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语用训练点分析

2023-02-20 18:41陈淑丽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语用训练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陈淑丽

摘 要:语用训练是一项常规训练,对学生语言运用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积极影响。为增强小学语文语用训练效果,文章运用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教学案例,指出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合理地从仿写、补写、创造性表达等角度寻找语用训练点,使学生在提升语用能力的同时理解语篇传递的价值理念,寻找语篇之美,并创造性地表达个人想法,实现提升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语用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34-0047-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

“核心素养”这一关键概念,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语用训练是让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重要途径。为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下文将结合统编语文教学案例,系统介绍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语用训练点,以供交流。

一、寻“仿”点——在训练中挖掘语言之美

“仿写”是最常见的语用训练,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影响深远。这种训练方法可以让学生找出阅读材料的语言之美,发展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激发通过文字表达美、创造美的灵感。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寻找“仿”点,组织仿写训练,让学生在语用训练中挖掘语言之美,為语言运用、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助力。教师可从以下角度寻找“仿”点:

(一)表达句式仿一仿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精彩的表达句式,教师可以由此出发,组织学生开展仿写活动[1]。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或分析课后习题挖掘课文中的精彩的表达句式,引导学生主动开展仿写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分享一些学生未关注的表达句式,丰富学生的仿写素材。例如,在讲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画出课文中的精彩表达句式。受课前预习和阅读经验的影响,学生会自然关注“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句话。这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展开仿写。在此期间,教师可适当给予学生提示,启发学生思考“在秋雨的影响下,还有什么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并在与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板书如下:

麦子——变成金色(像海洋)

枫叶——变成红色(像小手)

据此,教师可助力学生快速完成仿写任务,如有学生写道:“你看,它把红色给了枫叶,红红的枫叶像小手,摆啊摆啊,招来了秋天的凉爽。”通过仿写,学生自然地掌握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其他拟人句、比喻句、排比句等,挖掘句式结构,让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积累精彩的表达。

(二)构段方式仿一仿

在让学生积累精彩句式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启发学生以构段方式为参考,开展段落仿写活动。在组织相关训练期间,教师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段落构成方面。承接上例,在《秋天的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请学生分析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启发学生分析第一句和其他句子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作者是按照“总—分”的方式进行构段的,先说明“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再写秋天各个景象的颜色。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总—分”的构段方式仿写一段内容,介绍秋天的气味,并通过苹果、香蕉、橘子等水果,启发学生回忆秋天的气味,降低仿写难度,助力学生顺利完成段落仿写任务,掌握

“总—分”的构段方式。

(三)文章布局仿一仿

很多精彩文章的作者在谋篇布局方面独具匠心。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谋篇布局的角度展开仿写。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列提纲”的方式仿写文章结构,如“先总起,再分述”的布局方式。同时,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仿写课文的开头段和结尾段,提高学生的文章布局能力。

例如,在讲授五年级(上册)《白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布局方式。此时,学生会发现,

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文章结构,且首段(白鹭

是一首精巧的诗)和尾段“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相互呼应,使文章首尾圆合。由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或植物,并结合《白鹭》展开谋篇布局方面的仿写,以“列提纲”

的方式给出文章各段要说明的内容,并设计相呼应的首段和尾段内容,提升学生文章布局的能力。

(四)文章特色仿一仿

很多文章都有自己的特色,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仿写活动,在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让学生积累参与创意表达活动的经验,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2]。

例如,在讲授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其他表达“不舍”的送别诗,

如《金陵酒肆留别》《送李端》等,请学生分析,如“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等诗句与《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不同,让学生认识到在《芙蓉楼送辛渐》中,作者在表达“伤离别”的同时,着重强调了自己的人生志向。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握这一特点,请学生仿写一篇送别诗歌,并写出“新颖”的元素。

二、寻“补”点——在训练中补全文章细节

在组织语用训练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

“补”点,即组织学生补写文章内容,通过补写训练使学生获得更多信息。这种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深度,在锻炼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丰富学生参与高阶思维活动的经验,锻炼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发散性和创造性,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传递的价值理念。由此可见,教师在语用训练期间引导学生寻找“补”点,对学生思维能力、文化自信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积极影响。

(一)结尾之处补一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文章结尾处寻找“补”点,为文章设计更多情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关注原文作者的写作风格,并思考“作者想要表达什么”,让补写的内容与原文自然衔接。这有助于学生更细致、深入地分析作者的语言风格,提升写作能力。

例如,在讲授六年级(上册)《桥》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继续续写小说。在这一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1)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再次遇到自然灾害,村民们会做什么?(2)课文段落设计有什么特点?

在问题的提示下,学生可以自然找出构思方向,认识到受老汉的影响,村民们会传承“舍己为人”的精神,并能够结合原文段落设计风格,引入较多对话,设计细节描写,确保各段内容精简,重点突出。受这一活动的影响,学生可以在参加语用训练期间,合理设计后续情境,自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舍己为人的意义,提升思维能力和文化自信。

(二)词句中间补一补

在小学阶段,部分学生缺乏“精读”的意识,难以通过联想、想象获取词句传递的信息[3]。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在词句中间补一补的语言训练活动,使学生更细致地研读与语用训练任务相关的文本信息,提升精读能力,强化阅读深度。

例如,在讲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周恩来与同学来到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时的见闻,引导学生结合部分词句展开语用训练。如针对“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有个”和“女人”中间补上一个词语,突出女人的特点。这时,学生可以结合“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这一背景补写“悲伤”“难过”等词;也可以结合“反而训斥她”这一背景补上“悲愤”“愤怒”等词。此外,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在“哭诉”前补上一个词语,如“断断续续地”“抽噎着”等。在此期间,教师既可以让学生参与推理、想象等思维活动,又可以讓学生调动语言知识储备,提升语用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强化文章阅读深度。

(三)细节内容补一补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补充细节内容,增强学生的阅读效果,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六年级(上册)

《穷人》为例,作者并未细致描写听闻西蒙去世后渔夫的心理动态。为锻炼学生心理描写的能力,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渔夫夫妇的优秀品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语用训练补写文本细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标记出与渔夫、桑娜家庭条件相关的内容以及桑娜将西蒙的孩子抱到自己家后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补写渔夫的心理,让学生推理

“渔夫皱起眉”时想到了什么,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提示:“桑娜先将孩子抱回自己家,然后才担心遭到丈夫的拒绝。渔夫在皱眉时,是否考虑到了自己的家庭条件和桑娜的想法?”这样的提示使学生认识到“渔夫皱眉是因为担心孩子的健康”,并就此展开补写。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通过补写推理渔夫发现桑娜坐着一动不动时的心理活动。

这样,教师便可以通过语用训练提升学生的心理描写能力,并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更全面地感知渔夫、桑娜两人的善良,体会两人精神上的富有。

三、寻“创”点——在训练中展开个性表达

在语用训练期间,教师也要注意避免将学生的注意力局限于所读材料中,可在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达[4]。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创”点,让学生通过训练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基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内容展开个性表达,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锻炼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推动学生审美创造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情动之时练一练

学生在阅读文章期间,很可能会出现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或不赞同作者观点等现象。鉴于此,教师可以在学生情动之时展开语用训练,让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考虑到不同学生在阅读期间产生的想法有所差异,教师在开展相关语用训练时要避免过度干预学生,选出最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内容展开训练。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以“做批注”的方式将自己阅读期间的想法记录在文本旁,在此基础上选出最能激发学生表达意愿的内容展开语用训练。

例如,在讲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期间做批注,对作者的经历、想法、见闻进行评价,使学生参与相对简单的创造性表达语用训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文章的一段内容或文章主题展开深度思考,在作业本上认真展开创造性表达。在这一环节,学生需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使用精彩的构段方式和表达句式。如部分学生对作者“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印象深刻,便可以由此出发写一段文字,简要介绍作者的童年。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并通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突出作者童年的自由、快乐与幸福。

(二)基于生活练一练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展开语用训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提升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推动学生审美创造核心素养的发展[5]。因此,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景物或回忆生活经历展开语用训练。依然以《祖父的园子》为例,部分学生对作者与祖父相处的情节印象深刻,进而会联想到自己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的经历。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写一段介绍自己与(外)祖父母生活的短文。

四、结束语

教师要注重巧妙挖掘语用训练点,通过语用训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期间展开仿写活动,通过仿写精彩的表达句式、构段方式、文章布局等,深度体会文章内涵。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期间通过补写更深入地解析文本细节。最后,教师还可以寻找让学生参与创造性表达的语用训练点,让学生在产生强烈情感时分享自己的个性想法或使用精彩的语言创造性地介绍自己的生活经历。这样,在找好语用训练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效参与语用训练,在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陈晓玲.紧抓语用训练,升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J].小学生作文辅导,2022(11):33-35.

张涛.注入语用理念,夯实单元要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语用理念思考[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9):13-15.

黄晖妹.交融共生:在言意兼得下推动语用训练[J].语文新读写,2022(7):9-11.

蔺晓康.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语用训练点研究[J].新课程,2021(43):37.

零善.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语用教学策略[J].教育界,2021(24):20-21.

猜你喜欢
语用训练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以“语”为点 以“图”为径
层层递进,让语用训练扎实推进
警惕语用教学技术化与功利化倾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