部爱护人民、尊重人民的情操, 减少搞小团队与搞对立的现象。 此外, 要加快党员干部官德教育体系建设, 将道德水平、参与基层活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等作为党员干部考核的内容, 促使情为民所系的伦理情感由应然转为必然。与此同时,要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其行德政、重民情。

(五)以利为民所谋为伦理目标

伦理规范的功能就是协调社会关系、 维护社会秩序、增进公共利益。 因而,后疫情时代的党性教育应当以维护公共利益、协调党群关系为重要内容,并依此形成利为民所谋的伦理倾向。具体而言,要使实现、维护、发展广大人民利益成为党员干部行使权力的基本准则,成为党员干部权力作用的根本体现。此外,要使党员干部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观,提高党员干部通过行使权力保障基本民生需求、 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推进改革开放成果共享、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推进网络空间治理等服务的自觉性,及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广大人民谋福利。

四、结语

新冠疫情是一场生动的党性教育实践课, 抗击疫情的社会实践锻炼了党员干部的道德品性, 磨炼了党员干部的革命意志, 增强了党员干部的政治信念。 在后疫情时代,疫情“后遗症”尚未完全消退,由此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后疫情时代的党性教育活动,确立党性教育的伦理目标和伦理要求, 提高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章党纪教育的伦理合理性和道德自律性。

猜你喜欢
党性伦理党员干部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忠诚干净担当是党性
党员干部要姓“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