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

2023-02-23 20:30柳佳颖
关键词:法治道德传统

柳佳颖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初中阶段是孩子品德和法治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和法治观念的重要资源。然而,在现实教育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缺乏道德自觉、法治观念淡薄等。因此,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问题展开讨论。首先,介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接着提出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效果的措施。最后详细讨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途径和策略,并阐述相关的案例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道德与法治 渗透措施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2.042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一种有效的策略。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具有深厚的道德和法治内涵,通过在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法律意识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道德与法治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正义、公平、诚实、守法的行为准则。在现代社会中,道德和法律是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的基石。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生可以认识到道德行为的重要性,理解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道德与法治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和理解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原则,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培养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行为,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增强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

二、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措施

1.学生缺乏道德自觉

在当今社会,一些初中生缺乏道德自觉,无法正确判断和处理道德问题,容易表现出自私、懒惰、不负责任等行为。这可能是由于他们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以及缺乏对社会责任和义务的认识。针对这一问题,可以用好教材中“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守望精神家园”“积极奉献社会”这几节课。这几课中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树立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人。例如,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私行为的不良后果,培养他们的分享和互助精神。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2.学生法治观念淡薄

在当今社会,法治观念的培养对于初中生尤为重要。然而,一些学生对于法律的认识和理解相对较弱,法治观念淡薄。这可能导致他们内心对法律的遵守和尊重意识不强,从而容易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为了提升学生的法治观念,可以在课堂上可以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教育他们要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的权益。同时,还可以邀请法律专家或警察等相关人员到学校举办讲座,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法庭环境中体验法律的公正和权威,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3.教育与生活脱节

在传统的初中教育中,往往存在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的问题。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上所学到的课程知识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和问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导致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无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通过举办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院、警察局等国家机关,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法律的权威和作用。同时,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让他们学会将道德原则应用到实际情境中。通过将教育与生活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4.缺乏家庭与社会的配合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和社会也应该共同参与其中。然而,现实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度不高,制约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全面开展。为了提高家庭与社会的配合度,可以引导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其中。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在常规交流内容之外,向家长渗透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中的一些理念和目标,鼓励他们与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道德发展和法治意识。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与社区、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组织一些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活动,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研学类的作业,让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关注下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渗透途径之一。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从而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

以“守望精神家园”这节课为例,它旨在通过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觀和法治观。在这门课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故事,通过阅读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孟子的仁爱之道,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理心。同时,还可以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将这些道德观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学会关心他人,关爱社会。

此外,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一些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影响。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关于孝道、友善、诚信等方面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道德问题,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明确正确的道德观,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道德意识的重要性。

2.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渗透

学校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重要场所,而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来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例如,在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如舞龙舞狮、包粽子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观。同时,学校可以结合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道德价值,如团结合作、尊老爱幼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还可以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来渗透传统文化。班会是学生日常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可以在班会中设置主题,如“孝道教育”“友爱互助”等,结合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或典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相关的道德与法治问题。通过主题班会的开展,学生可以在班级集体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和习惯。学校还可以通过打造传统文化氛围来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学校可以在校园中设置传统文化展览区、书法墙等,展示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不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3.在家庭教育中渗透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通过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孩子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家长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向孩子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和价值观。例如,家长可以以身作则,做到诚实守信、友善待人,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家长可以通过讲述传统文化的故事和典故,向孩子传递传统文化的智慧和道理。例如,可以讲述《三字经》中的故事,让孩子了解到孝敬父母、尊重师长的重要性。家长还可以将一些传统文化的活动融入家庭生活中。例如,可以在春节期间,一家人一起包饺子、贴春联,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的熱闹和喜庆;在清明节期间,一家人一起扫墓、祭祖,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对于尊敬祖先的重视。

其次,可以通过家庭教育的方式来渗透传统文化。家长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的点滴,引导孩子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的道德价值观和法治原则。例如,在孩子犯错误时,家长可以引用《论语》中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来告诉孩子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在家庭规范的制定中,家长可以借鉴传统文化的家训和家风,让孩子在家庭中接受道德与法治的熏陶。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讲述家族故事的方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讲述家族中的英雄事迹、传统习俗和故事,让孩子感受到传统文化在家庭中的传承和影响力。通过讲述家族故事,家长可以为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并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1.教材设计与编写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升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丰富的道德伦理和法治精神,能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宝贵的资源。在教材设计与编写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将其渗透到教材中,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选择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经典故事、典籍和人物作为教材的内容。通过故事的讲述和人物的塑造,学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法治精神。

例如,在教学“守望精神家园”这课时,以《孟子》中的“梁惠王三问礼”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礼仪之重要性以及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教材设计与编写中可以通过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来提高学生对内容的兴趣。

传统文化中的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可以被应用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例如,在教授关于孝道的课程时,可以引入中国画中的孝道题材,让学生通过观赏画作来理解和感受孝道的内涵。同时,通过音乐和舞蹈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古琴”和“京剧”等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

2.教学方法与手段策略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至关重要。为了使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到教学中,我们需要选用适合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结合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案例来进行教学。通过分析案例,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法治精神,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教授关于诚信的内容时,可以选择《水浒传》中的“晁盖替天行道”的故事,引导学生探讨诚信的重要性,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坚守诚信。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引导他们思考和表达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讨论和辩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3.评价与考核策略

评价与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策略来评价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首先,我们可以设计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问答题和写作题来考核学生对内容的掌握和理解。通过这些题目,可以考查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对道德观念和法治精神的理解。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等形式来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通过情境模拟,可以让学生根据一定的情境设定来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法治精神,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模拟法庭中,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辩论和讨论的方式来解决一个法律案例。

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然而,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需要解决学生缺乏道德自觉、学生法治观念淡薄、教育与生活脱节以及缺乏家庭与社会的配合等问题。只有通过采取一系列策略,才能够有效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以经典文化为内容进行教学,通过各种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们坚定文化自信。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可以通过创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等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学校教育中。在家庭教育中,可以通过以家庭为基础进行教育、以传统美德为教育载体、以传统文化为家庭教育内容等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家庭教育中。

为了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需要采取教材设计与编写策略、教学方法与手段策略以及评价与考核策略。通过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与道德与法治内容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等方式进行教材设计与编写。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小组讨论、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通过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加强实践能力的考核、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方式进行评价与考核。

参考文献:

[1] 何菁、林成华《初中道德与法治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探究》,《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7期。

[2] 刘维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年第47期。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传统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老传统当传承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