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打造国有企业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

2023-02-24 12:29
中国市场 2023年1期
关键词:高素质人才队伍国有企业

王 鹏

(福建省烟草专卖局,福建 福州 350001)

人才作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实现民族复兴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也是企业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保持国际国内竞争性优势的重要战略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人才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是壮大国家总体实力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1]。站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国有企业要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有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2],确保完成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

1 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才观的科学内涵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就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人才工作相关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为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奠定了基础[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用“八个坚持”对我们党在人才工作方面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进行了精辟概括,也进一步点明了新时代人才观的科学内涵[4]。

1.1 全面贯彻“八个坚持”的核心要义

“八个坚持”内容涵盖党的全面领导、人才战略地位、主要发展方向、如何更好地培养用好人才、体制机制保障等,内容概括全面,为全面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做出了顶层设计,擘画出了发展的整体脉络。这“八个坚持”深化了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是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必须有效全面贯彻,用来指导新时期全面推进人才工作。

1.2 深刻认识坚持党管人才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管人才的重要论述进一步阐明了新时期党管人才的重要意义。对如何加强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提出了总体要求,提出了要全方位支持人才、帮助人才,千方百计造就人才、成就人才的总体思路。在具体措施上要在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上下功夫,通过集聚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将人才聚焦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努力建设一支能够担当民族振兴大任,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期进一步巩固党对人才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意义,抓住了团结凝聚各类人才的关键症结,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1.3 深入践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基本要求

“求贤若渴”历来是我们党最鲜明的人才工作导向,在人才引进上坚持五湖四海、敞开大门。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发展时期,中国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各类人才的参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担当更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贡献。要结合国有企业发展目标,必须紧盯当下急需的、紧缺的人才资源,加大人才引进体系、人才培养体系、人才激励体系的创新,形成人才聚集的高地。要对照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基本要求,在推进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展现出我们党广阔的人才视野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2 新时期国企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

2.1 传统思维固化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从目前国企人才工作推进情况来看,仍然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尤其是部分企业引进人才、用人才、培养人才的方式方法依然固化,更多的是沿袭传统做法,落实上级要求,没有结合当前生产经营需要科学调整,导致人才层次结构不合理,个人能力无法施展。

2.2 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

一些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工作基础、工作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差距,抓人才工作的力度不一,有的单位人才工作抓得实,有的单位人才工作抓得虚。这就直接导致了人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5]。具体反映在人才总量与质量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企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专业型、复合型人才不足,高层次人才匮乏。研究生学历、硕士以上学位的人才比重不高;技师、高级技师占比偏低,人员老龄化比较严重。部分行业内人员冗余情况还比较普遍,表现为闲岗闲职多、改任人员多,严重制约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2.3 政策环境需要优化

人才增长速度滞后于企业发展,人才制约因素日益凸显,很大的原因就是人才配套政策和人才发展环境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在政策制定上,虽有总的方针,但配套措施不多,比如引进高端人才政策、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薪酬分配体系等。在环境优化上,近年来各国有企业虽然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在产业环境、人文环境上还不够完善,存在较大的制约。比如科研单位仍然按照管理岗位人员体系来管理,科研人员积极性严重受挫;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少、晋升通道窄;人员退出机制不健全;一些管理者的人才观念滞后,等等。

3 做好新时期国企人才工作答卷

如何将人才队伍建设好、使用好、培养好,对国有企业能否在党的领导下做大做优做强,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至关重要[6]。对企业自身来说,要通过深化改革,摒除传统制约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建设出一套科学合理、奖惩并重、运行高效的人才培养管理体系,让人才真正放下思想束缚,轻装上阵,营造出一个尊重知识、鼓励创新、看中人才、重视成果的整体氛围,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1 充分向用人主体授权

人才如何使用,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用人主体处在人才工作的最前沿,只有充分激发用人主体在培养、引进、激励、约束等方面的积极主动性,才能更好地对人才资源进行科学配置,调动人才自身创新活力。在具体实现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需求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并且保证真授权、授到位。要通过进一步理顺人才工作组织架构体系,各级用人单位可以自己决定的事情都应该由用人单位决定,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7]。作为用人主体也要充分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切实强化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持续完善有效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确保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好。比如人才队伍切身感受最直观的薪酬分配等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强各级用人单位的话语权,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

3.2 积极为各类人才松绑

很多国有企业由于受到管理制度的制约,人才工作的出发点是习惯把人才管住,制定出的各项政策措施重点还是着眼于管。在培养、奖励、支持等诸多方面没有好的措施,更没有取得好的效果[8]。要解决目前面临的形势问题,就要认真研判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进一步破除“官本位”、趋行政化的传统思维模式。要通过人才管理制度体系的丰富及完善,形成从人才本身出发,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激励人才、包容人才的制度体系,并结合实际生产业务经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容错机制[9]。同时,要高度重视人才容错纠错机制的重要意义,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是促进人才保持干事创业积极性与热情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改革攻坚任务的必然要求。只有营造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环境,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人才撑腰鼓劲,才能营造人才成长空间,让其放开手脚,挣脱思想束缚,真正做到“甩开膀子大胆干”。在保障措施上,以“三个区分开来”作为根本遵循,清晰界定容错范围,结合人才工作性质厘清可纳入容错范围内的情形,避免出现标准确立不清,“容错”变成“纵错”,“保护”变为“庇护”,成为不良之风“培养基”,与容错机制的“初心”背道而驰的现象。特别是在对待科研创新工作方面,不能简单拿行政管理的常用做法,像把人才队伍管理简单等同于管理行政干部。要通过赋予科研创新人员更大的决策权,进一步优化配套资源调度,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科学性,充分释放人才的才华和能量。

3.3 持续完善人才评价体系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能够长期保持制度优势的战略之举[10]。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设上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人才评价体系仍然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在评价机制上广泛存在的问题包括评价分类不完善、评价标准不够丰富、评价方法过于单一、评价应用社会化程度不高等,甚至出现了“四唯”的现象,出现了各类的人才“帽子”,滋长了人才自身的急功近利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为“帽子热”现象降温。要面向是否有利于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否有利于推进科学技术革新等方面,更好发挥人才在干事创业中的积极作用。要特别注意的是,当前国有企业人才评价与资源配置挂钩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人才自身为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出现了为了资源而争夺资源,为了人才评价而进行评价的现象,资源的按需分配反而成了人才评价的最终目的,造成的涟漪效应就是让人才竞争更为激烈、科研氛围也更加浮躁。由此,只有平衡企业人才评价方式,根据评价目的科学设置评价要素,才能回归人才评价的初衷。

3.4 加强人才队伍培养锻炼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精心设计和组织好各类专题培训,重点关注人才的政治领导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市场把控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等核心能力[11]。要加强培训的针对性,着眼于专业对应、层次对应、岗位对应,科学设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提供具有适合专业人才岗位的、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的、符合当前企业发展方向的各类专业能力与技能培训。注重各类人才专业化锻炼,鼓励各类人才参与挂职锻炼选派,通过岗位练兵提升综合素养,着力打造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多、善于创新改革发展的行家里手。同时,也要注重培训过程的严格管理,落实各项学习制度,通过结业论文、结业考试等方式督促学员提高对参训的思想认识,全面掌握学习内容,增强培训效果,促进干部人才能力素质得到提升。

3.5 着重引进高素质专业化青年人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源头抓起[12]。人才引进是壮大队伍、改善人才结构的重要途径,要坚持五湖四海,广开进贤之路,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扩大年轻干部队伍“蓄水池”。对一个企业而言,能否赢得新时期发展的制高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建立一支有潜力、有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青年人才队伍。要清醒地认识到,高学历并非完全等同于高素质,优秀青年人才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制定出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培育好人才。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制度和组织优势,遵循人才引进、培育和使用的内在规律,为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提供广阔舞台,用当其时、用当其位、用其所长,充分调动内在主动性与创造性。比如,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开展的各类青年人才培养专项行动、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就是在更宽广的视角下,为高素质专业化青年才俊“搭梯架桥”的有益尝试。

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在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新形势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激发国企人才队伍创新活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为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交上一份满意的人才工作答卷。

猜你喜欢
高素质人才队伍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造就高素质咨询工程师的重要举措